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城市绿化树种规划探讨

东营市城市绿化树种规划探讨

一、东营市城市绿化树种规划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赵倩[1](2020)在《结合滨海盐碱地修复的城市湿地公园设计研究 ——以东营市东八路城市湿地公园设计为例》文中认为从鸭绿江到海南岛,我国拥有约18000km的漫长海岸线。这漫长的海岸线上有579.59万公顷近海及海岸湿地,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滨海景观。然而由于滨海地区盐碱程度高,生态环境脆弱,湿地的生态修复和景观营造成为一项既有挑战性又有其必要性的生态建设工作。如何在改良盐碱地的同时营造滨海湿地景观,并且借助植物群落的演替进一步构建完善的湿地生态系统,增加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将通过大量的文献调查和归纳总结,结合东营市实际案例设计,为改善沿海湿地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稳定性,改良土地盐渍化,丰富滨海盐碱地的景观及生物多样性提供重要思路。本文将具有典型滨海盐碱地环境和丰富湿地系统的东营市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东营市盐碱地环境的特殊性和湿地现状,系统地分析东营市的自然环境、政策条件、盐碱湿地景观等相关资料,从盐碱地修复设计、植物群落营造、动物栖息地构建三个方面综合探讨东营市盐碱地区湿地生态修复和景观营造,希望能够从理论层面为今后东营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行性意见。

史成琳[2](2020)在《东营市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存支持系统。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经济活动的加剧,生物多样性现在已经受到严重威胁。而城市生物多样性这一生物多样性的特殊组成部分更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寻求自然与城市这一人工环境共存且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状态已是每个现代化城市的必然要求。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已逐渐被全球范围内各学者、专家所关注,甚至有关生物多样性的知识在普通大众中也已经普及。在此背景下,本文以东营市为研究对象,以国内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相关文件为指导,结合国内外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规划相关理论,为东营市编制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本文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收集、理论分析等方式,从植物多样性、动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四个方面对东营市城市生物多样性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经现状分析发现,东营市的城市生物多样性存在以下特点和问题:乡土及野生植物种类少,植被类型单一且以草甸、沼泽植被为主体;鸟类和水生动物种类丰富、动物均具有明显的湿地特征;湿地景观面积广阔且类型多样;自然生态环境破坏较严重,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受损严重。针对东营市城市生物多样性现状存在的特点与问题,本文从规划总论、空间布局、植物多样性、动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六个部分着手制定了保护规划方案。在规划总论方面,提出规划理念、规划原则,列举规划依据,制定规划目标、规划范围和期限;在空间布局方面,划定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分区,建立生物栖息地保护网络;在植物多样性方面,制定乡土植物、重点保护和濒危植物、城市绿地植物、野生植物、外来入侵植物、古树名木相关保护规划;在动物多样性方面,重点针对鸟类、鱼类从栖息地保护修复角度制定保护规划,提出了两栖爬行类、兽类的保护措施和建议;在遗传多样性方面,重点针对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野大豆提出了野大豆遗传多样性保护的相关措施;在生态系统多样性方面,制定湿地生态系统保护规划,包括湿地植物群落设计和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提升规划,制定森林生态系统保护规划,主要包括市域范围内的分区规划和基于盐碱地分级的树种规划,制定海洋生态系统保护规划,包括海洋与海岸带生物多样性保护布局和海洋生态系统保护措施。希望本文针对东营市城市生物多样性所做的研究和保护规划,能为东营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建议和参考,同时也希望能对今后的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提供一定的理论和经验。

韩建军[3](2020)在《盐碱地区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广饶孙武湖城市湿地公园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具有“地球之肾”之称的湿地可以起到维护环境生态稳定、维持物种丰富度等作用,城市中的湿地资源不仅能够调节城市区域气候,提高城市内的生物多样性,还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态良好的休闲活动场所。城市湿地公园作为保护和利用城市湿地环境的重要方式,是部分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构成内容。盐碱地区湿地作为湿地的一种重要类型,其特殊的立地条件使得在进行湿地景观的规划设计时要更加注重对特色景观的表达,特别是如何将盐碱地湿地环境的保护以及景观的规划设计有机结合起来,总结归纳出适合盐碱地区城市湿地公园建规划设计的方法,在保护盐碱地区城市湿地资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地建设和利用。本文以盐碱地区的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为主要切入点,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总结出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方面相关的理论概述以及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在理论综述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理论研究,并对典型的案例进行实地考察,寻找并解决问题,选取了山东东营市明月湖城市湿地公园、山东滨州市黄河岛湿地公园、山东潍坊白浪绿洲城市湿地公园、山东荣成市桑沟湾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天津桥园湿地公园等盐碱地区的城市湿地公园为调研对象,对案例中的园区整体规划布局、盐碱湿地景观模式营造、盐碱环境改良手法以及植物配置等进行分析总结,总结分析出盐碱地区城市湿地公园与普通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相比所具有的独特性:在园区规划布局上更加注重场地与使用功能;在景观营造上可以充分利用盐碱湿地的独特性打造特色景观;在植物种植前应采用客土压碱、调控地下水位等技术措施改良盐碱环境,在种植选择上注重植物的耐盐碱性;湿地水岸环境更加注重生态等。总结出盐碱地区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中需要遵循景观生态学理论、地域主义景观理论、湿地生态恢复理论、生态游憩理论以及环境承载力理论等。归纳出盐碱地区城市湿地公园在园区规划布局及分区、盐碱环境改良措施、盐碱湿地特色景观营造方面的设计手法。在盐碱地区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结合场地现状条件,完成广饶孙武湖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在园区规划布局、道路交通、竖向设计上充分考虑场地现状及周边环境,明确设计目标和规划定位,形成“一轴、三区、六片、多点”的空间布局。针对盐碱环境现状,分区分级,采用合理的技术手段改良盐碱湿地环境,抓住盐碱湿地特色,将园区整体划分为综合管理服务区、生态缓冲区和生态保育区三大功能分区,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场地及周边条件和规划需求,将三大功能区划分为盐碱环境修复示范区、湿地体验区、科普宣教区等六个片区;最后通过设计手法营造出百里苇荡、赤蓬红滩、曲水花溪、生态浮岛等独具特色的盐碱湿地景观,并根据场地条件和植物对盐碱的耐受性,因地制宜,选择搭配出盐碱湿地环境中的植物配置模式,充分发挥植物在生态和景观方面的重要作用。最终实现对广饶孙武湖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保护和盐碱景观特色营造,将其规划建设成一个具有生态保护、科普宣教、环境优美的城市湿地公园,服务于整个城市的居民。

董强[4](2020)在《山东东营滨海绿地营建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东营市为黄河三角洲区域的中心城市,其生产总值近几年一直保持在3000亿元以上,展现出了较强的经济活力。但受滨海自然条件限制,系统性和规模性的城市建设相对起步较晚,随着国家对环渤海经济区、山东半岛经济区战略和海洋经济战略的规划实施,东营市基础设施建设进入提速阶段。园林绿地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近几年“城市森林公园”、“湿地保护公园”概念的提出,东营市利用区域内空闲土地资源丰富,河流、水系、河塘分布密集等优势,绿地建设也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有效面对东营市滨海区位带来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充分利用所具有的独特优势,研究滨海绿地营建技术,让城市建设和自然生态有机融合,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成为一项重要课题。论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现场调查、案例对比与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山东东营市滨海绿地营建作为研究对象,对国内外滨海绿地成功案例、东营市滨海地区基础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对滨海绿地营建技术相关概念与理论、环境特点及营建绿地技术关键进行了分析归纳,对滨海绿地营建的技术与方法进行了探索总结。得出以下结论:1、滨海绿地营建重点要解决土壤改良问题。滨海地区大都地势平整,排水不畅,受海水内侵影响,滨海土壤大多为盐碱土,在含盐量大于0.15%的盐碱土上,除耐盐乡土植物外,常见园林植物很难直接栽种成活。所以滨海绿地营建的关键技术在于土壤改良技术的成功与否,经过多年来的实践研究,滨海绿地比较有效的土壤改良措施主要有:更换客土、铺设排盐管、抬高地面、大水压盐、平整土地、施有机肥、铺设隔离层、覆盖有机物等技术手段。2、滨海绿地营建要因地制宜选用耐盐或较耐盐树种。在滨海绿地营建过程中,不建议大规模选用外来树种或不耐盐碱树种,这些外来树种未经过适应驯化,在滨海盐碱地上很难保持长时间良好生长状态,甚至无法生存。即使在改良过的土壤上,受土壤次生盐渍化影响,改良后的土壤含盐量会呈现逐年增高现象,不耐盐树种将很快出现枯萎或死亡现象。东营市乡土植物资源丰富,需要积极使用和推广耐盐植被和树种,在保证绿地景观效果的同时,最大发挥绿地生态功能。3、滨海绿地营建过程中要重视对水资源的利用。东营市地处黄河三角洲,河网较为稠密,根据“盐随水来,随水去”这一水盐运动规律,滨海绿地营建可以依托所具有的水资源优势解决土壤盐化问题。利用黄河引水灌渠,提供大水压盐所需的淡水资源。利用湖泊和泄洪河道,实施水体交换,加快土壤淋盐作用。引入湿地公园、生态公园建设理念,实现滨海绿地营建过程中,对水资源的综合利用。4、滨海绿地营建过程需要解决季节性因素的影响。根据滨海地区生态环境特点,园林绿地营建工作除解决土壤盐化问题外,还需要解决季节性的干旱、积涝、台风、盐雾等影响。经过多年的实践,柽柳、圆柏、龙柏、旱柳、垂柳、构树、国槐、绒毛白蜡、榆树、紫穗槐、火炬等树种,除自身耐盐性较好外,同时也能够有效适应季节性因素带来的影响,可以作为滨海绿化的主要树种。以禾本科为主的观赏草地被植物,可同时具有耐风、耐旱、耐涝等特征,滨海绿地营建中应提高对观赏草应用的重视。

朱奕婕[5](2020)在《基于层次分析法规划昆明市的园林树种》文中认为树种规划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科学合理的树种规划可实现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有效起到指导城市绿地建设、提高城市绿化效益的作用。本文在对昆明市概况研究、昆明市园林树种应用现状研究与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科学合理地规划昆明市的园林树种。将层次分析法运用于树种规划领域,引入定量分析方法可有效改观以往选择树种时定性分析的主观性,实现客观、科学与合理,研究可为其他城市的树种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有:(1)确定了昆明市树种规划原则和昆明市所处时植物地理位置,规划了六项技术经济指标。(2)构建了昆明市树种规划的递阶层次结构,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层次结构中各个元素的权重。规划因素中,生长适应权重为0.361,观赏效果为0.238,生态功能为0.202,社会效益为0.113,经济因素为0.086;评价指标中权重值最大的前三项是耐寒性、耐干旱和地域特色。(3)在对50个规划树种应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制定的26项评价指标十分制评分标准与昆明市树种规划综合评分函数,对每个园林树种进行综合评分。从而根据50个园林树种综合得分的高低,选择排名前4的滇润楠、滇朴、云南樟和冬樱花作为昆明市基调树种,选择排名前24的黄连木、山玉兰、云南拟单性木兰、清香木、球花石楠、复羽叶栾树、头状四照花、枫香树、云南樱花、滇合欢、白花泡桐、梧桐、红花木莲、银杏、华山松、肋果茶、垂丝海棠、桂花、川滇三角枫、滇楸共20个树种作为昆明市骨干树种。同时从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到获得园林树种综合得分的全过程中,建立的Excel计算模板方便实用。(4)规划276种一般树种,完成昆明市树种规划园林植物名录。推荐滇润楠和冬樱花为昆明市的市树。(5)对昆明市城市绿地进行分类树种规划,分别规划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用地、附属绿地、区域绿地相应的基调树种、骨干树种与一般树种。最后对昆明市树种规划提出建议。

王崑,罗垚,李萍,王静,丁晨旸[6](2019)在《城市化背景下滨海城市绿地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研究——以东营市建成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对东营市建成区城市绿地木本植物调查的基础上,研究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以及物种多样性与城区分布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绿地木本植物种类共计47科80属166种,乔灌树种比例为1∶0.61,数量比例为1∶0.56;常绿、落叶树种比例为1∶4.2,数量比例为1∶2.03;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比例为1∶3.在3个城区中, 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 Simpson多样性指数、 Shannon-Wiener指数结果从大到小排序都为东城区、西城区、技术开发区; Pielou均匀度从大到小排序为技术开发区、西城、东城区,东城区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最高,对其他城区有指导和示范作用.基于调查结果提出建议:优化绿地木本植物应用;提高优势植物物种的种类和数量;提升城市绿地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水平.

张皓琳[7](2019)在《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滨海盐碱地森林质量提升规划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化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建设城市森林已经大多数城市应对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然而,作为具有盐碱特点的沿海城市,受到盐碱地恶劣自然条件的桎梏,其城市森林普遍存在林相单调、生长不良、景观效果差、生态系统脆弱等突出问题。为解决滨海盐碱城市森林质量普遍不高,森林景观较差的现状,论文研究选择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这一具有盐碱地改良和林业建设基础的城市进行森林质量提升规划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实地调研和设计研究的方法,提出科学合理的河口区城市森林质量提升概念性规划方案,规划方案对解决河口区滨海盐碱地现有森林质量低下的问题,有效提升城市景观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取得的主要规划成果如下:1、滨海盐碱地是分布在近海岸或河口三角洲,土壤含盐量在0.1%以上,pH值在7-9,自然条件下只能生长耐盐碱植物的一种土地类型。滨海盐碱土根据土壤含盐量和碱化度分为轻度[含盐量0.1%-0.2%,碱化度5%-10%]、中度[含盐量0.2%-0.4%,碱化度10%-15%(20%)]和重度[含盐量 0.4%-0.6%(1.0%),碱化度 15%(20%)-20%(30%)]3个等级。河口区的盐碱地面积占全区土地面积的一半以上,盐碱程度以中重度为主,pH值8.5左右。对于滨海盐碱土的改良目前普遍采用的是物理、化学、生物等改良方法。基于对滨海盐碱土的基本特征,提出采用综合技术以解决滨海盐碱地森林质量提升问题的方向及途径。2、搜集和整理出适用于本地区种植的耐盐碱植物资源119种,按植物的耐盐碱程度分为重度耐盐植物(耐盐度0.6%以上)39种,中度耐盐植物(耐盐度0.3%-0.6%)36种,轻度耐盐植物(耐盐度0.3%以下)44种。按植物的生活型,有乔木树种40种,包括常绿乔木4种、落叶乔木36种;灌木28种,包括常绿灌木8种、落叶灌木20种;草本植物有47种,包括18种1-2年生草本和29种多年生草本;藤本植物4种。并从植物的大小、形态、颜色等观赏角度对收集的耐盐碱植物的景观效果和价值进行了评价。3、归纳总结出能够提高滨海盐碱地森林质量的3种城市绿化建设模式:天津市开发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模式、曹妃甸植物景观建设模式和黄骅市海滨工业城市景观建设模式。4、提出河口区城市森林质量提升规划应遵循的理念和原则,规划的主要方向和建议,以及规划设计可采用的主要技术模式和参数。5、提出河口区森林质量提升规划主要选择的树种,包括10种骨干树种、20种道路绿化树种、16种防护林绿化树种、22种庭院绿化树种、35种其他主要树种、10种草坪及地被植物。6、确定河口区森林质量提升规划的总体布局结构为以“两带、三网”为主体的林业生态骨干框架和以“一环、两轴、多区”为依托的城市森林建设功能体系,林业布局结构为串联起全区生态片林、防护林廊道、景观节点的生态宜居格局。7、将河口区绿地划分为斑块式绿地(包括公园绿地、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居住区绿地)和廊道式绿地(包括道路绿地、河岸绿地)两种绿地类型。在不同的绿地类型中选择典型案例如城东森林公园、城北湿地公园、林业产业园、G340等,从区域概况、森林质量提升对策和植物配置设计三个方面做具体分析和探讨,形成面向全区、具有实际性和可操作性的概念性规划方案,预期将实现河口区市域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城区绿化率达到42%以上,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8m2以上。

闫蓬勃[8](2019)在《中国城市树种多样性评价及树种规划研究》文中提出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其所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与城市居民的健康福祉息息相关。而城市树种多样性是维持城市森林稳定性、便于其持续地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城市树种多样性的提高虽然可以通过增加绿化中使用的树种数量实现,但实践证明,不当的树种选择不但难以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还可导致经济损失和资源的浪费。因而充分了解中国城市树种的多样性现状和驱动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树种规划方案,合理增加树种多样性,对城市森林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意义。研究基于文献和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257个城市的树种多样性格局,依据提出的树种规划原则,以中国城市中己有树种为对象,规划了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范围内潜在可用的树种,并以北京市为例,展示了该规划在单个城市尺度上的应用。研究主要结果包括:1.在257个城市中,树木(含灌木和木质藤本)的平均种类丰富度为128±118,树木种类总数为2640,其中近1/5的树种为外来种。在种类组成上,最常见的树种为垂柳(Salix babylonica L.)、圆柏(Juniperus chinensisL.)、紫叶李等(Prunus cerasifera f.atropurpurea(Jacq.)Rehd.)。各城市间的树种组成相似度具有纬度变化梯度特征,同一纬度上的城市间树种组成不相似性低。此外,城市树种也存在一定同质化现象,一些树种广泛分布在不同城市中。在城市内部,公园绿地是树种丰富度最高的区域,空闲地的种类丰富度最低。2.根据气候适宜性、城市环境适宜性和种类多样性原则对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建成区适宜树种进行规划,结果为:中国城市中潜在可用的树种数量平均为705±323种;其中处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城市潜在可用树种最多,平均每个城市适宜使用树种数量为930±245种,而中温带干旱地区潜在可用的树种最少,平均每个城市适宜使用树种数量为187±105种。3.根据前述规划结果,北京潜在可用的树种为565种,调查发现其中的278种已被使用,进而根据树种属性和土地用途的匹配性原则,对调查中未发现的287个树种进行规划。在最严格规划情境下,排除有花粉致敏和飘絮问题的48种和花粉致敏性不确定的197个树种,剩余的无花粉致敏和飘絮问题的树种39种加上可用雌株的3种有花粉致敏的树种用于规划。其中可在公园和空闲地中使用42种,商业区中使用14种,居民区中使用13种,单位绿地中使用3种,道路绿地中使用1种。4.总体而言,中国城市树种多样性与全球城市树种多样性水平相比差别不大,但与中国自然分布的树木种类多样性相比,仍具较大提升潜力。本研究的树种规划结果显示各城市均具有一批潜在可用的树种,可在经过试种后用于提高各城市树种多样性水平。

王子骐[9](2018)在《东营市西城区绿地系统调研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绿地系统规划》文中指出城市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绿地系统发挥着创造城市人居环境、强化城市人文景观以及调节气候,监测和改善环境的功能。由于东营市地处滨海盐碱地,且东营市西城区具有相对完善的绿地系统,而新建成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尚未规划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在全面调研西城区绿地系统和踏查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绿地系统的基础上,我们了解西城区现有绿地系统的水平与现状,以此为前提和依据规划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绿地系统。本文采取资料调取法和现场调研法,调研东营市西城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区域的绿地系统布局、绿地类型、主要绿化指标及工程措施以及10条街道、6个居住区、4个公园的树种生长势。本次调研的结果如下:1.西城区的绿地面积为2484公顷,绿地率为25.3%,城乡绿地率28.6%,绿化覆盖率33%,公园绿地面积642.6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9m2/人,人均绿地面积为46m2/人;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区域绿地面积为1037.43公顷,建成区域绿地率28.9%,建成区域城乡绿地率31.6%,建成区域绿化覆盖率36%。绿地类型有公园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用地、区域绿地,其中区域绿地仅包括生产绿地。植物生长势良好的树种有悬铃木、黄山栾、刺槐、白蜡、国槐等23种;工程措施有排水冲洗法、地面覆盖法等5种。2.存在绿地占比较少、绿化指标偏低、绿地类型不完善、绿地分布不均且绿化树种单调等问题。对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的结果如下:1.对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绿地系统规划时总体结构布局为“一环,一区,一核,两带,两片,三纵三横,多园”的结构布局。规划绿地类型有公园绿地(550.8公顷)、附属绿地(1988.8公顷)、广场用地(16公顷)、防护绿地(316公顷)、区域绿地(310公顷)共5种,绿地分别占规划总面积的5.7%、20.5%、0.16%、3.3%、3.2%。其中区域绿地包括生产绿地和风景游憩绿地。2.规划目标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目标,近期2020年实现绿地率27.2%,城乡绿地率是28.1%,绿化覆盖率32%,人均绿地面积是50.3m2/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7.5m2/人;中期2025年实现绿地率28.8%,城乡绿地率30.7%,绿化覆盖率34%,人均绿地面积是55.6m2/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7m2/人;远期2030年实现绿地率29.2%,城乡绿地率32.8%,绿化覆盖率36.5%,人均绿地面积是58.9m2/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0.2m2/人。3.规划基调树种为榆树、刺槐、黄山栾、紫叶稠李、合欢、悬铃木、侧柏、大叶女贞8种;骨干树种有构树、盐肤木、榆叶梅、火炬树、忍冬、海棠、苦楝等38种;一般树种有雪松、白梨、流苏树、石楠、紫荆、香椿、乌桕、榔榆等22种;引种树种有紫叶桃、金叶国槐、金叶皂荚、金枝国槐、黄栌5种彩叶树种。4.绿化工程措施包括排水冲洗法,地面覆盖法,旋耕土壤、局部客土,铺设绿化隔离层,生物技术改良5种。其中铺设绿化隔离层作为规划中最主要的绿化工程措施。

张玉洋[10](2018)在《盐生木本植物园的植物规划与配置 ——以东营市树木园盐生木本植物园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植物专类园属于植物园的一类,可以看作缩小版的植物园。相较传统城市公园,植物专类园不仅具有营造适宜景观,绿化美化环境的作用,还有专业的植物知识科普宣传与专类植物科研开发的功能。本文研究滨海城市盐生植物专类园建设,以《山东省东营市珍果园提升改造为树木园》实际项目为依托,选择树木园中的盐生树木园为切入点,提出具有城市地域风格的特色植物规划配置方法。(1)本文首先梳理了植物园和专类植物园在历史中的发展,归纳两者特征以及互相之间的关系。列举当下植物专类园的类别,解读植物专类园在与城市绿地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意义。(2)阐述盐碱土和盐生植物的科学概念,明确盐生植物的分类标准;概述我国盐生植物资源现状,及国内现有盐生植物园的情况。(3)选取江苏南京中山植物园中6个专类园、浙江杭州植物园中4个专类园和江苏南通启东盐生植物园为典型案例;基于不同植物园在其所属城市中的定位,对专类植物园的植物景观进行分析,提炼借鉴意义。(4)对山东省东营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历史人文进行梳理,归纳出东营市作为黄河入海口滨海盐碱地的地域特性以及当地植物的特殊性。从植物专类园规划理论角度出发,以景观生态学、植物生理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绿地规划等科学理念为指导,提出盐生树木园在宏观层面的植物规划理念和指导思想。(5)对设计项目地块规划进行详细解读,分析地块区位交通、水系、土壤盐碱度等条件;依据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对土壤盐碱度的分级标准筛选东营市常用林木中耐盐碱木本植物,并进行功能价值的雷达图梯度分析;(6)以丰富的科学内涵和良好景观效果为盐生木本植物园的布局原则,将木本植物园合理分区,提出相应的植物配置策略,设计种植相对应的植物,并在观赏效果、景观空间、植物群落层次方面做出分析。为将来尤其为以盐生木本植物为主的植物专类园建设提供借鉴依据。

二、东营市城市绿化树种规划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东营市城市绿化树种规划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结合滨海盐碱地修复的城市湿地公园设计研究 ——以东营市东八路城市湿地公园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盐碱地作为可开发的用地资源亟待治理
        1.1.2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滨海盐碱地区湿地退化
        1.1.3 黄河三角洲湿地群建设及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归纳法
        1.4.2 案例分析法
        1.4.3 调研分析法
        1.4.4 归纳总结法
    1.5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1.5.1 滨海盐碱地景观绿化相关研究概述
        1.5.2 滨海湿地土壤盐渍化的研究概述
    1.6 研究框架
    1.7 本章小结
2 相关概念与理论概述
    2.1 滨海盐碱地相关概念
        2.1.1 盐碱地相关概念
        2.1.2 滨海盐碱地相关概念
        2.1.3 滨海盐碱土分类
        2.1.4 滨海盐碱土的成因
        2.1.5 滨海盐碱地改良技术措施
    2.2 湿地及滨海湿地的概念及分类
        2.2.1 湿地
        2.2.2 滨海湿地及其分类
        2.2.3 城市湿地公园
    2.3 相关理论研究基础
        2.3.1 生态修复理论
        2.3.2 生态系统演替理论
        2.3.3 自我设计和人为设计理论
        2.3.4 其他相关的生态学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滨海盐碱湿地相关研究
    3.1 盐碱地绿化
        3.1.1 滨海盐碱地景观绿化模式研究
        3.1.2 滨海盐碱地绿化存在的问题
        3.1.3 研究区立地条件和植被群落特征
    3.2 滨海盐碱地地区湿地景观营造
        3.2.1 滨海盐碱湿地景观演变过程
        3.2.2 滨海湿地景观变化影响因子
        3.2.3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演替规律
    3.3 研究区滨海湿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4 本章小结
4 案例研究
    4.1 案例一:天津中新生态城甘露溪公园
        4.1.1 项目概况
        4.1.2 借鉴与启示
    4.2 案例二:天津中新生态城河岸修复景观工程
        4.2.1 项目概况
        4.2.2 借鉴与启示
    4.3 案例三:东营市明月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4.3.1 项目概况
        4.3.2 借鉴与启示
    4.4 案例四:绍兴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4.4.1 项目概况
        4.4.2 借鉴与启示
    4.5 案例五:英国伦敦湿地中心
        4.5.1 项目概况
        4.5.2 借鉴与启示
    4.6 本章小结
5 东营市东八路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
    5.1 项目概况
        5.1.1 区位概况
        5.1.2 自然条件
        5.1.3 资源概况
        5.1.4 城市上位规划解读
        5.1.5 场地现状分析
    5.2 规划构思
        5.2.1 规划依据
        5.2.2 规划目标
        5.2.3 规划理念
        5.2.4 规划策略
    5.3 总体方案设计
        5.3.1 规划布局
        5.3.2 方案总平
        5.3.3 方案鸟瞰
        5.3.4 景观结构
        5.3.5 功能分区
    5.4 分区设计
        5.4.1 生态展示区
        5.4.2 科普游览区
        5.4.3 管理服务区
        5.4.4 休闲活动区
        5.4.5 生态保育区
    5.5 专项设计
        5.5.1 盐碱地修复设计
        5.5.2 水环境设计
        5.5.3 动物栖息地设计
        5.5.4 植物景观设计
        5.5.5 道路和游线设计
        5.5.6 活动策划
        5.5.7 服务设施规划
        5.5.8 标识体系规划
        5.5.9 照明规划
        5.5.10 经济技术指标
6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附件:规划设计方案

(2)东营市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解析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生物多样性
        1.2.2 城市生物多样性
        1.2.3 国外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进展
        1.2.4 国内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研究区域概况
    2.1 研究区范围
    2.2 地理区位概况
    2.3 自然环境概况
    2.4 社会经济概况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4 东营市城市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分析
    4.1 东营市植物多样性现状及分析
        4.1.1 植物多样性现状
        4.1.2 植物区系分布区型分析
        4.1.3 种子植物区系特征
        4.1.4 外来入侵植物物种现状
        4.1.5 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分析
        4.1.6 东营市植被现状及分析
    4.2 东营市动物多样性现状及分析
        4.2.1 鸟类多样性现状
        4.2.2 鱼类多样性现状
        4.2.2.1 海洋鱼类
        4.2.2.2 淡水鱼类
        4.2.3 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现状
        4.2.4 兽类多样性现状
    4.3 东营市生态系统多样性现状及分析
        4.3.1 湿地生态系统多样性现状
        4.3.2 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现状
        4.3.3 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现状
    4.4 东营市景观多样性现状及分析
    4.5 东营市城市生物多样性特点
5 东营市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5.1 东营市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总论
        5.1.1 规划理念
        5.1.2 规划原则
        5.1.3 规划依据
        5.1.4 规划目标
        5.1.4.1 总体目标
        5.1.4.2 分期目标
        5.1.5 规划范围与期限
    5.2 东营市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布局规划
        5.2.1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分区规划
        5.2.2 生物栖息地保护网络规划
        5.2.2.1 斑块规划
        5.2.2.2 廊道规划
    5.3 东营市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5.3.1 乡土植物保护规划
        5.3.2 重点保护和濒危植物种类及保护建议
        5.3.3 城市绿地植物多样性规划
        5.3.3.1 城市绿地植物树种推荐
        5.3.4 野生植物保护规划
        5.3.5 入侵植物防治
        5.3.6 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5.3.6.1 保护范围
        5.3.6.2 保护措施
    5.4 东营市动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5.4.1 鸟类多样性保护规划
        5.4.1.1 重点保护和珍稀濒危鸟类
        5.4.1.2 东营市鸟类栖息地保护布局
        5.4.1.3 湿地栖息地保护规划
        5.4.1.4 林地栖息地保护规划
        5.4.2 鱼类多样性保护规划
        5.4.2.1 鱼类栖息地保护
        5.4.2.2 鱼类栖息地修复和构建
        5.4.3 两栖爬行类动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5.4.4 兽类多样性保护规划
    5.5 东营市遗传多样性保护规划
        5.5.1 黄河三角洲野大豆遗传多样性保护
    5.6 东营市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规划
        5.6.1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规划
        5.6.1.1 湿地自然植物群落保护规划
        5.6.1.2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提升
        5.6.2 森林生态系统保护规划
        5.6.3 海洋生态系统保护规划
6 结论
    6.1 结论
    6.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盐碱地区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广饶孙武湖城市湿地公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综述
    1.1 研究概况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内容
        1.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相关概念论述
        1.2.1 湿地
        1.2.2 湿地公园
        1.2.3 城市湿地公园
        1.2.4 盐碱湿地景观营造方面概述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实地调研法
        1.4.3 案例分析法
    1.5 研究框架及流程
第2章 案例调研与分析
    2.1 案例调研的方法
    2.2 案例调研的内容
    2.3 案例调研的结果与分析
        2.3.1 东营市明月湖城市湿地公园
        2.3.2 潍坊白浪绿洲城市湿地公园
        2.3.3 滨州市黄河岛湿地公园
        2.3.4 天津桥园公园
        2.3.5 荣成桑沟湾城市湿地公园
        2.3.6 伦敦湿地中心
    2.4 盐碱地区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
        2.4.1 规划设计理论
        2.4.2 规划设计方法
第3章 广饶孙武湖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3.1 区域概况与基址分析
        3.1.1 广饶县概况
        3.1.2 孙武湖概况
    3.2 区域及基址现状分析
        3.2.1 区域规划分析
        3.2.2 基址现状分析
    3.3 场地解读
        3.3.1 场地SWOT分析
        3.3.2 规划设计目标
    3.4 盐碱湿地景观营造及改良措施
        3.4.1 盐碱湿地特色景观营造
        3.4.2 盐碱条件改良措施
    3.5 孙武湖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理念与原则
        3.5.1 规划设计理念
        3.5.2 规划设计原则
    3.6 规划设计依据
    3.7 总体布局与规划分区
        3.7.1 总体布局
        3.7.2 分区规划设计
    3.8 专项设计
        3.8.1 盐碱环境改良设计
        3.8.2 其他专项设计设计
    3.9 景观节点设计
        3.9.1 特色盐碱环境湿地景观设计
        3.9.2 盐碱环境改良景观
        3.9.3 园区其他景观
    3.10 经济技术指标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附件

(4)山东东营滨海绿地营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的背景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1 选题的目的
        1.2.2 选题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 国外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1.3.2 国内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1.4 相关概念及理论
        1.4.1 相关概念
        1.4.2 相关理论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主要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国内外滨海园林绿地成功案例分析
    2.1 国外滨海园林绿地成功案例
        2.1.1 新加坡滨海湾花园(Gardens by the Bay)
        2.1.2 美国纽约州弗莱士河公园(Fresh kills Park)
    2.2 国内滨海园林绿地案例分析
        2.2.1 深圳湾公园
        2.2.2 上海滨江森林公园
第三章 滨海绿地特点及其营建技术研究
    3.1 滨海绿地特点
        3.1.1 土壤条件
        3.1.2 水文条件
        3.1.3 气候条件
        3.1.4 植被因素
        3.1.5 盐雾影响
    3.2 滨海绿地营建技术
        3.2.1 土壤改良技术
        3.2.2 灌溉技术
        3.2.3 植物材料的选择和栽培技术
        3.2.4 工程管理技术
第四章 山东东营市广利河湿地公园施工实践
    4.1 项目概况
    4.2 现状分析
    4.3 设计要求
    4.4 技术应用
        4.4.1 土壤改良
        4.4.2 水系处理
        4.4.3 植物应用
        4.4.4 灌溉技术
        4.4.5 抗风措施
    4.5 后期管护
    4.6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基于层次分析法规划昆明市的园林树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内研究概况
        1.2.2 国外研究概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昆明市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自然环境
        2.2.1 地形地貌
        2.2.2 气候
        2.2.3 土壤
    2.3 自然植被状况
    2.4 城市绿地状况
    2.5 小结
第三章 昆明市园林树种应用现状研究
    3.1 植物种类分析
    3.2 应用比例分析
    3.3 古树名木资源分析
    3.4 园林树种应用现状调查
        3.4.1 调查树种
        3.4.2 调查范围
        3.4.3 调查内容
    3.5 园林树种应用现状问题分析
        3.5.1 园林树种种类偏少,植物多样性不足
        3.5.2 乡土树种应用不足,地域特色不明显
        3.5.3 对园林树种生长适应性的重视有待加强
        3.5.4 垂直绿化运用少,绿视率低
        3.5.5 花卉应用较少,“花都”城市形象不突出
    3.6 小结
第四章 昆明市园林树种规划
    4.1 规划思路
        4.1.1 规划依据
        4.1.2 指导思想
        4.1.3 规划目标
        4.1.4 规划原则
    4.2 昆明市所处时植物地理位置
        4.2.1 植被气候区域与地带
        4.2.2 地带性植被类型
        4.2.3 建群种
        4.2.4 地带性土壤与非地带性土壤类型
    4.3 技术经济指标
        4.3.1 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
        4.3.2 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
        4.3.3 乔木与灌木
        4.3.4 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
        4.3.5 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
        4.3.6 速生与中生和慢生树种
    4.4 基于层次分析法规划昆明市的基调树种和骨干树种
        4.4.1 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
        4.4.2 调查问卷的设置
        4.4.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4.4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4.5 园林树种的综合得分
        4.4.6 昆明市基调树种和骨干树种的规划
    4.5 昆明市一般树种的规划
    4.6 昆明市市树与市花的建议
        4.6.1 市树
    4.7 小结
第五章 昆明市城市绿地分类树种规划
    5.1 公园绿地树种规划
        5.1.1 基调树种
        5.1.2 骨干树种
        5.1.3 一般树种
    5.2 防护绿地树种规划
        5.2.1 基调树种
        5.2.2 骨干树种
        5.2.3 一般树种
    5.3 广场用地树种规划
        5.3.1 基调树种
        5.3.2 骨干树种
        5.3.3 一般树种
    5.4 附属绿地树种规划
        5.4.1 基调树种
        5.4.2 骨干树种
        5.4.3 一般树种
        5.4.4 行道树树种规划
    5.5 区域绿地树种规划
        5.5.1 基调树种
        5.5.2 骨干树种
        5.5.3 一般树种
    5.6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6.2.1 对昆明市树种规划的建议
        6.2.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 B:图片索引
附录 C:附表
    附表1 昆明市园林绿地植物调查表
    附表2 昆明市树种规划园林植物名录
附录 D:附图
    附图1 昆明市绿化应用植物种类调查卡片
    附图2 问卷调查样例
    附图3 园林树种综合得分的Excel计算
    附图4 基调树种
    附图5 部分骨干树种

(6)城市化背景下滨海城市绿地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研究——以东营市建成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域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时间和范围
        1.2.2 调查方法
        1.2.3 调查内容
    1.3 数据分析与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木本植物物种统计分析
        2.1.1 物种组成统计
        2.1.2 物种应用频度及色彩
    2.2 木本植物重要值和优势度分析
        2.2.1 植物物种重要值
        2.2.2 优势度指数
    2.3 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基本特征分析
        2.3.1 植物物种丰富度
        2.3.2 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
3 建 议
    3.1 优化城市绿地木本植物应用
        3.1.1 增加灌木及常绿木本植物种类与数量
        3.1.2 增加乡土木本植物种类与数量
        3.1.3 增加彩色观赏木本植物种类和数量
    3.2 提高城市绿地优势植物物种的种类和数量
    3.3 提升城市绿地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水平
4 结 论

(7)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滨海盐碱地森林质量提升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课题支撑情况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滨海盐碱地改良与利用研究现状
        1.2.1 滨海盐碱地改良与树木种植研究现状
        1.2.2 滨海盐碱地的利用规划研究进展
    1.3 滨海盐碱地森林质量提升规划设计相关理论
        1.3.1 森林质量概念
        1.3.2 景观设计理论
        1.3.3 景观生态学理论
        1.3.4 水盐运动规律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2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3 技术路线
3 结果分析
    3.1 滨海盐碱地特性分析
        3.1.1 滨海盐碱地的概念、成因、类型及改良途径
        3.1.2 滨海城市森林质量提升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3.2 北方滨海盐碱地区盐生植物资源及景观效果分析
        3.2.1 北方滨海盐生植物资源
        3.2.2 北方滨海盐生植物景观效果分析
    3.3 北方滨海城市绿化模式案例分析
        3.3.1 天津市开发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模式
        3.3.2 曹妃甸滨海区植物景观建设模式
        3.3.3 黄骅市海滨工业城市景观建设模式
    3.4 河口区城市森林质量提升规划要素分析
        3.4.1 规划区概况
        3.4.2 河口区现有植被状况和景观效果分析
        3.4.3 河口区森林景观营造现有技术
        3.4.4 河口区森林质量提升规划方向
        3.4.5 河口区森林质量提升的建议
        3.4.6 河口区森林质量提升规划理论依据
        3.4.7 滨海盐碱地改良采用技术及主要参数
        3.4.8 树种选择
        3.4.9 整体规划
        3.4.10 河口区不同地类森林质量提升规划设计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8)中国城市树种多样性评价及树种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城市森林的功能
    1.2 城市树种多样性的重要性
    1.3 城市森林树种多样性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1.4 城市绿化中树种规划方法研究现状
    1.5 现有研究中的主要问题
2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技术路线
3 中国城市树种多样性格局及影响因素
    3.1 研究区域与方法
        3.1.1 研究区域
        3.1.2 多样性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中国城市树种种类丰富度
        3.2.2 城市不同土地利用上的树种丰富度
        3.2.3 中国城市树种组成的合理性分析
        3.2.4 与自然分布的树种多样性对比
        3.2.5 城市间树木种类组成相似度及影响因素
    3.3 小结
4 中国城市树种规划研究
    4.1 研究区域与方法
        4.1.1 研究区域
        4.1.2 树种规划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自然干扰对树种的影响结果
        4.2.2 中国城市树种规划结果
    4.3 小结
5 城市树种规划——以北京为例
    5.1 研究区域与方法
        5.1.1 研究区域
        5.1.2 研究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北京城市树种现状
        5.2.2 北京城市潜在可用树种
    5.3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论文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中国城市绿化树种调查文献目录
    附录B 北京城市树种多样性调查表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9)东营市西城区绿地系统调研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绿地系统规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对象及内容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3.1 资料收集法
        1.3.2 实地调查法
        1.3.3 案例分析法
        1.3.4 案例实践法
    1.4 论文框架与技术路线
2 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概况
    2.1 国外盐碱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1.1 绿地系统规划相关研究
        2.1.2 盐碱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相关研究
        2.1.3 树种规划相关研究
    2.2 国内盐碱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2.1 绿地系统规划相关研究
        2.2.2 盐碱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相关研究
        2.2.3 树种规划相关研究
3 东营市绿地系统调研
    3.1 东营市概况
        3.1.1 地理位置
        3.1.2 气候类型
        3.1.3 河流水系
        3.1.4 土壤土质
        3.1.5 地形地貌
        3.1.6 文化底蕴
        3.1.7 自然资源
        3.1.8 植被种类
    3.2 调研内容及调研方法
        3.2.1 调研内容
        3.2.2 调研方法
    3.3 绿地类型及绿化指标
        3.3.1 现有绿地类型与分布
        3.3.2 现有绿化指标
    3.4 各类型绿地中树木生长势
        3.4.1 居住用地附属绿地中树木生长势
        3.4.2 公园绿地中树木生长势
        3.4.3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附属绿地中树木生长势
        3.4.4 广场用地中的绿地树木生长势
    3.5 绿化工程措施
        3.5.1 排水冲洗法
        3.5.2 地面覆盖法
        3.5.3 深松土壤、局部客土、化学改良
        3.5.4 铺设绿化隔离层
        3.5.5 选择抗盐碱树种
    3.6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3.6.1 绿化占比较少
        3.6.2 绿地类型缺失
        3.6.3 绿地分布不均
        3.6.4 绿化指标偏低
        3.6.5 绿化树种单调
        3.6.6 绿化树种选择没有适地适树
        3.6.7 盐碱地阻碍城市园林的发展
4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绿地系统规划
    4.1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概况
    4.2 规划原则和依据
        4.2.1 规划原则
        4.2.2 规划依据
    4.3 设计定位及目标
    4.4 绿地指标体系规划
    4.5 绿地布局规划
    4.6 绿地类型规划
        4.6.1 公园绿地规划
        4.6.2 附属绿地规划
        4.6.3 防护绿地规划
        4.6.4 广场用地中的绿地规划
        4.6.5 区域绿地规划
    4.7 绿地系统树种规划
        4.7.1 树种规划的指导思想
        4.7.2 规划原则
        4.7.3 基调树种规划
        4.7.4 骨干树种规划
        4.7.5 一般树种规划
        4.7.6 引种树种规划
        4.7.7 特殊用途树种规划
    4.8 绿化工程措施规划
        4.8.1 排水冲洗法
        4.8.2 地面覆盖法
        4.8.3 旋耕土壤、局部客土
        4.8.4 铺设绿化隔离层
        4.8.5 生物技术改良
    4.9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绿地系统规划探讨
        4.9.1 东营市绿地系统调研与规划的讨论
        4.9.2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后绿地系统水平的讨论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盐生木本植物园的植物规划与配置 ——以东营市树木园盐生木本植物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植物在城市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1.1.2 植物种质资源保护的迫切需求
        1.1.3 满足人民日益提升的精神生活需要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植物园概述
        1.2.2 专类植物园发展进程
        1.2.3 植物园和专类植物园关系及未来发展
    1.3 课题研究思路
        1.3.1 研究对象和范围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盐碱土和盐生植物相关理论研析
    2.1 盐碱土相关理论
        2.1.2 盐碱土概念
        2.1.3 我国盐碱土面积种类及分布
    2.2 盐生植物相关理论
        2.2.1 盐生植物定义
        2.2.2 盐生植物生理类型
        2.2.3 我国盐生植物资源概况
    2.3 我国现有盐生植物园概况
    2.4 盐碱土景观改造
    2.5 小结
第三章 案例分析
    3.1 南京中山植物园
        3.1.1 中山植物园概况
        3.1.2 特色专类园解析
        3.1.3 专类园总结评价
    3.2 杭州植物园
        3.2.1 杭州植物园概况
        3.2.2 特色专类园解析
        3.2.3 专类园总结评价
    3.3 江苏南通启东市盐生植物园
        3.3.1 启东盐生植物园概况
        3.3.2 园区规划
        3.3.3 分区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研究区域概况及规划理念
    4.1 自然条件
        4.1.1 区位和地貌
        4.1.2 气候条件
        4.1.3 水土条件
    4.2 人文历史解读
        4.2.1 石油文化
        4.2.2 黄河文化
        4.2.3 古齐文化
        4.2.4 生态文化
    4.3 盐生木本植物园植物选择影响因素
        4.3.1 东营市整体景观风格
        4.3.2 黄河入海口景观特色
        4.3.3 盐生木本植物园植物选择
        4.3.4 气候因素
        4.3.5 土壤因素
    4.4 规划理念和指导思想
        4.4.1 规划理念
        4.4.2 指导思想
    4.5 盐生木本植物园植物规划配置原则
        4.5.1 宏观层面树种规划
        4.5.2 微观层面树种配置
第五章 盐生木本植物园植物规划
    5.1 项目概况
        5.1.1 上位规划解读
        5.1.2 盐生木本植物园概况
    5.2 东营市林木资源分析
        5.2.1 东营市林木资源概况
        5.2.2 东营市常用林木耐盐碱程度评价
    5.3 东营市常用林木功能评价
        5.3.1 林木承载功能
        5.3.2 功能梯度分级依据
        5.3.3 备选植物功能评价
    5.4 小结
第六章 盐生木本植物园植物配置
    6.1 盐生木本植物园分区布局
        6.1.1 分区依据
        6.1.2 分区布局
    6.2 盐生木本植物园植物选择
        6.2.1 盐生木本植物园展览区植物选择
        6.2.2 盐生木本植物园观赏区植物选择
        6.2.3 其它盐生植物补充选择
    6.3 盐生木本植物园植物种植设计
    6.4 盐生木本植物园植物配置分析
        6.4.1 观赏性分析
        6.4.2 群落层次结构分析
        6.4.3 景观空间营造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学术研究
致谢
详细摘要

四、东营市城市绿化树种规划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结合滨海盐碱地修复的城市湿地公园设计研究 ——以东营市东八路城市湿地公园设计为例[D]. 赵倩.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2]东营市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研究[D]. 史成琳.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1)
  • [3]盐碱地区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广饶孙武湖城市湿地公园为例[D]. 韩建军. 山东建筑大学, 2020(11)
  • [4]山东东营滨海绿地营建技术研究[D]. 董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5]基于层次分析法规划昆明市的园林树种[D]. 朱奕婕.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6]城市化背景下滨海城市绿地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研究——以东营市建成区为例[J]. 王崑,罗垚,李萍,王静,丁晨旸.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7)
  • [7]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滨海盐碱地森林质量提升规划研究[D]. 张皓琳.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8]中国城市树种多样性评价及树种规划研究[D]. 闫蓬勃.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9]东营市西城区绿地系统调研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绿地系统规划[D]. 王子骐. 东北农业大学, 2018(02)
  • [10]盐生木本植物园的植物规划与配置 ——以东营市树木园盐生木本植物园为例[D]. 张玉洋.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8(01)

标签:;  ;  ;  ;  ;  

东营市城市绿化树种规划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