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钢2500m~3高炉TRT设计与运行实践

马钢2500m~3高炉TRT设计与运行实践

一、马钢2500m~3高炉TRT设计及运行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董建民[1](2020)在《马钢1#2500 m3高炉大修工程设计特点》文中研究说明马钢1#2 500 m3高炉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2月进行大修改造。本次大修设计为该炉第三代炉役设计,汲取了马钢2 500 m3高炉生产及设计经验并进行了设计优化,同时结合当今高炉炼铁发展趋势,采用最新工艺技术。主要改造设施包括:高炉本体更新、出铁场平坦化、炉顶均排压煤气回收系统、热风炉管线及换热器、煤气净化系统改造、循环水系统改造。改造后,高炉运行良好,达到节能、减排、高产的目标。

吴瑞琴,王雪超[2](2020)在《八钢2500m3高炉工序能耗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对八钢2500m3高炉2011年-2019年的工序能耗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阐明了原燃料质量的稳定、高炉冶炼技术水平的提高、节能降耗先进技术应用等措施的实施是降低高炉工序能耗的根本保证,提出了高炉节能降耗的主要努力方向。

廖海欧[3](2020)在《大型高炉热风煤气设备在线维修研究与实践》文中认为高炉热风煤气系统是高炉炼铁生产的三大主要系统之一,在线维修技术的开发应用,大大提高了作业率,降低了能源消耗,避免了升温降温带来的钢结构应力波动而损坏设备。马钢2座4000m3高炉自2007年投产以来,不断研发在线修复工程及维护检修应用技术,高炉生产作业率达99%,高炉无热风煤气系统设备事故休风,同时取得了8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4件,值得大型高炉同行借鉴。

周健[4](2019)在《2500 m3高炉装料制度优化及其对煤气分布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随着钢铁工业的迅速发展,优质的铁矿石和焦炭等炼铁原燃料日渐匮乏,高炉生产的原燃料组成和结构复杂多变,给高炉稳定运行、煤气流合理分布和煤气高效利用以及高炉生产带来严重影响。本文以某钢铁厂2500 m3高炉原燃料特点和生产条件为对象,采用数学模拟和物理模拟方法,结合该厂高炉生产实际情况和操作制度要求,对高炉原燃料的物理化学性质、炉料组成及结构、高炉装料制度等对高炉煤气流分布以及煤气利用和炉料运行的影响开展了系统研究。高炉原燃料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表明,烧结矿粒度较为均匀,粒度主要分布在5-25 mm,占烧结矿总量的86.2%,但是粒度小于5 mm的烧结矿含量相对较高,占比达到4.8%,不利于改善高炉料柱的透气性;受粒度均匀性和炉料含水率的影响,焦炭的自然堆角大于烧结矿的自然堆角,在高炉布料过程中,焦炭落点更靠近炉墙,容易发展边缘气流;烧结矿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烧结矿中Al2O3含量为2.90%,MgO含量为2.69%,由于两者含量相对较高,所以烧结矿的熔滴性和低温粉化性较差。综合考虑炉料的物理化学性质特点,建立了料流轨迹模型,从而确定炉料的落点位置;通过对炉料堆角进行修正,在料流轨迹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料面生成模型和炉料下降模型。根据高炉设计参数和实际原燃料条件,利用炉料分布模型模拟计算不同布料矩阵对料面形状的影响,随着布料矿焦角的不断减小,矿焦平台逐渐向高炉中心移动,有利于发展边缘气流;当焦炭布料角度小于20°时,大量焦炭分布到炉喉中心,形成了类似中心加焦的效果,造成中心气流过分发展。物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布料矩阵的最大矿石角度由40.5°减小到33°过程中,料面形状的变化趋势与数学模型的预测结果基本一致,径向矿焦比在中心区域逐渐减小,结合煤气流速的分布情况,与当前炉料相匹配的布料矩阵为C339.25?37.25?362?342?312?25.5?O2392?37.25?362?34.25?32?;根据临界矿石批重和批重特征数的计算结果,为保证高炉煤气流合理分布和煤气能高效利用,矿石批重应控制在46.9-50吨,相应焦炭批重应控制在9.4-10吨左右,料线深度控制在1.2 m左右。生产实践验证表明,该厂的2500 m3高炉在应用这一装料制度后,煤气利用率由42%提高至45%,高炉失常次数由16次/月降低到8次/月,高炉运行状况得到改善。

高成云,孙华平,赵奇强[5](2019)在《马钢1号2500m3高炉本体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马钢1号高炉三代炉役大修本体设计以高效、长寿、低耗、智能化为原则。炉型设计上,总结了之前炉型存在的不足,兼收并蓄国内同类型优胜高炉炉型设计特征,通过开炉后的实践验证,该炉型在高效生产和稳定顺行方面具有良好可操控性。内衬设计上,遵循当前主流设计新理念,采用薄壁内衬结构,重点加强炉底炉缸结构设计和内衬材料选择,关键部位采用进口超微孔炭砖,陶瓷杯采用国产大块镶嵌杯结构。冷却结构上,采用全冷却壁加软水冷却,炉腹、炉腰和炉身下部采用铜冷却壁,其余部位采用铸铁冷却。在检测监控方面,配置丰富的传感器和重点监控智能模型,基本实现高炉生产操作"可视化"。

项明武,秦涔,刘菁[6](2018)在《马钢3200m3高炉设计特点及思考》文中研究指明阐述了马钢3200m3高炉的设计特点,并从智能化炼铁及超低排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在马钢3200m3高炉设计中,以"先进实用、成熟可靠、长寿环保"为原则,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及设备,设备和材料的选择立足于国内,总体工艺技术及装备水平达到同类型高炉的先进水平。高炉投产后,生产指标逐步上升并保持稳定,高炉月平均利用系数最高达到2. 5以上,月平均燃料比最低486 kg/t。

赵彬[7](2019)在《高炉煤气布袋除尘技术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利用布袋干法除尘技术可使高炉煤气实现减少污染、节约能源、节约水资源的目的,使钢铁企业开辟循环经济和洁净生产的新路径。研究除尘系统的结构、运行状况以及参数优化,并不断对除尘工艺进行改进成为当前钢铁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难题,本文在高炉煤气中应用布袋除尘技术,对如下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第一,通过氧化铁还原反应原理研究了高炉煤气的产生,并分析了高炉煤气具有成分复杂、物化性质波动大、烟气发生量大以及高炉煤气尘的相关特性。分析了几种高炉煤气除尘的工艺:干法布袋除尘、湿法塔除尘、环缝洗涤除尘,并从投资、占地、节水电、人工、节能以及环保几个角度对比了几种除尘工艺的优劣性。从滤料、粉尘层对尘粒的捕集以及粉尘去除三个方面研究了高炉煤气除尘的机理,并分析了除尘效果的相关因素。为布袋除尘技术在高炉煤气中的应用提供设计参考;第二,该部分为某钢铁企业750m3高炉煤气除尘工艺为例,首先分析了该企业当前除尘工艺的缺陷:反吹效果差、能耗高、过滤风速低、安全性能差、过滤效果不好等。提出了存在的问题:煤气质量差、煤气质量不稳定等,通过调查分析找到是个影响高炉煤气除尘效果的因素:清灰效果、喷吹质量、煤气温度、滤袋质量、检漏方法、过滤负荷、仪表故障、人为操作、设备缺陷等;第三,将设计的布袋除尘工艺应用到该企业750m3高炉煤气除尘系统中。首先,分析了布袋除尘工艺包括煤气安全调温单元、卸灰单元、袋式除尘单元、输灰单元、半净煤气管道单元五个单元。袋式除尘单元为该部分的设计重点,其中包括滤袋卸灰输灰方式的选择、过滤负荷的选择、滤布的适应性、过滤方式以及进气方式等。最后,针对炉顶煤气放散的现象,提出了均压回收的解决方案。第四,结合该企业4座全湿法除尘和2座本文设计的布袋除尘实际运行情况,对比布袋除尘和全湿法除尘的效果,凸显出布袋除尘的优越性。并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保效益三个方面分析了布袋除尘的实际应用效益,经过计算可知,布袋除尘的年直接经济效益为800万元左右,每年可减少向大气排放粉尘约10吨,可有效降低向空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硫量,每年可节水65万吨。图13幅;表6个;参60篇。

高海潮[8](2016)在《技术先行 管理跟进 文化引领 责任落地——马钢高炉连续29个月稳定顺行解析(代序)》文中提出回顾马钢较长周期的高炉稳定顺行的情况,总结马钢高炉连续29个月稳定顺行的经验。

刘金花[9](2017)在《TRT高炉顶压前馈PID复合控制系统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炉顶压力是高炉稳定运行的一个重要参数,炉顶压力不稳定会引起崩料、悬料等生产问题。本文针对湖南华菱涟钢3200m3高炉炉顶压力波动幅度大的问题,从高炉工艺方面分析影响高炉炉顶压力波动的主要因素,设计了一套顶压前馈建模与PID复合控制和TRT高炉顶压控制系统等方面进行研究,以达到稳定炉顶压力的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研究采用前馈数学模型与普通PID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对炉顶压力进行实时优化,使炉顶压力在设定值范围内趋于稳定。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介绍炉顶压力的稳定对高炉稳顺运行的重要性以及国内外TRT高炉顶压控制的发展概况,分析了涟钢高炉顶压控制系统现状及其需要达到的控制目标。其次、工艺分析了涟钢3200m3高炉炉顶压力调节系统的炉顶压力调节原理及其切换过程。从鼓风机、热风交换炉、炉内气流变化和炉顶布料和料罐均压等方面找出影响顶压波动的主要因素。第三、在上述工艺机理分析基础上建立了布料前馈数学模型和料罐均压模型,设计了一套高炉顶压PID前馈复合控制算法。通过对布料过程中料面流量的变化分析建立了布料前馈模型;通过对料罐均压过程分析,建立了料罐均压前馈模型,并利用布料和均压前馈信息对TRT静叶进行相应操作,消除布料滞后对顶压的影响,从而克服TRT静叶顶压调节的滞后,达到稳定炉顶压力的目的。最后、论文结合现场工况,给出了 PID及前馈模型参数的选择、计算与切换方式,同时设计了 HMI人机界面和软硬件实施方案。现场运行效果表明本文设计的TRT高炉顶压PID复合控制较现有PID控制能明显改善炉顶压力的稳态精度与抗干扰能力,控制精度提高到±3KPa,并为其他高炉炉顶压力控制提供了指导作用。

王维兴[10](2014)在《2013年钢铁行业节能技术进展》文中研究说明1钢铁行业能源消费现状1.1 2013年重点钢铁企业能耗情况2013年全国生铁产量7.08亿吨,粗钢产量7.79亿吨,比2012年分别增长6.24%和7.54%。重点钢铁企业能耗增长4.14%,能源增幅低于钢产量增幅3.40%。2013年重点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591.98kgce/t,比上年降低1.95%。初步测算,2013年我国钢铁行业能源消费总量约为46000万吨标煤,估计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2%左右。

二、马钢2500m~3高炉TRT设计及运行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马钢2500m~3高炉TRT设计及运行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2)八钢2500m3高炉工序能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概况
2 八钢2500m 3高炉工序能耗状况
3 2500m 3高炉工序能耗变化的分析
    3.1 原燃料质量的稳定
    3.2 高炉冶炼技术水平的提升
    3.3 炉衬喷涂技术应用
    3.4 加强余热余能回收及能源动态管理
        3.4.1 高炉煤气压差发电技术的应用
        3.4.2 热风炉烟气余热进行回收利用
        3.4.3 高炉冲渣余热回收及废水循环利用
        3.4.4 加强能源动态控制和管理
4 进一步降低能耗的方向
    4.1 稳定入高炉原料品质
    4.2 风温需进一步提升
    4.3 提高喷煤比、提高富氧水平
5 结束语

(4)2500 m3高炉装料制度优化及其对煤气分布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高炉基本操作制度简介
        1.1.1 装料制度
        1.1.2 送风制度
        1.1.3 造渣制度
        1.1.4 热制度
    1.2 装料制度和煤气流分布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煤气流的形成和分布及检测手段
        1.3.1 煤气流的形成
        1.3.2 煤气流的分布类型
        1.3.3 合理的煤气流分布
        1.3.4 煤气流分布检测手段
    1.4 装料制度的发展及对高炉冶炼的影响
        1.4.1 布料设备的发展历程
        1.4.2 无钟炉顶的布料方式
        1.4.3 装料制度对高炉冶炼的影响
    1.5 研究背景及意义
    1.6 研究内容
2 原燃料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方法
    2.3 原燃料的物理性质分析
        2.3.1 烧结矿和焦炭的粒度分布
        2.3.2 烧结矿和焦炭的自然堆角
    2.4 原燃料的冶金特性分析
        2.4.1 焦炭的工业分析和高温反应性分析
        2.4.2 模拟焦炭在高炉内的高温行为
        2.4.3 烧结矿的低温粉化性和熔滴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炉料分布数学模型建立
    3.1 引言
    3.2 数学模型
        3.2.1 料流轨迹模型
        3.2.2 炉料堆角修正
        3.2.3 料面生成模型
        3.2.4 炉料下降模型
    3.3 模型应用
        3.3.1 模拟条件
        3.3.2 料面形状迭代
        3.3.3 不同布料矩阵的模拟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合理装料制度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设备及实验方法
        4.2.1 实验设备
        4.2.2 实验方法
    4.3 布料矩阵对炉料分布的影响研究
        4.3.1 布料矩阵对料面形状的影响
        4.3.2 布料矩阵对径向O/C的影响
    4.4 合理矿石批重和料线深度的研究
        4.4.1 临界批重的计算
        4.4.2 批重特征数计算
        4.4.3 料线深度对炉料堆尖位置的影响
    4.5 装料制度对煤气流分布的影响研究
        4.5.1 布料矩阵对煤气流分布的影响
        4.5.2 批重对煤气流分布的影响
    4.6 合理装料制度的应用验证
    4.7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B.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C.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发明专利
    D.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7)高炉煤气布袋除尘技术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高炉煤气的产生及特性
        2.1.1 高炉煤气的产生
        2.1.2 高炉煤气的特性
    2.2 除尘工艺对比
        2.2.1 干法布袋式除尘
        2.2.2 湿法塔文系统除尘
        2.2.3 高炉煤气环缝洗涤工艺
        2.2.4 工艺对比
    2.3 除尘机理分析
        2.3.1 滤料对尘粒的捕集
        2.3.2 粉尘层对尘粒的捕集
        2.3.3 炉煤气中粉尘的去除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某钢高炉煤气除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某钢高炉煤气除尘现状
    3.2 某钢高炉煤气质量管理现状
    3.3 高炉煤气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煤气质量差,煤气中含尘量大
        3.3.2 煤气质量不稳定,含尘量波动大
    3.4 影响高炉煤气质量的因素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某钢高炉煤气布袋除尘技术的应用
    4.1 除尘系统结构
    4.2 半净煤气管道系统
        4.2.1 设计参数
        4.2.2 设计原理
    4.3 袋式除尘器
        4.3.1 滤袋形状
        4.3.2 滤袋进气方式
        4.3.3 滤袋过滤方式
        4.3.4 滤布的选择
        4.3.5 过滤负荷的选择
        4.3.6 箱体及相关参数
    4.4 系统的检测及控制
        4.4.1 煤气温度的检测与控制
        4.4.2 压力检测与控制
        4.4.3 料位检测与控制
        4.4.4 含尘浓度检测
        4.4.5 CO泄漏检测
        4.4.6 泻爆阀的安全检测
    4.5 煤气的调温系统
    4.6 卸、输灰系统
        4.6.1 储灰、卸灰
        4.6.2 输灰
    4.7 布袋除尘应用中的经验
        4.7.1 高炉煤气温度控制
        4.7.2 布袋除尘器的运用
        4.7.3 操作与维护
    4.8 高炉煤气均压回收设计
        4.8.1 设计背景
        4.8.2 设计难点
        4.8.3 设计方案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应用效果及效益分析
    5.1 应用效果
    5.2 效益分析
        5.2.1 经济效益
        5.2.2 社会效益
        5.2.3 环保效益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企业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8)技术先行 管理跟进 文化引领 责任落地——马钢高炉连续29个月稳定顺行解析(代序)(论文提纲范文)

1 历史记忆
2 技术先行
3 管理跟进
4 文化转变
5 运行效果

(9)TRT高炉顶压前馈PID复合控制系统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TRT高炉顶压控制的发展水平及趋势
    1.3 涟钢TRT高炉顶压控制系统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高炉工艺流程
    2.1 高炉工艺简介
    2.2 炉顶调压工艺原理
    2.3 炉顶压力调节系统
        2.3.1 单个减压阀组的顶压控制过程
        2.3.2 TRT对顶压的调节过程
        2.3.3 切换过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顶压前馈建模与PID复合控制
    3.1 炉顶压力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3.1.1 鼓风机系统影响
        3.1.2 热风炉换炉影响
        3.1.3 炉体内部气流变化影响
        3.1.4 炉顶布料影响
        3.1.5 炉顶料罐均压影响
        3.1.6 执行器之间切换影响
    3.2 前馈控制数模建立
        3.2.1 布料前馈数模建立
        3.2.2 料罐均压数模建立
    3.3 前馈数学模型在高炉炉顶压力调节应用
    3.4 前馈PID复合控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TRT高炉顶压控制系统实现与应用
    4.1 控制系统硬件实现
    4.2 控制系统软件实现
        4.2.1 数据库层
        4.2.2 人机会话界面层
        4.2.3 程序层
        4.2.4 辅助功能的实现
    4.3 前馈PID复合控制的现场应用效果及分析
        4.3.1 前馈PID复合控制模型的顶压测试及分析
        4.3.2 其它的影响因素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与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B 程序附图

四、马钢2500m~3高炉TRT设计及运行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马钢1#2500 m3高炉大修工程设计特点[J]. 董建民. 天津冶金, 2020(05)
  • [2]八钢2500m3高炉工序能耗分析[J]. 吴瑞琴,王雪超. 新疆钢铁, 2020(02)
  • [3]大型高炉热风煤气设备在线维修研究与实践[J]. 廖海欧. 中国钢铁业, 2020(03)
  • [4]2500 m3高炉装料制度优化及其对煤气分布的影响研究[D]. 周健. 重庆大学, 2019(01)
  • [5]马钢1号2500m3高炉本体设计[A]. 高成云,孙华平,赵奇强. 2019年全国炼铁设备及设计年会论文集, 2019
  • [6]马钢3200m3高炉设计特点及思考[J]. 项明武,秦涔,刘菁. 炼铁, 2018(06)
  • [7]高炉煤气布袋除尘技术的应用研究[D]. 赵彬.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8]技术先行 管理跟进 文化引领 责任落地——马钢高炉连续29个月稳定顺行解析(代序)[J]. 高海潮.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16(S1)
  • [9]TRT高炉顶压前馈PID复合控制系统研究与应用[D]. 刘金花. 湖南大学, 2017(07)
  • [10]2013年钢铁行业节能技术进展[A]. 王维兴. 2014年全国冶金能源环保生产技术会文集, 2014

标签:;  ;  ;  ;  ;  

马钢2500m~3高炉TRT设计与运行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