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榕:网络舆情反转的构成、机理探析论文

林榕:网络舆情反转的构成、机理探析论文

摘要:网络舆情反转是后真相时代以来出现在舆论空间中的现象,其导致反转新闻、迭代新闻的产生,不仅带来网络暴力、舆论审判,不利于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致使社会合意无法达成,易造成社会撕裂。本文利用近两年来舆情反转典型事例,厘清“舆情反转”的表征与内涵,阐释“舆情反转”发生的原因、传播和演化机理。

关键词:反转新闻;网络舆情

一、网络舆情反转的概念界定

网络舆情反转指网络舆论空间中的一种状况——公众态度的剧烈反转。一则未必是真实的新闻抢先在舆论空间中发布出来,受众针对着该新闻的主人公,随着事情的发展,或是真相逐渐露出水面,事件出现反转,受众情绪随之剧烈反转。此现象常常导致新闻事件中原先的被害者变成始作俑者,被人们攻击的始作俑者成为受人同情的被害者,网民的情绪出现一百八十度的剧烈挪移。

女人先付给了那个经常来咖啡馆跟她见面的瘦男人五千块钱,并答应事成后再付给他两万块钱。男人是一名私家侦探,据说在这座城市里小有名气,专事打探挖查关于私企和个人的隐秘。

二、社会大环境因素

(一)迭代新闻的产生

保罗·布拉德肖在“后真相”的社会大环境下提出“迭代新闻”这一概念。其出现于互联网空间中,新闻从业人员是信息的发布者,网民是受众,也是不断追求新闻事实真相的参与者。新闻在迭代的过程中,从业人员致力于快速报道出某一新闻事件,渐渐逼近事件真相,从而抵达网民对新闻深度的要求。迭代新闻将新闻从静态的过程变为一种“产品”,动态是这一“新闻产品”的“过程”。

(二)碎片化时代的传播模式

如今人们习惯于碎片化的阅读方式以获得对讯息、知识的满足。但碎片信息无法完整诠释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也因信息发布者突出某一属性,导致受众对该事件获得片面的认知,网友利用只言片语杜撰虚假信息,例如“上海女逃离江西农村”事件就是一起彻头彻尾的虚假新闻。

(三)经济场域对新闻场域的挤压

法国学者皮埃尔·布迪厄所提出的“场域理论”,是指社会中的某一领域,如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布迪厄将这些领域看成是一个个的“场”,而“场域”与“场域”之间并不是分隔、独立存在,而是有着互动与影响。

从达拉斯·斯麦兹的受众商品论来看,媒体最终会将受众打包售卖给广告商。媒体对于受众的迎合与刺激,“速度第一”原则,无疑是经济场域对新闻场域的挤压。新闻媒介如何平衡好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是新闻媒介能否有效减少反转新闻的核心要素。

三、传播者因素

(一)媒体把关机制滞后

刻板印象指人们对某事物产生的一种概括的、固定的认知,并把这种认知将一些相似的事物一概而论,忽视个体差异。媒介框架与受众框架的共同作用,无疑是形成受众刻板印象的原因之一。媒介对事件积累、遍在、共鸣的报道,导致受众对新闻事件中某一群体或事物产生刻板印象。如网民对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中“女司机”的谩骂,也源于网民刻板印象的固化。

(二)信息发布者职业素养和道德素养缺乏

“媒介框架”和“新闻框架”是指媒体在报道事实时运用的叙事框架、报道框架。媒体在报道新闻事实的时候将框架的运用模式化、固定化,甚至不假思索的套用,将会导致错误的事实真相,如德阳女医生事件、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

(三)新闻框架、媒介框架的滥用

由于传播主体泛化,并非每个人都有良好的媒介素养,所以存在信息发布者职业素养、道德素养缺乏的问题。如自媒体账号咪蒙,其文章及其具有煽动性,不断对社会痛点进行满足,这对社会舆论引导产生了很大的困难,也对社会稳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四、受众因素

(一)刻板印象的固化

在传统媒体时代,媒体把关机制为事前把关,用查阅资料等人工方式查证相关事实。在瞬息万变的新媒体时代,人工核查所需要的时间与信息发布的时效无疑形成一对双螺旋悖论。于是,新闻核查便从事前核查转变为事后核查,给反转新闻有了可乘之机。思考如何利用新技术变更把关形式,是媒介机构在这个“及时”到“即时”的形式下应该探讨并实施的。

(1)不同施肥处理对2个玉米品种先玉335、金穗4号根际4种土壤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影响,差异显著(P<0.05)。在各生育期,土壤酶活性总体表现为:处理B(菌肥+85%化肥)>处理C(菌肥+70%化肥)>处理A(全量化肥)>处理D(全量菌肥)>处理E(对照),其中在抽雄期和灌浆期达到峰值。

(二)道德优越感作祟

在众多网络舆情反转的事件中,网民参与讨论无疑是为了批判而批判。“肾没了”、“纱布门”、榆林产妇跳楼事件中批判医院的现行体制,批判医生的草菅人命;在王凤雅事件中批判王凤雅父母重男轻女,理性网民少之又少,舆论空间中充斥着情绪化表达,网民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当事人,最终在群体极化中形成集体狂欢。

五、结语

李普曼曾言:“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是先理解后定义,而是先定义后理解”。在如今这样一个后真相时代,不断自我纠正、自我净化,让事实真相浮出水面,才能让而今众多的矛盾与公共事件得到有条不紊的解决与社会公平的对待。在我国,社会化媒体的规制迫在眉睫,媒体平台不应为了流量放任舆论自由,受众也急需回归理性。恢复良好的网络秩序是众望所归,需要政府、传统媒体、社会化媒体平台和受众的共同努力。

通过不断努力与尝试,联通公司在大节点数据处理平台上,将客观之上的数据信息作为主要依托,推出了旅游大数据指数,基于此,实施了旅游数据挖掘,得出最终分析报告。此报告帮助了旅游机构对统计指标结构体系和旅游发展考核结构体系等予以优化,助力旅游行业可以实时掌握旅游业发展动态和市场未来变化趋势,游客出行变得方便、快捷、有目的性,也为旅游地区服务提升提供了具体参考标准。

参考文献:

[1]李彪.当前社会舆情场域态势与话语空间转向研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90-98.

[2]赵欣,梁阿李.网络“舆论反转”的成因分析及其治理[J].新闻传播,2016(5):47-48.

[3]孟晖.从“反转新闻”透视媒介责任——以上海女“逃饭门”为例[J].传媒评论,2016(3):67-69.

[4]倪万.信息不对称理论下舆情反转乱象及媒介责任[J].青年记者,2017(7):45-46.

[5]赵为学.论新闻传播学话语分析理论的建构[D].上海:上海大学,2007,2.

[6]匡文波,周倜.2018年网络舆情的特征研究[J].新闻与写作,2019(2):79-83

[7](美)沃尔特·李普曼.公众舆论[M].阎克文,江红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标签:;  ;  ;  ;  ;  ;  ;  ;  ;  ;  

林榕:网络舆情反转的构成、机理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