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与工艺论文-陈涛,宋江超,张美蓉,姚晓慧,伍冬平

品质与工艺论文-陈涛,宋江超,张美蓉,姚晓慧,伍冬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品质与工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桑蚕茧,干燥工艺,蚕茧质量,茧丝

品质与工艺论文文献综述

陈涛,宋江超,张美蓉,姚晓慧,伍冬平[1](2019)在《桑蚕茧不同干燥工艺对茧丝质量及品质评价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不同干燥工艺对蚕茧质量和品质的影响,制定蚕茧加工领域亟需的蚕茧干燥技术与蚕丝品质评价技术规程,对供试的桑蚕鲜茧采用不同干燥工艺处理,比较鲜茧、半干茧、干茧及过干茧4个试验组的蚕茧与茧丝质量指标,即解舒率、茧丝纤度、清洁、洁净、万米吊糙次数及生丝表面观察和红外分析,评价不同试验组的蚕茧与茧丝品质。研究结果表明:鲜茧缫丝可提高解舒率,减少万米吊糙次数,但鲜茧生丝的表面丝胶颗粒更加明显,恰当的烘茧工艺处理更有助于补正茧质,提高生丝品位。(本文来源于《丝绸》期刊2019年12期)

熊舟翼,卢素芳,徐洪亮,雷跃磊,魏辉杰[2](2019)在《熟制工艺对武昌鱼风味、品质及质构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熟制过程的煮制时间、火候以及保温浸泡时间3个关键因素对武昌鱼的品质、感官及风味的重要影响,研究不同熟制工艺对武昌鱼的传热曲线、水分、氯化钠含量、氨基酸态氮及可溶性肽含量的影响,以及熟制过程鱼体的色泽和质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总熟制时间最长的样品中心温度最高,鱼体蛋白质热变性程度大,鱼体的硬度、胶着性和咀嚼度均最大,硬度、咀嚼度分别为378.493、296.959 g,胶着性为311.729,且对应的氨基态氮含量和蒸煮得率最高。感官评价的结果表明,3个熟制工艺因素对风味鱼感官品质的影响主次次序为煮制火候>煮制时间>浸泡时间,最优熟制工艺为大火煮制10 min,并浸泡保温60 min。通过GC-MS鉴定表明,武昌鱼新增加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主要为醇类和醛类,如香茅醇和合成右旋龙脑、柠檬醛、水茴香醛和十六醛;此外,还有酯类乙酸香叶酯及不饱和烃类,如罗勒烯、松油烯和3,3,6-叁甲基癸烷。(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2期)

郝飞,李红路,李玉顺,尹贺飞,于天恩[3](2019)在《高品质乙二胺四乙酸四钠生产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高品质乙二胺四乙酸四钠的生产工艺。该工艺采用两次结晶法,从乙二胺四乙酸反应液中直接得到乙二胺四乙酸四钠,避免了传统工艺中先制成酸,然后再进行纯化的过程;采用机械式蒸汽再压缩技术(MVR)进行浓缩结晶,降低了能耗。(本文来源于《精细与专用化学品》期刊2019年11期)

景海德,张成勇,马成功,刘发贵[4](2019)在《提升碳酸锂产品品质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察尔汗盐湖高镁锂比卤水提锂技术取得新突破,金属锂及化合物在工业生产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作为新能源与新材料原料,高纯碳酸锂的需求也增加明显。文章对吸附法提取电池级碳酸锂工艺技术进行了深化研究,提出了盐湖卤水提锂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盐科学与化工》期刊2019年11期)

付满玲,周科,刘珉甬,李亚玲[5](2019)在《栀子黄色素提取工艺及品质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栀子加热回流提取时的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栀子黄色素提取效果影响,优化栀子黄色素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以藏花素在440nm处的吸光度为指标,采用HPD-100A大孔树脂柱色谱精制栀子黄色素。结果:栀子黄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以料液比为1∶10,浓度为55%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5h。其提取工艺为:以HPD-100A大孔树脂柱色谱纯化栀子黄色素,依次以水、20%乙醇和75%乙醇洗脱,收集75%乙醇洗脱部位,减压浓缩回收溶剂,即得栀子黄色素精制品。精制后的栀子黄色素的色价由原来的78.2提高到360,OD值由原来的1.3降到0.25。结论:栀子黄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55%)、料液比(1∶10)、提取时间(1.5h)和提取次数(2次),HPD-100A大孔树脂柱色谱法可以大大地提高栀子黄色素的品质。(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期刊2019年21期)

于坤,程晨,陈鹏,禹晓,邓乾春[6](2019)在《制油工艺对亚麻籽油的品质和脂质伴随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制油工艺(冷榨、微波+冷榨、加速溶剂萃取、超临界CO_2萃取、亚临界流体萃取)对亚麻籽油的品质和脂质伴随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制油工艺对亚麻籽油的理化特性和脂质伴随物含量具有显着影响(P <0.05)。不同制油工艺亚麻籽油各具优势,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中α-亚麻酸含量最高(54.06%),与其他工艺相比增加了3.70%-5.31%。加速溶剂萃取工艺中生育酚、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和磷脂含量最高,分别为63.40 mg/100 g、33.56mg/100 g、0.062 mg/100 g、351.88 mg/100 g。微波工艺中黄酮含量最高(13.78 mg/100 g),是其他工艺的1.4-1.8倍。亚临界流体萃取工艺中植物甾醇的含量最高(599.33 mg/100 g),是其他工艺的1.1-1.7倍。此外,制油工艺对亚麻籽油的抗氧化能力与氧化稳定性具有显着影响(P <0.05),由相关性分析可知,DPPH、FRAP与总酚和黄酮呈显着正相关(P <0.01),而氧化诱导时间和氧化起始温度与生育酚、类胡萝卜素、黄酮、磷脂呈显着正相关(P<0.05)。总体而言,加速溶剂萃取和微波工艺中有益脂质伴随物含量较高,油脂的氧化稳定性和抗氧化能力较好,冷榨和亚临界流体萃取工艺次之,超临界CO_2工艺中脂质伴随物含量相对较低,油脂的氧化稳定性较差。(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薛倩倩,姜晓明,薛长湖,栾东磊[7](2019)在《软包装大马哈鱼鱼片的微波巴氏杀菌工艺研发及品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自主研发的896 MHz微波杀菌系统和反压式蒸汽灭菌柜对6×10×1.6 cm~3软包装大马哈鱼鱼片进行巴氏杀菌处理,研究二者的杀菌工艺及处理后鱼片的品质差异。以冷点位置达到F_(90)=10 min的热处理程度为标准,确定杀菌条件为微波组:微波净功率7 kW,加热3 min 10 s,保温5 min;灭菌柜组:95℃蒸汽加热15 min。与灭菌柜组相比,微波组的处理总时间、冷点蒸煮值、表面蒸煮值减少了45.55%、22.82%、45.56%;微波组、灭菌柜组的蒸煮损失和水分含量分别为13.05%、14.83%和67.73%、66.34%;微波组和灭菌柜组与生鱼肉之间的总色差值分别为11.93和15.81,微波杀菌组红度值(a*)显着高于蒸汽灭菌组;质地剖面分析(TPA)表明,微波杀菌组硬度比蒸汽灭菌组小,二者存在显着差异,弹性也优于蒸汽灭菌组;使用电子鼻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发现两组鱼肉在风味上无显着性差异。因此,与传统蒸汽灭菌相比,微波杀菌能够在缩短杀菌时间的同时更好的保留食品的水分、色泽及口感,而且不会产生不良气味。本研究为软包装鱼肉类食品的微波巴氏杀菌提供了实践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杨铭铎,王萌,崔莹莹[8](2019)在《水传热烹调工艺对烹调原料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传热是一种以水为传热介质的烹调方式,其应用十分广泛.阐述了水传热概念、水传热特点、水传热原理等基本特征;对水传热过程中烹调原料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脂肪、水分含量等营养素的变化以及烹饪原料风味、颜色、质构等感官品质的变化进行综述;对水传热烹调工艺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并提出寻求一种既健康又营养的水传热烹调方法是今后继续深入的方向.(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刘元林,龙鸣,田晓静,张福梅,陈士恩[9](2019)在《枸杞黄酮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优化及枸杞品质综合判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研究以枸杞黄酮提取率为指标,比较乙醇浸提法、超声波提取法以及酶提取法的提取效果,发现超声波提取法较佳。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超声波功率、超声时间以及乙醇浓度3个因素对枸杞黄酮提取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波提取工艺,得到较佳工艺为乙醇浓度85%、超声波功率90 W、提取时间25 min、提取2次,此时枸杞黄酮提取率为2.267%。在此条件下对不同产地、品种以及15种市售枸杞进行黄酮提取,并结合物理指标对枸杞品质进行显着性分析及主成分综合判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枸杞黄酮提取率存在显着差异(甘肃>宁夏>青海);宁夏3种不同品种枸杞黄酮提取率差异显着(小颗粒>新品种5号>中宁枸杞);15种市售枸杞部分黄酮提取率差异显着。该研究为判别不同产地、品种枸杞提供理论依据,为市场监督枸杞品质提供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21期)

张玮,陈洁,陈玲[10](2019)在《杀菌工艺对鲜湿米粉的保鲜效果及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菌落总数、水分含量、糊化特性、感官评分等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不同水浴温度和水浴时间对鲜湿米粉的杀菌效果和品质的影响,在确保水浴杀菌能够降低鲜湿米粉的初始带菌量的同时改善鲜湿米粉的品质,从而确定最佳的水浴温度和水浴时间。结果表明:经过水浴杀菌处理后,鲜湿米粉的菌落总数明显降低,说明水浴杀菌处理能够杀死大多数微生物,从而有效地延长鲜湿米粉的保质期;与未水浴杀菌相比,水浴杀菌后鲜湿米粉的水分含量、衰减值和回生值等指标均显着减小,说明水浴杀菌处理能够改善鲜湿米粉中淀粉的热稳定性且能够延缓鲜湿米粉的老化;此外,经过显着性分析发现,水浴杀菌对鲜湿米粉的感官品质没有显着影响。综合考虑水浴杀菌对鲜湿米粉的保鲜效果和品质的影响,最终确定水浴温度95℃、水浴时间40 min为最佳的杀菌工艺。此时,鲜湿米粉中的大部分微生物被杀死,杀菌效果较好,且鲜湿米粉中淀粉的回生值显着减小,米粉不易老化,保鲜期可达3个月以上。(本文来源于《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品质与工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解熟制过程的煮制时间、火候以及保温浸泡时间3个关键因素对武昌鱼的品质、感官及风味的重要影响,研究不同熟制工艺对武昌鱼的传热曲线、水分、氯化钠含量、氨基酸态氮及可溶性肽含量的影响,以及熟制过程鱼体的色泽和质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总熟制时间最长的样品中心温度最高,鱼体蛋白质热变性程度大,鱼体的硬度、胶着性和咀嚼度均最大,硬度、咀嚼度分别为378.493、296.959 g,胶着性为311.729,且对应的氨基态氮含量和蒸煮得率最高。感官评价的结果表明,3个熟制工艺因素对风味鱼感官品质的影响主次次序为煮制火候>煮制时间>浸泡时间,最优熟制工艺为大火煮制10 min,并浸泡保温60 min。通过GC-MS鉴定表明,武昌鱼新增加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主要为醇类和醛类,如香茅醇和合成右旋龙脑、柠檬醛、水茴香醛和十六醛;此外,还有酯类乙酸香叶酯及不饱和烃类,如罗勒烯、松油烯和3,3,6-叁甲基癸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品质与工艺论文参考文献

[1].陈涛,宋江超,张美蓉,姚晓慧,伍冬平.桑蚕茧不同干燥工艺对茧丝质量及品质评价的影响[J].丝绸.2019

[2].熊舟翼,卢素芳,徐洪亮,雷跃磊,魏辉杰.熟制工艺对武昌鱼风味、品质及质构特性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9

[3].郝飞,李红路,李玉顺,尹贺飞,于天恩.高品质乙二胺四乙酸四钠生产工艺研究[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19

[4].景海德,张成勇,马成功,刘发贵.提升碳酸锂产品品质工艺研究[J].盐科学与化工.2019

[5].付满玲,周科,刘珉甬,李亚玲.栀子黄色素提取工艺及品质评价[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9

[6].于坤,程晨,陈鹏,禹晓,邓乾春.制油工艺对亚麻籽油的品质和脂质伴随物的影响[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7].薛倩倩,姜晓明,薛长湖,栾东磊.软包装大马哈鱼鱼片的微波巴氏杀菌工艺研发及品质研究[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8].杨铭铎,王萌,崔莹莹.水传热烹调工艺对烹调原料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刘元林,龙鸣,田晓静,张福梅,陈士恩.枸杞黄酮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优化及枸杞品质综合判定[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9

[10].张玮,陈洁,陈玲.杀菌工艺对鲜湿米粉的保鲜效果及品质的影响[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标签:;  ;  ;  ;  

品质与工艺论文-陈涛,宋江超,张美蓉,姚晓慧,伍冬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