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环境质量论文_秦汉川

导读:本文包含了居住区环境质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居住区,环境质量,环境,植物群落,策略,评价,城市。

居住区环境质量论文文献综述

秦汉川[1](2018)在《对话美的置业设计管理中心总经理林冬娜:智慧居住区标准体系助力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5月19日至20日,全国智标委、中国建设报社、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中国建筑业协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专业委员会等权威机构共同支持和见证下,“全国智标委智慧居住区分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工作会议”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召开。美的置业不仅被该委员会列为《智(本文来源于《中国建设报》期刊2018-05-24)

梁天池,石谦飞[2](2017)在《建成居住区景观环境质量舒适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好坏,关系着该居住区居民生活环境质量。运用主观评价的方法对山西省文水县山水文园小区的景观环境质量进行舒适度研究,挖掘居民对景观环境设计的主观感受及需求。对提高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具有一定的反馈指导作用,从而提高居住区景观环境质量。同时研究居民亲水行为结构以及休息区域与阴影关系。(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2017年增刊I》期刊2017-06-01)

刘金金,付成华[3](2015)在《临沂市居住区景观环境质量使用后评价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POE理论为基础,制定住区环境使用后评价指标体系并设计调查问卷。选取临沂市有代表性的两个小区,发放问卷并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现场参与式观察和访谈,得出评价结果,并对住区环境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山东工业技术》期刊2015年17期)

Elif,ALKAY,Hasan,Serdar,KAYA[4](2013)在《居住区的社会地理和环境质量:谁住在哪?Bandirma案例分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Ecological theory claims that urban social geography is strictly connected to its resident's socio-economic status. If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levels of habitants' education, income or occupation, the residential segregation is expected to occur. Therefore, socio-economic status of residents is a strong predictor of residential segregation. This study aims to put the relation between social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varying segments of residential areas in a middle size city Band rma. Investigation is developed in two steps. In the first step, by following factorial ecology, a factor analysis is developed from an initial larger set of variables measuring social, economic and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y area. Further, these factor scores are mapped in order to reveal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social conditions across the city. In the second step, it is investigated how these distribution match with the several residential areas providing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quality opportunities to their residents. Do different socio-economic groups locate at heterogeneously across residential areas? Conversely, do high income groups locate at high environmental quality residential areas while the low income groups do not? The results of analysis reflect that economically and socially disadvantaged groups do not reach residential areas which have high environmental quality opportunities. The other remarkable result is that economically and socially disadvantaged groups differ ethnically from the whole society in the case area. Therefore, there is a social and economic polarization in Band rma which is stimulated by ethnicity. Such a polarization reflects urban inequality in terms of reaching high environmental quality residential areas in Band rma which is unexpected in such a medium size city differing from big size cities.(本文来源于《北京论坛(2013)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回顾与展望:“城镇化:可持续发展规划与多样性”分论坛五论文及摘要集》期刊2013-11-01)

史俊达[5](2013)在《杭州居住区植物群落及空气环境质量与景观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要求高绿化率的同时对居住区的绿化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居住区绿化环境建设不再是简单的景观设计或者生态设计,而是景观化、生态化、保健化的统一体。因此,综合各方面的优势,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有效地评价居住区植物景观的好与差以及植物群落的生态、保健功能,使之落到实处是本文的主要出发点。本文对杭州市3个居住区植物群落物种组成、植物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及空气质量、样地植物景观效果等方面出发,对居住区的生态效益与景观效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杭州居住区植物景观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一些优化建议,以期望为杭州地区建设“生态”、“美观”、“保健”的人居环境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在调查的居住区32个样地植物群落中总共有37科60属74种植物,属于浙江地带性的乡土植物有64种,占调查植物总数的86.5%,32个样地植物中乔木与灌木的密度比平均值为0.0089,乔木层密度远小于灌木层密度。32个样地植物群落中乔、灌、草叁层的物种丰富度平均为4.7917,Gleason物种丰富度指数平均为0.9794,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平均为1.0847,Shannon-Wienner指数平均为1.1271,生态优势度Berger-Parker指数平均为0.7227,Pielou指数平均为0.6745。于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对3个居住区的空气正、负离子浓度、可吸入颗粒物、温度、湿度和杭州西湖文化广场的空气正、负离子浓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居住区样地植物群落的空气负离子浓度高于杭州西湖文化广场。空气质量等级在一年四季中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植物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年变化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温度、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存在负相关,与湿度存在正相关。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居住区植物群落景观进行评价,在该评价体系中,植物群落生态、保健功能的权重已大于视觉质量。在32个样地植物群落中,有5个植物群落的综合评价指数为Ⅰ级,有23个植物群落的综合评价指数为Ⅱ级,有4个植物群落的综合评价指数为Ⅲ级。针对居住区样地植物群落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建议:提高Ⅰ级群落的自我维持和自我更新能力;Ⅱ级、Ⅲ级视觉质量较差的植物群落应考虑叶片、花期、香味等因素,选用适宜的保健植物和芳香植物;Ⅱ级、Ⅲ级生态效能、保健功能较差的植物群落应适当增加针叶树种和适量的水景。(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期刊2013-06-01)

曹家新[6](2013)在《铁路列车噪声对周边居住区声环境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调研,探讨铁路列车噪声对周边不同楼层声环境质量的影响。并结合一些实例,提出防治铁路列车噪声的几点建议。(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环境通报》期刊2013年01期)

李超[7](2012)在《城市居住区环境质量控制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对于居住区周围的环境质量要求逐步提高。城市居住区的环境设计以及质量控制是否能够科学化、合理化,逐渐成为城市规划设计者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目前,我国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以及质量控制方面的工作还不是很到位,影响了居住区环境的整体质量水平,不利于城市的持续、稳定发展。本文将分析我国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和规划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居住区环境质量控制的作用,进一步探讨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原则,切实、有效的加强城市居住区环境质量控制,进而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城市的全面发展。(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2年15期)

穆铭中[8](2012)在《中小城市居住区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影响较大的评估体系,结合中小城市的发展现状,以及对新乡市近10年来建设的居住区调研,利用数学方法,建立中小城市居住区全寿命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并对所调研的新乡市居住区物理环境进行了评价,指出了优化中小城市居住区环境应该努力的方向。(本文来源于《住宅科技》期刊2012年04期)

戴蒙[9](2010)在《南京居住区园林绿地环境质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居住区园林绿地环境是整个居住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居住水平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居住区园林绿地质量进行研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希望这些结论能够给居住区园林绿地的科学设计提供参考。本文首先明确了研究概念及对象,阐述了国内外在相关内容上的研究进展以及南京市居住区园林绿地环境现状,分析了目前南京市居住区园林绿地环境存在的问题,从而明确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首先通过实地调查,收集了南京居住区园林绿地植物群落的相关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南京市居住区园林绿地中植物群落的种植结构、数量特征、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以及植物群落相似性等因素,运用生态群落学和景观美学等科学原理,得到了南京市居住区园林绿地植物群落质量的相关结论。其次运用了SD(感受记录法)法对南京市居住区园林绿地照片进行综合性打分评价;并对南京市居住区园林绿地空间进行了量化分析,得出了居住区内不同类型园林绿地空间密度值;结合SD(感受记录法)法结果,综合分析了南京市居住区园林绿地环境的空间密度,并按不同园林绿地空间类型给出了适宜的居住区园林绿地空间密度区间值。最后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本文尝试性构建了居住区园林环境评价体系,并对选定的南京市居住区进行了评价。(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0-06-01)

冯珊[10](2009)在《寒地居住区整体环境质量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寒冷地区特有的气候条件,针对在寒地居住区整体环境质量存在诸多问题进行的深入探讨和研究,提出了寒地居住区整体空间设计的改善策略、绿色因子引入策略,以及建筑材料和色彩的运用策略,通过这些措施让居住区的人们适寒、适雪、适风、适光,力求从根本上解决寒地居住区的气候适应性设计问题。(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09年22期)

居住区环境质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好坏,关系着该居住区居民生活环境质量。运用主观评价的方法对山西省文水县山水文园小区的景观环境质量进行舒适度研究,挖掘居民对景观环境设计的主观感受及需求。对提高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具有一定的反馈指导作用,从而提高居住区景观环境质量。同时研究居民亲水行为结构以及休息区域与阴影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居住区环境质量论文参考文献

[1].秦汉川.对话美的置业设计管理中心总经理林冬娜:智慧居住区标准体系助力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N].中国建设报.2018

[2].梁天池,石谦飞.建成居住区景观环境质量舒适度研究[C].《工业建筑》2017年增刊I.2017

[3].刘金金,付成华.临沂市居住区景观环境质量使用后评价体系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5

[4].Elif,ALKAY,Hasan,Serdar,KAYA.居住区的社会地理和环境质量:谁住在哪?Bandirma案例分析(英文)[C].北京论坛(2013)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回顾与展望:“城镇化:可持续发展规划与多样性”分论坛五论文及摘要集.2013

[5].史俊达.杭州居住区植物群落及空气环境质量与景观评价[D].浙江农林大学.2013

[6].曹家新.铁路列车噪声对周边居住区声环境质量的影响[J].黑龙江环境通报.2013

[7].李超.城市居住区环境质量控制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2

[8].穆铭中.中小城市居住区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初探[J].住宅科技.2012

[9].戴蒙.南京居住区园林绿地环境质量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

[10].冯珊.寒地居住区整体环境质量策略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论文知识图

居住区环境质量可持续改善系统居住区环境质量可持续改善技术途...居住区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居住区环境管理质量评价Fig.8.9Asses...居住区环境质量评价系统数据流居住区环境设施质量评价Fig.8.8Asses...

标签:;  ;  ;  ;  ;  ;  ;  

居住区环境质量论文_秦汉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