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北缘论文_黄丹峰,卢欣祥,罗照华,宋要武,吕国营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别山北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大别山,火山岩,淮阳,石炭系,年龄,锆石,白垩。

大别山北缘论文文献综述

黄丹峰,卢欣祥,罗照华,宋要武,吕国营[1](2019)在《大别山北缘商城岩体SHRIMP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商城岩体位于大别造山带北淮阳火山岩带中段,被早白垩世金刚台组火山岩不整合覆盖,厘定其侵位时间和成因对于揭示大别造山带晚中生代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对岩体进行SHRIMP锆石U-Pb测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岩体中心相肆顾墩单元巨斑状二长花岗岩15个锆石测点中有13个测点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30.2±1.7 Ma,代表商城岩体最终就位的时间.商城岩体具有高含量的Al_2O_3、Sr,高Sr/Y值和低含量的Y、Yb,轻重稀土分馏显着,无Eu异常(δEu=0.90~1.05),发育Nb、Ta负异常,具有埃达克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商城岩体3个岩相单元从早到晚长英质矿物结晶压力降低,侵位深度显着变浅,为挤压作用下主动侵位的结果 .商城岩体是大别造山带早白垩世岩浆爆发的产物,岩浆起源于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从商城岩体开始侵位至金刚台组火山岩喷发,该区地壳经历快速的隆升和剥蚀,而这一过程正是两者地球化学属性所反映的加厚下地壳减薄的浅表响应,130 Ma是大别造山带晚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的时间.(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杨栋栋[2](2015)在《大别山北缘晚古生代沉积记录及其对构造演化的制约》一文中研究指出横亘于我国东部地区的大别造山带,是中央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出露大规模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岩,为国际上大陆深俯冲和超高压变质岩研究的经典区域。通过几十年的研究,目前已经在大陆深俯冲、陆陆碰撞、超高压变质岩的折返、盆山耦合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是,对于大别造山带古生代的构造演化历史尚缺乏比较深入的研究,对古生代的古构造和古地理的认识还不够深入,观点上也还存在争议。北淮阳地区石炭系作为大别山北缘古生代唯一未变质或轻微变质的沉积地层,记录了造山带古生代盆地的发展历史、沉积环境和古地理特征,记录了物源区信息以及造山带古生代的构造演化过程。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综合运用岩相学、岩石学、重矿物、地球化学和碎屑锆石年代学方法,对大别山北缘石炭系碎屑岩进行了系统的沉积环境、沉积相和物源分析,建立和恢复北淮阳地区古生代的构造古地理格局,并在此基础上对大别造山带古生代的演化模式提供制约。研究区石炭系总厚度约为2400m,分为上、下统,下石炭统包括花园墙组、杨山组和道人冲组;上石炭统包括胡油坊组、杨小庄组和双石头组。花园墙组主要由碎屑岩组成,出露于河南段集柳林湾一带,具有晚泥盆世色彩,未见底,厚度大于337m;杨山组以粗碎屑岩为主并含多套煤层,出露于杨山煤矿及段集石门口等地区,与花园墙组不整合接触,厚度约367m;道人冲组主要由碎屑岩和少量碳酸盐岩组成,出露于段集二道河和道人冲地区,含多种海相生物化石,厚度约为428m;上统胡油坊组主要为细碎屑岩,分布范围最广,分为东西两侧,西侧分布于汪桥-郭窑一带,东侧主要分布于雷店子-五尖山地区,含植物化石,多与上覆地层不整合接触,厚度超过770m;杨小庄组主要为碎屑岩并夹少量煤层,分布于商城王坳和苏仙石等地,含劣质煤层。双石头组主要由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组成,出露于商城王坳地区,上部发生大理岩化,未见顶,与下伏杨小庄组呈不整合接触,厚度约为300m。根据研究区石炭系岩石组合类型和沉积特征,共划分出16种岩相类型,分别为基质支撑块状砾岩相、基质支撑层状砾岩相、碎屑支撑块状砾岩相、碎屑支撑层状砾岩相、层状砾岩相、塌积角砾岩相、板状交错层砂岩相、水平层状砂岩、粒序砂岩相、沙纹状细砂岩相、低角度交错层砂岩相、冲槽充填砂岩相、火焰状构造泥岩粉砂岩相、层状泥岩粉砂岩相、似球状泥质粉砂岩相和煤层等非碎屑岩相。综合各类相标志将研究区划分出11种沉积相和6类沉积体系,包括冲积扇相、扇叁角洲相、辫状河道叁角洲相、淡水湖泊相、湖泊叁角洲相、深水浊积扇相、砾质辫状河相、砂质辫状河相、障壁型滨岸相、无障壁型滨岸相和混积台地相,它们分别隶属于冲积扇沉积体系、叁角洲沉积体系、湖泊沉积体系、河流沉积体系、碎屑滨岸沉积体系和滨浅海沉积体系。并在杨山组首次发现了砂坝沉积。粒度分析和砾石组构分析反映石炭系各组具有不同的沉积环境特征,根据沉积相组合特征提出3种沉积模式,分别为无障壁海岸-滨浅海局限台地沉积模式、冲积扇-扇叁角洲-潮坪泻湖滨岸沉积模式、河流-叁角洲-湖泊-深水浊积扇沉积模式。石炭纪早期和晚期古地理构造格局发生改变,出现两个不同阶段的沉积演化。早石炭世花园墙组为浅海-滨浅海沉积,后期受早海西期构造运动影响,整体抬升,并由滨浅海逐渐转变为杨山组海陆过渡相,且发育有磨拉石建造及含煤沉积;早石炭世晚期道人冲组发生短期大规模海侵,为滨浅海沉积,海相化石种类与秦岭-祁连地区相似;晚石炭世胡油坊组受拉张构造背景影响,发生大规模区域性裂陷,多发育山间断陷湖盆和深水浊积扇沉积;杨小庄组为海陆过渡沉积并含煤层,与华北南部晚古生代海侵成煤特征相似;至晚期双石头组遭受大规模海侵,由早期碎屑滨浅海沉积转变为局限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石炭纪整体经历了由海相→海陆过渡→海相→陆相→海陆过渡→海相的沉积演化过程。沉积环境演化及古生物特征指示北淮阳地区与华南及华北地区在石炭纪已经连为一体,且海域相通,处于同一个生物区系范围内,中间不存在分隔性大洋。砂岩碎屑组分、重矿物组分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石炭系物源类型主要包括:沉积岩、低级变质岩和酸性岩浆岩,主要来源于稳定克拉通边缘、再旋回造山带、变质基底和岩浆弧。杨山组砾岩的碳酸盐岩砾石中含有安徽日射珊瑚比较种Heloilites cf.Anhuiensis、晚奥陶世牙形石化石Panderodus gracilis Branson etMehl.、志留纪-泥盆纪介形类Kirkbyella sp.;胡油坊组砾岩的砾石成分主要为沉积岩和变质岩,表明物源主要为扬子陆块早古生代沉积地层,以及变质结晶基底和中酸性侵入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反映石炭系物源区源岩为大陆岛弧构造背景,与秦岭早古生代岛弧属性相近。石炭系6个砂岩样品(392颗碎屑锆石)分析表明,砂岩碎屑锆石年龄组成主要包括叁部分,其中峰值为400~485Ma属于早古生代年龄(约60%),部分为900-1000Ma的中新元古代年龄(约30%),及少量1800-2300Ma的古元古代年龄(少于10%),反映其物源组成主要来自北秦岭中古生代的岛弧,以及扬子中新元古代基底,少量来自古元古代基底。综合各类物源分析结果,研究区石炭系物源主要来自扬子早古生代沉积盖层、北秦岭中古生代的岛弧、扬子中新元古代基底,少量来自古元古代的变质基底。但是,砂岩碎屑锆石年龄组成表明,晚石炭世末期物源区发生明显变化,双石头组碎屑岩物源主要为扬子中新元古代基底,缺失北秦岭中古生代的岛弧物源。这些表明北淮阳地区石炭系早期物源以早古生代地质体为主,其次为中新元古代基底,末期仅以扬子中新元古代基底为主。古水流分析指示沉积物主要来自西南方向。锆石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显示,研究区石炭系碎屑锆石的U/Yb平均值为1.61,指示物源区地质体均为陆壳来源,未发现洋壳物质,暗示大别山地区早古生代不一定存在洋盆,这不同于秦岭造山带。(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5-11-01)

张交东,杨晓勇,刘成斋,张丽莉,李冰[3](2013)在《大别山北缘深部结构的高精度重磁电震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别山北缘位于大别造山带与华北陆块会聚地带,其深部精细结构还存在一些争议问题.根据近年来在研究区域内采集的地球物理数据,通过OMEGA、OASIS和FUGRO-LCT等多个重磁电震软件处理.获得了深部信息丰富的多种地球物理属性图像.本文从中选取了2条平行的电法和地震剖面,辅以高精度重磁数据.揭示了大别山北缘深部地质结构总体呈现华北陆块南向俯冲、北淮阳构造带向北逆冲的特征,并可清楚地识别大别山北缘造山带、肥南山前坳陷带和肥北斜坡带.其特征分别如下:①大别山北缘造山带,地震反射杂乱,电性高阻大于2000Ωm,以磨子潭晓天断裂为界分为北大别杂岩带和北淮阳构造带,主要由大别群、卢镇关杂岩和佛子岭群组成,沿舒城信阳断裂逆冲于中、下侏罗统之上,浅部发育北倾的金寨龙门冲滑覆断裂.②肥南山前坳陷带,上部为中、新生界,呈现中低阻特征,地震反射界面清楚,断面波明显;下部为华北型前中生界沉积岩(上部可能残存古生界),电性特征为低阻(5~50Ωm),地震反射较连续,内部反射弱.以六安断裂为界分为舒城凹陷和肥中断裂带,其北侧边界为肥中断裂.③肥北斜坡带,上部主要为侏罗系.呈现中低阻、水平层状地震反射特征;下部主要为霍邱群,电性为高阻,地震反射杂乱;中间为华北型前中生界沉积岩,向北逐渐减薄、直至缺失.上述认识将为华北陆块南向俯冲、南北板块碰撞缝合线和油气资源勘查等研究提供深部地质约束.(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论文汇编——油气资源研究室》期刊2013-01-17)

杨栋栋,李双应,赵大千,王松,杜叶龙[4](2012)在《大别山北缘石炭系碎屑岩地球化学及碎屑锆石年代学分析及其对物源区大地构造属性判别的制约》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别山北缘石炭系作为古生代唯一不变质或轻微变质的沉积地层,记录了其物源信息和古生代的构造演化。针对研究区这一地质特征,本文分析了研究区砂岩的碎屑组分、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以及碎屑锆石的同位素年龄,并据此对物源区的大地构造属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区碎屑岩主要以中细粒石英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为主,砂岩的QFL平均值为Q76.2%,F15.9%,L7.9%,Q/(F+L)4.26;主要元素氧化物平均百分含量SiO263.69%,Al2O311.25%,MgO3.66%,CaO5.15%,Fe2OT36.15%,K2O1.68%,Na2O0.68%;部分特征微量元素Th,U,Hf,Sc,Zr,Y平均含量分别为10.78×10-6、2.64×10-6、4.39×10-6、15.67×10-6、166×10-6、25.33×10-6。Rb/Sr,Th/U,La/Y,La/Sc,Th/Sc比值分别为1.49、4.10、14.75、31.92和0.89;稀土元素总量ΣREE平均146.2×10-6(54.11×10-6~256.0×10-6),Eu异常0.64,轻稀土略有富集,La/Yb为12.58(3.94~15.42),(La/Yb)N为9.02。锆石年龄测定表明,早石炭世地层中碎屑锆石的年龄主要集中在400~500Ma,晚石炭世地层中碎屑锆石年龄主要为900~1300Ma,其次为2000~2800Ma。上述结果表明大别山北缘石炭系沉积物来源于不同的源区,包括早古生代的大陆岛弧、扬子板块中-新元古代基底以及华北板块古-中元古代基底。(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2年08期)

张交东,杨晓勇,刘成斋,张丽莉,李冰[5](2012)在《大别山北缘深部结构的高精度重磁电震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别山北缘位于大别造山带与华北陆块会聚地带,其深部精细结构还存在一些争议问题.根据近年来在研究区域内采集的地球物理数据,通过OMEGA、OASIS和FUGRO-LCT等多个重磁电震软件处理,获得了深部信息丰富的多种地球物理属性图像.本文从中选取了2条平行的电法和地震剖面,辅以高精度重磁数据,揭示了大别山北缘深部地质结构总体呈现华北陆块南向俯冲、北淮阳构造带向北逆冲的特征,并可清楚地识别大别山北缘造山带、肥南山前坳陷带和肥北斜坡带.其特征分别如下:①大别山北缘造山带,地震反射杂乱,电性高阻大于2000Ωm,以磨子潭—晓天断裂为界分为北大别杂岩带和北淮阳构造带,主要由大别群、卢镇关杂岩和佛子岭群组成,沿舒城—信阳断裂逆冲于中、下侏罗统之上,浅部发育北倾的金寨—龙门冲滑覆断裂.②肥南山前坳陷带,上部为中、新生界,呈现中低阻特征,地震反射界面清楚,断面波明显;下部为华北型前中生界沉积岩(上部可能残存古生界),电性特征为低阻(5~50Ωm),地震反射较连续,内部反射弱.以六安断裂为界分为舒城凹陷和肥中断裂带,其北侧边界为肥中断裂.③肥北斜坡带,上部主要为侏罗系,呈现中低阻、水平层状地震反射特征;下部主要为霍邱群,电性为高阻,地震反射杂乱;中间为华北型前中生界沉积岩,向北逐渐减薄、直至缺失.上述认识将为华北陆块南向俯冲、南北板块碰撞缝合线和油气资源勘查等研究提供深部地质约束.(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2年07期)

杨梅珍,曾键年,任爱琴,陆建培,覃永军[6](2012)在《大别山北缘西段双桥中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首次对大别山北缘西段(河南省境内)中生代火山岩进行了锆石原位U-Pb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罗山县双桥火山岩集中区石英安山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133.1±1.5 Ma,与大别东段中生代火山岩主体毛坦厂组的时代一致,属早白垩世,稍早于或与大别山区大规模花岗岩岩基侵位时代相同;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宁芜和庐枞盆地火山岩喷发时间同步,可能同属中国东部中生代巨量岩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太平洋板块斜向俯冲引起的大陆岩石圈重力不稳而产生的拆沉导致岩石圈强烈减薄深部动力学过程相联系。大别山西段早白垩世火山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粗安岩-英安岩-流纹岩组合。中酸性火山岩显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强烈亏损、弱或基本无负Eu异常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以及高Sr低Yb特征,反映岩浆部分熔融源区残余有石榴石,说明当时存在加厚的成熟陆壳。高(87Sr/86Sr)i(0.707 56)、极低的εNd(t)(-20.1)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明显亏损,显示岩浆源区的壳源性质。以上特征反映大别山地区该时期岩石圈伸展程度和软流圈上涌规模远不如长江中下游同时期以幔源为主的中基性火山岩发育的宁芜和庐枞地区。(本文来源于《岩石矿物学杂志》期刊2012年02期)

李叁忠,张国伟,董树文,刘晓春,王岳军[7](2010)在《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岩石折返与扬子北缘构造变形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别山造山带及其"前陆"形成于叁迭纪,是华北陆块与扬子地块经长期构造演化、最终碰撞的产物。研究表明,该"前陆"实际是扬子地块中部的九岭基底隆升带演化相关的褶皱-逆冲推覆构造带。综合横贯大别山造山带的大地电磁探测、宽角反射与折射地震探测、天然地震波(P波)层析成像研究、莫霍面地震反射图像,揭示大别山造山带及扬子地块北缘的地壳物性、速度结构、莫霍面错断、变形特征等,发现该区上、下地壳结构具有不一致性,总体表现为鱼骨刺状;并结合地表地质调查,推断扬子地块北缘深层向南逆冲的构造与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的形成及折返过程密切相关,而浅部构造向北的逆冲推覆构造与大别山造山带向南的逆冲推覆构成对冲构造样式。最后,本文讨论了该区大地构造演化和背景,分析了其动力学机制。(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0年12期)

杨梅珍,曾键年,覃永军,李法岭,万守权[8](2010)在《大别山北缘千鹅冲斑岩型钼矿床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南省光山县千鹅冲钼矿床是大别山地区近年最新发现的大型斑岩型钼矿床。采用LA-ICP-MS锆石U-Pb和ICP-MS辉钼矿Re-Os同位素精细测年技术,对与成矿相关的宝安寨钾长花岗岩、千鹅冲花岗斑岩2个锆石样品和4个细网脉型钼矿石中的辉钼矿样品进行了同位素年代学测定,分别获得(135.3±1.9),(128.8±2.6),(127.82±0.87)Ma的同位素年龄。结果表明,千鹅冲钼矿床成矿作用时间与千鹅冲花岗斑岩成岩作用时间一致,晚于大别山巨量花岗质岩浆活动近7Ma,它们为统一构造背景同期不同次岩浆作用的产物。与成矿相关岩体的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岩体具有低Sr(wB<400×10-6)、低Yb(wB<1.8×10-6)、中等程度Eu负异常[δ(Eu)>0.5]、轻重REE强烈分异{[w(La)/w(Yb)]N>24}等特征,其Sr-Nd同位素显示较高的[N(87Sr)/N(86Sr)]i(0.70669~0.72422,变化较大)和极低的ε(Nd)(t)(-18.01~-21.37)。综合分析表明成岩成矿作用发生在大别造山带碰撞造山后构造体制由挤压收缩向伸展的转折时期,与成矿有关的酸性侵入岩是加厚陆壳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千鹅冲斑岩型钼矿床与成矿带内汤家坪、大银尖、天目山、银山、东沟钼矿床在成矿时间及成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的显着差异,反映它们形成于造山带演化的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构造动力学背景。(本文来源于《地质科技情报》期刊2010年05期)

黄丹峰,罗照华,卢欣祥[9](2010)在《大别山北缘金刚台火山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构造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位于大别山造山带北淮阳火山岩带中段的金刚台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一直存在争议。新的地质观察表明,其不整合于早白垩世商城岩体之上,不应当归属为侏罗纪。对金刚台火山岩3个样品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定年,其中喷出相的黑云母粗面岩(B09)年龄为(128.4±3.6)Ma,次火山相的闪长玢岩(B21)年龄为(129.1±2.2)Ma,靠近火山岩层底部的粗安岩(B26)年龄为(129±2)Ma。样品B09的测年数据误差较大,B21和B26则非常一致,表明金刚台火山岩形成于129Ma,火山喷发持续时间较短。金刚台火山岩是大别造山带早白垩世巨量岩浆爆发事件的产物。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区域火山地质特征和商城岩体剥露机制的综合分析表明:(1)金刚台火山岩形成之前,区域发生了强烈的挤压隆升;(2)金刚台火山岩是造山带岩石圈拆沉作用的产物;(3)火山岩形成后区域进入长时间的岩石圈伸展阶段,因而129Ma是大别山地区构造转换的分界时间。(本文来源于《地学前缘》期刊2010年01期)

彭翼[10](2009)在《大别山北缘上天梯—皇城山一带火山岩相构造》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大别山北缘信阳市上天梯—皇城山一带中生代火山岩的研究,探讨火山岩相、相模式和火山机构,进而对下白垩统陈棚组地层重新划分。提出以往将陈棚组不同火山岩相、不同韵律的火山岩交叉累计的方式,误认火山岩的厚度超过1000m。实际上,火山喷发仅有一个旋回,火山地层的厚度仅200m余。(本文来源于《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上册)》期刊2009-08-01)

大别山北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横亘于我国东部地区的大别造山带,是中央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出露大规模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岩,为国际上大陆深俯冲和超高压变质岩研究的经典区域。通过几十年的研究,目前已经在大陆深俯冲、陆陆碰撞、超高压变质岩的折返、盆山耦合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是,对于大别造山带古生代的构造演化历史尚缺乏比较深入的研究,对古生代的古构造和古地理的认识还不够深入,观点上也还存在争议。北淮阳地区石炭系作为大别山北缘古生代唯一未变质或轻微变质的沉积地层,记录了造山带古生代盆地的发展历史、沉积环境和古地理特征,记录了物源区信息以及造山带古生代的构造演化过程。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综合运用岩相学、岩石学、重矿物、地球化学和碎屑锆石年代学方法,对大别山北缘石炭系碎屑岩进行了系统的沉积环境、沉积相和物源分析,建立和恢复北淮阳地区古生代的构造古地理格局,并在此基础上对大别造山带古生代的演化模式提供制约。研究区石炭系总厚度约为2400m,分为上、下统,下石炭统包括花园墙组、杨山组和道人冲组;上石炭统包括胡油坊组、杨小庄组和双石头组。花园墙组主要由碎屑岩组成,出露于河南段集柳林湾一带,具有晚泥盆世色彩,未见底,厚度大于337m;杨山组以粗碎屑岩为主并含多套煤层,出露于杨山煤矿及段集石门口等地区,与花园墙组不整合接触,厚度约367m;道人冲组主要由碎屑岩和少量碳酸盐岩组成,出露于段集二道河和道人冲地区,含多种海相生物化石,厚度约为428m;上统胡油坊组主要为细碎屑岩,分布范围最广,分为东西两侧,西侧分布于汪桥-郭窑一带,东侧主要分布于雷店子-五尖山地区,含植物化石,多与上覆地层不整合接触,厚度超过770m;杨小庄组主要为碎屑岩并夹少量煤层,分布于商城王坳和苏仙石等地,含劣质煤层。双石头组主要由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组成,出露于商城王坳地区,上部发生大理岩化,未见顶,与下伏杨小庄组呈不整合接触,厚度约为300m。根据研究区石炭系岩石组合类型和沉积特征,共划分出16种岩相类型,分别为基质支撑块状砾岩相、基质支撑层状砾岩相、碎屑支撑块状砾岩相、碎屑支撑层状砾岩相、层状砾岩相、塌积角砾岩相、板状交错层砂岩相、水平层状砂岩、粒序砂岩相、沙纹状细砂岩相、低角度交错层砂岩相、冲槽充填砂岩相、火焰状构造泥岩粉砂岩相、层状泥岩粉砂岩相、似球状泥质粉砂岩相和煤层等非碎屑岩相。综合各类相标志将研究区划分出11种沉积相和6类沉积体系,包括冲积扇相、扇叁角洲相、辫状河道叁角洲相、淡水湖泊相、湖泊叁角洲相、深水浊积扇相、砾质辫状河相、砂质辫状河相、障壁型滨岸相、无障壁型滨岸相和混积台地相,它们分别隶属于冲积扇沉积体系、叁角洲沉积体系、湖泊沉积体系、河流沉积体系、碎屑滨岸沉积体系和滨浅海沉积体系。并在杨山组首次发现了砂坝沉积。粒度分析和砾石组构分析反映石炭系各组具有不同的沉积环境特征,根据沉积相组合特征提出3种沉积模式,分别为无障壁海岸-滨浅海局限台地沉积模式、冲积扇-扇叁角洲-潮坪泻湖滨岸沉积模式、河流-叁角洲-湖泊-深水浊积扇沉积模式。石炭纪早期和晚期古地理构造格局发生改变,出现两个不同阶段的沉积演化。早石炭世花园墙组为浅海-滨浅海沉积,后期受早海西期构造运动影响,整体抬升,并由滨浅海逐渐转变为杨山组海陆过渡相,且发育有磨拉石建造及含煤沉积;早石炭世晚期道人冲组发生短期大规模海侵,为滨浅海沉积,海相化石种类与秦岭-祁连地区相似;晚石炭世胡油坊组受拉张构造背景影响,发生大规模区域性裂陷,多发育山间断陷湖盆和深水浊积扇沉积;杨小庄组为海陆过渡沉积并含煤层,与华北南部晚古生代海侵成煤特征相似;至晚期双石头组遭受大规模海侵,由早期碎屑滨浅海沉积转变为局限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石炭纪整体经历了由海相→海陆过渡→海相→陆相→海陆过渡→海相的沉积演化过程。沉积环境演化及古生物特征指示北淮阳地区与华南及华北地区在石炭纪已经连为一体,且海域相通,处于同一个生物区系范围内,中间不存在分隔性大洋。砂岩碎屑组分、重矿物组分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石炭系物源类型主要包括:沉积岩、低级变质岩和酸性岩浆岩,主要来源于稳定克拉通边缘、再旋回造山带、变质基底和岩浆弧。杨山组砾岩的碳酸盐岩砾石中含有安徽日射珊瑚比较种Heloilites cf.Anhuiensis、晚奥陶世牙形石化石Panderodus gracilis Branson etMehl.、志留纪-泥盆纪介形类Kirkbyella sp.;胡油坊组砾岩的砾石成分主要为沉积岩和变质岩,表明物源主要为扬子陆块早古生代沉积地层,以及变质结晶基底和中酸性侵入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反映石炭系物源区源岩为大陆岛弧构造背景,与秦岭早古生代岛弧属性相近。石炭系6个砂岩样品(392颗碎屑锆石)分析表明,砂岩碎屑锆石年龄组成主要包括叁部分,其中峰值为400~485Ma属于早古生代年龄(约60%),部分为900-1000Ma的中新元古代年龄(约30%),及少量1800-2300Ma的古元古代年龄(少于10%),反映其物源组成主要来自北秦岭中古生代的岛弧,以及扬子中新元古代基底,少量来自古元古代基底。综合各类物源分析结果,研究区石炭系物源主要来自扬子早古生代沉积盖层、北秦岭中古生代的岛弧、扬子中新元古代基底,少量来自古元古代的变质基底。但是,砂岩碎屑锆石年龄组成表明,晚石炭世末期物源区发生明显变化,双石头组碎屑岩物源主要为扬子中新元古代基底,缺失北秦岭中古生代的岛弧物源。这些表明北淮阳地区石炭系早期物源以早古生代地质体为主,其次为中新元古代基底,末期仅以扬子中新元古代基底为主。古水流分析指示沉积物主要来自西南方向。锆石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显示,研究区石炭系碎屑锆石的U/Yb平均值为1.61,指示物源区地质体均为陆壳来源,未发现洋壳物质,暗示大别山地区早古生代不一定存在洋盆,这不同于秦岭造山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别山北缘论文参考文献

[1].黄丹峰,卢欣祥,罗照华,宋要武,吕国营.大别山北缘商城岩体SHRIMP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J].地球科学.2019

[2].杨栋栋.大别山北缘晚古生代沉积记录及其对构造演化的制约[D].合肥工业大学.2015

[3].张交东,杨晓勇,刘成斋,张丽莉,李冰.大别山北缘深部结构的高精度重磁电震解析[C].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论文汇编——油气资源研究室.2013

[4].杨栋栋,李双应,赵大千,王松,杜叶龙.大别山北缘石炭系碎屑岩地球化学及碎屑锆石年代学分析及其对物源区大地构造属性判别的制约[J].岩石学报.2012

[5].张交东,杨晓勇,刘成斋,张丽莉,李冰.大别山北缘深部结构的高精度重磁电震解析[J].地球物理学报.2012

[6].杨梅珍,曾键年,任爱琴,陆建培,覃永军.大别山北缘西段双桥中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J].岩石矿物学杂志.2012

[7].李叁忠,张国伟,董树文,刘晓春,王岳军.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岩石折返与扬子北缘构造变形的关系[J].岩石学报.2010

[8].杨梅珍,曾键年,覃永军,李法岭,万守权.大别山北缘千鹅冲斑岩型钼矿床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科技情报.2010

[9].黄丹峰,罗照华,卢欣祥.大别山北缘金刚台火山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构造意义[J].地学前缘.2010

[10].彭翼.大别山北缘上天梯—皇城山一带火山岩相构造[C].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上册).2009

论文知识图

大别山北缘中生代火山-侵入岩εN...大别山北缘胡油坊组砾岩露头及石...大别山北缘火山岩硅—钾投点[1...大别山北缘区域地质及黑石渡组分...大别山北缘中生代砂岩REE分布...大别山北缘中生代火山-侵入岩Nd-...

标签:;  ;  ;  ;  ;  ;  ;  

大别山北缘论文_黄丹峰,卢欣祥,罗照华,宋要武,吕国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