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替镀层论文_邢少华,李焰,张胜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交替镀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镀层,干湿,耐腐蚀,试验方法,性能,论文,化学镀。

交替镀层论文文献综述

邢少华,李焰,张胜涛[1](2005)在《干湿交替条件下电化学模拟5%Al-Zn合金镀层的腐蚀行为(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1 Introduction Zinc and Al-Zn alloy-coated steel were widely used as construction materials because their coatings exhibit excellent protective characteristics against corrosi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steel substrate is due to (1) the primary barrier action of the coating, (2)the second barrier action of the corrosion product layer and (3) galvanic action of coating layer. The are 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on evaluation of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galvanized steel such as long-term exposure test to natural environments and salt spray test and so on. There are very few works on the corrosion mechanism of the galvanized steels. The purposes of this paper are to clarify the corrosion mechanism of 5%Al-Zn coated steels under wet-dry cyclic environments using s electrochemical monitoring technique of atmospheric corrosion.(本文来源于《第十叁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期刊2005-11-01)

郑仰存[2](2004)在《Ni-(Mo)-P/Cu多层交替镀层的制备及其热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晶态合金是一类性质优异的合金,尤其是镍基非晶合金,其耐腐蚀性强、非磁性等特性,因此具有广泛应用。而多层镀层在机械性能和抗腐蚀性及巨磁阻效应方面也显示了其优异的性能,近十几年来得到广泛关注。 本文用双槽电沉积的方法制备了Ni-P/Cu和Ni-Mo-P/Cu多层交替镀层。Ni-P和Ni-Mo-P的电沉积采用氨性柠檬酸盐镀液,铜镀层采用最简单的酸性镀铜镀液。 应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研究了预电解对含钼酸盐的镀液光谱特性的影响,探讨了镀液预电解可以提高镀层中Mo含量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预电解过程导致溶液光谱性质的变化,其原因是溶液中的钼发生了价态的变化,生成了低价态的钼化合物。因此可以认为,在镍钼共沉积过程中,钼是多步还原,即六价的钼首先由电化学还原成低价钼化合物,继而进一步还原成合金中的零价钼。正是由于镀液预电解所产生的低价态钼化合物促进了Ni-Mo合金的电沉积。 采用XRD方法研究了Ni-P/Cu和Ni-Mo-P/Cu多层交替镀层的晶体结构及其在热处理前后的结构差异。结果说明在不同的制备条件下可以控制Ni(-Mo)-P/Cu交替镀层中的Ni-P或者Ni-Mo-P镀层为非晶态。非晶态交替镀层在热处理过程中发生晶化,晶化的结果主要形成Ni_3P和Ni两相。 研究了普通酸性镀铜的择优取向,中等电流密度下在酸性镀铜可以形成220晶面高择优取向的铜镀层。 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非晶态镀层的晶化过程。结果说明,非晶态Ni-P或者Ni-Mo-P镀层在280℃~420℃之间发生晶化,当镀层中的P含量在一定范围时,出现了两个晶化峰,说明Ni-P或者Ni-Mo-P合金镀层其晶化过程有可能是分两个步骤进行的。Ni-Mo-P/Cu多层交替镀层与Ni-P单层镀层以及Ni-P/Cu多层交替镀层相比,具有较高的品化温度。采用Kissinger方法处理该镀层的DSC曲线,计算了该类镀层的况!化话化能,热动力学分析表明了N卜Mo·P/Cu的晶化活化能较高。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多层镀层的表而和断面形貌,结果表面镀层的粒度与受电沉积条件的影响,镀层中磷含量对镀层的表而结构几乎没有影响,但是镀层中钥的含量增加明显使镀层内应力增大,导致镀层容易出现微裂纹。(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04-05-01)

杨振炜,聂书红,刘佑铭,蔡珣,陈秋龙[3](2003)在《电镀Zn-Ni和化学镀Ni-P交替镀层的抗腐蚀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铸钢基体的耐腐蚀、耐磨性能,通过在铸钢基体上沉积化学镀Ni P和电镀Zn Ni的交替镀层的方法获得了一系列多层镀层。考察了多层镀层的外观和在5%NaCl中的抗腐蚀性能。研究表明,化学镀Ni P在电镀Zn Ni层上的沉积以及在铸钢基体上沉积Zn Ni与Ni P的交替镀层是可行的;所有交替镀层的耐腐蚀性优于相同厚度的Ni P化学镀层;亚层厚度为1μm和2μm的交替镀层比相同厚度的Zn Ni单层镀层的耐腐蚀性更为可靠;镀层厚度相同且Ni P亚层的厚度超过0.5μm时,交替镀层的耐腐蚀性随着层数和Zn Ni亚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主要是多层效应的结果;在长达1a的浸泡腐蚀试验期间,所有镀层的外观都是令人满意的,都没有出现鼓泡和剥裂现象。(本文来源于《材料保护》期刊2003年11期)

阎永贵[4](2001)在《Zn-Al合金热镀层在干湿交替条件的腐蚀》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干湿交替和逐渐增加氯离子浓度的条件下 ,对 4种热浸镀Zn基合金层进行了电化学测试评价 .电极电位和腐蚀速率的试验结果表明 4种热镀层防护性能的顺序为ZnAlMg镀层 ,ZnAlSi镀层 ,ZnAl镀层 ,Zn镀层 .电极电位的测试可以较好的观察和评价镀层的完整性 ,镀Zn层、镀ZnAl层、镀ZnAlSi、镀ZnAlMg层分别在第 9、13、2 1周期出现红锈 ,而ZnAlMg镀层 4 8周期仍未出现红锈 .随着氯离子浓度和试验周期的增加 ,各种涂层的腐蚀速率呈周期性变化 ,其中ZnAlMg镀层的腐蚀速率最小 .交流阻抗谱较线性极化测试结果的主要区别在于得到腐蚀速率相对较少 ,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期刊2001年S1期)

交替镀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非晶态合金是一类性质优异的合金,尤其是镍基非晶合金,其耐腐蚀性强、非磁性等特性,因此具有广泛应用。而多层镀层在机械性能和抗腐蚀性及巨磁阻效应方面也显示了其优异的性能,近十几年来得到广泛关注。 本文用双槽电沉积的方法制备了Ni-P/Cu和Ni-Mo-P/Cu多层交替镀层。Ni-P和Ni-Mo-P的电沉积采用氨性柠檬酸盐镀液,铜镀层采用最简单的酸性镀铜镀液。 应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研究了预电解对含钼酸盐的镀液光谱特性的影响,探讨了镀液预电解可以提高镀层中Mo含量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预电解过程导致溶液光谱性质的变化,其原因是溶液中的钼发生了价态的变化,生成了低价态的钼化合物。因此可以认为,在镍钼共沉积过程中,钼是多步还原,即六价的钼首先由电化学还原成低价钼化合物,继而进一步还原成合金中的零价钼。正是由于镀液预电解所产生的低价态钼化合物促进了Ni-Mo合金的电沉积。 采用XRD方法研究了Ni-P/Cu和Ni-Mo-P/Cu多层交替镀层的晶体结构及其在热处理前后的结构差异。结果说明在不同的制备条件下可以控制Ni(-Mo)-P/Cu交替镀层中的Ni-P或者Ni-Mo-P镀层为非晶态。非晶态交替镀层在热处理过程中发生晶化,晶化的结果主要形成Ni_3P和Ni两相。 研究了普通酸性镀铜的择优取向,中等电流密度下在酸性镀铜可以形成220晶面高择优取向的铜镀层。 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非晶态镀层的晶化过程。结果说明,非晶态Ni-P或者Ni-Mo-P镀层在280℃~420℃之间发生晶化,当镀层中的P含量在一定范围时,出现了两个晶化峰,说明Ni-P或者Ni-Mo-P合金镀层其晶化过程有可能是分两个步骤进行的。Ni-Mo-P/Cu多层交替镀层与Ni-P单层镀层以及Ni-P/Cu多层交替镀层相比,具有较高的品化温度。采用Kissinger方法处理该镀层的DSC曲线,计算了该类镀层的况!化话化能,热动力学分析表明了N卜Mo·P/Cu的晶化活化能较高。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多层镀层的表而和断面形貌,结果表面镀层的粒度与受电沉积条件的影响,镀层中磷含量对镀层的表而结构几乎没有影响,但是镀层中钥的含量增加明显使镀层内应力增大,导致镀层容易出现微裂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交替镀层论文参考文献

[1].邢少华,李焰,张胜涛.干湿交替条件下电化学模拟5%Al-Zn合金镀层的腐蚀行为(英文)[C].第十叁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2005

[2].郑仰存.Ni-(Mo)-P/Cu多层交替镀层的制备及其热稳定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4

[3].杨振炜,聂书红,刘佑铭,蔡珣,陈秋龙.电镀Zn-Ni和化学镀Ni-P交替镀层的抗腐蚀性能[J].材料保护.2003

[4].阎永贵.Zn-Al合金热镀层在干湿交替条件的腐蚀[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1

论文知识图

一4Ni一P/Cu多次交替镀层中Cu镀层...一2Ni一P/Cu交替镀层的断面形貌同样浓度交替镀层增幅随时间变...交替电沉积锡镀层示意图,光亮锡镀层...镀层总厚度对耐蚀性的影响

标签:;  ;  ;  ;  ;  ;  ;  

交替镀层论文_邢少华,李焰,张胜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