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收纳运输的模块化组合床论文和设计-刘德武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便于收纳运输的模块化组合床,其包括第一床体,所述第一床体上设有第一拼接面;第二床体,所述第二床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拼接面平行相对的第二拼接面;设于所述第一拼接面上的挂件;以及,设于所述第二拼接面上相应处的、与所述挂件相适配的接件。本实用新型具有便于床板运输的效果。

主设计要求

1.一种便于收纳运输的模块化组合床,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床体(1),所述第一床体(1)上设有第一拼接面;第二床体(2),所述第二床体(2)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拼接面平行相对的第二拼接面;设于所述第一拼接面上的挂件(4);以及,设于所述第二拼接面上相应处的、与所述挂件(4)相适配的接件(5)。

设计方案

1.一种便于收纳运输的模块化组合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床体(1),所述第一床体(1)上设有第一拼接面;

第二床体(2),所述第二床体(2)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拼接面平行相对的第二拼接面;

设于所述第一拼接面上的挂件(4);

以及,设于所述第二拼接面上相应处的、与所述挂件(4)相适配的接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收纳运输的模块化组合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挂件(4)包括:

与所述第一拼接面相平行的、与所述第一拼接面相间隔设置的挂板(41);

在所述挂板(41)两相对边相对设置的、设于所述挂板(41)朝向所述第一拼接面一侧的第一连接部(42);

以及,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42)远离所述挂板(41)一侧的、贴合于所述第一拼接面上的第一固定板(4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收纳运输的模块化组合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接件(5)包括:

与所述第二拼接面相平行的、与所述第二拼接面相间隔设置的接板(51);

在所述接板(51)两相对边相对设置的、设于所述接板(51)朝向所述第二拼接面一侧的第二连接部(52);

以及,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52)远离所述接板(51)一侧的、贴合与所述第二拼接面上的第二固定板(5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收纳运输的模块化组合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42)与所述挂板(41)之间呈钝角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收纳运输的模块化组合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52)与所述接板(51)之间呈钝角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收纳运输的模块化组合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拼接面与所述第二拼接面均竖直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收纳运输的模块化组合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拼接面与所述第二拼接面均倾斜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收纳运输的模块化组合床,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挂件(4)在所述第一拼接面的两端相间隔设置,两个所述接件(5)在所述第二拼接面的两端相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收纳运输的模块化组合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便于收纳运输的模块化组合床还包括靠背(3),墙体(6)上预设有预埋螺栓(7),所述预埋螺栓(7)穿过所述靠背(3)螺纹连接有螺母扣(8)。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收纳运输的模块化组合床。

背景技术

目前,床通常以木材、不锈钢等金属为材料,以床头床尾、床腿、床板床垫、左右折叠护挡、静音脚轮、折叠餐桌、鞋架为组件,采用冲孔、装配、焊接、压铆、除锈、喷塑等工艺。

现有技术中,床通常包括靠背以及床板,靠背直接靠在室内的墙体上,床板通常为一体化的结构,重量大,占用空间大。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对床板进行运输时,因为床板重量大且占用空间大;所以不便于床板的运输。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床板运输的便于收纳运输的模块化组合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收纳运输的模块化组合床,包括:

第一床体,所述第一床体上设有第一拼接面;

第二床体,所述第二床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拼接面平行相对的第二拼接面;

设于所述第一拼接面上的挂件;

以及,设于所述第二拼接面上相应处的、与所述挂件相适配的接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便于收纳运输的模块化组合床进行安装时,将第一床体抬起,使挂件与接件相挂合,实现第一床体与第二床体之间的连接固定形成床板;当对便于收纳运输的模块化组合床进行输送时,抬起第一床体,使挂件从接件与第二拼接面之间抽离出,便实现了将床板拆分为第一床体与第二床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述的设定,达到了便于床板运输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挂件包括:

与所述第一拼接面相平行的、与所述第一拼接面相间隔设置的挂板;

在所述挂板两相对边相对设置的、设于所述挂板朝向所述第一拼接面一侧的第一连接部;

以及,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挂板一侧的、贴合于所述第一拼接面上的第一固定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固定板为挂件与第一床体之间的连接固定建立基础;当挂件与接件相挂合时,挂板与接件相贴合,第一连接部抵压在挂件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件包括:

与所述第二拼接面相平行的、与所述第二拼接面相间隔设置的接板;

在所述接板两相对边相对设置的、设于所述接板朝向所述第二拼接面一侧的第二连接部;

以及,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接板一侧的、贴合与所述第二拼接面上的第二固定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固定板为接件与第二床体之间的连接固定建立基础;当接件与挂件挂合时,接板与挂板相贴合,第二连接部对第一连接部进行承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挂板之间呈钝角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便于挂件与接件之间的挂合,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挂件与接件之间在挂合时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接板之间呈钝角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便于接件与挂件之间的挂合,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接件与挂件之间在挂合时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拼接面与所述第二拼接面均竖直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的设定便于第一床体以及第二床体进行制作加工,从而提高第一床体以及第二床体在制作加工时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拼接面与所述第二拼接面均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床体与第二床体进行连接固定时,增大第一拼接面与第二拼接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第一床体以及第二床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挂件在所述第一拼接面的两端相间隔设置。两个所述接件在所述第二拼接面的两端相间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两组挂件以及两组接件的共同作用下对第一床体和第二床体进行连接固定,从而提高第一床体与第二床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便于收纳运输的模块化组合床还包括靠背,墙体上预设有预埋螺栓,所述预埋螺栓穿过所述靠背螺纹连接有螺母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靠背进行固定时,将靠背穿过墙体上的预埋螺栓,然后旋拧螺母扣将靠背固定在墙体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 当对便于收纳运输的模块化组合床进行安装时,将第一床体抬起,使挂件与接件相挂合,实现第一床体与第二床体之间的连接固定形成床板;当对便于收纳运输的模块化组合床进行输送时,抬起第一床体,使挂件从接件与第二拼接面之间抽离出,便实现了将床板拆分为第一床体与第二床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述的设定,达到了便于床板运输的目的;

2.上述的设定便于第一床体以及第二床体进行制作加工,从而提高第一床体以及第二床体在制作加工时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墙体和靠背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床体;2、第二床体;3、靠背;4、挂件;41、挂板;42、第一连接部;43、第一固定板;5、接件;51、接板;52、第二连接部;53、第二固定板;6、墙体;7、预埋螺栓;8、螺母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便于收纳运输的模块化组合床,包括:第一床体1、第二床体2、靠背3、挂件4以及接件5。第一床体1以及第二床体2均设置为矩形体状,第一床体1上与第二床体2相连接的一侧设置为第一拼接面,第二床体2与第一床体1相连接的一侧设置为第二拼接面;挂件4安装在第一拼接面上,接件5安装在第二拼接面上,接件5与挂件4挂合相适配;靠背3呈矩形体状,墙体6上安装有预埋螺栓7,靠背3上以攻丝的方式开设有供预埋螺栓7穿过的通孔,预埋螺栓7穿过通孔与螺母扣8螺纹装配,螺母扣8上以攻丝的方式开设有与预埋螺栓7上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预埋螺栓7共两个。当进行床板的组装时,将靠背3通过预埋螺栓7以及螺母扣8固定在墙体6上,将挂件4挂合在接件5上,使第一床体1以及第二床体2组合形成床板;当拆除床板时,向上搬动第一床体1,使挂件4从接件5中抽离出以解除接件5与挂件4之间的挂合,从而解除第一床体1与第二床体2之间连接固定。

第一拼接面与第二拼接面均垂直设置,一方面便于第一床体1以及第二床体2的加工制作,另一方面便于对挂件4以及接件5的安装。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挂件4包括:挂板41、第一连接部42以及第一固定板43。挂板41呈矩形体状,挂板41与第一拼接面相间隔设置,挂板41竖直设置;第一连接部42呈矩形体状,第一连接部42相对于挂板41倾斜设置,第一连接部42在挂板41朝向第一拼接面一侧的横向两端相对设置;第一连接部42远离挂板41的一端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一固定板43,第一固定板43呈矩形体状,第一固定板43通过三个螺栓固定在第一床体1上。

结合图3和图4所示,接件5包括:接板51、第二连接部52以及第二固定板53。接板51呈矩形体状,接板51与第二拼接面相间隔设置,接板51竖直设置;第二连接部52呈矩形体状,第二连接部52相对于接板51倾斜设置,第二连接部52在接板51朝向第二拼接面二侧的横向两端相对设置;第二连接部52远离接板51的二端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二固定板53,第二固定板53呈矩形体状,第二固定板53通过三个螺栓固定在第二床体2上。挂件4与接件5挂合时,挂板41与接板51相贴合,第一连接部42抵压在第二连接部52上。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42与挂板41之间的角度以及第二连接部52与接板51之间的角度均设置为120度;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42与挂板41之间的角度以及第二连接部52与接板51之间的角度均还可设置在90度至119度之间或121度至179度之间。

本实施例中,挂件4以及接件5均设置为两个,分别安装在第一拼接面的两端以及第二拼接面的两端;在其他实施例中,挂件4以及接件5均还可以设置为3个、4个、5个、6个或7个。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进行床板的组装时,第一步:将靠背3通过两个预埋螺栓7以及两个螺母扣8固定在墙体6上;第二步:抬起第一床体1,将挂件4挂合在接件5上,使第一床体1以及第二床体2组合形成床板;第三步:将第一床体1抵靠在靠背3上;当拆除床板时,向上搬动第一床体1,使挂件4从接件5中抽离出以解除接件5与挂件4之间的挂合,从而解除第一床体1与第二床体2之间连接固定,旋拧螺母扣8便可解除对靠背3的固定。

实施例二:

第一拼接面与第二拼接面均倾斜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拼接面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以及第二拼接面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均设置为30度;第一拼接面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以及第二拼接面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均还可以设置为35度、40度、45度、50度、55度、60度、65度、70度、75度、80度或85度。

达到与实施例一中第一拼接面以及第二拼接面竖直设置相同的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便于收纳运输的模块化组合床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32431.4

申请日:2019-01-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499219U

授权时间:20191018

主分类号:A47C 19/02

专利分类号:A47C19/02

范畴分类:15C;

申请人:深圳市诺亚创盟家具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深圳市诺亚创盟家具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116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宝龙街道龙东吓井龙湖路120号

发明人:刘德武

第一发明人:刘德武

当前权利人:深圳市诺亚创盟家具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便于收纳运输的模块化组合床论文和设计-刘德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