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污水处理船式沉淀池装置论文和设计-王雅娟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型污水处理船式沉淀池装置,包括沉淀箱,所述沉淀箱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连通有第一排污管,所述第一排污管的底部贯穿至沉淀箱的底部,所述壳体的顶部连通有若干个料斗,所述沉淀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旋转杆。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沉淀箱、壳体、第一排污管、料斗、支撑腿、排水管、搅拌杆、电机、旋转杆、电磁阀、盖板、过滤壳、进水管、第二排污管、管盖、第一过滤网、限位板、第二过滤网、注液管、储液箱、导流板和絮凝剂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污水处理船式沉淀池装置不方便使用的问题,该小型污水处理船式沉淀池装置,具备方便使用的优点。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小型污水处理船式沉淀池装置,包括沉淀箱(1)和支撑腿(5),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箱(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壳体(2),所述壳体(2)的底部连通有第一排污管(3),所述第一排污管(3)的底部贯穿至沉淀箱(1)的底部,所述壳体(2)的顶部连通有若干个料斗(4),所述沉淀箱(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8),所述电机(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旋转杆(9),所述旋转杆(9)的底部贯穿至沉淀箱(1)的内腔,所述旋转杆(9)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搅拌杆(7),所述沉淀箱(1)顶部的左侧连通有电磁阀(10),所述电磁阀(10)的顶部连通有储液箱(20),所述储液箱(20)的内腔设置有絮凝剂(22),所述储液箱(20)的左侧连通有注液管(19),所述沉淀箱(1)左侧的顶部连通有过滤壳(12),所述过滤壳(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盖板(11),所述盖板(11)的内腔活动连接有第一过滤网(16),所述第一过滤网(16)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7),所述限位板(17)靠近过滤壳(12)内壁的一侧与过滤壳(12)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过滤壳(12)左侧的底部连通有进水管(13),所述过滤壳(12)的底部连通有第二排污管(14),所述第二排污管(14)的底部套设有管盖(15),所述沉淀箱(1)的右侧连通有排水管(6)。

设计方案

1.一种小型污水处理船式沉淀池装置,包括沉淀箱(1)和支撑腿(5),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箱(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壳体(2),所述壳体(2)的底部连通有第一排污管(3),所述第一排污管(3)的底部贯穿至沉淀箱(1)的底部,所述壳体(2)的顶部连通有若干个料斗(4),所述沉淀箱(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8),所述电机(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旋转杆(9),所述旋转杆(9)的底部贯穿至沉淀箱(1)的内腔,所述旋转杆(9)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搅拌杆(7),所述沉淀箱(1)顶部的左侧连通有电磁阀(10),所述电磁阀(10)的顶部连通有储液箱(20),所述储液箱(20)的内腔设置有絮凝剂(22),所述储液箱(20)的左侧连通有注液管(19),所述沉淀箱(1)左侧的顶部连通有过滤壳(12),所述过滤壳(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盖板(11),所述盖板(11)的内腔活动连接有第一过滤网(16),所述第一过滤网(16)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7),所述限位板(17)靠近过滤壳(12)内壁的一侧与过滤壳(12)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过滤壳(12)左侧的底部连通有进水管(13),所述过滤壳(12)的底部连通有第二排污管(14),所述第二排污管(14)的底部套设有管盖(15),所述沉淀箱(1)的右侧连通有排水管(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污水处理船式沉淀池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料斗(4)相邻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料斗(4)靠近沉淀箱(1)内壁的一侧与沉淀箱(1)的内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污水处理船式沉淀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5)的数量为四个,且均匀分布于沉淀箱(1)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污水处理船式沉淀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杆(7)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第二排污管(14)表面的底部与管盖(15)的连接处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污水处理船式沉淀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6)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网(18),所述储液箱(20)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21)。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小型污水处理船式沉淀池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会产生很多的污水,过多的污水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在对污水处理的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到污水处理船式沉淀池装置,现有的污水处理船式沉淀池装置大都体积较大,适用于一些工厂企业进行使用,对于分散的农村以及小型企业,是没有适合使用的污水处理船式沉淀池装置,从而降低了现有污水处理船式沉淀池装置的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污水处理船式沉淀池装置,具备方便使用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污水处理船式沉淀池装置不方便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型污水处理船式沉淀池装置,包括沉淀箱,所述沉淀箱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连通有第一排污管,所述第一排污管的底部贯穿至沉淀箱的底部,所述壳体的顶部连通有若干个料斗,所述沉淀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底部贯穿至沉淀箱的内腔,所述旋转杆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搅拌杆,所述沉淀箱顶部的左侧连通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的顶部连通有储液箱,所述储液箱的内腔设置有絮凝剂,所述储液箱的左侧连通有注液管,所述沉淀箱左侧的顶部连通有过滤壳,所述过滤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内腔活动连接有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靠近过滤壳内壁的一侧与过滤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过滤壳左侧的底部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过滤壳的底部连通有第二排污管,所述第二排污管的底部套设有管盖,所述沉淀箱的右侧连通有排水管。

优选的,若干个料斗相邻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料斗靠近沉淀箱内壁的一侧与沉淀箱的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腿的数量为四个,且均匀分布于沉淀箱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搅拌杆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第二排污管表面的底部与管盖的连接处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排水管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网,所述储液箱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流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沉淀箱、壳体、第一排污管、料斗、支撑腿、排水管、搅拌杆、电机、旋转杆、电磁阀、盖板、过滤壳、进水管、第二排污管、管盖、第一过滤网、限位板和第二过滤网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污水处理船式沉淀池装置不方便使用的问题,该小型污水处理船式沉淀池装置,具备方便使用的优点,值得推广。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撑腿,起到支撑沉淀箱的作用,通过设置限位板,方便第一过滤网进行安装,通过设置管盖,起到对第二排污管进行封堵的作用,通过设置盖板,起到对过滤壳进行封盖,通过设置导流板,起到导流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料斗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排水管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储液箱的剖视图。

图中:1沉淀箱、2壳体、3第一排污管、4料斗、5支撑腿、6排水管、7搅拌杆、8电机、9旋转杆、10电磁阀、11盖板、12过滤壳、13进水管、14第二排污管、15管盖、16第一过滤网、17限位板、18第二过滤网、19注液管、20储液箱、21导流板、22絮凝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一种小型污水处理船式沉淀池装置,包括沉淀箱1,沉淀箱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壳体2,壳体2的底部连通有第一排污管3,第一排污管3的底部贯穿至沉淀箱1的底部,壳体2的顶部连通有若干个料斗4,沉淀箱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8,电机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旋转杆9,旋转杆9的底部贯穿至沉淀箱1的内腔,旋转杆9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搅拌杆7,沉淀箱1顶部的左侧连通有电磁阀10,电磁阀10的顶部连通有储液箱20,储液箱20的内腔设置有絮凝剂22,储液箱20的左侧连通有注液管19,沉淀箱1左侧的顶部连通有过滤壳12,过滤壳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盖板11,盖板11的内腔活动连接有第一过滤网16,第一过滤网16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7,限位板17靠近过滤壳12内壁的一侧与过滤壳12的内壁固定连接,过滤壳12左侧的底部连通有进水管13,过滤壳12的底部连通有第二排污管14,第二排污管14的底部套设有管盖15,沉淀箱1的右侧连通有排水管6,若干个料斗4相邻的一侧固定连接,料斗4靠近沉淀箱1内壁的一侧与沉淀箱1的内壁固定连接,支撑腿5的数量为四个,且均匀分布于沉淀箱1的底部,搅拌杆7的数量为若干个,第二排污管14表面的底部与管盖15的连接处螺纹连接,排水管6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网18,储液箱20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流板21,通过设置支撑腿5,起到支撑沉淀箱1的作用,通过设置限位板17,方便第一过滤网16进行安装,通过设置管盖15,起到对第二排污管14进行封堵的作用,通过设置盖板11,起到对过滤壳12进行封盖,通过设置沉淀箱1、壳体2、第一排污管3、料斗4、支撑腿5、排水管6、搅拌杆7、电机8、旋转杆9、电磁阀10、盖板11、过滤壳12、进水管13、第二排污管14、管盖15、第一过滤网16、限位板17、第二过滤网18、注液管19、储液箱20、导流板21和絮凝剂22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污水处理船式沉淀池装置不方便使用的问题,该小型污水处理船式沉淀池装置,具备方便使用的优点,值得推广。

使用时,通过进水管13将污水注入过滤壳12的内腔,污水通过第一过滤网16过滤之后进入沉淀箱1的内腔,当沉淀箱1内的污水量达到一定时,即可停止注水,随后使用者可打开管盖15,过滤壳12内过滤下来的杂质通过第二排污管14排出,随后盖上管盖15,使用者通过外设控制器控制电机8的运行,电机8通过旋转杆9带动搅拌杆7对污水搅拌,同时使用者通过控制电磁阀10打开,絮凝剂22通过电磁阀10流向沉淀箱1内,随后关闭电磁阀10,使得絮凝剂22与污水混合,随后停止电机8运行,使得污水静止沉淀,絮凝,22会加速污水内杂质的沉淀速度,杂质通过料斗4进入壳体2的内腔,当污水沉淀一段时间后,使用者通过外设水泵和排水管6的配合将沉淀后的水排出,第二过滤网18会对其进行二次过滤,使用者通过排污泵3和第一排污管3的配合将壳体2内的污水进行排出。

综上所述:该小型污水处理船式沉淀池装置,通过设置沉淀箱1、壳体2、第一排污管3、料斗4、支撑腿5、排水管6、搅拌杆7、电机8、旋转杆9、电磁阀10、盖板11、过滤壳12、进水管13、第二排污管14、管盖15、第一过滤网16、限位板17、第二过滤网18、注液管19、储液箱20、导流板21和絮凝剂22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污水处理船式沉淀池装置不方便使用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一种小型污水处理船式沉淀池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64710.1

申请日:2018-12-3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8(济南)

授权编号:CN209791062U

授权时间:20191217

主分类号:B01D36/04

专利分类号:B01D36/04;C02F9/04

范畴分类:23A;

申请人:王雅娟

第一申请人:王雅娟

申请人地址: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经适路70号9号楼1单元601号

发明人:王雅娟;李鲁杰

第一发明人:王雅娟

当前权利人:王雅娟

代理人:商金婷

代理机构:11640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小型污水处理船式沉淀池装置论文和设计-王雅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