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微乳头样尿路上皮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膀胱微乳头样尿路上皮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病理科161000

[摘要]目的:探讨微乳头样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2例膀胱微乳头样尿路上皮癌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利用光镜和免疫组化染色对其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微乳头尿路上皮癌肿瘤生长方式呈微乳头状,通过光镜:肿瘤细胞排列成条索状和巢状,细胞质透明或嗜酸性,细胞核具异型性,核仁明显,可见核分裂象。免疫组化CK20、CK7阳性,p53高表达,p63、EMA、E-cadherin阳性。结论:膀胱微乳头样尿路上皮癌是一种低分化癌,易发生血道和淋巴道转移,预后差,其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有助于明确诊断。

关键词:膀胱肿瘤;微乳头样尿路上皮癌;病理特点;免疫组化

微乳头样尿路上皮癌是膀胱肿瘤中较为罕见的肿瘤类型,于1994年首次出现报道[1]。该疾病具有特殊的组织学形态,50%以上病例存在原位癌,患者发现病变时多已发生肌层浸润。WHO(2004)版泌尿系肿瘤分类将其列为浸润型尿路上皮癌的特殊亚型[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均为男性患者,临床为肉眼血尿表现。影像学检查提示:膀胱占位。膀胱镜检:三角区占位1例,膀胱右侧壁近三角区1例。均行膀胱切除术。

1.2方法

1.2.1病理学检查将手术切除的标本进行病理常规处理,采用福尔马林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片及HE染色,光镜观察肿瘤组织学。

1.2.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S-P三步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一抗均为单克隆抗体,包括有CK7(OV-TL12/30)、CK20(克隆号20.8)、EMA(E29)、E-cadherin、p53热修复,二氨基联苯胺(DBA)显色。染色结果为:CK7、CK20阳性部位定位于胞质,E-cadherin、EMA定位于细胞膜。

2结果

2.1病理学检查结果大体观察:肿瘤直径为1-3cm,乳头状外观,切面呈灰白色。镜检:肿瘤细胞呈微乳头状生长,肿瘤组织条索状及巢状排列,细胞质透明及嗜酸性,细胞核大深染,具异型性,核仁明显,可见核分裂象。

2.2病理学诊断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微乳头亚型,肿瘤组织侵犯神经,伴有淋巴结转移;

2.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肿瘤细胞CK7、CK20、p63为(+),肿瘤细胞巢内、巢外EMA、E-cadherin为(+)p53高表达。

3讨论

微乳头样尿路上皮癌是一种异常分化的浸润性尿路上皮癌。低分化尿路上皮癌周围常有非典型增生、原位癌及早期浸润癌等不同病变。该疾病具有特殊的组织学形态,50%以上病例存在原位癌,患者发现病变时多已发生肌层浸润。好发于膀胱,男性患者较多,临床常见症状为肉眼血尿,还包括尿急、尿频、排尿障碍等其他症状[3]。诊断是否有肿瘤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需结合病理学检查明确肿瘤类型[4]。膀胱微乳头样尿路上皮癌缺乏特异性肿瘤标记物,影像学特征不明显,膀胱镜检可表现为息肉样、结节状等。在组织学上,微乳头形态学特征:典型的浸润性部分瘤细胞呈小巢或纤细的乳头,包含在类似于淋巴间隙的组织收缩裂隙中;常出现在肿瘤的表面,以血管为轴心的纤细乳头和纤维状结构,横截面表现为肾小球样外观。微乳头样尿路上皮癌多为浸润性肿瘤,常与传统的尿路上皮癌混合,此时可以结合免疫组学进行辨别。微乳头型尿路上皮癌具特殊组织学形态,肿瘤细胞团极向反转,细胞核偏向外侧缘,形成“内外倒置”。E-cadherin阳性表达位于细胞巢内连接面,EMA表达于组成微乳头细胞的外侧胞膜,这两种抗体的表达方式可显示这一特点,与乳腺的微乳头型癌相似,因此,也可以用来鉴别因其他因素导致的形态上类似微乳头型癌的恶性肿瘤[5-6]。微乳头型癌有较高的转移能力,易淋巴道及血道转移,比同级别的尿路上皮癌恶性程度高。免疫组化有助于和转移性肿瘤相鉴别,微乳头样尿路上皮癌预后效果较差并且易复发,手术切除仍是最佳选择,术前可进行化疗或放疗。因此发现该疾病时就要尽早手术治疗以提高生存率。

参考文献:

[1]AminMB,RoJY,el-SharkawyT,eta1.Micropapillaryvariantoftransitionalcellcarcinomaoftheurinarybladder:Histologicpatternresemblingovarianpapillaryserouscarcinoma[J].AmJSurgPathol,1994,18(12):1224—1232.

[2]吴秀玲,万丽,董磊,等.特殊类型肾盂尿路上皮癌8例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7,23(3):304-307.

[3]张丽,郭爱桃,韦立新.膀胱微乳头变异型尿路上皮癌临床病理分析[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3,20(5):263-266,270.

[4]朱伟君,舒美玲.膀胱微乳头型尿路上皮癌l例报告[J].实用癌症杂志,2006,21(2):212.

[5]汪洋,孔东波,江波涛,李刚.膀胱微乳头样尿路上皮癌临床病理分析[J].2017,32(12):971-973.

[6]温爽,刘天卿,宗华凤.浸润性微乳头型尿路上皮癌2例临床病理观察和文献复习[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2008,24(5):540-543.

标签:;  ;  ;  

膀胱微乳头样尿路上皮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