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抗震变形缝结构论文和设计-郭玉鑫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地面抗震变形缝结构,包括第一变形缝、止水带、防火带、第一L型连接件、第二L型连接件和活动装置,所述第一变形缝设置在结构楼板之间,所述第一L型连接件有两个并且开口相对设置在第一变形缝两侧,第一L型连接件包括第一水平板和第一竖向板,第一水平板顶面与结构楼板顶面平齐,第一竖向板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第一变形缝上;止水带两端分别与第一水平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L型连接件有两个并且开口相对设置在第一变形缝中部,第二L型连接件包括第二水平板和第二竖向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克服了传统变形缝最大宽度在450mm的局限。可以满足800mm宽的变形缝需求,同时考虑水平和竖向的双向变形。

主设计要求

1.地面抗震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变形缝(1)、止水带(2)、防火带(3)、第一L型连接件(4)、第二L型连接件(5)和活动装置,所述第一变形缝(1)设置在结构楼板(7)之间,所述第一L型连接件(4)有两个并且开口相对设置在第一变形缝(1)两侧,第一L型连接件(4)包括第一水平板和第一竖向板,第一水平板顶面与结构楼板(7)顶面平齐,第一竖向板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第一变形缝(1)上;止水带(2)两端分别与第一水平板固定连接,止水带(2)与第一水平板的连接节点处还设置有铝合金压条(19);所述第二L型连接件(5)有两个并且开口相对设置在第一变形缝(1)中部,第二L型连接件(5)包括第二水平板和第二竖向板,第二竖向板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第一变形缝(1)上;防火带(3)两端分别与第二水平板固定连接;所述活动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变形缝(1)上方的第一水平盖板(6)、设置第一水平盖板(6)左侧的中间隔震支撑(8)以及设置在第一水平盖板(6)右侧的端部固定件(9),第一水平盖板(6)包括U型槽和填充在U型槽内混凝土内芯;中间隔震支撑(8)的底部设置在结构楼板(7)的顶面,中间隔震支撑(8)的顶部抵在第一水平盖板(6)左侧的下端面;第一水平盖板(6)顶面浇筑基础地面(18)。

设计方案

1.地面抗震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变形缝(1)、止水带(2)、防火带(3)、第一L型连接件(4)、第二L型连接件(5)和活动装置,

所述第一变形缝(1)设置在结构楼板(7)之间,所述第一L型连接件(4)有两个并且开口相对设置在第一变形缝(1)两侧,第一L型连接件(4)包括第一水平板和第一竖向板,第一水平板顶面与结构楼板(7)顶面平齐,第一竖向板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第一变形缝(1)上;止水带(2)两端分别与第一水平板固定连接,止水带(2)与第一水平板的连接节点处还设置有铝合金压条(19);

所述第二L型连接件(5)有两个并且开口相对设置在第一变形缝(1)中部,第二L型连接件(5)包括第二水平板和第二竖向板,第二竖向板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第一变形缝(1)上;防火带(3)两端分别与第二水平板固定连接;

所述活动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变形缝(1)上方的第一水平盖板(6)、设置第一水平盖板(6)左侧的中间隔震支撑(8)以及设置在第一水平盖板(6)右侧的端部固定件(9),第一水平盖板(6)包括U型槽和填充在U型槽内混凝土内芯;中间隔震支撑(8)的底部设置在结构楼板(7)的顶面,中间隔震支撑(8)的顶部抵在第一水平盖板(6)左侧的下端面;

第一水平盖板(6)顶面浇筑基础地面(1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抗震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变形缝结构;第二变形缝结构有两个并且对称设置第一水平盖板(6)两侧;第二变形缝结构包括第二变形缝(10)、第一主基座(11)、第二主基座(12)、设置在第二变形缝(10)顶部的第二水平盖板(13)、贴合设置在第二水平盖板(13)两端头的副基座(14)、抗震弹簧(15)、第三水平盖板(16)以及设置在结构楼板(7)上端面的混凝土支墩(17),

所述第一主基座(11)设置在第二变形缝(10)一侧的混凝土支墩(17)顶面,第二主基座(12)设置在第二变形缝(10)另一侧与基础地面(18)之间;

所述抗震弹簧(15)一端与混凝土支墩(17)连接,抗震弹簧(15)另一端与第一水平盖板(6)连接;

所述副基座(14)与混凝土支墩(17)之间设置有伸缩段,副基座(14)与基础地面(18)之间设置有伸缩段;

第三水平盖板(16)设置在伸缩段顶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面抗震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水平盖板(6)的长度为1600-1700mm;第一变形缝(1)的宽度为800mm,第二变形缝(10)的宽度为200m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面抗震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基础地面(18)、第二水平盖板(13)和第三水平盖板(16)的顶面平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抗震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水平盖板(6)厚度为78mm;U型槽由4mm厚的钢板弯折而成;第一水平盖板(6)顶面到结构楼板(7)顶面的距离为140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抗震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中间隔震支撑(8)至少有两个;端部固定件(9)距第一水平盖板(6)的右侧端头至少200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抗震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防火带(3)与第二水平板之间的嵌缝内填充有防火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抗震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结构楼板(7)与混凝土支墩(17)之间还设置有斜撑挡板(2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抗震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端部固定件(9)顶面与第一水平盖板(6)顶面平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抗震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防火带(3)为硅酸铝阻火带。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形缝施工领域,特别是地面抗震变形缝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施工技术中,一般的变形缝可以分为金属盖板型、金属卡索型、双列嵌平型、单列嵌平型、抗震型。这些传统变形缝适用的通常最大宽度为450mm左右。施工时,传统止水带采用三元丙橡胶卷材,因传统变形缝上部构造可直接安装固定。

传统变形缝施工存在的问题是:第一,传统技术没有办法满足变形缝宽度在800mm左右的施工要求;第二,焊接施工时要防止引燃三元丙橡胶卷材的止水带;第三,由于施工的宽度大,容易造成面层的大面积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地面抗震变形缝结构,要解决变形缝宽度大、面层容易出现大面积的水平与竖向的双向变形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地面抗震变形缝结构,包括第一变形缝1、止水带2、防火带3、第一L型连接件4、第二L型连接件5和活动装置,

所述第一变形缝1设置在结构楼板7之间,所述第一L型连接件4有两个并且开口相对设置在第一变形缝1两侧,第一L型连接件4包括第一水平板和第一竖向板,第一水平板顶面与结构楼板7顶面平齐,第一竖向板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第一变形缝1上;止水带2两端分别与第一水平板固定连接,止水带2与第一水平板的连接节点处还设置有铝合金压条19;

所述第二L型连接件5有两个并且开口相对设置在第一变形缝1中部,第二L型连接件5包括第二水平板和第二竖向板,第二竖向板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第一变形缝1上;防火带3两端分别与第二水平板固定连接;

所述活动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变形缝1上方的第一水平盖板6、设置第一水平盖板6左侧的中间隔震支撑8以及设置在第一水平盖板6右侧的端部固定件9,第一水平盖板6包括U型槽和填充在U型槽内混凝土内芯;中间隔震支撑8的底部设置在结构楼板7的顶面,中间隔震支撑8的顶部抵在第一水平盖板6左侧的下端面;

第一水平盖板6顶面浇筑基础地面18。

进一步,还包括第二变形缝结构;第二变形缝结构有两个并且对称设置第一水平盖板6两侧;第二变形缝结构包括第二变形缝10、第一主基座11、第二主基座12、设置在第二变形缝10顶部的第二水平盖板13、贴合设置在第二水平盖板13两端头的副基座14、抗震弹簧15、第三水平盖板16以及设置在结构楼板7上端面的混凝土支墩17,

所述第一主基座11设置在第二变形缝10一侧的混凝土支墩17顶面,第二主基座12设置在第二变形缝10另一侧与基础地面18之间;

所述抗震弹簧15一端与混凝土支墩17连接,抗震弹簧15另一端与第一水平盖板6连接;

所述副基座14与混凝土支墩17之间设置有伸缩段,副基座14与基础地面18之间设置有伸缩段;

第三水平盖板16设置在伸缩段顶面。

进一步,第一水平盖板6的长度为1600-1700mm;第一变形缝1的宽度为800mm,第二变形缝10的宽度为200mm。

进一步,基础地面18、第二水平盖板13和第三水平盖板16的顶面平齐。

进一步,第一水平盖板6厚度为78mm;U型槽由4mm厚的钢板弯折而成;第一水平盖板6顶面到结构楼板7顶面的距离为140mm。

进一步,中间隔震支撑8至少有两个;端部固定件9距第一水平盖板6的右侧端头至少200mm。

进一步,防火带3与第二水平板之间的嵌缝内填充有防火泥。

进一步,结构楼板7与混凝土支墩17之间还设置有斜撑挡板20。斜撑挡板20倾角为45度。

进一步,第二水平板的长度大于第二竖向板的长度。

进一步,端部固定件9顶面与第一水平盖板6顶面平齐。

进一步,防火带3为硅酸铝阻火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提供地面抗震变形缝结构,结构简单、容易连接、施工方便,克服了传统变形缝最大宽度在450mm的局限。可以满足宽度为800mm的变形缝需求,同时考虑水平和竖向的双向变形。

2,本实用新型提供地面抗震变形缝结构,使用了耐火型止水带。提高了变形缝结构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3,本实用新型提供地面抗震变形缝结构,为了进一步使得800mm的第一变形缝可以结构稳定,在第一变形缝两端对称设置了一个第二变形缝结构。第二变形缝宽度为200mm,设置了铝合金第二水平盖板,铝合金第二水平盖板两侧与结构地面顶面平齐。端部轴承装置可以防止两侧不均匀沉降的上下滑动,同时为防止变形缝整体缝隙变窄,与斜撑挡板放生碰撞后可以上下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和其它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中所特别指出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水平盖板的左侧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是第一水平盖板的正下方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是第一水平盖板的右侧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是第一水平盖板的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变形缝、2-止水带、3-防火带、4-第一L型连接件、5-第二L型连接件、6-第一水平盖板、7-结构楼板、8-中间隔震支撑、9-端部固定件、10-第二变形缝、11-第一主基座、12-第二主基座、13-第二水平盖板、14-副基座、15-抗震弹簧、16-第三水平盖板、17-混凝土支墩、18-基础地面、19-铝合金压条、20-斜撑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地面抗震变形缝结构,结构简单、容易连接、施工方便,克服了传统变形缝最大宽度在450mm的局限。具体的,包括宽度为800mm的第一变形缝1、止水带2、材质为硅酸铝阻火带的防火带3、第一L型连接件4、第二L型连接件5、活动装置和厚度为30mm的防火软帘。

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变形缝1设置在结构楼板7之间,所述第一L型连接件4有两个并且开口相对设置在第一变形缝1两侧,第一L型连接件4包括第一水平板和第一竖向板,第一水平板顶面与结构楼板7顶面平齐,第一竖向板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第一变形缝1上;止水带2两端分别与第一水平板固定连接,止水带2与第一水平板的连接节点上表面采用铝合金压条19盖住。

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L型连接件5有两个并且开口相对设置在第一变形缝1中部,第二L型连接件5包括第二水平板和第二竖向板,第二水平板的长度大于第二竖向板的长度。第二竖向板通过M8膨胀螺栓固定在第一变形缝1上;防火带3两端分别与第二水平板固定连接,防火带3与第二水平板之间的嵌缝内还填充有防火泥。

具体的,第一L型连接件和第二L型连接件可以采用60x60x4mm的镀锌角钢。

所述活动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变形缝1上方的长度为1600-1700mm、厚度为78mm的第一水平盖板6、设置第一水平盖板6左侧的中间隔震支撑8以及设置在第一水平盖板6右侧的端部固定件9,端部固定件9距第一水平盖板6的右侧端头至少200mm。

第一水平盖板6包括U型槽和填充在U型槽内C20的混凝土内芯;U型槽可以由4mm厚的钢板弯折而成;第一水平盖板6顶面到结构楼板7顶面的距离为140mm。第一水平盖板6的整体高度为78mm,并可以很好的起到隔震的作用。

中间隔震支撑8至少设置有两个,中间隔震支撑8可以采用直径为50mm的不锈钢球,底部采用不锈钢垫板,上方采用2mm不锈钢板与隔震盖板焊接固定,便于不锈钢球滑动,同时减小摩擦;中间隔震支撑8的底部设置在结构楼板7顶面上,中间隔震支撑8的顶部抵在第一水平盖板6左侧的下端面;第一水平盖板6顶面浇筑基础地面18。

如图2、4所示,为了进一步使得800mm的第一变形缝1可以结构稳定,还包括宽度为200mm的第二变形缝结构;第二变形缝结构有两个并且对称设置第一水平盖板6两侧;第二变形缝结构包括第二变形缝10、第一主基座11(可以采用铝合金材质)、第二主基座12(可以采用铝合金材质)、设置在第二变形缝10顶部的第二水平盖板13(可以使用2mm镀锌钢板)、贴合设置在第二水平盖板13两端头的副基座14、抗震弹簧15、铝合金材质的第三水平盖板16以及设置在结构楼板7上端面的混凝土支墩17(内部植筋)。

所述第一主基座11设置在第二变形缝10一侧的混凝土支墩17顶面,第二主基座12设置在第二变形缝10另一侧与基础地面18之间;所述抗震弹簧15一端与混凝土支墩17连接,抗震弹簧15另一端与第一水平盖板6连接;所述副基座14与混凝土支墩17之间设置有伸缩段,副基座14与基础地面18之间设置有伸缩段;第三水平盖板16设置在伸缩段顶面,采用铝合金材质施工并进行收边处理。

其中,基础地面18、第二水平盖板13和第三水平盖板16的顶面平齐。结构楼板7与混凝土支墩17之间还设置有斜撑挡板20,斜撑挡板20倾角为45度,斜撑挡板20可以采用6mm厚的镀锌钢板。端部轴承装置9下部支座与结构楼板7采用膨胀螺栓固定,其作用在于两侧不均匀沉降的上下滑动,同时为防止变形缝整体缝隙变窄,与斜撑挡板20放生碰撞后可以上下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提供地面抗震变形缝结构,同时考虑水平和竖向的双向变形。使用了耐火型止水带2,提高了变形缝结构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所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地面抗震变形缝结构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4735.3

申请日:2019-01-2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413013U

授权时间:20190920

主分类号:E04B 1/68

专利分类号:E04B1/68

范畴分类:36C;36D;

申请人: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建筑工程装饰集团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申请人地址:100055 北京市西城区广莲路1号

发明人:郭玉鑫;侯延松;刘善翔;孙泉;陈斌;滕毅;马路凯;李剑;潘鹏伟;吕客;尉佳;李鹏;梁春霞;马振远;雷丽娟

第一发明人:郭玉鑫

当前权利人: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建筑工程装饰集团有限公司

代理人:周娓娓;王灵灵

代理机构:11004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地面抗震变形缝结构论文和设计-郭玉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