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液常规论文_陈曦

导读:本文包含了前列腺液常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前列腺,前列腺炎,常规,慢性前列腺炎,细菌学,中医,特异性。

前列腺液常规论文文献综述

陈曦[1](2016)在《前列腺液中锌离子、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及其常规检查指标对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诊疗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前列腺液中锌离子浓度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浓度差异,探讨前列腺液中锌离子浓度、PSA浓度和前列腺液常规检查指标的检测对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病情评估以及指导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泌尿男科门诊就诊的ⅢA型、ⅢB型、Ⅳ型前列腺炎患者及正常对照人群,共计358例,其中ⅢA型144例、ⅢB型65例、Ⅳ型52例,正常对照组97例,并采用前列腺按摩的方法收集患者的前列腺液。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问卷评估和量化患者前列腺炎症状及其严重程度。采用化学比色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分别测定前列腺液中锌离子浓度和PSA浓度。用显微镜在400×高倍视野下对白细胞和卵磷脂小体进行计数,并用pH 5.5~9.0精密pH试纸测定前列腺液pH值。结果:有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的ⅢA型和mB型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锌离子浓度均明显低于无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的Ⅳ型前列腺炎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均P<0005);有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的ⅢA型组和ⅢB型组之间锌离子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无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的Ⅳ型组和正常组之间锌离子浓度亦无显着差别(P>0005)。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PSA浓度较正常对照组人群显着下降(P<0005)。在总体样本中,前列腺液锌离子浓度与NIH-CPSI评分(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总评分)均呈负相关(均P<0.05),而锌离子浓度与NIH-CPSI排尿评分无明确相关性(p>0005)。前列腺液中PSA浓度与NIH-CPSI评分(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总评分)均呈负相关(均P<0.05),而PSA浓度与NIH-CPSI排尿评分无明确相关性(P00.05)。并且,锌离子浓度与PSA浓度呈正相关关系(P<0.001);锌离子浓度和PSA浓度均与白细胞(WBC)计数和pH值呈负相关(均P<0.05)。锌离子浓度与卵磷脂小体(LB)计数呈正相关关系(P<0.05),而PSA浓度与LB计数无相关关系(P>0.05)。ⅢA型、ⅢB型及Ⅳ型前列腺炎患者对应的NIH-CPSI量表评分、前列腺液WBC计数及LB计数之间均无明确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前列腺液中锌离子和PSA浓度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疼痛症状严重程度相关。前列腺液中锌离子和PSA浓度的检测对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病情评估和指导治疗具有的参考价值。WBC计数和LB计数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病情评估并不可靠。(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6-05-01)

郑汉雄,姜海洋,夏昕晖,吴炜嘉,栾华[2](2015)在《前列腺炎患者分段留取前列腺液常规镜检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病,男性一生罹患此病的机率为50%[1,2]。前列腺液(EPS)常规镜检是诊断该病最常用的方法,也是迄今无法替代的常规实验室诊断方法。我们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成年男性按摩前列腺时,EPS的流出数量存在很大差异,有的稍加按摩就有较多EPS,有的反复按摩也无EPS,此种差异的发生可能牵涉复杂的机制[3]。同时,我们还发现具有前列腺炎的患者EPS(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药杂志》期刊2015年06期)

朱勇,曾庆琪,施勇,刘正建,杨凯[3](2014)在《前列腺指诊和前列腺液常规参数与CP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前列腺指诊和前列腺液常规参数与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将114例CP患者按中医证型分为湿热下注证、气滞血瘀证、阴虚火旺证、肾阳亏虚证四组,对各组前列腺指诊的大小、质地、有无压痛以及EPS中SPL数、WBC数进行分级统计,最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阴虚火旺证组患者前列腺大小与其他各组相比明显偏小(P<0.01);气滞血瘀证组患者前列腺质地与其他各组相比明显偏硬(P<0.01);湿热下注证与气滞血瘀证组与另外两组相比,前列腺有压痛的比率明显偏高(P<0.01或P<0.05);阴虚火旺证与肾阳亏虚证组患者EPS中SPL数量与其他两组相比异常率明显偏高(P<0.01或P<0.05);湿热下注证与气滞血瘀证组患者EPS中WBC数与其他两组相比异常率明显偏高(P<0.01)。结论前列腺指诊和前列腺液常规参数与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并且能有效指导CP的中医辨证分型。(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4年02期)

杨韦华[4](2011)在《关于前列腺液常规检验的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前列腺液常规检验是前列腺疾病诊疗观察的重要环节。本文总结作者在前列腺液常规检验工作中的一些体会。(本文来源于《现代诊断与治疗》期刊2011年04期)

韦惠恒[5](2011)在《超高倍显微系统与常规显微镜检查前列腺液应用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高倍显微系统在前列腺液检查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9例前列腺患者同时采用ACT-2000超高倍显微系统和奥林巴斯CX21常规显微系统进行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超高倍显微系统卵磷脂小体、白细胞和病原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9.2%、42.7%和16.9%,总阳性率为88.8%;常规显微镜卵磷脂小体、白细胞和病原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6.9%、27.0%和5.6%,总阳性率为49.4%。超高倍显微系统总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显微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高倍显微系统在前列腺液检查方面明显提高阳性检出率,临床提供快速初步诊断、快速正确用药,只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1年12期)

范黎柏[6](2009)在《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型与症状指数前列腺液常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辨证分型繁多,但关于证型证候研究仍以病案分析、专家经验报告等回顾性分析为多,对于中医证型证候的指标前瞻性研究甚少,采用循证医学(EBM)的更少。在辨证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科学、客观的指标,西医的主观评分系统、客观指标与中医证型是否存在内在联系,因此,迫切需要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证型证候与西医的主观评分系统、客观指标进行相关性研究。本课题引入反映CP治疗效果的患者主观症状(NIH-CPSI评分)和客观指标(EPS常规检查)的改变与中医证型结合起来,探索中医证型的客观化及其依据,将有助于提高CP中医辨证的准确性,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同时还为以后中西医结合学会修订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诊断治疗指南提供基础数据。方法Ⅰ:系统整理CP中医证型文献资料,调查总结我院2005、2006年CP中医证型1、系统整理CP中医证型文献资料,调查我院2005、2006年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1)年龄介于20岁至50岁之间。(2)符合参照《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06版》(那彦群主编)中的前列腺炎诊断治疗标准。(3)符合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分标准》(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中医证型为(湿热下注证、寒凝肝脉证、阴虚火旺证、肾阳虚损证、气滞血瘀证5种证型)精浊的辨证标准。2.调查内容系统整理CP中医证型文献资料,总结我院病例资料,我院课题组最后确立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证型。Ⅱ入选病例首诊调查1.纳入病例标准(1)年龄介于20岁至50岁之间。(2)符合参照《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06版》(那彦群主编)中的前列腺炎诊断治疗标准。(3)符合参照《中国慢性前列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试行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制定,2007)。中医证型为(湿热下注证、气滞血瘀证、肝气郁结证、肾阳亏虚证4种证型)的前列腺炎的辨证标准。2.调查内容(1)首诊进行NIH-CPSI调查(2)中医证型的调查(3)尿分析检查(4)EPS常规检查Ⅲ入选病例治疗1个月后调查调查内容(1)进行NIH-CPSI调查(2)中医证型的调查(3)尿分析检查(4)EPS常规检查Ⅳ入选病例治疗3个月后调查调查内容(1)进行NIH-CPSI调查(2)中医证型的调查(3)尿分析检查(4)EPS常规检查Ⅴ研究内容(1)研究分析首诊中医证型和NIH-CPSI的调查记录,及其与EPS常规检查的结果的关系。(2)研究分析治疗1个月后中医证型和NIH-CPSI的的调查记录,及其与EPS常规检查的关系。(3)统计分析并评价CP常见中医证型(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肝气郁结、肾阳亏虚4种证型)与NIH-CPSI、EPS常规检查的关系。结果1.调查总结我院外科门诊2005,2006年CP患者260例中医证型,最常见的中医证型为湿热下注证77例占29.6%、寒凝肝脉证29例占11.1%、阴虚火旺证48例占18.5%、肾阳虚损证45例占17.3%、气滞血瘀证61例占23.5%,经我院课题组专家共识,初步得出CP中医证型,最后我院课题组确立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型参照《中国慢性前列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试行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制定,2007),慢性前列腺炎常见中医证型为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肝气郁结、肾阳亏虚4种证型。2.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资料200例,其中湿热下注证69例、气滞血瘀证63例、肝气郁结证26例、肾阳虚损证42例,其中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肿瘤、精囊炎、慢性附睾炎患者6例不进入统计分析,对于治疗1个月内失访病例8例患者未能作NIH-CPSI调查和EPS常规检查,经统计学处理未纳入结果分析。本课题的3个月的追踪观察结果显示同一个患者在一疗程内不同时期中医证型亦表现为早期(首诊就医)湿热下注证、中期(治疗1个月后)气滞血瘀证、肝气郁结证,后期(治疗3个月后)肾阳亏虚证多见的证型变化规律。3.入选病例中医证型与NIH-CPSI、EPS常规检查的调查结果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资料200例,通过对NIH-CPSI评分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初步观察发现: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型结果为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肝气郁结、肾阳亏虚4种证型与NIH-CPSI密切相关,尤其是湿热下注证、气滞血瘀证与NIH-CPSI的相关性较高。4.入选病例中医证型与EPS常规检查的调查结果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资料200例,通过对EPS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初步观察发现: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型结果为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肝气郁结、肾阳亏虚4种证型与EPS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无统计学意义的明显相关性。结论1.慢性前列腺炎是青壮年男性的常见病症之一,严重影响成年男性的生活质量。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型结果为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肝气郁结、。肾阳亏虚4种证型是就诊患者的主要证型。2.慢性前列腺炎的病机演变多认为湿热下注多出现在早期,中期多为气滞血瘀并出现肝郁脾虚,而后期多伴肾阳亏虚。本课题的3个月的追踪观察结果显示同一个患者在一疗程内不同时期中医证型亦表现为早期(首诊就医)湿热下注证、中期(治疗1个月后)气滞血瘀证、肝气郁结证,后期(治疗3个月后)肾阳亏虚证多见的证型变化规律。3.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型结果为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肝气郁结、肾阳亏虚4种证型与NIH-CPSI密切相关,将有助于提高CP中医辨证的准确性,发挥中医药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上存在独特的优势,还为中医证型的量化和客观化做出有益的探索,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同时还为以后中西医结合学会修订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诊断治疗指南提供基础数据。4.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型结果为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肝气郁结、肾阳亏虚4种证型与EPS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无统计学意义的明显相关性,为中医证型的量化和客观化做出有益的探索。本研究进一步证实,部分实验室指标对于中医证型诊断的价值不大,只能是中医证型判别手段的补充或参考。(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09-04-01)

王玉芬,赵桂馨,王文彦[7](2007)在《前列腺液150例常规检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前列腺炎是男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目前以无菌性前列腺炎(CNP)、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为主,我们对150例细菌培养阳性的前列腺液(EPS)进行常规检验,并对其结果比较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6-03~2006-12在我院泌尿外科(本文来源于《中国误诊学杂志》期刊2007年16期)

琚保军,屈淼林[8](2007)在《慢性前列腺炎与前列腺液常规指标相关性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对比慢性前列腺炎与前列腺液常规指标相关性,以期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提供一定的建设性意见。方法选取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门诊或住院的患者50例,年龄在20-60 岁之间,签署进入研究知情同意书作为临床观察组,所有患者均依照 NIH-CPSI(NIH-Chronic(本文来源于《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会议暨第二届湖南省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07-06-01)

周巍[9](2006)在《关于前列腺液常规检验的一些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前列腺疾病已成为男性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对于它的诊断及疗效观察离不开前列腺液常规检验这一重要的环节。为了对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及疗效观察做出正确的判断,本人通过总结多年的检验经验,对前列腺液的常规检验有了以下的一些体会。前列腺液检查的目的主要是用于前列腺的炎(本文来源于《实用医技杂志》期刊2006年20期)

王彩风[10](2005)在《251例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前列腺液常规检验结果异常的阳性率及阳性率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医生按摩后前列腺液直接涂片镜检。结果: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结果异常的行160例,阳性率为64.0%;随着年龄的增长,检查结果的阳性率升高。结论:前列腺液常规检验是适合各级医院操作,简便易行,诊断率高的一种检验方法,特别是对前列腺炎的诊断及其它前列腺疾患的辅助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甘肃科技纵横》期刊2005年06期)

前列腺液常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病,男性一生罹患此病的机率为50%[1,2]。前列腺液(EPS)常规镜检是诊断该病最常用的方法,也是迄今无法替代的常规实验室诊断方法。我们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成年男性按摩前列腺时,EPS的流出数量存在很大差异,有的稍加按摩就有较多EPS,有的反复按摩也无EPS,此种差异的发生可能牵涉复杂的机制[3]。同时,我们还发现具有前列腺炎的患者EPS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前列腺液常规论文参考文献

[1].陈曦.前列腺液中锌离子、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及其常规检查指标对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诊疗的临床价值[D].广西医科大学.2016

[2].郑汉雄,姜海洋,夏昕晖,吴炜嘉,栾华.前列腺炎患者分段留取前列腺液常规镜检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5

[3].朱勇,曾庆琪,施勇,刘正建,杨凯.前列腺指诊和前列腺液常规参数与CP中医证型的相关性[J].时珍国医国药.2014

[4].杨韦华.关于前列腺液常规检验的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1

[5].韦惠恒.超高倍显微系统与常规显微镜检查前列腺液应用效果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

[6].范黎柏.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型与症状指数前列腺液常规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

[7].王玉芬,赵桂馨,王文彦.前列腺液150例常规检验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

[8].琚保军,屈淼林.慢性前列腺炎与前列腺液常规指标相关性的临床研究[C].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会议暨第二届湖南省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7

[9].周巍.关于前列腺液常规检验的一些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6

[10].王彩风.251例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结果分析[J].甘肃科技纵横.2005

论文知识图

法和纸片扩散法行耐药性检测注:A...前列腺癌细胞的形态学特征:雄激...按摩器装置图二、尿频和尿急二、尿频和尿急第十节 血精

标签:;  ;  ;  ;  ;  ;  ;  

前列腺液常规论文_陈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