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真空吸附系统,其包括:吸附平台、密封阀、第一气体接头、第二气体接头及真空发生系统;其中,吸附平台上具有用于吸附待吸附物的吸附孔和与吸附孔连通的吸气孔,第一气体接头通过密封阀与吸附平台的吸气孔连接,第二气体接头与真空发生系统连接,且第二气体接头用于与第一气体接头接合或脱开;密封阀用于在第二气体接头与第一气体接头接合时,将第一气体接头与吸气孔连通,并在第二气体接头与第一气体接头脱开时,将第一气体接头与密封阀的连接处封闭。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吸附平台在与真空发生系统通断时自动打开和关闭吸附平台的吸气孔的目的,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真空吸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吸附平台、密封阀、第一气体接头、第二气体接头及真空发生系统;其中,所述吸附平台上具有用于吸附待吸附物的吸附孔和与所述吸附孔连通的吸气孔,所述第一气体接头通过所述密封阀与所述吸附平台的吸气孔连接,所述第二气体接头与所述真空发生系统连接,且所述第二气体接头用于与所述第一气体接头接合或脱开;所述密封阀用于在所述第二气体接头与所述第一气体接头接合时,将所述第一气体接头与所述吸气孔连通,并在所述第二气体接头与所述第一气体接头脱开时,将所述第一气体接头与所述密封阀的连接处封闭。
设计方案
1.一种真空吸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吸附平台、密封阀、第一气体接头、第二气体接头及真空发生系统;
其中,所述吸附平台上具有用于吸附待吸附物的吸附孔和与所述吸附孔连通的吸气孔,所述第一气体接头通过所述密封阀与所述吸附平台的吸气孔连接,所述第二气体接头与所述真空发生系统连接,且所述第二气体接头用于与所述第一气体接头接合或脱开;
所述密封阀用于在所述第二气体接头与所述第一气体接头接合时,将所述第一气体接头与所述吸气孔连通,并在所述第二气体接头与所述第一气体接头脱开时,将所述第一气体接头与所述密封阀的连接处封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阀包括阀体和阀芯,所述阀体具有与所述吸气孔连接的进气口和与所述第一气体接头连接的出气口;所述阀芯可移动的设于所述阀体内,用于打开或封闭所述阀体的出气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吸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吸附系统还包括顶杆,所述顶杆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气体接头,并与所述第二气体接头固定连接,所述顶杆的另一端可活动的穿设于所述第一气体接头,并可穿过阀体的出气口将所述阀芯顶开;
所述密封阀还包括与所述阀芯连接的复位件,所述复位件用于向所述阀芯施加朝向所述阀体的出气口的复位弹性力,以在所述第一气体接头和所述第二气体接头脱开时驱动所述阀芯密封所述阀体的出气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体接头上具有插槽、位于所述插槽内的卡块以及与所述卡块连接的调节机构,所述第一气体接头外侧具有卡槽,所述第一气体接头用于插接在所述插槽内以与所述第二气体接头接合;
所述调节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卡块卡接在所述卡槽内以锁紧所述第一气体接头和所述第二气体接头,或用于带动所述卡块脱离所述卡槽以使所述第一气体接头和所述第二气体接头能够自由脱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吸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伸缩杆和紧固杆,所述紧固杆的一端从所述第二气体接头的侧壁伸入到所述插槽内并与所述卡块连接,所述紧固杆的中部与所述第二气体接头相铰接,所述紧固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伸出端相铰接,以在所述第一伸缩杆的驱动下带动所述卡块卡接在所述卡槽内或脱离所述卡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真空吸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吸附系统还包括: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伸出端与所述第二气体接头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气体接头与所述第一气体接头接合或脱离所述第一气体接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真空吸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吸附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于所述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及所述真空发生系统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吸附系统还包括:定位固定装置,所述定位固定装置用于调节所述吸附平台的位置以使所述第一气体接头正对所述第二气体接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发生系统包括:真空泵、波纹管及控制阀,所述真空泵通过所述波纹管与所述第二气体接头连接,所述控制阀连接在所述真空泵和所述波纹管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平台的中部具有吸附腔,所述吸附孔和所述吸气孔均与所述吸附腔连通。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吸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真空吸附系统。
背景技术
移动式真空吸附平台是一种能够将待吸附物吸附在其台面上,并承载待吸附物移动,以实现对待吸附物加工处理的平台。现有的移动式真空吸附平台主要具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配备有独立的真空发生装置,该真空发生装置与平台保持连接,并能够随平台移动以对其进行抽真空处理,从而保持平台的真空度,避免在平台移动过程中待吸附物从台面上脱落。为保证这种真空发生装置能够灵活移动,通常将其体积和功率设计的较小,吸附力较弱,导致待吸附物不能完全贴附在台面上,在后续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不良品。另一种是在生产线上配备有真空发生系统,在各个工作位预留吸附接口,平台移动到工作位后,工作人员手动实现吸附接口与平台的吸气口的连接,并通过操纵阀门来打开平台的吸气口,以连通平台与真空发生系统。移动平台之前,也需要通过操纵阀门来关闭平台的吸气口并拆卸吸附接口,以保证平台的真空度。由于平台的吸气口无法随着其与真空发生系统的通断而自动开关,需要通过手动操纵阀门来开关吸气孔,操作复杂,生产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真空吸附系统,使其能够实现吸附平台在与真空发生系统通断时自动打开和关闭吸附平台的吸气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真空吸附系统,其包括:吸附平台、密封阀、第一气体接头、第二气体接头及真空发生系统;
其中,所述吸附平台上具有用于吸附待吸附物的吸附孔和与所述吸附孔连通的吸气孔,所述第一气体接头通过所述密封阀与所述吸附平台的吸气孔连接,所述第二气体接头与所述真空发生系统连接,且所述第二气体接头用于与所述第一气体接头接合或脱开;
所述密封阀用于在所述第二气体接头与所述第一气体接头接合时,将所述第一气体接头与所述吸气孔连通,并在所述第二气体接头与所述第一气体接头脱开时,将所述第一气体接头与所述密封阀的连接处封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阀包括阀体和阀芯,所述阀体具有与所述吸气孔连接的进气口和与所述第一气体接头连接的出气口;所述阀芯可移动的设于所述阀体内,用于打开或封闭所述阀体的出气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真空吸附系统还包括顶杆,所述顶杆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气体接头,并与所述第二气体接头固定连接,所述顶杆的另一端可活动的穿设于所述第一气体接头,并可穿过阀体的出气口将所述阀芯顶开;
所述密封阀还包括与所述阀芯连接的复位件,所述复位件用于向所述阀芯施加朝向所述阀体的出气口的复位弹性力,以在所述第一气体接头和所述第二气体接头脱开时驱动所述阀芯密封所述阀体的出气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气体接头上具有插槽、位于所述插槽内的卡块以及与所述卡块连接的调节机构,所述第一气体接头外侧具有卡槽,所述第一气体接头用于插接在所述插槽内以与所述第二气体接头接合;
所述调节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卡块卡接在所述卡槽内以锁紧所述第一气体接头和所述第二气体接头,或用于带动所述卡块脱离所述卡槽以使所述第一气体接头和所述第二气体接头能够自由脱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伸缩杆和紧固杆,所述紧固杆的一端从所述第二气体接头的侧壁伸入到所述插槽内并与所述卡块连接,所述紧固杆的中部与所述第二气体接头相铰接,所述紧固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伸出端相铰接,以在所述第一伸缩杆的驱动下带动所述卡块卡接在所述卡槽内或脱离所述卡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真空吸附系统还包括: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伸出端与所述第二气体接头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气体接头与所述第一气体接头接合或脱离所述第一气体接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真空吸附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于所述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及所述真空发生系统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真空吸附系统还包括:定位固定装置,所述定位固定装置用于调节所述吸附平台的位置以使所述第一气体接头正对所述第二气体接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真空发生系统包括:真空泵、波纹管及控制阀,所述真空泵通过所述波纹管与所述第二气体接头连接,所述控制阀连接在所述真空泵和所述波纹管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附平台的中部具有吸附腔,所述吸附孔和所述吸气孔均与所述吸附腔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真空吸附系统,通过设置密封阀和密封阀与第一气体接头和第二气体接头的相互配合,能够实现吸附平台在与真空发生系统通断时自动打开和关闭吸附平台的吸气孔的目的,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应当理解,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都仅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申请文件提供本实用新型中描述的技术的各种实现或示例的概述,并不是所公开技术的全部范围或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
附图说明
在不一定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具有字母后缀或不同字母后缀的相同附图标记可以表示相似部件的不同实例。附图大体上通过举例而不是限制的方式示出各种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一起用于对所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适当的时候,在所有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同一或相似的部分。这样的实施例是例证性的,而并非旨在作为本装置或方法的穷尽或排他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的真空吸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的真空吸附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吸附平台;11-吸附孔;12-吸附腔;13-吸气孔;20-密封阀;21-阀体;22-阀芯;23-复位件;30-第一气体接头;31-卡槽;40-第二气体接头;41-插槽;42-卡块;43-紧固杆;44-第一伸缩杆;45-第二伸缩杆;46-顶杆;50-真空发生系统;51-波纹管;52-控制阀;53-真空泵;60-定位固定装置;70-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为了保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真空吸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所示,该真空吸附系统包括:吸附平台10、密封阀20、第一气体接头30、第二气体接头40及真空发生系统50;其中,吸附平台10上具有用于吸附待吸附物的吸附孔11和与吸附孔11连通的吸气孔13,第一气体接头30通过密封阀20与吸附平台10的吸气孔13连接,第二气体接头40与真空发生系统50连接,且第二气体结构40用于与第一气体接头30结合或脱开;密封阀20用于在第二气体接头40与第一气体接头30接合时,将第一气体接头30与吸气孔13连通,并在第二气体接头40与第一气体接头30脱开时,将第一气体接头30与密封阀20的连接处封闭。
采用上述结构的真空吸附系统,可在生产线的工作位上设置第二气体接头40,当吸附平台10移动至工作位上时,可将第一气体接头30和第二气体接头40相接合,这时,吸附平台10与真空发生系统50通过密封阀20、第一气体接头30和第二气体接头40连通,进而可以对吸附平台10进行抽真空处理,以将待吸附物吸附在其表面;当需要将吸附平台10从工作位移开时,可拆开第一气体接头30和第二气体接头40,密封阀20密封吸气孔13,这样,吸附平台10能够保持其内部的真空度,使待吸附物保持被吸附状态。通过设置密封阀20和密封阀20与第一气体接头30和第二气体接头40的相互配合,能够实现吸附平台10在与真空发生系统50通断时自动打开和关闭吸附平台10的吸气孔13的目的,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吸附平台10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上设有多个用于吸附待吸附物的吸附孔11,所述第二面上设有吸气孔13。该吸气孔13可为单孔结构,也可为多孔结构。该吸附平台10的内部还具有吸附腔12,吸附孔11和吸气孔13均与该吸附腔12相连通,这样能够保证吸附孔11的吸附力度基本相同,以均匀的向待吸附物施加吸附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密封阀20包括阀体21、阀芯22及复位件23,阀体21具有与吸气孔13连接的进气口和与第一气体接头30连接的出气口,阀芯22位于阀体21内且与阀体21的出气口相对应,复位件23一端与吸附平台10连接,另一端与阀芯22连接,用于向阀芯22施加朝向阀体21的出气口的复位弹性力,以使阀芯22在不受其他外力作用时具有向阀体21的出气口移动的趋势,以密封该阀体21的出气口。具体的,该复位件23可为复位弹簧。
第一气体接头30的进气口与阀体21的出气口连接,第一气体接头30具有出气口的一端绕该出气口设有密封圈。第二气体接头40上具有插槽41,该插槽41的中部具有顶杆46,也即顶杆46的一端穿设于第二气体接头40并与第二气体接头40固定连接,该插槽41的底部具有与真空发生系统50连通的抽气口。当第一气体接头30插接在该插槽41内时,第一气体接头30端部的密封圈能够抵在插槽41的底部,从而实现第一气体接头30的出气口与第二气体接头40的抽气口的密封连接。另外,顶杆46的另一端能够穿设该第一气体接头30并顶推阀芯22,从而使阀芯22克服复位件23的复位弹性力脱离阀体21的出气口,使吸附平台10通过密封阀20、第一气体接头30和第二气体接头40与真空发生系统50连通,真空发生系统50能够抽吸吸附平台10内的空气,使吸附平台10形成特定的吸附力并将待吸附物吸附在其第一面上。当第一气体接头30与第二气体接头40相脱离时,顶杆46从第一气体接头30内脱出并且不再顶推阀芯22,阀芯22在复位件23的复位弹性力的作用下,重新密封阀20体的出气口,以使该吸附平台10的吸气口被密封,使吸附平台10能够保持当前的真空度。
需要说明的是,不仅限于通过上述结构来带动阀芯22进行位置切换,只要在第一状态,阀芯22脱离阀体21的出气口,从而使吸气孔13通过该密封阀20与第一气体接头30相连通,在第二状态,阀芯22密封阀20体的出气口,从将吸附平台10和第一气体接头30之间的连接通路切断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气体接头30和第二气体接头40之间还设置有锁紧机构,以在第一气体接头30和第二气体接头40接合时,能够将其二者锁紧,避免其二者意外脱开。该锁紧机构包括位于第一气体接头30外侧得卡槽31、位于第二气体接头40的插槽41内的卡块42以及与卡块42连接的调节机构。当该第一气体接头30插接在第二气体接头40的插槽41内时,该调节机构能够带动卡块42卡接在卡槽31内以锁定第一气体接头30和第二气体接头40,当需要拆开第一气体接头30和第二气体接头40时,可通过该调节机构带动卡块42脱离卡槽31,这样第一气体接头30和第二气体接头40就能够自由脱开。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该卡槽31可为沿第一气体接头30的周向设置的环形卡槽31,该第二气体接头40的插槽41内可设置两个开口相对的半圆形卡块42,通过这两个相对的半圆形卡块42就能够牢固的卡紧第一气体接头30,从而避免其从插槽41内脱出。
具体的,该调节机构可包括第一伸缩杆44和紧固杆43,紧固杆43的一端从第二气体接头40的侧壁伸入到插槽41内并与卡块42连接,紧固杆43的中部与第二气体接头40相铰接,紧固杆43的另一端与第一伸缩杆44的伸出端相铰接。当第一伸缩杆44伸出时,能够带动紧固杆43绕其与第二气体接头40的铰接点转动,卡块42在紧固杆43的一端的带动下做弧形移动并卡接在卡槽31内。当第一伸缩杆44缩回时,卡块42在紧固杆43的带动下沿与上述过程相反的方向移动并脱离卡槽31。如果设置有多个卡块42,则对应的也设置有多个调节机构。该第一伸缩杆44可为气缸、油缸或电动推杆等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真空吸附系统还可包括:定位固定装置60和第二伸缩杆45,定位固定装置60用于调节吸附平台10的位置以使第一气体接头30正对第二气体接头40,第二伸缩杆45的伸出端与第二气体接头40连接,用于带动第二气体接头40与第一气体接头30接合或脱离第一气体接头30。该第二伸缩杆45可为气缸、油缸或电动推杆等装置。通过该定位装置和第二伸缩杆45相配合能够实现第一气体接头30和第二气体接头40的自动连接,以提高该真空吸附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具体的,该定位固定装置60可包括多个用于夹持固定吸附平台10的定位臂,如图2所示,利用该多个定位臂能够带动吸附平台10移动,第一气体接头30和第二气体接头40之间可通过机械校准装置找正,也可通过例如光电传感器找正。
在一些实施例中,真空发生系统50可包括:真空泵53、波纹管51及控制阀52,真空泵53通过波纹管51与第二气体接头40连接,控制阀52连接在真空泵53和波纹管51之间。具体的,该波纹管51的一端与第二气体接头40的抽气口连接,波纹管51的另一端通过导气管与真空泵53连接,控制阀52设置在该导气管上,用于控制该真空泵53和第二气体接头40之间的气路通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真空吸附系统还可包括:控制器70,控制器70分别于第一伸缩杆44、第二伸缩杆45、定位固定装置60、真空泵53及控制阀52电连接,以实现对第一伸缩杆44、第二伸缩杆45、定位固定装置60、真空泵53及控制阀52的自动控制,从而进一步提高该真空吸附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使其操控更加方便、高效。
配合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真空吸附系统的操控原理如下:
吸附平台10移动到工作位后,控制器70发送定位信号给定位固定装置60,在定位固定装置60的带动下使第一气体接头30正对第二气体接头40,然后通过该定位固定装置60固定住该吸附平台10。控制器70控制第二伸缩杆45带动第二气体接头40向第一气体接头30方向移动,波纹管51拉伸,直至第一气体接头30插入到第二气体接头40的插槽41内,并抵紧第二气体接头40。过程中,第二气体接头40的插槽41中部的顶杆46会动穿设第一气体接头30,并顶推密封阀20的阀芯22,使其克服复位件23的复位弹性力,并脱离阀体21的出气口,以使吸附平台10通过密封阀20、第一气体接头30、第二气体接头40与真空发生系统50连通。然后控制器70控制第一伸缩杆44带动紧固杆43绕其与第二气体接头40的铰接点转动,并通过该紧固杆43带动卡块42卡接在卡槽31内,从而锁紧第一气体接头30,以避免第一气体接头30和第二气体接头40脱开。之后,通过控制器70打开真空泵53和控制阀52,开始对吸附平台10抽真空,通过吸附平台10上的吸附孔11能够在其表面产生较强的吸附力,从而使待吸附物完全贴附在其表面,避免对待吸附物加工过程中造成不良品。
当吸附平台10的吸附腔12内的真空度达到预设真空度值时,在控制器70的控制下关闭控制阀52和真空泵53,控制第一伸缩杆44缩回,以带动卡块42脱离卡槽31,从而解除第一气体接头30和第二气体接头40之间的锁定,控制第二伸缩杆45缩回,以带动第二气体接头40和第一气体接头30相脱开,这是顶杆46不在顶推阀芯22,阀芯22在复位弹簧的复位弹性力的作用下,重新密封阀20体的出气口,从而使吸附平台10的吸附腔12能够保持其真空度。使吸附平台10在移动过程中仍能保持其吸附力,避免待吸附物从其表面脱落。整个过程中实现自动化控制,第一气体接头30和第二气体接头40能快速自动连接与断开,并且可以配备强有力的真空泵53,使吸附平台10表面产生更强的吸附能力。
以上描述旨在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例如,上述示例(或其一个或更多方案)可以彼此组合使用。例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上述描述时可以使用其它实施例。另外,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各种特征可以被分组在一起以简单化本实用新型。这不应解释为一种不要求保护的公开的特征对于任一权利要求是必要的意图。相反,本实用新型的主题可以少于特定的公开的实施例的全部特征。从而,以下权利要求书作为示例或实施例在此并入具体实施方式中,其中每个权利要求独立地作为单独的实施例,并且考虑这些实施例可以以各种组合或排列彼此组合。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参照所附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赋权的等同形式的全部范围来确定。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83128.7
申请日:2019-01-1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5(福建)
授权编号:CN209903017U
授权时间:20200107
主分类号:B25B11/00
专利分类号:B25B11/00
范畴分类:26G;
申请人:米亚索乐装备集成(福建)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米亚索乐装备集成(福建)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62005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高新区紫山路42号
发明人:骆相均;刘俐兵;曲铭浩
第一发明人:骆相均
当前权利人:米亚索乐装备集成(福建)有限公司
代理人:喻嵘;佛新瑜
代理机构:11225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