蕴健加阿口存散治疗复发性口疮35例

蕴健加阿口存散治疗复发性口疮35例

一、玉女煎合口疮散治疗复发性口疮35例(论文文献综述)

夏晶晶,马华安[1](2022)在《口疮散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剖析复发性口疮施行口疮散外治的价值与效果。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入我院接受复发性口疮治疗的100例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法,给予患者复方氯已定含漱液漱口;观察组患者应用本院自拟的口疮散对患者患处进行喷洒,并给予患者饮食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口腔溃疡愈合时间、溃疡疼痛评分、正常进食时间及三个月内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82%,组间差异明显;观察组口腔溃疡愈合时间为(2.72±1.29)d,正常进食恢复时间为(2.47±0.85)d,均短于对照组相应指标,组间差异显着(P<0.05);同时,观察组的口腔溃疡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且三个月内的疾病复发率为2%,与对照组的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复发性口疮施行中药口疮散的外治喷洒,并辅以有效的饮食指导,能帮助患者缓解口腔溃疡疼痛,缩短溃疡愈合及正常进食时间,使患者及早摆脱溃疡困扰,值得临床大力推行和使用。

徐雪莲[2](2015)在《加味黄芪建中汤漱服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脾胃虚寒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加味黄芪建中汤漱服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脾胃虚寒证)的临床试验研究,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四川省中医院老年病科门诊收集的符合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诊断标准和脾胃虚寒证辨证标准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以加味黄芪建中汤漱服治疗;对照组以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5天。停药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积分、中医证候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西医局部病损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及两组药物的不良反应。对临床痊愈的病例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口腔溃疡的复发情况。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1)两组就诊前后主要症状体征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后在溃疡面积、溃疡数目、溃疡充血、溃疡疼痛、烧灼感主症方面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在改善溃疡面积、溃疡充血、溃疡疼痛、烧灼感方面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全身症状如倦怠乏力、畏寒、大便、食欲(P<0.05),而对照组对全身症状改善不明显(P>0.05)。(2)两组中医证候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两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两组西医局部病损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4)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未见不良反应。(5)对临床痊愈的病例随访3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为21.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0%。结论:加味黄芪建中汤漱服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脾胃虚寒证)有显着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口腔局部与全身的症状,近期复发率较低,安全性好。

王虹[3](2013)在《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证候特点与遣药组方规律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运用文献学与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常见证型、用药特点,初步揭示其组方配伍规律,为中医临床研究及新药研发提供文献依据。方法:(1)文献研究法:选择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期刊等数据库,检索1989年至2011年中医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文献。利用Microsoft access建立资料数据表,并录入成都中医药大学与西南交通大学联合开发的“中药复方分析”软件。(2)统计分析法:利用频数分析法、关联规则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内治方与外治方的证型、组方药类、核心药物、药对药组、常用方剂及常见证型的常用药物、药组药对、方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证型特点:482首内治方证型中,实证占41.08%,虚证占32.37%;虚实夹杂证占24.07%,以实证所占比例相对较多;频次居前5位的证型为阴虚火旺、心脾积热、湿热困脾、气阴两虚、热毒炽盛。83首外治方证型中,实证占67.47%,虚证占15.66%,虚实夹杂证占14.46%;频次居前5位的证型为热毒炽盛:瘀热内郁;湿热困脾;肾阴亏虚,兼热毒炽盛;阴虚火旺。(2)用药特点:内治方药类居前10位的依次是清热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温里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收涩药、芳香化湿药、理气药;核心药物使用居前10位的依次为:生地黄、黄连、茯苓、麦门冬、牡丹皮、黄芩、当归、黄芪、黄柏、玄参;常用药对有生地黄、竹叶,泽泻、山药等。外治方药类居前7位的依次是清热药、解表药、开窍药、补虚药、其他药、拔毒化腐生肌药、收涩药;核心药物频次居前10位的依次为冰片、青黛、黄柏、黄连、五倍子、硼砂、薄荷、孩儿茶、细辛、明矾;常用药对有冰片、青黛,冰片、黄柏等。(3)遣方特点:内治方居前4位依次为导赤散、增液汤、玉女煎、清胃散。(4)证与常配药物、药对:内治方阴虚火证旺常伍黄柏、知母、牡丹皮、生地黄、玄参等;心脾积热证伍生地黄、木通、黄连、竹叶、栀子等;湿热困脾证伍黄芩、黄连、栀子等;气阴两虚证伍白术、生地黄、麦门冬、黄连等;热毒炽盛伍黄连、黄芩、黄柏、栀子、金银花等;药对由常用药物相配而成。结论:ROU的病变特点不外虚实两端,但虚实夹杂证亦可见;该病本虚多见阴虚、气阴两虚、阳虚,标实以热、湿为主,虚则气阴两虚,或脾气亏虚,或脾肾阳虚,以致口舌肌膜失养;或肝肾阴虚,虚火上炎,以致口舌肌膜灼腐。实则心脾积热,火热上冲;或湿热困脾,湿热上渍:或火毒上攻,熏灼口舌,气血壅滞,血败肉腐,肌膜溃破而为病。久病则虚实兼夹,本虚标实。内治方通过清热、祛湿、散寒、化瘀以消除病因,益气、养阴、温阳以顾护正气;外治用药一方面针对局部辨病,配用具有收湿敛疮,消肿止痛,拔毒祛腐等功效的药物外,另一方面依据整体辨证,采用清热、活血、补气、除湿等治疗,以消除病因、内调脏腑,体现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辨治模式。

吉保民[4](2011)在《杨明会教授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学术经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总结导师杨明会教授的学术思想及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临证经验。观察导师经验方菊甘漱口液治疗RAU的临床疗效,为菊甘漱口液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与研究提供客观依据。[方法]研究导师的学术思想及治疗RAU的临证经验,详细阐释导师对RAU诊治的独到认识。临床从6个分中心收集200例RUA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采用菊甘漱口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氯已定含漱液治疗。含漱方法均为:每次取20ml,含漱前先用清水漱口,然后将药液含于口中2-5分钟后吐出,之后30min内不再喝水、进食、漱口,一天三次,五天为一疗程,观察1疗程。评价指标包括:溃疡直径、疼痛指数、总溃疡数、平均溃疡期、总体疗效等。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导师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的总结,对RAU倡导辨病辨证相结合,从火论治,突出外治。临床研究中,治疗组总有效率(94.0%)优于对照组(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溃疡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溃疡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溃疡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疼痛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疼痛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疼痛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总溃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总溃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总溃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平均溃疡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平均溃疡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平均溃疡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1例患者在用药期间出现头晕、舌体着色、口涩,对照组2例患者在用药期间头胀、舌麻、口内不适,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均消失。[结论]导师对RAU倡导辨病辨证相结合,从火论治,突出中医外治特色。本临床研究表明菊甘漱口液组在改善RAU患者溃疡直径与疼痛指数、减少总溃疡数与平均溃疡期、改善症状体征、减轻疼痛、促进溃疡愈合等方面优于复方氯已定含漱液组,菊甘漱口液组总体疗效显着优于复方氯已定含漱液组。基于中医药外治特色、整体观临床组方思想及循证的临床实践经验,菊甘漱口液外治RAU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与研究。

龚云翔[5](2010)在《玉女煎现代临床应用的文献研究》文中认为玉女煎原方为明代着名医家张景岳所创,首见于《景岳全书》之“新方八阵”中,由生石膏、熟地、麦冬、知母、牛膝五味药物组成,用于治疗少阴不足,阳明有余,水亏火盛之证。后世医家对其极为重视,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临床研究。目前,玉女煎的临床应用范围已不局限于张景岳所述之证,而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本文检索了1999~2010年间的医学文献,搜集到玉女煎治疗各种疾病的文献43篇。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研究,初步弄明了玉女煎在现代临床上的应用范围、主治病证的特点、药物使用情况及治疗效果等,可作为今后临床正确应用玉女煎的重要依据。43篇文献资料显示,玉女煎治疗疾病极为广泛,涉及五官科、内科、皮肤科等各科疾病23种。治疗五官科疾病有口腔溃疡、牙周炎、扁桃体炎等,但治疗病例最多的为口腔溃疡。文献中玉女煎治疗口腔溃疡580例,其证多具有肾阴不足、胃热熏蒸的表现,治疗有效率为92.41%。方中生石膏的使用量最大,平均为32.8g;其次为地黄,平均为11.18g;知母用量最小,平均为10.3g。从原方药物的使用频次来看,石膏、麦冬、知母三药,应用频次更高达100%。从方中地黄的使用情况来看,有用熟地黄,有用生地黄,或生地、熟地各半用。可见玉女煎治疗口腔溃疡,究竟使用生地黄,还是使用熟地黄,医家意见不一。资料还显示,用本方治疗口腔溃疡时,往往还加入丹皮、黄连,以增强凉血解毒之力;并加入升麻,载药上行,直达病所,以提高疗效。治疗内科疾病有支气管炎、肺炎、糖尿病、食道炎、幽门痉挛、嗜食症、胃炎、尿崩症等,而治疗糖尿病的病例最多,有248例,主要为Ⅱ型糖尿病。其证多见阴津亏耗、燥热偏盛之症,有效率为89.55%。原方药物的使用频次均达到100%,用量以生石膏和熟地黄为多,石膏平均用量为33.3g,熟地平均用量达26.7g。若与治疗口腔溃疡时的用量相比,石膏的用量显然有所减少,而熟地的用量则有所增加,可见熟地在治疗糖尿病中地位更为重要。治疗皮肤科疾病有痤疮、接触性皮炎、急性荨麻疹、药疹、急性湿疹、过敏性紫癜、神经性皮炎、结节性痒疹、皮肤瘙痒症、干性脂溢性皮炎、风湿性红斑等,其证多为肺胃蕴热或血热之证。治疗痤疮120例,其中对丘疹型痤疮疗效最佳,有效率达98.61%;其次为脓疱型,有效率为91.30%;对囊肿型和混合型疗效相对较差,有效率仅为50%。总有效率为90.83%。治疗其它皮肤病疗效也很显着,总有效率为91.67%。但治疗干性脂溢性皮炎的疗效较差,有效率仅为66.67%。研究还表明,玉女煎在现代临床上很少使用原方,绝大多数为加减使用。用药如此加减变化,正是疾病发展变化,病情轻重不一及兼症不同的需要,临证必须加以重视。

全海侠,孙敬英[6](2010)在《中药治疗口腔黏膜溃疡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局部涂中药治疗口腔黏膜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门诊口腔黏膜溃疡患者60例,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局部涂口炎散粉末及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对溃疡面愈合速度、疼痛缓解情况等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口炎散具有促进溃疡面愈合、局部止痛及抗感染的作用。结论口炎散是治疗各种口腔黏膜溃疡疗效较好药物,应推广应用。

张双红[7](2009)在《口腔溃疡病证治的古今文献研究》文中认为口腔溃疡病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口腔粘膜局限性溃疡性损害为主要表现,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困扰。目前,现代医学认为该病的病因不明,对其形成及病态产生原因尚未弄清,在治疗上还没有确切的治疗方案和有效的药物。而传统的中医对该病在认识上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理论也比较完备;在治疗上更是经验丰富,方法众多。由此,显现出传统中医中药在认识和治疗该病上的优势。当前使用中医中药治疗该病也有较好的疗效。但是,目前中医对该病在认识上和治疗上都存在某些争议,比较系统的证治规律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鉴于中医中药在认识和治疗口腔溃疡病上与现代医学相比有不少优势的地方,因此从中医文献的角度挖掘传统中医与现代中医认识和治疗该病的规律。本文从古今文献两个方面入手,以本病的证治为切入点来研究,旨在总结出古今对本病认识上的一些规律和特点,以期进一步指导临床。古代文献方面首先探讨了本病在古代文献中对应的病名及其沿革。进而研究了口疮病的病因病机,指出本病既有寒证与热证,又有虚证和实证。对于热证得认识主要集中在实热和虚热两个方面;认为寒证分为中焦虚寒和元脏虚冷。此外还有一些医家认为脾滞,肾虚,中气虚等归为本病的病因病机。最后总结了古代医家治疗本病的经验,认为实证口疮者宜清中上焦,虚证口疮宜温补下焦。现代文献方面利用VIP收集1999-2008年间以“口腔溃疡”为关键词的论文,其中理法方药俱全的共204篇。对这些文章从用药特点、药物配伍规律,辨证分型等角度入手进行研究,重点讨论了现代中医关于本病的辨证分型和用药特点,提出古今文献对本病在辨证分型,用药等方面都有不同之处。研究结果对中医临床治疗口腔溃疡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全文以文献研究为基础,通过梳理古今文献认识和治疗本病的过程,,系统的总结和阐发口腔溃疡病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用,一方面突出中医在治疗本病上的优势,另一方面为中医治疗该病提供了较为系统的参考。

董娜[8](2003)在《玉女煎合口疮散治疗复发性口疮35例》文中认为口腔溃疡的患者 ,属阴虚胃热者为众 ,常以胃热为重。因阴虚胃热而烦热 ,牙痛 ,口腔出现大小多个溃疡 ,疼痛难耐 ,特别是饮食时为甚 ,舌红苔黄腻。本病的主要病因是阴虚胃热 ,主要病机是口腔粘膜为胃热薰蒸而致溃疡。采用的治疗方法 ,内外合治 ,标本兼顾 ,通过特殊的服药方法 ,做到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的结合 ,不仅能促进溃疡愈合 ,更能达到防治复发的目的。

二、玉女煎合口疮散治疗复发性口疮35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玉女煎合口疮散治疗复发性口疮35例(论文提纲范文)

(1)口疮散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2.2 两组患者的溃疡疼痛评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的溃疡愈合时间及复发率分析
3 讨论

(2)加味黄芪建中汤漱服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脾胃虚寒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1. 临床研究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对象
        1.2.1 研究对象的来源
        1.2.2 诊断标准
        1.2.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2 西医分型标准
        1.2.2.3 中医辨病诊断标准
        1.2.2.4 中医辨证诊断标准
        1.2.3 纳入标准
        1.2.4 排除标准
        1.2.5 剔除标准
        1.2.6 脱落标准
        1.2.7 终止标准
        1.2.8 不良事件
    1.3 研究方法
        1.3.1 研究设计
        1.3.2 治疗方法
        1.3.2.1 一般基础治疗
        1.3.2.2 药物治疗
        1.3.2.3 给药方法及疗程
        1.3.2.4 注意事项
    1.4 观察方法
        1.4.1 一般性资料
        1.4.2 安全性指标
        1.4.3 疗效性观察项目
        1.4.4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1.4.4.1 中医证候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1.4.4.1.1 评价指标
        1.4.4.1.2 评价指标分级
        1.4.4.1.3 评价标准
        1.4.4.2 西医局部病损疗效评价标准——DP分级法
        1.4.4.2.1 评价指标
        1.4.4.2.2 评价指标分级
        1.4.4.2.3 评价标准
        1.4.4.3 远期疗效判定标准
        1.4.5 安全性评价
        1.4.5.1 安全性评价标准
        1.4.5.2 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
        1.4.6 统计分析方法
    1.5 研究结果
        1.5.1 治疗前临床资料比较
        1.5.2 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1.5.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1.5.2.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1.5.2.3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疗效比较
        1.5.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溃疡期、疼痛指数比较
        1.5.2.5 两组患者治疗后平均溃疡期、疼痛指数比较
        1.5.2.6 两组患者西医局部病损总疗效比较
        1.5.2.7 两组临床痊愈患者3个月后复发率比较
    1.6 安全性评价
    1.7 脱落及剔除病例
2. 讨论
    2.1 现代医学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认识
        2.1.1 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
        2.1.1.1 免疫因素
        2.1.1.2 系统疾病相关因素
        2.1.1.3 感染因素
        2.1.1.4 遗传因素
        2.1.1.5 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缺乏
        2.1.1.6 环境因素
        2.1.1.7 其他
        2.1.2 对本病治疗的认识
        2.1.2.1 局部治疗
        2.1.2.1.1 局部药物治疗
        2.1.2.1.2 局部物理治疗
        2.1.2.2 全身治疗
        2.1.3 对照组选药依据
        2.1.4 预防
    2.2 祖国医学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认识
        2.2.1 古代医家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病名及病因病机的认识
        2.2.2 古代医家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治疗的认识
        2.2.3 现代中医家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病因病机的认识
        2.2.4 现代中医家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治疗的认识
    2.3 本研究的立论依据
        2.3.1 复发性口腔溃疡与脾胃之间的联系
        2.3.1.1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
        2.3.1.2 从中医学的角度看
        2.3.2 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因病机及辨证加药
        2.3.2.1 病因病机
        2.3.2.2 辨证加药
        2.3.3 漱服法在本病中的应用
    2.4 加味黄芪建中汤的方解及药理研究
3 结论
4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三 随机分组表
    附录四 病例观察表

(3)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证候特点与遣药组方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现状
    1.1 复方配伍规律文献研究进展
    1.2 复发性口腔溃疡方剂配伍规律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研究思路与方法
    2.1 研究思路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检索方法
        2.2.2 分析方法
        2.2.3 资料搜集
        2.2.4 资料规范
        2.2.5 资料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内治方
        3.1.1 证型分析
        3.1.2 药物分析
        3.1.3 常用方剂
        3.1.4 证-药-药对-方剂关联分析
    3.2 外治方
        3.2.1 证型分析
        3.2.2 药物分析
4 讨论
    4.1 复发性口腔溃疡之病因病机探讨
        4.1.1 历代文献概述
        4.1.2 证类病机分析
    4.2 中药复方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之配伍规律探讨
        4.2.1 配伍清热药
        4.2.2 配伍祛湿药
        4.2.3 配伍温里药
        4.2.4 配伍补虚药
        4.2.5 配伍活血化瘀药
        4.2.6 配伍理气药
        4.2.7 配伍解表药
        4.2.8 配伍收涩药
    4.3 复发性口腔溃疡方剂常用药对配伍意义探析
        4.3.1 生地黄、竹叶
        4.3.2 山药、泽泻
        4.3.3 山药、山茱萸
        4.3.4 竹叶、木通
        4.3.5 茯苓、山茱萸
        4.3.6 茯苓、半夏
        4.3.7 生石膏、地黄
        4.3.8 柴胡、白芍
        4.3.9 黄连、肉桂
        4.3.10 黄柏、砂仁
        4.3.11 冰片青黛
        4.3.12 冰片黄柏
        4.3.13 青黛黄柏
    4.4 药物、药对、方剂与证候关联探究
        4.4.1 生地黄与药对、方剂、证候关联
        4.4.2 黄连与药对、方剂、证候关联
        4.4.3 黄柏与药对、方剂、证候关联
        4.4.4 茯苓与药对、方剂、证候关联
        4.4.5 麦门冬与药对、方剂、证候关联
        4.4.6 冰片与药对、方剂、证候关联
        4.4.7 青黛与药对、方剂、证候关联
        4.4.8 五倍子与药对、方剂、证候关联
    4.5 内治方与外治方用药差异性分析
    4.6 外治方选用清热药分析
结语
创新与特色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中西医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研究进展
附录2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4)杨明会教授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学术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杨明会教授学术经验研究
    1. 治学之道
    2. "治未病"的学术思想
    3. 治疗气道高反应性咳嗽的临证经验
    4. 治疗失眠的临证经验
    5. 治疗帕金森病的临证经验
    6. 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临证经验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杨明会教授验方菊甘漱口液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1. 古代文献认识
    2. 中西医结合病因病机认识
    3. 中医证候研究
    4. 中西医结合治法研究
    5. 中医治疗进展
    6. 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5)玉女煎现代临床应用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综述
    玉女煎的现代临床研究概况
        1 五官科
        1.1 口疮
        1.2 牙周病
        1.3 三叉神经痛
        1.4 小儿鼻衄
        2 内科
        2.1 呼吸系统疾病
        2.2 内分泌系统疾病
        2.3 消化系统疾病
        2.4 泌尿系统疾病
        3 皮肤科
        4 妇科
        5 风湿免疫科
        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玉女煎现代临床应用的文献研究
    前言
    1 玉女煎简介
        1.1 玉女煎的出处、组成、加减法和煎服法
        1.2 玉女煎的适应证及应用禁忌
        1.3 玉女煎的组方特点
        1.4 玉女煎中各药的性味、功效分析
    2 玉女煎的现代临床应用
        2.1 五官科疾病
        2.2 内科疾病
        2.3 皮肤病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中药治疗口腔黏膜溃疡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药物组成
    1.3 治疗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7)口腔溃疡病证治的古今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口腔溃疡病证治的古代文献研究
    1.1 口腔溃疡病古代病名源流研究
    1.2 古代病因病机学说
        1.2.1 火热致病说
        1.2.2 寒邪致病说
        1.2.3 肾虚,气虚说
        1.2.4 脾气凝滞说
        1.2.5 下虚上盛说
        1.2.6 讨论
    1.3 古医家的治疗经验
        1.3.1 元·朱丹溪
        1.3.2 明·龚廷贤
        1.3.3 清·吴谦
        1.3.4 清·尤怡
        1.3.5 清·徐灵胎
        1.3.6 清·张璐
        1.3.7 清·程杏轩
        1.3.8 总结和讨论
2 口腔溃疡病证治的现代文献研究
    2.1 口腔溃疡病辨证分型的研究
    2.2 总体用药特点的分析
    2.3 不同证型的分析
        2.3.1 阴虚火旺型的研究
        2.3.2 心脾积热证的研究
        2.3.3 气血亏虚证的研究
        2.3.4 脾肾阳虚证的研究
    2.4 外用药的使用
    2.5 总结和讨论
        2.5.1 阴虚火旺证
        2.5.2 心脾积热证
        2.5.3 气血亏虚证
        2.5.4 脾肾阳虚证
致谢
参考文献
附:本文研究的204篇现代文献
3 文献综述:口腔溃疡病的研究概况
    3.1 口腔溃疡病的病因病机
    3.2 口腔溃疡病的治疗
        3.2.1 辨证治疗
        3.2.2 外治法
        3.2.3 针灸治疗及其他
    3.3 结语
    综述的参考文献
附件三: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四、玉女煎合口疮散治疗复发性口疮35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口疮散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临床疗效观察[J]. 夏晶晶,马华安.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01)
  • [2]加味黄芪建中汤漱服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脾胃虚寒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徐雪莲.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5(01)
  • [3]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证候特点与遣药组方规律研究[D]. 王虹.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3(06)
  • [4]杨明会教授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学术经验研究[D]. 吉保民.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11(11)
  • [5]玉女煎现代临床应用的文献研究[D]. 龚云翔.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12)
  • [6]中药治疗口腔黏膜溃疡的临床观察[J]. 全海侠,孙敬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06)
  • [7]口腔溃疡病证治的古今文献研究[D]. 张双红.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9(S1)
  • [8]玉女煎合口疮散治疗复发性口疮35例[J]. 董娜. 中医药学刊, 2003(12)

标签:;  ;  ;  ;  ;  

蕴健加阿口存散治疗复发性口疮35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