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纤维多层复合增强管生产控制系统论文和设计-何海潮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玻璃纤维多层复合增强管生产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人机界面控制器,所述人机界面控制器分别与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和第三控制器连接,第一控制器包括第一PLC控制器、第一温度PID控制模块、模拟量输入模块、模拟量输出模块和第一数字量输出模块,第二控制器包括第二PLC控制器、第二温度PID控制模块、第一模拟量扩展模块和第二数字量输出模块;第三控制器与第二控制器结构相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三台主机共挤一次成型,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三台主机采用分布式控制,全线既有单步控制又有全线联动同步控制;牵引控制采用伺服控制器和伺服驱动器,速度稳定且容易控制,精度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玻璃纤维多层复合增强管生产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人机界面控制器,所述人机界面控制器分别与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和第三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包括第一PLC控制器、第一温度PID控制模块、模拟量输入模块、模拟量输出模块和第一数字量输出模块,所述模拟量输入模块分别与第一主机变频器、色标机变频器和第一牵引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主机变频器、色标机变频器和第一牵引伺服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模拟量输出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模拟量输出模块的输入端与第一米重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牵引伺服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第二牵引伺服控制器、第三牵引伺服控制器和第四牵引伺服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主机变频器的输出端与第一主机电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色标机变频器的输出端与色标共挤机电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牵引伺服控制器的输出端还与第一牵引伺服电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牵引伺服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第二牵引伺服电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牵引伺服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第三牵引伺服电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牵引伺服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第四牵引伺服电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包括第二PLC控制器、第二温度PID控制模块、第一模拟量扩展模块和第二数字量输出模块,所述第一模拟量扩展模块的输入端与第二米重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模拟量扩展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二主机变频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主机变频器的输出端与第二主机电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控制器与第二控制器的结构相同。

设计方案

1.一种玻璃纤维多层复合增强管生产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人机界面控制器,所述人机界面控制器分别与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和第三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包括第一PLC控制器、第一温度PID控制模块、模拟量输入模块、模拟量输出模块和第一数字量输出模块,所述模拟量输入模块分别与第一主机变频器、色标机变频器和第一牵引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主机变频器、色标机变频器和第一牵引伺服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模拟量输出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模拟量输出模块的输入端与第一米重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牵引伺服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第二牵引伺服控制器、第三牵引伺服控制器和第四牵引伺服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主机变频器的输出端与第一主机电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色标机变频器的输出端与色标共挤机电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牵引伺服控制器的输出端还与第一牵引伺服电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牵引伺服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第二牵引伺服电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牵引伺服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第三牵引伺服电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牵引伺服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第四牵引伺服电机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二控制器包括第二PLC控制器、第二温度PID控制模块、第一模拟量扩展模块和第二数字量输出模块,所述第一模拟量扩展模块的输入端与第二米重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模拟量扩展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二主机变频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主机变频器的输出端与第二主机电机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三控制器与第二控制器的结构相同。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管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玻璃纤维多层复合增强管生产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玻璃纤维多层复合增强管作为一种广泛用于各类工程的管道系统的安装和现有管道系统的更换:民用建筑的给水系统,空调设备用管网,工业给水系统。现有技术中玻璃纤维多层复合管生产线制系统通过一台主机生产内壁管呸,冷却成型后,再通过缠绕系统将玻纤带按工艺要求缠绕在管壁上,通过加热冷却定型后,再通过一台主机经过包覆模具包覆,再经过冷却定型,此种控工艺比较复杂,操作难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玻璃纤维多层复合增强管生产控制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玻璃纤维多层复合增强管生产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人机界面控制器,所述人机界面控制器分别与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和第三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包括第一PLC控制器、第一温度PID控制模块、模拟量输入模块、模拟量输出模块和第一数字量输出模块,所述模拟量输入模块分别与第一主机变频器、色标机变频器和第一牵引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主机变频器、色标机变频器和第一牵引伺服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模拟量输出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模拟量输出模块的输入端与第一米重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牵引伺服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第二牵引伺服控制器、第三牵引伺服控制器和第四牵引伺服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主机变频器的输出端与第一主机电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色标机变频器的输出端与色标共挤机电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牵引伺服控制器的输出端还与第一牵引伺服电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牵引伺服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第二牵引伺服电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牵引伺服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第三牵引伺服电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牵引伺服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第四牵引伺服电机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二控制器包括第二PLC控制器、第二温度PID控制模块、第一模拟量扩展模块和第二数字量输出模块,所述第一模拟量扩展模块的输入端与第二米重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模拟量扩展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二主机变频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主机变频器的输出端与第二主机电机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三控制器与第二控制器的结构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三台主机共挤一次成型,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三台主机采用分布式控制,全线既有单步控制又有全线联动同步控制;牵引控制采用伺服控制器和伺服驱动器,速度稳定且容易控制,精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人机界面控制器、

2第一控制器、21第一PLC控制器、22第一温度PID控制模块、23模拟量输入模块、24模拟量输出模块、25第一数字量输出模块、

3第二控制器、31第二PLC控制器、32第二温度PID控制模块、33第一模拟量扩展模块、34第二数字量输出模块、

4第三控制器、41第三PLC控制器、42第三温度PID控制模块、43第二模拟量扩展模块、44第三数字量输出模块、

U1第一主机变频器、U2色标机变频器、U3-1第一牵引伺服控制器、

U3-2第二牵引伺服控制器、U3-3第三牵引伺服控制器、U3-4第四牵引伺服控制器、

U4第二主机变频器、U5第三主机变频器、

M1第一主机电机、M2色标共挤机电机、M3-1第一牵引伺服电机、

M3-2第二牵引伺服电机、M3-3第三牵引伺服电机、M3-4第四牵引伺服电机、

M4第二主机电机、M5第三主机电机

MC1~3第一~第三米重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玻璃纤维多层复合增强管生产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如图1所示,它包括人机界面控制器1,人机界面控制器1设有触控屏幕和控制按键,所述人机界面控制器1与第一控制器2、第二控制器3和第三控制器4通过485通讯线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2包括第一PLC控制器21、若干个第一温度PID控制模块22、模拟量输入模块23、模拟量输出模块24和第一数字量输出模块25,所述模拟量输入模块23分别与第一主机变频器U1、色标机变频器U2和第一牵引伺服电机M3-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主机变频器U1、色标机变频器U2和第一牵引伺服控制器U3-1的输入端与模拟量输出模块24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模拟量输出模块24的输入端与第一米重控制器MC1连接。

使用时,通过485通讯线控制三台主机及牵引机的运行、通过人机界面可以设定所需的工艺参数,监控设备的运行情况。

其中,第一PLC控制器21优选采用6ES7-216-2AD23-OXBO,所述第一温度PID控制模块22优选采用EM231-7TF32-OXAO,通过第一温度PID控制模块22控制主机机筒的加热冷却,使温度稳定在工艺所需温度范围内,所述模拟量输入模块23和模拟量输出模块24优选采用EM232-0HF32-OXAO,通过模拟量输入模块23和模拟量输出模块24控制挤出机的转速,使之维持在预定的速度范围内运行,所述第一数字量输出模块25优选采用EM222-1BL32-OXAO。

所述第一牵引伺服控制器U3-1的输出端与第二牵引伺服控制器U3-2、第三牵引伺服控制器U3-3和第四牵引伺服控制器U3-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主机变频器U1的输出端与第一主机电机M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色标机变频器U2的输出端与色标共挤机电机M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牵引伺服控制器U3-1的输出端还与第一牵引伺服电机M3-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牵引伺服控制器U3-2的输出端与第二牵引伺服电机M3-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牵引伺服控制器U3-3的输出端与第三牵引伺服电机M3-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牵引伺服控制器U3-4的输出端与第四牵引伺服电机M3-4的输入端连接,第一米重控制器MC1通过模拟量输出模块24控制各主机电机的转速,使主机的挤出产量维持恒定。

所述第二控制器3包括第二PLC控制器31、第二温度PID控制模块32、第一模拟量扩展模块33和第二数字量输出模块34,所述第一模拟量扩展模块33的输入端与第二米重控制器MC2连接,所述第一模拟量扩展模块33的输出端与第二主机变频器U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主机变频器U4的输出端与第二主机电机M4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三控制器4与第二控制器3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三控制器4与第二控制器3对应设有第三PLC控制器41、第三温度PID控制模块42、第二模拟量扩展模块43、第三数字量输出模块44、第三米重控制器MC3、第三主机变频器U5和第三主机电机M5。

所述第二PLC控制器和第三PLC控制器优选采用6ES7-214-1AD23-0XB0,所述第二温度PID控制模块32和第三温度PID控制模块42优选采用EM231-7TF32-OXAO,第一模拟量扩展模块33和第二模拟量扩展模块43优选采用EM235-OKD32-OXAO,第一模拟量扩展模块33和第二模拟量扩展模块43最大允许四路模拟量输入和一路模拟量输出,所述第二数字量输出模块34和第三数字量输出模块44优选采用EM222-1BH32-OXAO。

上述玻璃纤维多层复合管生产控制系统配合挤出机的主电路使用,所述主电路实际使用时可包括空气开关、继电器、接触器、加热器、风机、光电感应开关和电磁阀等,以完成实现主机及模具的温度控制、主机的速度控制、牵引机的速度控制。

上述玻璃纤维多层复合管生产控制系统工作时,首先通过人机界面控制器1输入工艺速度、工艺温度等,经过三个PLC控制器21、31、41进行运算,通过数字量输出模块24、34、44控制中间继电器,接触器等,通过模拟量输出模块控制各个变频器U1、U4、U5及伺服控制器U3-1、U3-2、U3-3、U3-4驱动相应的电机带动执行单元,同时执行单元的运动状态及位置状态也通过模拟量输入模块,实时地上传到PLC控制器21、31、41上,并通过人机界面控制器1显示出来,达到实时监控,形成可监控科控制的闭环系统。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设计图

一种玻璃纤维多层复合增强管生产控制系统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13930.6

申请日:2019-01-2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1(上海)

授权编号:CN209543126U

授权时间:20191025

主分类号:G05B 19/418

专利分类号:G05B19/418

范畴分类:40E;

申请人:上海金纬管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上海杰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上海金纬化纤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上海金纬挤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上海金纬片板膜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上海金纬管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01804 上海市嘉定区黄渡镇联群村(曹安路4315号)

发明人:何海潮;黄立云

第一发明人:何海潮

当前权利人:上海金纬管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上海杰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上海金纬化纤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上海金纬挤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上海金纬片板膜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佳妮;顾俊超

代理机构:31320

代理机构编号:上海世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  ;  ;  

一种玻璃纤维多层复合增强管生产控制系统论文和设计-何海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