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消费倾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平均消费倾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平均消费倾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倾向,平均,老年,消费结构,差别,居民,收入。

平均消费倾向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方帅[1](2019)在《人情消费对农户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全国3000多名农民连续3年的调研数据,研究2015—2017年农村地区人情消费的基本趋势及其对农户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前农村地区的人情消费绝对值逐年增加,但人情消费占家庭总消费的比重稳中有降;超半数农民表示存在人情消费压力;人情消费与农村家庭平均消费倾向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54,即农户的人情消费愈高,其平均消费率就会愈高,而农户的人情消费占家庭总消费比重与平均消费倾向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4.665,这就表明当人情消费占家庭总消费的比重超过适度范围时,则会对家庭平均消费产生挤出效应。(本文来源于《生态经济评论》期刊2019年01期)

菅倩倩,席悦欣[2](2019)在《人口老龄化与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实证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中国老龄化程度加深与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下降并行出发,运用2000~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并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探讨人口老龄化与预期寿命对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合作经济与科技》期刊2019年17期)

刘鑫春[3](2019)在《社会网络对家庭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与传统的乡土性社会相比,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未来,城镇化可能会缩小我国家庭社会网络。家庭社会网络能够帮助家庭分担风险、为家庭提供非正规融资渠道,但同时家庭社会网络也需要礼金等高额成本的维护。文章使用CFPS 3期面板数据研究了家庭社会网络对剔除礼金支出后的家庭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研究表明,家庭社会网络对家庭消费倾向起促进作用,家庭社会网络越发达,家庭平均消费倾向就越高。分样本来看,家庭社会网络对农村家庭消费倾向的促进作用显着大于对城市家庭。区分消费品类别来看,家庭社会网络对家庭消费倾向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必需品消费方面,其对文娱类消费的促进作用不显着。(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16期)

易行健,菅倩倩[4](2019)在《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实证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2000-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并使用系统GMM模型深入探讨人口老龄化对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全国层面上看,老年抚养比与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呈正相关关系;(2)从区域层面上看,人口老龄化对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3)从家庭八大项消费类别来看,人口老龄化主要作用于居住、教育文化娱乐支出、食品、生活用品及服务影响居民平均消费倾向;(4)收入增长率的增加可以显着减弱老年抚养比对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正效应,而人口死亡率降低增加了老年人口抚养比对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正影响。(本文来源于《消费经济》期刊2019年02期)

方帅[5](2018)在《文化消费对农户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全国3000多位农民连续叁年的调研数据,对2015—2017年农村地区文化消费的基本趋势、消费结构以及文化消费对农户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农村家庭的文化总消费和人均文化消费的绝对值逐年增加,同时文化消费占家庭总消费的比重稳中有升;农村地区的文化消费结构日趋合理,发展型和享受型文化消费比重有所上升;家庭文化总消费以及家庭文化总消费占家庭年收入比重与农村家庭平均消费倾向呈正相关,即农户的文化消费愈高,其平均消费率就会愈高,而家庭文化消费占家庭总消费比重与农村家庭平均消费倾向呈负相关,即文化消费若超过适度范围,则会挤压家庭的日常正常消费。(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12期)

林西飞[6](2018)在《基于绝对消费理论的县城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测度与分析——以塔河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运用绝对消费理论对塔河县居民消费倾向进行测度,用测量数据分析了边际消费倾向的特点,并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实际对边际消费倾向走势及原因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对研究居民消费问题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黑龙江金融》期刊2018年04期)

刘宇[7](2018)在《经济活动半径与家庭平均消费倾向》一文中研究指出消费问题一直是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随着中国经济逐渐进入“新常态”,投资、出口拉动在经济中的作用下降,相应地消费对经济的刺激作用不断提高,认识家庭消费倾向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我国高储蓄低消费的现象仍然存在,现有关于消费研究的众多文献中缺少家庭消费活动半径相关视角。另一方面,汽车行业在过去二十几年快速发展,家庭私家车保有量不断增长,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新型热点带来消费潜力的不断释放。汽车,极大地扩大了家庭经济活动半径,其与家庭消费的复杂关系不管是在扩大内需还是汽车产业政策及行业营销策略上都有必要进行研究;同时,私家车对消费影响较为微妙,同时作为一种家庭资产、大型耐用消费品和交通工具,可能会在短期内对家庭的其他消费产生强烈的替代效应,但是从长期来看,私家车提供了消费便利性,培养了私车出行的消费习惯,私车拥有者扩大了自己的消费半径,也可能促进家庭消费。本文选择从是否拥有私家车的视角,对中国的家庭消费问题进行研究。本文第一章是绪论,主要阐明了文章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内容及方法和相关较为重要的概念;第二章对相关的家庭消费理论、私家车的研究、私家车与家庭消费关系等内容作了总结;第叁章对所用的数据作了说明和处理;第四章使用OLS、IV、面板分析、DID和PSM-DID的实证研究方法讨论了拥有汽车对我国家庭消费的影响,同时对私家车对消费结构的影响、私家车基于家庭特征的异质性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进一步就私家车对消费的影响机制进行了探究;第五章是根据前几章所做研究得出的结论和政策建议。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拥有私家车在2013年提高了家庭消费水平33.5个百分点,2011年提高了家庭消费水平36.5个百分点,在剔除内生性因素的影响以后,拥有私家车依然能相应提高消费40.64个百分点、40.68个百分点,这种提高主要来自于食品、衣物等基本生存性消费以外的中高层次消费需求,这种占比在2013年占总效应中的57.22%,2011年占总效应中的53.47%,可见其确实对家庭消费结构改变起着明显作用。同时,在家庭特征层面,私家车对东部和西部地区农村家庭比城镇家庭的影响更大,而中部地区城镇家庭的影响更大。此外,户主受教育水平和是否有稳定的工作都对私家车的消费效应有正向的影响,预期收入会带来消费习惯的差异。平衡面板固定效应的回归结果显示,私家车对消费的长期促进效应为45.4%,其中私家车带来家庭社交方面的人情支出效应仅为6.2%。同时,私家车的购置带来消费的短期替代效应仅为5.6%。私家车可以有效提升消费便利性、培养出行习惯,从而扩大家庭消费半径,提高家庭消费倾向,使家庭消费结构更加合理,满足高层次多元化的家庭消费需求,因此政府应当积极进行这方面的引导,以刺激消费需求、促进中国家庭的消费升级,实现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西南财经大学》期刊2018-03-01)

陈宗胜,吴志强[8](2017)在《我国城乡平均消费倾向与消费差别变动趋势——基于城乡平均消费倾向差异视角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城乡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不同,在城镇化(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消费差别"倒U"型曲线必定不同于城乡收入差别"倒U"型曲线。实证分析表明,城乡消费差别拐点在我国大约比城乡收入差别拐点提前4~6年;城乡消费差别拐点比城乡收入差别拐点对应的城镇化率(经济发展水平)要低,而前一拐点处的城乡消费差别比后一拐点处的城乡收入差别要大。本文认为在城乡收入差别一定的前提下,减少城乡消费差别可提高居民实际福利,可行措施就是设法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本文来源于《经济学动态》期刊2017年08期)

高青松,刘奕佳,伍再华[9](2017)在《房价波动、平均消费倾向与商品零售价格--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00-2014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房价、平均消费倾向和商品零售价格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不同经济区域内,房价上涨对各类商品零售价格的确存在不同的影响;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倾向的改变在不同的经济区域有显着差异;整体来说,平均消费倾向与生活类商品零售价格显着负相关。房价的持续上涨会抵销居民可支配收入上升的效应,购房压力使得居民消费能力难以跟上商品零售价格增长速度。文章从定量分析中得出政策含义,认为需要通过控制房价过快上涨才能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探讨》期刊2017年08期)

王璐[10](2017)在《我国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居民的消费行为,关键要说明农村居民消费倾向的变化及原因。农村居民消费倾向的研究,对于我国制定适宜的政策来引导农民消费,调整消费结构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以来,我国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在这样的现状下,本文试图通过计量经济学的实证方法探究影响平均消费倾向变动的因素,并进一步验证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符合的消费理论。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介绍选题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思路、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部分为相关概念和理论概述,界定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和平均消费倾向,并概述西方消费理论。第叁部分为农村居民的消费现状,首先,描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以来,我国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变动特征和边际消费倾的逆周期特征;然后,对农村消费和城镇消费、GDP增长进行比较,分析农村消费存在的滞后性;最后,简要分析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第四部分为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变动的实证研究,将绝对收入、持久收入和暂时性收入、相对收入和不确定性进行量化后,通过计量回归,研究它们对平均消费倾向变动的影响,并进行分区域比较,最终得出结论: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符合绝对收入假说。第五部分为政策建议,通过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更新农民的消费观念,打破传统消费习惯的束缚;完善收入分配政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平滑农村居民消费;完善资本市场,大力发展农村消费信贷。(本文来源于《云南财经大学》期刊2017-05-01)

平均消费倾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从中国老龄化程度加深与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下降并行出发,运用2000~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并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探讨人口老龄化与预期寿命对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平均消费倾向论文参考文献

[1].方帅.人情消费对农户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J].生态经济评论.2019

[2].菅倩倩,席悦欣.人口老龄化与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实证检验[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

[3].刘鑫春.社会网络对家庭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9

[4].易行健,菅倩倩.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实证检验[J].消费经济.2019

[5].方帅.文化消费对农户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6].林西飞.基于绝对消费理论的县城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测度与分析——以塔河县为例[J].黑龙江金融.2018

[7].刘宇.经济活动半径与家庭平均消费倾向[D].西南财经大学.2018

[8].陈宗胜,吴志强.我国城乡平均消费倾向与消费差别变动趋势——基于城乡平均消费倾向差异视角的研究[J].经济学动态.2017

[9].高青松,刘奕佳,伍再华.房价波动、平均消费倾向与商品零售价格--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17

[10].王璐.我国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实证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7

标签:;  ;  ;  ;  ;  ;  ;  

平均消费倾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