纯组分论文_胡春旭

导读:本文包含了纯组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方程,甲苯,粘度,模型,双流,氧化钨,同系物。

纯组分论文文献综述

胡春旭[1](2018)在《纯组分及混合熔融盐粘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阳能是目前最热门的清洁能源之一,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发展迅猛。熔融盐在太阳能热发电传热蓄热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粘度是熔融盐最重要的热物性参数之一,它的大小直接影响传热蓄热介质的流动状态。探索高性能的新型混合熔盐是目前光热发电行业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混合熔盐的混合方式和比例多种多样,目前针对其粘度的研究主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测量来进行,测量仪器价格昂贵,影响实验测量精度的外界因素较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所以,针对熔融盐的粘度进行深入的理论计算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国内外相关文献中大量的熔融盐粘度实验数据为基础,对各类常用的纯组分熔盐粘度的可靠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计算对比,得到了适用于各类常用纯组分熔盐的精度更高的拟合计算关系式,利用该拟合公式为混合熔盐粘度计算模型提供低温功能区的纯组分熔盐粘度数据。对于二元混合熔融盐,本文建立了普遍适用于各类常用二元混合熔盐的推荐理论计算模型,在对二元混合熔盐粘度进行计算时,只需要为该模型提供与该二元混合熔融盐对应的两种纯组分熔盐在对应温度下的粘度和密度等基础数据,便可直接计算出该温度下此二元盐以各种不同比例混合时的粘度值。本文利用国内外普遍使用的混合迭加形式的Eyring方程的粘度计算值和本模型的计算结果同时与可靠的粘度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本文中提出的推荐计算模型计算最大偏差为-9.306%,这其中还包括实验测量造成的误差和密度数据带来的偏差,而Eyring方程总是得到比推荐模型更大的偏差,且最大偏差达到了-14.901%。针对多元混合熔融盐的粘度,本文分析了各类适用于多元混合熔盐粘度计算的理论计算模型,选取了计算偏差相对较小的Frankel混合公式和Kendall-Munrae混合公式对常用叁元混合熔盐的粘度进行了对比计算,两种公式的计算结果与可靠粘度实验测量数据对比结果表明,Kendall-Munrae公式计算的最大偏差总是小于Frankel公式,且其平均偏差也更小,计算更为精确稳定。本文对各类熔融盐做了大量计算总结分析,得到了一系列稳定可靠的计算数据与结论,所取得的成果为新型熔融盐的选型配比及传热蓄热系统的设计等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前期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王宝和,李群[2](2014)在《固着纯组分液滴蒸发的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固着纯组分液滴的蒸发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评述。介绍了固着液滴蒸发的恒接触半径模式、恒接触角模式及混合模式,分析了完全润湿和部分润湿两种固着液滴的蒸发过程及其特点,系统讨论固着液滴的蒸发动力学理论规律,并对固着液滴蒸发的实验研究进行了简要介绍。(本文来源于《干燥技术与设备》期刊2014年05期)

张成,张海荣[3](2012)在《利用P-R方程估算纯组分真实气体的物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从P-R状态方程出发,用Newton迭代法求出真实气体的摩尔体积,然后用数值方法求P-R方程的过剩焓对温度的偏导数,从而得到真实气体的剩余等压热容,由此计算出真实气体的等压热容。给出了Newton迭代方法和偏导数数值解法。编写求解程序,实际计算了一些烃类物质的等压热容。结果表明计算的误差可满足工程应用。(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期刊2012年12期)

周卫军,徐继华,钱一帆,刘文英,狄斌[4](2007)在《灵芝孢子多糖两纯组分的单糖组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灵芝孢子多糖的2个纯多糖组分GLPS1和GLPS3的单糖组成进行分析。方法:将灵芝孢子多糖原料精制,Sephacryl S 400 SF型凝胶分离纯化得2个主要组分GLPS1和GLPS3,经酸水解后TLC法和HPLC法鉴别单糖组成,改良的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柱前衍生化HPLC法分析单糖组成比例,同时采用LC-MS联用技术鉴定单糖PMP衍生化产物。结果:GLPS1的单糖组成为D-甘露糖∶D-葡萄糖∶D-半乳糖=1∶9.228∶1.474;GLPS3的单糖组成为D-甘露糖∶D-葡萄糖∶D-半乳糖=1∶15.900∶3.686。结论:灵芝孢子多糖二纯组分均含D-甘露糖,D-葡萄糖和D-半乳糖,仅各单糖的比例不同。(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杂志》期刊2007年08期)

刘云惠,张利辉,董金皋,吴国江[5](2003)在《玉米大斑病菌毒素的液相色谱分离及7种纯组分的活性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由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引起的玉米大斑病是世界玉米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罹病的玉米植株叶片迅速萎蔫死亡,严重地威胁着玉米的产量,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由于大面积种植的玉米品种不抗病,大斑病日趋严重。 吴纪昌等首次在我国辽宁丹东发现了玉米大斑病菌2号小种,董金皋等研究发现,玉米大斑病菌2号小种产生的毒素存在一种特异组分,使携有Ht1(本文来源于《植物病理学报》期刊2003年06期)

郭绪强,荣淑霞,杨继涛,杨兰英,郭天民[6](1998)在《纯组分高压流体的粘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pVT和Tμp图形的相似性,并结合两参数PengRobinson状态方程,建立了一个能够同时预测纯流体气、液相粘度的统一模型。该模型能够同时描述气、液相及超临界流体的粘度随温度、压力和组成的变化情况。模型的纯组分参数已普遍化为对比温度、对比压力和偏心因子的函数。在较宽的温度、压力范围内(T=280~600K,p=0.1~100MPa),对22种烷烃、二氧化碳和氮气的粘度进行了计算,其相对平均误差为7.01%.(本文来源于《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8年06期)

何锡文,王永泰,杨万龙,曲加新[7](1997)在《一种新的目标转换因子分析算法用于混合物红外光谱中纯组分光谱的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运用目标转换因子分析从混合物红外光谱中解析出纯组分光谱的有关限制,进行了有效的改进.把抽象正交特征光谱与以单一向量为初始向量的目标转换因子分析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算法,结果令人满意.(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1997年12期)

陈新志[8](1997)在《用纯组分蒸汽压方程关联汽液平衡》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经典热力学关系式与双流体模型相结合,由纯物质的蒸汽压方程关联了卤代烷烃和卤代烯烃体系的二元汽液平衡,只需要一个二元相互作用参数,其计算精度相当于或略优于二参数的Wilson方程。(本文来源于《化学工业与工程》期刊1997年03期)

王志雄,舒代萱,唐新和[9](1993)在《WO_(2.90)(四方晶型)纯组分蓝色氧化钨氢还原动力学及超细钨粉制取的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借助差热热重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纯组分四方晶型 WO_(2.90)蓝色氧化钨氢还原动力学,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利用新型钨酸盐 ART 热分解制备纯组分蓝钨并进一步氢还原制备超细钨粉的新工艺.研究结果表明,WO_(2.90)蓝钨高温氢还原经历两个阶段,分别受扩散控制及化学反应控制,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3.9kJ/mol及65.8kJ/mol,还原温度、氢气流量及装料量都对反应速度有明显影响.在动力学研究基础上,提出以纯组分 WO_(2.90)蓝钨为原料氢还原制备平均粒径小于1μm的超细钨粉的工艺条件:温度700-850℃,还原时间3小时以上,氢气流量3m~3/h,露点-40℃以下,蓝钨料层厚度30mm 以下.本文研究结果对认识蓝钨还原过程及确定新工艺制取超细钨粉的工艺条件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化工冶金》期刊1993年03期)

丛培盛,李通化,刘兵,刘东祥[10](1992)在《用逆向神经元模型从两维混和谱中提取纯组分两维光谱》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少输入、多输出节点的逆向神经元模型.当训练样本数大于模型输入节点数时,可以得到唯一的神经元模型权重.所求得的权重是混合物中组分的纯光谱.将蒽、菲、芘混合物的荧光激发-发射光谱中提取的纯光谱与实验谱作了比较,并分别作为广义减秩法的校准预报未知混合物的浓度.结果表明所求得的谱比实验谱更适合于作校准.对于蒽、菲、芘、平均预报百分误差从7.0%、8.5%、7.8%分别下降到2.3%、5.0%、3.5%.(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1992年10期)

纯组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对固着纯组分液滴的蒸发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评述。介绍了固着液滴蒸发的恒接触半径模式、恒接触角模式及混合模式,分析了完全润湿和部分润湿两种固着液滴的蒸发过程及其特点,系统讨论固着液滴的蒸发动力学理论规律,并对固着液滴蒸发的实验研究进行了简要介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纯组分论文参考文献

[1].胡春旭.纯组分及混合熔融盐粘度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8

[2].王宝和,李群.固着纯组分液滴蒸发的研究综述[J].干燥技术与设备.2014

[3].张成,张海荣.利用P-R方程估算纯组分真实气体的物性[J].化学工程.2012

[4].周卫军,徐继华,钱一帆,刘文英,狄斌.灵芝孢子多糖两纯组分的单糖组成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07

[5].刘云惠,张利辉,董金皋,吴国江.玉米大斑病菌毒素的液相色谱分离及7种纯组分的活性监测[J].植物病理学报.2003

[6].郭绪强,荣淑霞,杨继涛,杨兰英,郭天民.纯组分高压流体的粘度模型[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

[7].何锡文,王永泰,杨万龙,曲加新.一种新的目标转换因子分析算法用于混合物红外光谱中纯组分光谱的解析[J].化学学报.1997

[8].陈新志.用纯组分蒸汽压方程关联汽液平衡[J].化学工业与工程.1997

[9].王志雄,舒代萱,唐新和.WO_(2.90)(四方晶型)纯组分蓝色氧化钨氢还原动力学及超细钨粉制取的新方法[J].化工冶金.1993

[10].丛培盛,李通化,刘兵,刘东祥.用逆向神经元模型从两维混和谱中提取纯组分两维光谱[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2

论文知识图

根据IAST理论预测的吸附选择性而线性...解析的浓度趋势图(Troxeruti...从理想混合溶液中分离出1mol纯组分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形成演化模式纯相BFO-BT和LBFO/BYIG复合材料的电...热浸镀层腐蚀电位随时间变化趋势

标签:;  ;  ;  ;  ;  ;  ;  

纯组分论文_胡春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