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文化语境论文_陈俏湄

导读:本文包含了异质文化语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文化,语境,异质,贝多芬,好莱坞,同体,扶桑。

异质文化语境论文文献综述

陈俏湄[1](2016)在《异质文化语境中的周旋与迷失——小议严歌苓的《扶桑》》一文中研究指出《扶桑》中的东方、中国、女性形象反映了严歌苓作为移民作家在异质文化语境中进行叙事的种种复杂心理机制:特殊文化身份带来的使命感促使严歌苓在对西方男性的拯救情结进行颠覆的基础上力图展现一种包容、大巧若拙的民族形象,探讨身为弱势民族的自强自尊,然而"文化代言"与寻求认同的自觉意识使其难以摆脱东方主义潜移默化的影响。面对追求人性关怀、思考民族生存理念、寻求东方的文化优越、争取西方文化的认同、保证思想深度、兼顾故事的可读性等多重创作动机,作者的把握失当、顾此失彼最终使《扶桑》中东方、中国、女性的形象变得面目模糊、充满歧义。(本文来源于《芒种》期刊2016年22期)

梁黎,李林霞[2](2015)在《中西异质文化语境下的“阴阳和谐”与“双性同体”》一文中研究指出"阴阳和谐"与"双性同体"均源自远古神话思维,植根于中西异质文化的二者,在心理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等领域具有理论价值,但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不尽相同,差异背后隐藏的是中西思维方式的迥异和性别文化的不同。(本文来源于《中华文化论坛》期刊2015年02期)

文彬彬[3](2014)在《魔幻现实主义:异质文化语境中的遮蔽与误读》一文中研究指出魔幻现实主义的概念在评论界历来存在颇多争议,其代表性作家如卡彭铁尔、马尔克斯等也曾多次强调他们并非魔幻现实主义者。其实质在于各自对"现实"的不同理解:双方都是从自身文化传统和思维模式出发来看待和理解现实。拉美作家眼中的现实既包括客观现实,也包括主观现实——一种建立在拉美信仰基础上的"现实"。这本是他们司空见惯的"现实",但却很难为拉美本土文化之外的理性"他者"所认同。因此,如果以一种理性主义思维模式去审视拉美文化传统中的现实,就必然导致对拉美文化中非理性信息的过滤和变形。(本文来源于《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张强宏,张素娣[4](2013)在《异质文化语境中的身份认同与救赎——以严歌苓华人移民小说《少女小渔》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严歌苓的英文小说《少女小渔》以华人移民生存和心理状态为叙事主题,揭示华人男性江伟在充满"他者"目光的中西语境中的心理扭曲和变异,和华人女性小渔从依顺容忍到默然反抗并赢得最终话语权的变化过程。文章从中西文化语境角度论述了主体身份在多重"他者"的目光凝视下,如何不断地构建和自我更新的过程。(本文来源于《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石嵩[5](2012)在《基于异质文化语境的想象性表述——评里昂·汉特《功夫偶像——从李小龙到〈卧虎藏龙〉》》一文中研究指出《功夫偶像——从李小龙到〈卧虎藏龙〉》(里昂·汉特着,余琼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以下简称《功夫偶像》,引文凡出自该着者均只标注页码)的英文版(Leon Hunt,Kung Fu(本文来源于《文艺研究》期刊2012年09期)

席婧[6](2012)在《异质文化语境下书写的“文化回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译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形态越来越受到翻译理论批评家们的关注。“自译”概念本身具有多重含义,但在翻译研究领域大多情况下指作者和译者身份合一的翻译现象。目前国内对这一翻译形态的研究已经从翻译技法的探讨逐渐走向了自译理论构建的层面,但中、西方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在方法上存在着差异。西方理论界的自译研究大多遵循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围绕自译和双语创作的对比研究展开,试图比较分析出自译活动的一般性区别特征。而中国学者对自译的研究大多从其文学和文化的影响层面入手,通过与译他或他译作品的对比,对自译者的价值取向做出判断。应该看到,要使中、西方自译研究的成果能够相互启发,首先在研究方法上应该相互借鉴。另外,由于自译者本身的双语能力和双文化素养而使自译活动具有明显的跨语/文化交际的本质,这一点在自译研究中应该得到彰显。而异质文化语境下书写的自译活动更是双向地体现了自译者用外语写作和译为母语的有意识的跨语/文化交际的意识,因而应该作为一种典型的自译活动予以关注。基于以上对于自译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分析,本文将试从互文性视角对异质文化语境下书写的自译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的意义在于,一方面拓展了自译研究新的领域,深化了对异质文化语境下书写的自译这一问题的具体研究。另一方面也将互文性理论实践地运用于翻译研究的具体问题中,验证了理论研究的适用性。本研究的理论依据是目前文艺批评领域中解释力较强的互文性理论。它的主要特征是在广义“文本”概念的覆盖之下,将研究的主体、客体以及工具等所有参与“现象文本”构成的因素全都放置在了同一个平台上。对于翻译研究而言,其与后现代语境下提倡消解“以原文本为中心”和“原作者权威”的主流批评话语相契合,从而能够在本体论的意义上赋予译文与原文平等的存在意义。另外,作为一种具体可操作性的批评方法,互文性指所有参与文本构成的文学和非文学因素之间相互指涉的关系。具体表现为书写“文本”、写译“客体”以及语言“工具”和文化“意识形态”之间的互文关系。这种理论的层级结构恰好与自译研究需要将中、西方研究的语言学及文学、文化研究方法相结合的要求相一致,因而更适合于自译的理论研究。对于互文性视角下异质文化语境书写的自译研究主要从文章第二章展开论述。作者首先对互文性理论研究进行了述评,提出其作为理论话语的层级结构模式,认为既要从宏观上识别并把握一切互文因素,又要从微观上对这些因素微妙的互文关系做出具体的分析阐释。接着对国内外的自译研究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指出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和具体的研究方法,然后提出从互文性视角出发,在异质文化语境下书写的自译研究中应该予以关注的基本问题:1)自译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2)所有构成文本意义的文学因素和非文学因素之间的互文性关系及其具体体现。论文的第叁和第四部分在对张爱玲Stale Mates自译活动的个案研究中对这些问题分别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并按照互文性理论的层级结构模式将其归纳为:1)英文本和中文本各自内部的历时性互文关系;2)英文本和中文本之间的共时性互文关系;3)“写作”和“翻译”之间的文化互文性关系;4)自译者作为作者和译者的双重文化身份。论文第五部分对这些结论进行了总结,认为异质文化语境下的书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翻译”现象,再将其翻译成母语作品因而也是一种“文化回译”活动。由于本身具有双语能力和双文化素养,自译者在翻译和写作中都积极地承担着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的任务,因而表现出明显的“外看”与“内审”的双重文化身份构建的张力。同时在这一部分作者提出了本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指出此研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2-05-01)

姜宏[7](2012)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女性身份建构——《接骨师之女》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接骨师之女》是美国着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于2001年出版的一部最具自传性色彩、最能反映华裔女性生活的作品。本文以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为依托,通过对文本的仔细解读,从性别、种族和文化叁个方面分析了华裔美国女性在美国社会中所面临的身份危机,揭示了她们在美国主流社会中作为族裔和女性在建构自我身份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和做出的努力。(本文来源于《作家》期刊2012年06期)

焦敬敏[8](2011)在《严歌苓异质文化语境下的身体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研究严歌苓创作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分析严歌苓小说中的身体意象,深刻地挖掘身体意象所蕴含的生命意识与文化内涵;面对东西方之间的文化隔膜、文化尴尬,严歌苓对其边缘地位进行了思考,但是严歌苓为我们指出的两条出路,都是飞不到的彼岸。(本文来源于《时代文学(下半月)》期刊2011年11期)

丁妮[9](2011)在《异质文化语境中的月光曲——以《二泉映月》为参照看《月光奏鸣曲》》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国籍、时代与风格的两位伟大音乐家,通过两首有着不同创作背景和表达方式的"月光"作品,呈现着独具特色的审美意境,流露出相异又相通的心路历程。将华彦钧的《二泉映月》与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进行对比阐释,发现二者有着类似的人生经历、相通的音乐情感表现,他们分别通过弦与键达到了共同的音乐审美高度。(本文来源于《江西教育》期刊2011年12期)

仲昭阳[10](2011)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历史回望——论美华女作家聂华苓“回望文学”的中国历史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聂华苓作为处于异文化语境中的华裔作家,她与国内作家的中国历史书写有着很大不同。她的历史书写更为冷静、客观,其关注点是处于历史大背景下的"人",她在历史书写的表面下埋藏着对人性的观照,并向我们讲述着她眼中的一个"真中国"。(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1年04期)

异质文化语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阴阳和谐"与"双性同体"均源自远古神话思维,植根于中西异质文化的二者,在心理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等领域具有理论价值,但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不尽相同,差异背后隐藏的是中西思维方式的迥异和性别文化的不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异质文化语境论文参考文献

[1].陈俏湄.异质文化语境中的周旋与迷失——小议严歌苓的《扶桑》[J].芒种.2016

[2].梁黎,李林霞.中西异质文化语境下的“阴阳和谐”与“双性同体”[J].中华文化论坛.2015

[3].文彬彬.魔幻现实主义:异质文化语境中的遮蔽与误读[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4].张强宏,张素娣.异质文化语境中的身份认同与救赎——以严歌苓华人移民小说《少女小渔》为例[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3

[5].石嵩.基于异质文化语境的想象性表述——评里昂·汉特《功夫偶像——从李小龙到〈卧虎藏龙〉》[J].文艺研究.2012

[6].席婧.异质文化语境下书写的“文化回译”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7].姜宏.异质文化语境下的女性身份建构——《接骨师之女》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J].作家.2012

[8].焦敬敏.严歌苓异质文化语境下的身体书写[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

[9].丁妮.异质文化语境中的月光曲——以《二泉映月》为参照看《月光奏鸣曲》[J].江西教育.2011

[10].仲昭阳.异质文化语境下的历史回望——论美华女作家聂华苓“回望文学”的中国历史书写[J].大众文艺.2011

论文知识图

语境层次平面示意图电视台在中国的形象广告电视台原始台标

标签:;  ;  ;  ;  ;  ;  ;  

异质文化语境论文_陈俏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