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课程价值取向论文-段雪倩

高等教育课程价值取向论文-段雪倩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等教育课程价值取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价值取向

高等教育课程价值取向论文文献综述

段雪倩[1](2016)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落后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很难对优秀素质的高等教育人才进行培养。本文分析了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通过研究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教师教育课程的现状,得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并阐述了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学周刊》期刊2016年07期)

邓虹婵[2](2015)在《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理性思考:通识课程体系建构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不断对高等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符合其本质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再次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以高等教育价值取向为切入点,对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进行重新的架构与思考,旨在对高等教育发展中通识课程体系的建构和其所能发挥的作用进行一次较为详细地梳理。(本文来源于《中国成人教育》期刊2015年23期)

滕飞[3](2011)在《关于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是多元的且彼此保持一定的张力,随着成人高等教育实践活动的不断丰富,多元的课程价值取向正试图走向融合。因此,迫切需要构建一种能够与这种融合的课程价值取向相适应的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本文来源于《职教论坛》期刊2011年26期)

唐悦[4](2011)在《对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价值取向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价值取向的特征和影响以及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价值取向的内因和外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认识到主要影响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价值取向的因素包括高等教育课程的本质、功能及课程主体对它们的认识和课程主体的需要。(本文来源于《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11期)

王道勋[5](2011)在《以人为本:高等教育课程构建的价值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人为本是高等教育课程的基本价值,要求我们尊重生活,尊重生命,尊重个性,用事业的标准来衡量高等教育课程,强调人性、人情、人文关怀,整合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超越固定课程内容,实行人性化管理。这是高等教育办学精神、教育观念、培养目标之所在,也是高等教育课程求生存、谋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来源于《黄河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龚彦忠[6](2010)在《西方高等教育课程价值取向的嬗变、特点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西方高等教育课程价值取向的历史变迁的梳理和分析,力图探究高等教育课程价值取向在摇摆不定的变化过程中所隐含的规律,为我国的高等教育课程活动提供指引。(本文来源于《理工高教研究》期刊2010年02期)

刘红,母小勇[7](2009)在《现代高等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及其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高等教育课程价值取向是多元的课程价值并驾齐驱的展现,各种课程价值彼此保持一定的张力并试图走向融合,这种融合的突出特点是为了摆脱并超越个人和社会本位从而回归到人类活动中去。现代高等教育课程这种应然的价值取向为高等教育课程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本文来源于《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5期)

周文根[8](2008)在《论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价值取向的有效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课程改革是提高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明确的课程价值取向是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前提和关键。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不仅要考虑课程目标,还要考虑课程的绩效。成人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应从课程的结构体系和内容体系来切入,并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本文来源于《江苏高教》期刊2008年06期)

王炜[9](2008)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我国教师教育体系正经历一次深层次的转型,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作为教师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受到广泛关注,而教师教育价值观的重建以及对教师教育实践性本质的知识论的认同是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本文从转型的需求背景、价值观重建和知识论更新等几个层面对当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理论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以期对构建适合中国时代发展需要的新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教育科学》期刊2008年04期)

李祖祥[10](2007)在《论当代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掀起了课程改革热潮,本轮课程改革表现出诸多新的价值取向,主要包括:重视通识教育、突出能力培养、强调人文教育、国际化。(本文来源于《中国成人教育》期刊2007年11期)

高等教育课程价值取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不断对高等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符合其本质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再次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以高等教育价值取向为切入点,对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进行重新的架构与思考,旨在对高等教育发展中通识课程体系的建构和其所能发挥的作用进行一次较为详细地梳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等教育课程价值取向论文参考文献

[1].段雪倩.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J].学周刊.2016

[2].邓虹婵.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理性思考:通识课程体系建构的视角[J].中国成人教育.2015

[3].滕飞.关于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J].职教论坛.2011

[4].唐悦.对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价值取向的思考[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5].王道勋.以人为本:高等教育课程构建的价值取向[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1

[6].龚彦忠.西方高等教育课程价值取向的嬗变、特点及启示[J].理工高教研究.2010

[7].刘红,母小勇.现代高等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及其启示[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8].周文根.论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价值取向的有效实现[J].江苏高教.2008

[9].王炜.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J].教育科学.2008

[10].李祖祥.论当代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J].中国成人教育.2007

标签:;  ;  ;  

高等教育课程价值取向论文-段雪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