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改革论文_王慧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张居正改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张居正,明代,明朝,历史事件,神宗,成法,财政。

张居正改革论文文献综述

王慧明[1](2019)在《万历初期宫廷财政视角下的张居正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史学界历来认为张居正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晚明危机,抑制宫廷消费是其财政改革的内容之一。翻检《明神宗实录》,从明神宗即位到万历十四年,大致是张居正实施改革与其死后被清算的历史过程,通过宫廷财政重新审视张居正改革,既没有在撙节宫廷消费上取得成功,也没有养成明神宗的俭德,宫廷财政的恶性膨胀在张居正死后走向新高峰。(本文来源于《故宫博物院院刊》期刊2019年02期)

张怡涵[2](2018)在《张居正改革时期边疆民族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朝的边疆民族关系非常复杂,终明之世民族问题不断。洪武至宣德时期,国力强盛,边疆民族思想能得到有效实施,成效颇丰;正统至正德时期,由于统治者的无能,边疆民族思想制定和实施上出现一定偏差,导致民族关系不太稳定;嘉靖至隆庆时期,政治腐败,国力渐衰,朝廷虽因时制宜调整边疆民族思想,但效果甚微。张居正改革前,明朝的边疆民族思想内容是一脉相承的,虽历朝都有调整,但都是对“祖宗旧制”的修复,并没有多少新的建树。至万历初,明朝边疆民族关系更趋复杂,各种民族问题开始逐渐显现。在边疆民族关系弊病百出的情势下,张居正改革集团审时度势,以维护明朝统治为前提,对处理边疆民族关系的问题着重进行思考和探索,虽是以传统边疆民族思想为基础,但是也产生许多极具价值的新认识、新思想,在中国民族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改善边疆民族关系,张居正改革集团在“外示羁縻,内修战守”、“东制西怀,区别对待”以及“以夷制夷,分而治之”的为主的边疆民族思想指导下,推行了以封贡互市为核心,以军事防御为主轴,以分化瓦解为手段的一系列边疆民族政策。重点用于对蒙古、女真的举措上,此外对西南少数民族等亦有政治应对。就张居正改革时期的边疆民族思想特点来说。具有因时而治和因族而治的特点,有羁縻和打击并存的两面性,有特殊政治背景下的时代性,根据当时各少数民族不同的形势来行实行不同的思想。但其改革时期的边疆民族思想并非完全完善得当,其对蒙古、女真的政治实践中也有许多偏差不公之举,最终导致女真势力坐大,对明王朝的倾覆具有一定的责任。就边疆民族思想的影响力而言,在当时维系了明王朝的发展态势,但其不当之举又加速了明王朝的灭亡。对后世而言,其思想被清代乃至之后的政权所继承发展和完善,具有较大的启迪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时代的限制,改革时期的边疆民族思想也具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包括对蒙古、女真民族思想的偏差,“华夷之辨”思想和“夷夏之防”观念的根深蒂固,乃至民族仇杀依然不减,均是其时代局限的产物。张居正改革时期,坚持以正本清源思想为指导,制定和实行了一系列的边疆民族思想,出现了“岁丰民安,边境宁谧”、“海宇清宴,蛮夷宾服”的局面,但是改革时期所推行的边疆民族思想依然没有摆脱时代的限制,在处理边疆民族关系时,出现失误也是必然的。时至现代,先进的、有效的、能够符合各民族发展利益的边疆民族思想必须要打破“夷夏之防”的观念,真正做到民族平等,要顺应各民族形势的发展,承认各民族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以构建各民族共同的利益为基础。(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8-06-01)

段博文[3](2017)在《对于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成效不同之原因的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虽背景相似,即当时国家均处在"积贫积弱"环境下,且目的都是为了革弊图兴,但所产生的社会效果却大不相同。而究其原因主要由以下五个方面造成,即改革策略、改革步骤、改革者的地位和权限、和同僚的关系以及改革者的信念与毅力。为此,本文笔者结合自己在历史课上所学知识,对这五个方面展开了重点探讨,旨在进一步区分二者,加深对这两方面历史知识的印象。(本文来源于《中华少年》期刊2017年15期)

王海龙[4](2017)在《浅析张居正改革失败的原因》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朝中后期的张居正改革在张居正死后极短的时间内失败。导致这一失败的原因很多。从张居正个人角度来讲,他为人刚愎自用、偏听偏信,致使未能选择合适的改革后继者,溜须拍马,奸佞之徒当道;他还勾结宦官冯保,接受滥赏和败坏科举,引来朝臣非议和弹劾。个人原因促成了张居正改革的失败。而张居正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改革触动了士人阶层和豪强地主的根本利益,招致强烈反对;土地兼并从根本上削弱了明王朝的经济基础,明王朝已经日薄西山,张居正改革无法挽回明王朝衰败的命运。(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7年14期)

沈琪[5](2017)在《西方经济学视角下的张居正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朝万历年间的张居正改革,对明朝的经济起到了促进作用。张居正是万历皇帝的老师,张居正改革得到了太后、皇帝等上层领导人的支持。万历皇帝统治后期长期不上朝,对明朝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负面作用。本文从西方经济学的角度研究张居正改革的各项措施,为全面理解张居正改革提供一个相对新颖的视角。(本文来源于《时代教育》期刊2017年09期)

孙连娣[6](2016)在《十六世纪张居正改革与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异同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十六世纪处于社会结构变革转型期,封建主义日益衰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张居正改革与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同处于这一历史背景之下,其共同目的都是为了缓和腐朽封建专制主义带来的社会危机,但中、西方所处的社会背景、改革的内容不尽相同,导致各自走向不同的发展道路。张居正改革仅通过采取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以解决社会危机,而不触动封建专制主义制度,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宗教改革运动则是在借助反对罗马天主教会外衣下,发动的自下而上以推翻封建专制主义为目标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从本质上来看,张居正改革是一场地主阶级开明分子以维护封建专制主义的自救运动,而宗教改革运动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积极发展资本主义,为建立自由、平等的资产阶级民主国家提供可能。(本文来源于《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陈忠海[7](2016)在《张居正改革与吏治重整》一文中研究指出发生在明朝中后期的张居正改革是中国古代最着名的改革之一,作为一场以改善财政和经济状况为目标和任务的改革,改革的设计者张居正却在官员体系整治上用力最多、费时最久,然而它一样取得了公认的经济成效。经济改革中国古代的改革大体上分为叁种情况:一是王朝更替之际的改(本文来源于《中国发展观察》期刊2016年02期)

李正梅[8](2015)在《疾风闻凤鸣,敢为尽头竿——张居正改革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张居正被称为中国史上六大改革家之一,他是明朝最杰出的政治家。他从1573年开始,掀起了一场以整顿吏治、推行一条鞭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浪潮,史称"海内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功在社稷"。张居正生前的改革是成功的,死后是失败的,为何革故鼎新却最终没能做到继往开来?从统治集团内部的政治关系、张居正的用人机制,以及张居正改革的社会红利等方面来分析张居正改革的社会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校外教育》期刊2015年33期)

汪成玉[9](2015)在《谈张居正改革的成效、原因及启示——以“考成法”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考成法"是明朝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呈请明神宗批准,向全国颁行的旨在整顿吏治及各项弊政的一项制度法令。实施以来,明朝中央政权得到了加强,政府澄清了吏治,提高了行政效率,国库得以充实,民负减轻,边防力量增强,学风得到整饬,取得了显着的改革成效。改革之所以取得成功,既有张居正个人意志、智慧、人格等方面原因,也有当时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因素。研究分析张居正改革取得的成效及其原因,对当今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无疑具有深刻的启示。(本文来源于《荆楚学刊》期刊2015年03期)

张文木[10](2015)在《明末的人祸和天灾——从张居正改革谈起》一文中研究指出张居正改革的教训及其历史比较伴随人祸的是天灾以史为鉴,可知得失历史是人的自觉奋斗的历史与自然演化的历史的统一,人类历史事件离我们越是久远,它就越接近自然。总结明朝灭亡的原因,既有人祸的内因,也有天灾的外因。张居正的政治浪漫主义改革造成的后果可视为前者,而骤然大幅降温的气象条件,可视为后者。从主观和客观、内因和外因、历史和现实几个方面的综合比较分析明亡原因,才较为科学。(本文来源于《中国投资》期刊2015年06期)

张居正改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明朝的边疆民族关系非常复杂,终明之世民族问题不断。洪武至宣德时期,国力强盛,边疆民族思想能得到有效实施,成效颇丰;正统至正德时期,由于统治者的无能,边疆民族思想制定和实施上出现一定偏差,导致民族关系不太稳定;嘉靖至隆庆时期,政治腐败,国力渐衰,朝廷虽因时制宜调整边疆民族思想,但效果甚微。张居正改革前,明朝的边疆民族思想内容是一脉相承的,虽历朝都有调整,但都是对“祖宗旧制”的修复,并没有多少新的建树。至万历初,明朝边疆民族关系更趋复杂,各种民族问题开始逐渐显现。在边疆民族关系弊病百出的情势下,张居正改革集团审时度势,以维护明朝统治为前提,对处理边疆民族关系的问题着重进行思考和探索,虽是以传统边疆民族思想为基础,但是也产生许多极具价值的新认识、新思想,在中国民族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改善边疆民族关系,张居正改革集团在“外示羁縻,内修战守”、“东制西怀,区别对待”以及“以夷制夷,分而治之”的为主的边疆民族思想指导下,推行了以封贡互市为核心,以军事防御为主轴,以分化瓦解为手段的一系列边疆民族政策。重点用于对蒙古、女真的举措上,此外对西南少数民族等亦有政治应对。就张居正改革时期的边疆民族思想特点来说。具有因时而治和因族而治的特点,有羁縻和打击并存的两面性,有特殊政治背景下的时代性,根据当时各少数民族不同的形势来行实行不同的思想。但其改革时期的边疆民族思想并非完全完善得当,其对蒙古、女真的政治实践中也有许多偏差不公之举,最终导致女真势力坐大,对明王朝的倾覆具有一定的责任。就边疆民族思想的影响力而言,在当时维系了明王朝的发展态势,但其不当之举又加速了明王朝的灭亡。对后世而言,其思想被清代乃至之后的政权所继承发展和完善,具有较大的启迪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时代的限制,改革时期的边疆民族思想也具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包括对蒙古、女真民族思想的偏差,“华夷之辨”思想和“夷夏之防”观念的根深蒂固,乃至民族仇杀依然不减,均是其时代局限的产物。张居正改革时期,坚持以正本清源思想为指导,制定和实行了一系列的边疆民族思想,出现了“岁丰民安,边境宁谧”、“海宇清宴,蛮夷宾服”的局面,但是改革时期所推行的边疆民族思想依然没有摆脱时代的限制,在处理边疆民族关系时,出现失误也是必然的。时至现代,先进的、有效的、能够符合各民族发展利益的边疆民族思想必须要打破“夷夏之防”的观念,真正做到民族平等,要顺应各民族形势的发展,承认各民族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以构建各民族共同的利益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张居正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1].王慧明.万历初期宫廷财政视角下的张居正改革[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9

[2].张怡涵.张居正改革时期边疆民族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18

[3].段博文.对于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成效不同之原因的认识[J].中华少年.2017

[4].王海龙.浅析张居正改革失败的原因[J].长江丛刊.2017

[5].沈琪.西方经济学视角下的张居正改革[J].时代教育.2017

[6].孙连娣.十六世纪张居正改革与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异同考察[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

[7].陈忠海.张居正改革与吏治重整[J].中国发展观察.2016

[8].李正梅.疾风闻凤鸣,敢为尽头竿——张居正改革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5

[9].汪成玉.谈张居正改革的成效、原因及启示——以“考成法”为视角[J].荆楚学刊.2015

[10].张文木.明末的人祸和天灾——从张居正改革谈起[J].中国投资.2015

论文知识图

明神宗-明神宗朱翊钧编钟音乐舞蹈与座鸟架鼓(图片源自网...身死九月新政亡张居正其时山水荆州(图片源自网络)4北楼口附近的山川形势

标签:;  ;  ;  ;  ;  ;  ;  

张居正改革论文_王慧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