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湖北武汉4303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的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实施护理安全管理一年前的医务人员作为对照组,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一年内的医务人员作为观察组,统计两组医务人员的工作质量,对比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得出结论。结果: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后医务人员的工作质量明显提高,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数据之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室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有助于医务人员提高风险意识,鉴别潜在危险,预防意外,降低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消毒供应中心;临床应用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较为特殊的一个部门,是医院各个科室的基础消毒的保障[1]。随着医疗安全意识的逐渐觉醒,临床上对消毒供应室的安全情况提出要求。我院于2017年3月以来在消毒供应室实行护理安全管理模式,探讨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2016年3月--2017年3月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实施前的医务人员38名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24--54岁,平均年龄为(34.25±5.38)岁,选2017年3月--2018年3月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实施后的医务人员38为观察组,其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23-56)岁,平均年龄(35.29±4.62)岁。两组医务人员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前采用常规的管理模式,包括:对供应室的污染区、无菌区等分区进行检查;合理安排物品的摆放;定期清点医疗器械、物品的数量并进行及时补充等等。

观察组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具体实施方案如下:(1)评估消毒供应室的安全隐患:①消毒供应室的人员复杂,专业素养水平不统一,导致消毒问题;②从各个科室回收的医疗器械与仪器检查不严格;③护理人员的无菌意识、消毒意识差。④设备陈旧:消毒供应室满足不了消毒的要求。详细记录评估的相关数据。(2)制定管理计划:①设定责任制: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护理工作实行责任制,以护士长为总责任人,进行护理安全管理的安排,将管理职责分配到个人;②整体进行培训:安排适当时长的培训,加强工作人员的消毒意识与责任意识,保证每个医务人员对消毒供应室的职责与工作有清晰的认识,并熟悉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与工作标准。③具体化工作任务:将消毒供应室的工作细化,从大到小进行安排,确保每个医务人员掌握工作技巧,规范操作;④执行与监督一体:在制度执行过程中进行监督,医务人员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各科室与消毒供应室之间等,将执行力度与监督进行结合,确保医务人员工作的严格性与合理性;(3)回顾分析:设定早会与周会,早会分析前一天发生的问题,并提出有效合理的解决办法,周会对一周进行总结,判断制度执行的效果,发现潜在危险及时纠正。详细记录消毒供应室的数据并保存。

1.3评判标准

对比两组操作后医务人员的工作质量情况,统计两组操作期间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前后医务人员工作质量情况

从物品准备完善率、取物时间以及物品补充时间评判医务人员的工作质量情况,实施前,三项数据均较低,护理安全管理实施后,三项数据均有显著改善,前后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如下列表(1):

表(1):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前后医务人员工作质量对比表

2.2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前后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从临床风险发生、收到的投诉以及医疗纠纷进行不良事件的评估,实施前,三项数据的比例较高,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后,三项数据比例得到显著控制,实施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如下列表(2):

表(2):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前后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表

3.讨论

消毒供应室的主要工作是给各个科室提供需要的无菌器械、各种医疗用品,同时对各个科室送过来的器械进行清洗、消毒、包装以及存放,便于下次取用。经过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的实施,医务人员的工作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临床的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得到显著控制,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云荣,王善霞,薛盼盼.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在临床护理安全中的重要性以及相关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11):1621-1622.

标签:;  ;  ;  

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