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对骨科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

预见性护理对骨科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

卞芸霞

(江阴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214400)

通信作者:卞芸霞,E—mail2825240790@qq.com

【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作用。方法:将我院骨科收治的9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接受综合预防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展开评价与比较。结果经护理,观察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骨科手术患者展开综合护理管理,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充分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存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骨科手术;深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8)21-0099-01

目前,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主要以预防为主,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可有效降低此种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促进骨科手术患者预后质量的提高[1]。本文以我院骨科92例患者为例,通过对其展开综合预防护理措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骨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92例大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其中,男50例,女42例;年龄分布23~72岁,平均(46.8±4.5)岁;手术类型:27例行股骨骨折内固定术,24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20例行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16例行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5例行其他手术。此外,有21例合并高血压,18例合并糖尿病,10例合并心脏疾病。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术后了解两组患者麻醉及术中情况,观察生命体征,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高热量饮食,观察伤口渗血渗液及引流管引流情况。指导患者进行踝泵、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等功能锻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具体内容如下。

1.2.1对患者进行动态评估:根据Caprini量表[2]对患者进行动态评估,量表包括年龄、病史、手术等39个危险因素,根据评分分为4个等级(低危:0-1分,中危;2分,高危:3-4分,极高危:≥5分),极高危患者每天评估一次,高危患者每三天评估一次,低危、中危每周评估一次,病情变化时随时评估。

1.2.2系统的健康教育:(1)告知患者DVT的主要症状,患肢肿胀,伴皮温升高;局部剧痛或压痛等。⑶告知患者术后抬高患肢,避免静脉受压,同一姿势不可超过2h;定时翻身、深呼吸和咳嗽;戒烟戒酒等。⑷强调术前、术日及术后的锻炼方式及锻炼的重要性。进行相应的术前指导、术日指导以及术后指导。

1.2.3病情观察:(1)注意观察患者肢体的末梢循环情况,如皮肤颜色、温度、疼痛、肿胀、麻木、有无动脉搏动、感觉异常、静脉充盈情况等。(2)定期测量并记录双下肢周径,若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警惕血栓的形成。(3)重视患者主诉,如患者主诉胸闷、呼吸困难,应及时汇报医生,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防止发生肺栓塞。(4)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对于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包括全身皮肤、口腔、鼻腔、伤口、引流、血尿、黑便及意识障碍、恶心呕吐等脑出血症状。

1.2.4基本预防:手术中动作要轻柔、避免静脉内膜损伤;规范使用止血带;术中及术后适度补液,多饮水,避免脱水;抬高患肢30。;注意保护好患肢的血管,不在患肢进行输液。

1.2.5物理预防:有文献表明,单独使用物理预防措施干预DVT的发生时,可将DVT发生风险降至2/3。我院使用预防工具有弹力袜和间歇充气加压泵。

1.2.6联合预防方法:根据不同危险级别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目前得到广泛认可的联合预防方法为,低危患者采取基本预防、尽早活动;中危患者可联合使用基本、物理或药物预防;高危患者可联合使用物理和/或药物预防;极高危联合采用物理和药物预防。

1.2.7专项质量控制管理:将DVT预防列入护理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采取三级质量控制,责任护士每日2次对患者健康教育及相关功能锻炼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质量控制;质量控制组长每天抽查责任护士对患者健康教育及功能锻炼执行情况;护士长每周2次检查护士对患者健康教育及功能锻炼落实情况。

1.3观察指标:观察术后2周内下肢肿胀、疼痛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2结果

经护理,观察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结论

经研究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静脉压增高、下肢静脉淤血以及组织缺氧等,通常还会存在下肢疼痛及肿胀等症状。对于病情较强的患者而言,倘若临床医护人员未能采取及时、恰当的治疗及护理方法,就极有可能导致残疾的发生;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而言,就有非常高的肺栓塞发生率,给自身的生命安全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针对骨科手术患者,临床上应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预防DVT的基础上将各项有效措施更加具体化和规范化,并使各项措施有效落实,从而降低了DVT的发生。

本研究组中观察组术后2周内下肢胀痛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95.7%,对照组82.6%,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预见性护理在用于骨科手术患者能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叶明,况丽.骨科老年患者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4):2723-2725.

[2]杨荷兰.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3,19(5):771-775.

标签:;  ;  ;  

预见性护理对骨科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