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安全护理管理的研究

精神科安全护理管理的研究

殷海燕(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第四病区河南郑州450000)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5-0381-02

【摘要】精神科安全护理管理是指在精神科护理过程中预防不安全因素的存在,避免患者之间或工作人员不同程度受到来自精神病患者伤害的护理管理措施。精神病人由于受精神症状的支配,可出现自杀、自残、伤人、毁物等行为。这些情况将危及患者及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安全护理管理是精神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护理管理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精神病患者及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还可以避免医疗纠纷,是保证医院的安全和发展的关键。因此精神科安全护理管理是精神病院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精神科安全护理管理研究

【Abstract】Psychiatriccareandsafetymanagementistheprocessofpsychiatriccareinthepreventionofinsecuritythere,toavoidpatientsorstaffbetweenthedifferentlevelsofmentalpatientsfromharmbythemanagementmeasures.Mentallyillduetothedominationofpsychiatricsymptoms,theremaybesuicide,self-mutilation,wounding,destructionofpropertyandotheracts.Theseconditionswillendangerthelivesofpatientsandmedicalstaff.Therefore,safetymanagementisthepsychiatricnursingcareandqualitymanagementisanimportantcomponentofsafecareandmanagementsuccesswilldirectlyaffectthelivesofmentalpatientsandstaffsafety,andavoidmedicalmalpractice,thehospitalistoensurethesecurityanddevelopmentthekey.Therefore,psychiatricsecuritymentalhospitalnursingmanagementisthemostimportanttask.

【Keywords】nursingmanagementofpsychiatricsafety

1精神科安全护理的特点

精神科护理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它既有综合医院护理工作所具备的专业性,又有其独有的特殊性。护理人员24小时面对精神病患者,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抢救等各个诊疗环节和过程[1]。患者一旦出现自残、自伤、毁物、逃跑甚至自杀等意外事件,将会给患者和家属带来痛苦和不良后果,更重要的是给医院和护理人员将有可能惹来经济、法律等纠纷。因此精神科的安全护理就显得格外重要,安全护理措施也要相适应[2]。

2精神科安全护理管理容易存在的问题

2.1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及水平不足随着社会科技人才的流动性增大,社会竞争力加剧,护士年轻化,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操作技术不娴熟,工作经验不足,法律意识淡薄,对社会缺乏责任感和诚信度,还有护理人员缺乏对精神患者的护理技巧等各种因素就造成了精神患者容易出现发生意外的机会,造成护理人员的人为因素所导致的医疗不良后果。

2.2病人的个体差异精神科患者有着特殊的个体差别,例如有兴奋躁动型、抑郁状态型、麻木不动反应差型等不同类型的患者。因此要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去对待有着个体差别的精神病患者,不可千篇一律去护理患者,这样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意外发生。

2.3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不足,导致关系不融洽由于精神病患者不能自主及清楚地表达言行,还有患者家属缺乏了解精神病人的护理知识,有时对精神科的安全护理管理不理解、不配合,更严重的是对一些躁动型患者所采用的安全护理措施的误解,容易导致出现医疗纠纷[3]。

2.4用药、物品、管理设施因素由于护理人员的责任性不强,发错药物、剂量出现误差导致部分精神病患者出现异常。一些安全管理设施如桌椅应该结实,不易损坏且圆滑。护理人员所用刀、剪、绷带之类的危险物品管理出现疏漏,让患者容易接触后导致不良后果。

2.5安全护理制度不规范一些关于精神病患者的制度不完善,约束护理人员的措施不到位,造成护理人员不足,在抢救、急诊等关键工作时刻安排出现疏漏,给精神病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或护理人员的超负荷工作所导致的心理障碍等不良工作状态。

3安全护理管理的研究

3.1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精神科护理人员与其他科室护理相比,不仅要熟悉精神病患者症状学理论,还要了解各种症状的具体表现及发展规律,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技能,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和善于观察的能力。学会和掌握一定的自我防范措施,保持高度的警惕性,要充分认识到在如今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精神病患者日益增多,自己的护理工作重要性得到了体现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掌握先进的安全护理知识。

3.2增强心理安全护理素质护理人员在24小时面对精神病患者的同时要适时的调整工作心态,把能预见性的精神疾病的发生机理、原因、病情发展及转归和预防措施都要及时的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心理交流。既要有耐心的安全护理又要主动地给患者家属和医生反馈患者的病情症状。给精神病患者家属增加安全感和信任感,同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去安全护理精神科患者。

3.3安全护理措施人性化随着社会的文明程度增高,精神患者及家属的护理要求增强和多样化。为了更有效的给精神患者心理疏导,消除患者家属的误解及偏见,适当的提高人性化的服务,通过实施人性化护理,护理工作得到患者及家属、社会的认可,体现精神病患者的生命价值[4]。创造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安全护理措施,提高患者家属及社会对医院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3.4增强法律意识,提高人文素质精神科护理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疾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以及医学技术的局限性,使得风险无处不在。在精神科安全护理工作上紧紧抓住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与患者家属及本人的语言沟通,减少医患纠纷这个关键所在,才能使精神科安全护理工作质量更优良,工作更安全,医患关系更和谐。

3.5加强精神科安全护理不稳定性隐患的监控由于精神患者的病情复杂性、多样性及多变性等特点,要加强精神科安全护理不稳定性隐患的监控。密切观察病情不同的患者,主动接触,并不定时的进行语言沟通,了解精神病患者的心理活动,有针对性的采取安全护理措施,预防意外出现;严格遵照医嘱对患者进行精神病症状的评估,提出合理化的诊疗建议;树立随时检查危险物品的防范意识,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监控患者行动范围,防止意外的发生;适时地更新不同精神病患者的变化的安全护理措施,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提高整体护理素质,增强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4小结

展望未来,精神科安全护理工作是护理人员护理精神障碍病人的重要环节。精神科病人因受自身症状支配,常可出现特殊的行为,护理人员稍有不慎,就可出现意外,乃至危及病人生命。因此,既要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增强责任心,制定一套完善、系统、有效、科学的规章制度,又要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安全护理文书书写质量;不断地加强病房设施管理,消除其安全隐患;增强护理人员责任心,要严格查对病人服药方式。加强对患者家属宣传精神卫生知识,进行健康教育。让安全护理理念体现在精神科护理的诊疗全过程。护理安全管理是精神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安全管理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精神病专科医院的医疗中心工作[5]。以往对精神病患者多采取封闭式管理,既不够人性化,效果也不一定好。目前在不少大型专科医院,除特殊患者外(如老年痴呆症患者等),开放式病房已成为主流管理方式。

参考文献

[1]王祖菊.精神科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探讨.临床医学工程.2010.5.17.(5):100-101.

[2]李红丽.精神障碍患者急危状态的防范与护理.精神科护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8:54-55.

[3]王金爱.精神科常见疾病知识健康教育指导.神经精神科护理指导手册.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6.1.

[4]张宪宾.浅谈精神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探索[J].中国实用医药.2011.14.

[5]张红艳,邬培英,郑秀芳.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的临床探讨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0.4.

标签:;  ;  ;  

精神科安全护理管理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