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制L形柱及预制L形柱与预制梁组合连接结构论文和设计-魏萍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制L形柱及预制L形柱与预制梁组合连接结构。所述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制L形柱,包括预制L形柱本体、辅助牛腿支承、辅助连接凹槽、若干第一辅助连接套筒。通过在预制L形柱上设置辅助牛腿支承和辅助连接凹槽,增加了预制L形柱与预制梁搭接部位尺寸,进而加强了预制L形柱与预制梁之间自然搭接时的稳定性,因而在梁、柱、板施工时就不需要额外搭设满堂脚手架支撑和支设模板来保证施工安全,有效减少了人工,降低了劳动强度,并有效缩短了工期;通过在预制L形柱上设置辅助连接凹槽,提升了梁、柱、板节点的连接强度,加强了整个梁、柱、板和现浇层连接的整体性,有效提升整个装配式建筑的抗震性能。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制L形柱,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L形柱本体、辅助牛腿支承、辅助连接凹槽、若干第一辅助连接套筒;所述预制L形柱本体、辅助牛腿支承、辅助连接凹槽、第一辅助连接套筒一体预制成型;所述辅助牛腿支承设置在预制L形柱本体上端与预制梁搭接侧的侧面,所述辅助牛腿支承上端面与辅助牛腿支承所在的预制L形柱本体上端面平齐;所述辅助连接凹槽设置在预制L形柱本体上端面,所述辅助牛腿支承与辅助连接凹槽设置在预制L形柱本体同一端;所述第一辅助连接套筒设置在预制L形柱本体内部,所述第一辅助连接套筒开口端设置在预制L形柱本体另一端面。

设计方案

1.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制L形柱,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L形柱本体、辅助牛腿支承、辅助连接凹槽、若干第一辅助连接套筒;所述预制L形柱本体、辅助牛腿支承、辅助连接凹槽、第一辅助连接套筒一体预制成型;所述辅助牛腿支承设置在预制L形柱本体上端与预制梁搭接侧的侧面,所述辅助牛腿支承上端面与辅助牛腿支承所在的预制L形柱本体上端面平齐;所述辅助连接凹槽设置在预制L形柱本体上端面,所述辅助牛腿支承与辅助连接凹槽设置在预制L形柱本体同一端;所述第一辅助连接套筒设置在预制L形柱本体内部,所述第一辅助连接套筒开口端设置在预制L形柱本体另一端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制L形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L形柱本体上还设置有若干与第一辅助连接套筒同轴的第一辅助连接轴,且每一个第一辅助连接套筒均有一个第一辅助连接轴与之同轴;所述第一辅助连接轴一端预埋在预制L形柱本体内部,另一端从预制L形柱本体上端面伸出,所述第一辅助连接轴与辅助连接凹槽设置在预制L形柱本体同一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制L形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L形柱与墙体连接面还设置有若干第一凹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制L形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牛腿支承的下端面各边均设置有倒角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制L形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牛腿支承外表面与预制L形柱本体外表面的最小距离大于或者等于100mm。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制L形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连接轴外圆周面与预制L形柱本体外表面的最小距离大于或者等于30mm;所述第一辅助连接轴外圆周面与辅助连接凹槽的凹槽边的最小距离大于或者等于30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制L形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连接凹槽的凹槽面粗糙度Rz大于或者等于30mm。

8.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制L形柱与预制梁组合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制L形柱、若干预制梁、若干预制板、现浇层,所述预制梁设置在预制L形柱上端面,所述预制板设置在预制梁上端面;所述现浇层包括预制板现浇层,预制梁现浇层、预制L形柱现浇层,所述预制板现浇层设置在预制板上表面,所述预制梁现浇层设置在预制梁上表面,所述预制L形柱现浇层设置在预制L形柱上表面及辅助连接凹槽内,所述预制L形柱上的第一辅助连接轴贯穿整个预制L形柱现浇层;所述预制板现浇层,预制梁现浇层、预制L形柱现浇层一体浇筑成型。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固定式装配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制L形柱及预制L形柱与预制梁组合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方式,各组件均在在工厂预制完成,在现场组装,具有环保,装配生产效率高,工期短等优点,已经越来越受到建筑行业的欢迎。目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柱、预制梁、预制板等构件在工厂预制好,并运输到施工现场,通过起重机吊装各预制件。但由于目前的预制件在满足结构强度的情况下,预制梁支撑在柱上,板支撑在梁上的支撑尺寸按规范不少于15mm,因为考虑到受钢筋保护层25mm影响的问题,常用的几乎就是15mm。由于这两个支撑部位的尺寸太小,(比如预制柱与预制梁之间的搭接,预制梁与预制板之间的搭接),梁、柱、板施工仍需要搭设满堂脚手架,支设模板等辅助施工措施,以保证施工顺利安全实施,这样既耗费大量人工,材料,增加了劳动强度,又增加了工期。同时,由于搭接部位尺寸太小,搭接面积太小,导致梁、柱、板的节点部位整体性不强,节点处的强度成为制约整个装配式建筑强度的一个薄弱点,影响整个梁、柱、板和现浇层连接的整体性,以及整个装配式建筑的抗震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出了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制L形柱,通过在预制L形柱连接端增加辅助牛腿支承面和设置凹槽,加大了搭接部位尺寸,加强了梁、柱、板之间自然搭接时的稳定性,在梁、柱、板进行现浇层施工时就不需要(或极少)搭设满堂脚手架支撑和支设模板,就可以保证施工顺利安全实施,有效减少了人工,材料(含周转材),降低了劳动强度和成本,并有效缩短了工期。同时由于加大了搭接部位尺寸,有效增加了搭接点的连接面积,提升了梁、柱、板节点的连接强度,并加大了整个梁、柱、板和现浇层的连接面积,加强了整个梁、柱、板和现浇层连接的整体性,有效提升整个装配式建筑的抗震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制L形柱,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制L形柱,包括预制L形柱本体、辅助牛腿支承、辅助连接凹槽、若干第一辅助连接套筒;所述预制L形柱本体、辅助牛腿支承、辅助连接凹槽、第一辅助连接套筒一体预制成型;所述辅助牛腿支承设置在预制L形柱本体上端与预制梁搭接侧的侧面,所述辅助牛腿支承上端面与辅助牛腿支承所在的预制L形柱本体上端面平齐,用于增加预制L形柱端面面积,进而增加预制L形柱与预制梁搭接部位面积;所述辅助连接凹槽设置在预制L形柱本体上端面,所述辅助牛腿支承与辅助连接凹槽设置在预制L形柱本体同一端,所述辅助连接凹槽用于增加预制L形柱与现浇层连接时的连接面积;所述第一辅助连接套筒设置在预制L形柱本体内部,所述第一辅助连接套筒开口端设置在预制L形柱本体另一端面。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制L形柱,通过在预制L形柱上设置辅助牛腿支承,增加了预制L形柱与预制梁搭接部位面积,进而加强了预制L形柱与预制梁之间自然搭接时的稳定性,因而在梁、柱、板施工时就不需要搭设满堂脚手架支撑和支设模板来保证施工安全,有效减少了人工,降低了劳动强度,并有效缩短了工期。同时,由于在预制L形柱上增加了辅助连接凹槽,进而增加了预制L形柱与现浇层的连接面积,提升了梁、柱、板节点的连接强度,加强了整个梁、柱、板和现浇层连接的整体性,有效提升整个装配式建筑的抗震性能。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上下层预制L形柱之间的连接和增加上下层预制L形柱之间的连接强度,所述预制L形柱本体上还设置有若干与第一辅助连接套筒同轴的第一辅助连接轴,且每一个第一辅助连接套筒均有一个第一辅助连接轴与之同轴,所述第一辅助连接轴一端预埋在预制L形柱本体内部,另一端从预制L形柱本体上端面伸出,所述第一辅助连接轴与辅助连接凹槽设置在预制L形柱本体同一端。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预制L形柱与墙体之间的连接,所述预制L形柱与墙体连接面还设置有用于安装隔墙板的若干第一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牛腿支承的下端面各边均设置有倒角边,所述辅助牛腿支承的下端面的倒角边的倒角尺寸为45度。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辅助牛腿支承端的强度,所述辅助牛腿支承外表面与预制L形柱本体外表面的最小距离需大于或者等于100mm。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第一辅助连接轴与预制L形柱本体的连接强度,所述第一辅助连接轴外圆周面与预制L形柱本体外表面的最小距离大于或者等于30mm;所述第一辅助连接轴外圆周面与辅助连接凹槽的凹槽边的最小距离大于或者等于30mm。

进一步的,为了增加预制L形柱与现浇层的连接强度,所述辅助连接凹槽的凹槽面粗糙度Rz大于或者等于30mm。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制L形柱与预制梁组合连接结构,包括若干预制梁、若干预制板、现浇层及如上所述的预制L形柱,所述预制梁设置在预制L形柱上端面,所述预制板设置在预制梁上端面;所述现浇层包括预制板现浇层,预制梁现浇层、预制L形柱现浇层,所述预制板现浇层设置在预制板上表面,所述预制梁现浇层设置在预制梁上表面,所述预制L形柱现浇层设置在预制L形柱上表面及辅助连接凹槽内,所述预制L形柱上的第一辅助连接轴贯穿整个预制L形柱现浇层;所述预制板现浇层,预制梁现浇层、预制L形柱现浇层一体浇筑成型,所述现浇层用于将所述预制梁、预制板、预制L形柱连接成一体。具体施工时,先将预制梁、预制板、预制L形柱搭接完成,然后在搭接完成的结构上进行现浇层施工。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制L形柱与预制梁组合连接结构,并不限制预制梁、预制板、预制L形柱的数量,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预制L形柱,则实现的预制L形柱与预制梁组合连接结构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制L形柱,通过在预制L形柱上设置辅助牛腿支承,增加预制L形柱与预制梁搭接部位尺寸,进而加强了预制L形柱与预制梁之间自然搭接时的稳定性,因而在梁、柱、板施工时就不需要额外搭设满堂脚手架支撑和支设模板来保证施工安全,有效减少了人工,降低了劳动强度,并有效缩短了工期。

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制L形柱,在预制L形柱上增加了辅助连接凹槽,进而增加了预制L形柱与现浇层的连接面积,提升了梁、柱、板节点的连接强度,加强了整个梁、柱、板和现浇层连接的整体性,有效提升整个装配式建筑的抗震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制L形柱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仰视图;

图4为图2沿A-A线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制L形柱与预制梁组合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沿B-B线的剖视图。

图中1-预制L形柱、2-现浇层、3-预制梁、4-预制板、11-辅助牛腿支承、12-辅助连接凹槽、13-辅助连接凹槽的凹槽面、14-第一辅助连接套筒、15-第一辅助连接轴、16-辅助牛腿支承的下端面的倒角边、17-预制L形柱本体、18-第一凹槽、a-辅助牛腿支承外表面与预制L形柱本体外表面的最小距离、b-第一辅助连接轴外圆周面与辅助连接凹槽的凹槽边的最小距离、c-第一辅助连接轴外圆周面与预制L形柱本体外表面的最小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制L形柱如图1-4所示,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制L形柱,包括预制L形柱本体17、辅助牛腿支承11、辅助连接凹槽12、若干第一辅助连接套筒14、若干第一辅助连接轴15;所述预制L形柱本体17、辅助牛腿支承11、辅助连接凹槽12、第一辅助连接套筒14、第一辅助连接轴15一体预制成型;所述辅助牛腿支承11设置在预制L形柱本体17上端与预制梁搭接侧的侧面,所述辅助牛腿支承11上端面与辅助牛腿支承11所在的预制L形柱本体17端面平齐,所述辅助牛腿支承11的下端面各边均设置有倒角边16,所述辅助牛腿支承的下端面的倒角边16的倒角尺寸为45度,所述辅助牛腿支承11外表面与预制L形柱本体17外表面的最小距离a为100mm;所述辅助连接凹槽12设置在预制L形柱本体17上端面,所述辅助连接凹槽的凹槽面13粗糙度Rz等于30mm,所述辅助牛腿支承11与辅助连接凹槽12设置在预制L形柱本体17同一端;所述第一辅助连接套筒14设置在预制L形柱本体17内部,所述第一辅助连接套筒14开口端设置在预制L形柱本体17另一端面;所述第一辅助连接轴15一端预埋在预制L形柱本体17内部,另一端从预制L形柱本体17上端面伸出,所述第一辅助连接轴15与辅助连接凹槽12设置在预制L形柱本体14同一端,所述第一辅助连接轴15与第一辅助连接套筒14同轴,且每一个第一辅助连接套筒14均有一个第一辅助连接轴15与之对应,所述第一辅助连接轴15外圆周面与预制L形柱本体17外表面的最小距离c等于30mm;所述第一辅助连接轴15外圆周面与辅助连接凹槽12的凹槽边13的最小距离b等于30mm;所述预制L形柱与墙体连接面还设置有用于安装隔墙板的若干第一凹槽18。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制L形柱与预制梁组合连接结构如图5-6所示,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制L形柱与预制梁组合连接结构,包括若干预制梁3、若干预制板4、现浇层2及如上实施例所述的预制L形柱1;所述预制梁3设置在预制L形柱1上端面,所述预制板4设置在预制梁3上端面;所述现浇层2包括预制板现浇层,预制梁现浇层、预制L形柱现浇层,所述预制板现浇层设置在预制板4上表面,所述预制梁现浇层设置在预制梁3上表面,所述预制L形柱现浇层设置在预制L形柱1上表面及辅助连接凹槽12内,所述预制L形柱上的第一辅助连接轴15贯穿整个预制L形柱现浇层;所述预制板现浇层,预制梁现浇层、预制L形柱现浇层一体浇筑成型,所述现浇层2用于将所述预制梁3、预制板4、预制L形柱1连接成一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制L形柱及预制L形柱与预制梁组合连接结构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12061.5

申请日:2019-01-2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0(成都)

授权编号:CN209760432U

授权时间:20191210

主分类号:E04B1/18

专利分类号:E04B1/18;E04B1/58

范畴分类:36C;36D;

申请人:魏萍

第一申请人:魏萍

申请人地址: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羊大道318号29栋3单元5楼10号

发明人:魏萍;魏春明

第一发明人:魏萍

当前权利人:魏萍

代理人:李钦;彭立琼

代理机构:51259

代理机构编号:成都天既明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59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  

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制L形柱及预制L形柱与预制梁组合连接结构论文和设计-魏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