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在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沈坚祥

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在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沈坚祥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绍兴供电公司浙江绍兴312000)

【摘要】电力工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步伐,规模越来越大、工程量越来愈多,所面临的造价管理现状也逐渐多样化。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作为新兴的造价管理模式,将其应用到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中,能够进一步提升电力工程的经济性、社会性。本文主要概述了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并研究了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在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电力工程;造价管理

前言

相较于其他工程,电力工程更加复杂化,且投入的人力、物力等较多。但就目前我国电力工程造价管理趋势来看,仍存在成本造价不遵从的现象。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模式的出现及应用,不仅满足电力工程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需求,而且还能够紧跟社会发展脚步,这对于提升电力工程整体质量以及电力企业经济、社会效益具有积极意义。

1.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的概述

1.1全寿命周期管理概念

全寿命周期管理即对某一个工程或工程项目全部活动及内容进行全方位管理,以此来实现整个工程或工程项目成本的最低。全寿命周期管理的主要内涵是对工程全部内容均实施“全覆盖”的管理,将其贯彻并落实到工程造价管理的大体系中则是指:从工程的设计阶段便形成明确的费用支出计划,并对工程实施的所有过程和内容进行全方位计划监管。

1.2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特征

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中应用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目的主要是最大限度降低工程全寿命周期的成本费用,进而保证工程经济性。因此,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具有以下特征:

(1)从工程决策立项伊始,便转换了所有参与者的思路,使其除了要重视工程建设的投入成本外,还应重视前期工作对后期效果的影响;同时,重视运维及报废阶段所产生的支出。

(2)项目决策阶段,就必须将整个工程寿命期所产生的费用计算出来,并将其作为各方案必选参考的依据。

(3)应将工程费用或造价等放在和设计同等的位置,进而从根本上确保经济与技术的交相呼应。

(4)将工程全寿命周期产生的费用当作整体平衡和考虑,并以此来权衡工程建设、运维的投入成本的比例;同时,权衡工程产出和寿命周期成本间投入产出比例以及开发和建设所需时间、全寿命时间的占比见图一:

图一全寿命周期成本

2.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现状

2.1缺乏合理的决策依据

电力企业在对电力工程进行造价管理时,虽注重关注了整个工程的成本控制,并将其作为管理各阶段生产的重要内容;但在真正的电力工程建设中,电力企业却将重点放在建设阶段的成本投入上,忽略了后期工程开展、运行和检修等阶段的成本投入,最终造成支出完全超出预概算;而工程前期成本的投入量又会因工程发展阶段的不同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后期运维阶段的效果,甚至还可能会出现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与市场脱节的现象,最终增加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2.2限额设计缺乏灵活性

电力工程设计的过程中会涉及各施工环节与工程项目,若设计人员能够有效分配各环节或项目投资成本,并合理控制工程建设的成本,能够有效避免初设的支出超出限额;而若建筑材料、施工环节、工程项目等任一部分出现问题,受限额设计的影响,就会对整个电力工程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还会因设计变更而制约工程的进度和建设的质量。

2.3运营阶段成本预算失衡

运营阶段成本极易受片面的决策依据影响,致使后期电力工程运营预算失衡或成本预算过于粗略等,最终增加了后期运维的成本;甚至还会给整个工程成本、造价的把控带来消极影响,无法保证整个工程有序的链接。

2.4工程造价监理力度不足

电力工程监理工作仅仅是对材料的质量、施工的质量来开展,而忽略了对造价的监理,致使造价存在不全面、不及时等隐性问题;这样一来,不仅无法有效管理工程的造价,甚至还会影响到工程的开展和运行,最终提高工程的经济成本。

3.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在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主要是从合理确立、有效控制项目决策立项至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等阶段的造价管理,具体包括:决策阶段投资估算、设计阶段预算、实施阶段造价的合理性、竣工与验收成本管理、运营阶段成本优化。

3.1决策阶段投资估算

决策阶段造价的管理主要是根据决策的内容来确定资金的投入量,并确保投资量完全满足电力工程建设所需;以便能够在充分体现建设成本价值的前提下保证建设活动的有序实施。此阶段的投资除了能够为电力工程建设活动提供技术支持以外,还能够制定出可行的工程项目开展方案,并综合考虑工程设备的性能、技术水平及其所产生的经济及社会效益,最终确定相同外在条件、低成本的投资行为。因此,相关人员还应在具体分析与全方位考虑的基础之上拟定可行性报

告,并确保可行性报告长远经济效益,进而提升决策的准确性,降低工程造价成本。

3.2设计阶段预算

电力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主要针对的是施工技术参与的施工阶段。首先,设计人员在选择施工技术时,应与不同部门进行有效沟通和协商,进而保证所选择的施工技术均能够符合各部门实际需求,最终实现施工技术高效益、低成本目标。其次,设计人员还应根据已确定的投资预算展开设计、分析,并根据施工概算来控制施工流程和施工图纸;第三,落实限额设计,并对其进行动态管控,一旦发现设计阶段的预算与实际预算有很大出入时,应适当调整涉及的方案,以减少投资矛盾,共同实现各方经济、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3.3实施阶段造价的合规性

实施阶段主要有招投标、合同签订两个部分共同组成,其中:(1)招投标阶段:电力工程建设单位与招标代理单位必须依据工程建设的一系列文件和资料来编制与工程特征基本相符的招标文件,并确定最高投标、限价在初步设计的概算范畴内。(2)合同签订阶段:首先,应强化对建设材料、施工设备等采购的管理;这是由于施工设备、建设材料在工程的总投资中比重最大,因此,设计人员应详细了解市场的价格,尽可能择优选择以降低设备、材料的成本。其次,进行分部分结算模式,在工程竣工验收再一次结算。第三,施行转序、签证确认管理模式;最后,在实际电力工程施工中,一旦因客观因素造成成本的变动,相关人员须及时审批、报备,并做到该签必签、无审核不变更,进而确保成本开支科学性、合规性。

3.4竣工与验收成本管理

电力工程造价管理还应将竣工与验收阶段可能产生的费用也归入到造价管理的体系中去,即在电力工程竣工、验收过程中,同步审计工程成本支出的情况,以强化成本支出的依从性。

3.5运营阶段成本优化

电力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将运营阶段的造价管理纳入到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中,能够进一步避免决策立项后出现预算资金超额或不足时,提升维修的成本或减少建设成本的增加,进而扩大利润的空间;此外,对运营阶段的造价管理,还能够在优化工程质量的同时,实现高效益、低成本、低能耗等目标。

4.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对设计、运行阶段的重视程度较低,给后期运行检修增加了极大的压力;而在电力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应用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能够从源头确保电力工程质量、减少工程建设成本;且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贯穿在整个电力工程中,能够最大限度降低全寿命周期内的成本支出,进而提升电力企业整体的经济、社会效益,最终为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并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闫德明.工程造价中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的应用分析[J].中国建材科技,2018,27(01):104-105.

[2]张琴.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方法在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实践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10):337.

标签:;  ;  ;  

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在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沈坚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