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主义绘画论文_钱雅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表现主义绘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表现主义,德国,多维,康定斯基,色彩,东亚,自我表现。

表现主义绘画论文文献综述

钱雅文[1](2019)在《超现实主义绘画中的多维空间表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绘画对空间的表现形式愈加多样,利用超现实主义绘画的理念,在人们解放的认知和审美意识中一探究竟,可以帮助我们保留传统的刻画空间的方法,更能帮助我们增加画面的创造性和感染力。超现实主义绘画因为受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主张用幻想、梦境、潜意识作为创作要素,这本身就是让多个维度空间中看似毫无联系的要素组合起来,通过错位、重构、置换等表现手法形成多维空间,其所产生的视觉感受是个性的表达和意犹未尽的享受。文章从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多维空间成因、表现形式和构建意义叁个方面,对超现实主义绘画中多维空间表现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中)》期刊2019年11期)

王才勇[2](2019)在《表现主义绘画与东亚美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表现主义绘画诞生和成长于20世纪初至二战爆发前的30余年时间里,这是一个西方美术创作主动接受东亚美术启发而进行画法创新的年代。表现主义画家在画法创新过程中研读东亚美术已不再像此前19世纪时那样需要专门表明,而是直接付诸实践。因此,东亚美术的影响主要见于他们留下的作品,尤其是大量习作,而不是文字阐释。这方面最为清晰的是奥古斯特·马克和康定斯基。大量流传下来的作品清楚表明,他们曾研习过东亚美术,尤其是水墨,他们的画法创新基本是在东亚画法的启迪下生发出来的。虽然最终形成的作品在总体面貌上与东亚美术截然不同,但画法上的衍生关系是明显存在的。(本文来源于《艺术探索》期刊2019年06期)

苏仁嘎[3](2019)在《论具象表现主义绘画的时代性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艺术发展的浩瀚长河中,绘画作为一条支流,从中不断注入了很多艺术流派和思潮,其中具象表现主义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对具象表现主义绘画的开端、两位绘画巨匠贾科梅蒂和洛佩兹的艺术成就和艺术表现形式的概述、当代具象表现主义绘画的现实境遇和发展,叁方面展开的讨论和研究,从而对具象表现主义绘画拥有更多自身的认识和理解。(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30期)

时琦[4](2019)在《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时代发展的催生下,人们对美的不同情感的表达激发了各式各样的艺术派别,以表达内在心性并强调自我的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便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绘画作为艺术形态、思想和事物,它的发展亦有自身的规律可循,就像任何审美形态都具有价值的归宿性、异同性。本文我们通过历史根源、背景的追溯、心性理念以及风格形式等方面来比较研究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本质联系和区别。(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博览》期刊2019年12期)

付垚[5](2019)在《浅析20世纪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的视觉呈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新表现主义叁个代表性画家的作品视觉语言及其表现力的分析,总结新表现主义绘画视觉表现的特点。(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9年19期)

张祎[6](2019)在《浅析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及其代表画家》一文中研究指出表现主义绘画,是20世纪初期绘画领域中流行于北欧各国的艺术潮流,最先在德国兴起。表现主义反对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在艺术中特别强调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而导致对客观形态的夸张、变形乃至怪诞处理的一种艺术思潮。表现主义最具有代表性的画家是挪威的爱德华·蒙克,而在德国,表现主义代表画家有弗兰茨·马尔克、奥古斯特·马克等。表现主义画家通过绘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其绘画风格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深远了影响。(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9年19期)

江晓骐[7](2019)在《表现主义绘画中的“自我表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表现主义绘画从19世纪末的象征主义和印象主义艺术中发展而来。表现主义绘画与单纯的绘画形式、绘画语言不同,具有丰富独特的精神内涵。在艺术美学范畴内,受其影响又继承其精华,重个性、重主观表现、重感情色彩,反对客观地再现现实,旨在追求自我感受和心灵的真实情感体验。本文主要对艺术语言与精神情感在表现主义绘画作品中的自我表现进行艺术探究,研究艺术语言与精神情感的关系及二者在绘画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27期)

冯丹[8](2019)在《蒙克对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影响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主要分析了西方表现主义绘画流派的由来,简单介绍了表现主义绘画与西方印象主义绘画和后印象主义绘画的关系。文章还谈到了负面情绪对表现主义绘画产生的影响,着重介绍了表现主义绘画大师蒙克的绘画作品《绝望》、《呐喊》、《死去的母亲和孩子》、《病孩》和《分手》,以此来表达蒙克对表现主义绘画做出的突出贡献,最后还提及了西方表现主义绘画对中国当代绘画的影响,以及中国现当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发展等。(本文来源于《大观(论坛)》期刊2019年09期)

邹玉[9](2019)在《抽象表现主义绘画色彩的表现力及其设计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色彩作为艺术形式中的一种,往往能够唤起打动人心的审美感受。而抽象表现主义在作品中削减了造型与符号的形式语言,其色彩的突出的应用效果更引发人们对其进行关注与探索。文章将对色彩进行分析,尝试探索研究其在抽象表现主义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力,并比较电影《东邪西毒》中的色彩设计来分析相关色彩的设计应用手法,以期为当今色彩的设计研究提供些许依据和参考。(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中)》期刊2019年09期)

孙荣生[10](2019)在《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的“得意”与“限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认知世界在直观上的一个显性特征,即是一切可见之物皆呈现"限制之形",也正是这种限制,我们才能对之进行视觉上的把握。因此,在美术创作中,可见之物就是一种被限制了的形象边界,它是区别于周边环境的视觉存在。由此,画家要探知和把握某种事物,就要寻找到它的限制之处。"得意"是中国艺术表现的美学境界与最高追求,它多是一种既处于限制下又达至极深层的艺术呈现——这样的"得意"与"限制",笔者也在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方式中找到了某种应和。20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兴起并提出了寻找绘画的本来面目,重寻绘画性,探索内容与形式语言的自(本文来源于《美术》期刊2019年08期)

表现主义绘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表现主义绘画诞生和成长于20世纪初至二战爆发前的30余年时间里,这是一个西方美术创作主动接受东亚美术启发而进行画法创新的年代。表现主义画家在画法创新过程中研读东亚美术已不再像此前19世纪时那样需要专门表明,而是直接付诸实践。因此,东亚美术的影响主要见于他们留下的作品,尤其是大量习作,而不是文字阐释。这方面最为清晰的是奥古斯特·马克和康定斯基。大量流传下来的作品清楚表明,他们曾研习过东亚美术,尤其是水墨,他们的画法创新基本是在东亚画法的启迪下生发出来的。虽然最终形成的作品在总体面貌上与东亚美术截然不同,但画法上的衍生关系是明显存在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表现主义绘画论文参考文献

[1].钱雅文.超现实主义绘画中的多维空间表现研究[J].美与时代(中).2019

[2].王才勇.表现主义绘画与东亚美术[J].艺术探索.2019

[3].苏仁嘎.论具象表现主义绘画的时代性发展[J].艺术品鉴.2019

[4].时琦.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比较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9

[5].付垚.浅析20世纪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的视觉呈现[J].明日风尚.2019

[6].张祎.浅析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及其代表画家[J].明日风尚.2019

[7].江晓骐.表现主义绘画中的“自我表现”研究[J].艺术品鉴.2019

[8].冯丹.蒙克对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影响初探[J].大观(论坛).2019

[9].邹玉.抽象表现主义绘画色彩的表现力及其设计应用[J].美与时代(中).2019

[10].孙荣生.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的“得意”与“限制”[J].美术.2019

论文知识图

、23德库宁1954及1975弗朗西斯·培根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习...:克利的表现主义绘画作品《“航...一7巴塞利茨伯劳纳麻布油彩250x200厘米...作者创作实验系列布面综合材料滴流实...《我和我的村庄》夏加尔收了大量的西...

标签:;  ;  ;  ;  ;  ;  ;  

表现主义绘画论文_钱雅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