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社会支持网络研究综述

国外社会支持网络研究综述

一、国外社会支持网研究综述(论文文献综述)

魏功晋[1](2021)在《淄博市小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社会支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85—2010年我国儿童的身体素质指标结果显示,1985—2010年间的儿童身体素质总体指标呈上升状态,但是自1995年以后,各项指标均呈下降趋势。基于此,近10年来不管是国家战略层面还是学术研究领域都高度关注儿童身体素质提高的相关问题,可见,儿童身体素质的下降已经引起了国家以及社会等各个层面的重视。因为儿童少年时期正处小学教育阶段,这个阶段对于其兴趣爱好的培养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同时这个阶段也是形成促进其整体健康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故在这个阶段安排合理的课余体育锻炼不仅有助于延缓后期成长过程中心脏病、中风、糖尿病等疾病的产生,而且对于其健康心理的养成亦是至关重要。淄博市是山东乃至全国的重要城市之一,其开展课余体育锻炼较早,但经调研发现,虽开展课余体育锻炼较早,但却没有在发展过程中形成较为稳定的发展结构以及社会支持体系。因此,探索、研究影响小学阶段儿童少年课余体育锻炼的社会支持相关因素,促进淄博市小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发展,助力于小学阶段儿童少年身体素质的提高便迫在眉睫了。本研究以淄博市这个山东省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小学生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专家访谈以及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社会支持理论为切入视角,对淄博市小学生课余体育锻炼行为进行深入的问题分析与探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首先,对淄博市小学生抽样群体基本情况淄博市小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客观概述;其次,基于政府、家庭、学校、社会组织等几个维度在实然与应然之间对淄博市小学生的社会支持结构进行了的深入分析;最后,基于政府、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组织等四维结构衍出完善淄博市小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方法与路径。研究认为,就学生层面而言,淄博市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较强,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一技之长,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频次以及持续时间不长,相较于“封闭性运动”而言,其对于开放性的体育活动喜爱程度较高,在课外体育锻炼过程中朋辈的情感支持发挥了较大支持作用;就政府层面而言,政府相关政策落实度薄弱且缺乏层次性,财政支持力度不足;就学校层面而言,学校对于课余体育锻炼认知不足,运动场地以及相关锻炼器材设施的利用率不高,可支持锻炼项目单一,缺乏专业课余体育锻炼指导教师,教师行为支持水平有限;就家庭层面而言,家长对孩子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不均一,家庭整体支出中体育消费水平占比较低,财力支持不足且消费类型单一,小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意识以及行为与家长态度有密切关系;就社会组织而言,社会相关公共体育锻炼平台设施单一,社会对淄博市小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赞助以及认可程度较为薄弱,相关组织之间协调困难,相关锻炼项目与学生身心特点不符且缺乏持续性。针对上述淄博市小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社会支持中出现的实然现状,尝试从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组织四个维度采取相关解决策略。如立足政府层面,完善政策法规、建立奖励机制,以此调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组织等三方面的多元协同;立足学校层面,完善学校场地与器材设施建设、引进专业课余体育锻炼指导教师,建立医疗服务与体育指导双层次的安全措施解决小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安全问题;立足家庭层面,转变家长对于课余体育锻炼的认知视角,促进其对于学生物质与情感关怀两方面的支持,以此外化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行为动机;立足社会组织层面,积极倡导相关体育社会组织完成从“走进”学校到“走入”学校的转变,同时建立相关规章制度以及指导原则保障淄博市小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活动的顺利进行。最后通过“四维一体”的社会支持体系建构提升政府、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组织四方面社会支持的协同配合效度,以此完善淄博市小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社会支持体系,以点带面,为扭转当前小学生体质下滑局面、从理论与实践层面促进小学生课余体育锻炼行为的发生贡献些许力量。

王晨菲[2](2021)在《城市低保家庭儿童社会支持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2年,党的十八次会议上提出,要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作目标,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达到95%以上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低保人群的关注。城市低保家庭儿童是城市中典型的弱势群体,该群体具有着独特性,这种独特性首先体现在他们目前陷入生活、教育、心理等方面困境的原因与患病儿童不同,他们面临的困境主要是外部因素导致的。其次这种独特性体现在该群体目前自助能力不强。因此笔者关注城市低保家庭儿童的社会支持状况,并据此提出构建城市低保家庭儿童的社会支持体系的措施。在本文中,将以社会支持理论为基础,运用定性研究方法,对C街道的20名城市低保家庭儿童以及其家长、社区福利主任、项目社工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当前城市低保家庭儿童的社会支持状况。主要包括城市低保家庭儿童所获得的正式支持、准正式支持、非正式支持以及专业技术支持情况,并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出发,以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和宏观系统为角度提出构建城市低保家庭儿童社会支持的措施。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城市低保家庭儿童虽然并不处于绝对贫困的状况中,但是他的生活环境也不容乐观,在生活、教育、医疗以及心理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低保家庭儿童的社会支持体系不断完善,并且对儿童发挥着支持的作用。但通过研究发现,当前城市低保家庭儿童的社会支持体系依然不健全。政府和家庭是城市低保家庭儿童物质支持的主要来源,亲属也能为城市低保家庭儿童提供物质支持,但他们为城市低保家庭儿童提供的物质支持只能满足城市低保家庭儿童的基本生活。在儿童的教育方面,以学校为主,家庭为辅,但城市低保家庭儿童家长普遍文化水平偏低,对儿童的教养能力不足。心理健康方面,城市低保家庭儿童的家庭和同辈群体能够给予该群体情感支持,但各社会主体对城市低保家庭儿童关注度不够。除了政府、家庭、学校、亲属能够为城市低保家庭儿童提供支持,城市低保家庭儿童的朋辈群体、邻里、社区、社工机构以及社会工作者也能给予城市低保家庭儿童支持。基于当前城市低保家庭儿童面临的问题以及社会支持的不足,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理论架构提出了完善城市低保家庭儿童社会支持体系的建议。一是政府需关注城市低保家庭儿童的个性化需求,进一步完善政策,为该群体提供专项性政策支持。同时重视社工能力的提升以及在为城市低保家庭儿童提供服务中的作用。二是社区应发挥其作为基层群众组织的作用,服务于城市低保家庭儿童。三是社工机构及社会工作者需发挥整合资源的作用,协调各个社会支持主体给予城市低保家庭儿童以支持。同时社工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不断探索实践,扮演好资源链接者、支持者以及服务提供者的角色,为城市低保家庭儿童提供专业服务。四是城市低保家庭儿童的学校以及家庭发挥为该群体提供课业上的支持以及提高自制力的作用。

涂鑫荣[3](2021)在《社会工作构建矫正人员社会支持网络 ——以潍坊市w区为例》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执行,矫正人员成为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近年来,随着矫正人员的增加,社区矫正的问题增多,司法机关发现单靠司法单位难以完成社区矫正工作,需要别的路径来引导其他相关专业进入社区矫正领域中。通过借鉴国外社区矫正的经验发现社会工作的介入有利于缓解司法机关社区矫正的工作任务。而社会工作介入到社区矫正的做法也让社会工作在社区矫正领域得到了发展的机遇。随着社区矫正实践的不断开展,社会工作可以凭借自身的价值优势、介入优势,在社区矫正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首先,本研究以潍坊市w区的矫正人员这一群体为研究对象,以社会支持理论为指导,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的方式来收集矫正人员相关资料,从而逐渐地了解矫正人员社会支持网络的状况。其次将矫正人员的社会支持网络分为正式社会支持与非正式社会支持两部分,并将矫正人员正式社会支持与非正式社会支持中存在的问题一一列出再作出原因分析。再次,以构建矫正人员社会支持网络的具体实践为介入点,探索出社会工作介入的策略,通过针对案主的问题需求作出分析,尝试以满足案主需求的方式去构建案主的社会支持网络。在介入过程中,围绕案主的需求,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手法与专业角色来寻找具体方法帮助案主与正式、非正式社会支持关系建立联系,从中寻求案主需要的资源,帮助案主解决问题,顺利解矫。最后对社会工作介入的作出分析总结与反思,并提出完善矫正人员社会支持网络的一些建议。

王雯仪[4](2021)在《吸毒人员保持操守中的家庭支持研究》文中指出吸毒人员复吸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在以往研究中,学者们多从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领域探讨如何提高吸毒人员操守率。其中,有学者提出积极的社会支持是吸毒人员保持操守的重要因素之一,并着重强调家庭支持对吸毒人员保持操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那么,吸毒人员家人在其保持操守中到底提供了哪些支持,这些支持对吸毒人员保持操守又有什么实际意义?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能为吸毒人员保持操守提供理论指导,而且也能促使一线社会工作者充分发挥家庭支持的作用,联合家人共同帮助吸毒人员提升保持操守的能力。基于此,本研究运用社会支持理论探究家庭成员在吸毒人员保持操守过程中所提供的具体支持及其意义。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17名保持稳定操守的吸毒人员进行深度访谈,以他们获得的家庭支持为聚焦点,分析总结家庭支持的类型及其对吸毒人员保持操守的意义。研究发现,家庭物质支持是吸毒人员保持操守的基础,为吸毒人员操守生活提供实物帮助和经济援助,促进吸毒人员顺利开启操守之路;家庭精神支持是吸毒人员保持操守的导向,对吸毒人员操守表现给予信任和鼓励,让吸毒人员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被肯定,从而提升吸毒人员保持操守的信心;家庭陪伴支持是吸毒人员保持操守的核心,满足吸毒人员社会交往需求,让吸毒人员在保持操守中得到家人的关心和爱护,消除孤独感和无助感。此外,家庭陪伴支持也起到监督操守的作用,促进吸毒人员保持长期操守。家庭支持在吸毒人员保持操守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实质上是家人和吸毒人员正向互动的结果。吸毒人员从家庭物质支持和家庭精神支持中获得一定水平的情感能量,从而促进其保持操守。家庭陪伴支持是家庭物质支持和家庭精神支持的升华,保证吸毒人员获得持续的情感能量,从而维持长期操守。

赵俊娜[5](2020)在《西双版纳勐景来傣族村寨养老的多元支持研究》文中指出目前,全世界人口老龄化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许多国家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同样已经进入到人口老龄化的阶段。在我国,农村人口较多,农村地区经济各方面发展较落后,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更是进一步加深。云南省是少数民族分布较多的省份,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经济条件落后,发展速度缓慢,养老保障体系不完善等多个原因,人口老龄化趋势十分明显,养老问题突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机能在不断弱化,他们越来越需要来自多方面帮助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本研究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选取了西双版纳勐景来傣族村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与老年人的深入访谈内容,对老年人养老支持中家庭、寺院、村落和政府等多个主体的支持进行分析,发现傣族村寨养老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并反思老年人养老支持体系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提高养老水平的切实可行的建议。本研究发现,老年人养老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情感慰藉等内容,大多还是由家庭在承担,家庭的养老压力较重。寺院提供的支持主要以情感性为主,老年人通过虔诚的宗教信仰来寄予美好的生活愿望,以获得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宗教活动成为了老年人晚年生活主要的精神活动。村落和政府提供的支持主要以工具性为主。村落为老年人提供生活中所需的基本物质帮助,政府则通过在养老保险制度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中发挥主导作用来保障老年人的生活。本文提出要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民族地区养老意识,利用“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以及不断加强社会工作队伍的建设等方面的对策建议,希望当地能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不断解决养老中的问题,完善老年人养老保障体系,让老年人能够实现安享晚年的社会价值。

史洁芸[6](2020)在《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研究 ——以山西省S大学本科生为例》文中认为互联网的出现和使用,使人类进入了崭新的信息时代。人们不仅能够浏览和获取各类信息,而且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掌握主动权,与他人进行思想文化交流,形成自己的社交网络。截止目前中国网民的数量已经突破8亿大关,其中以学生居多。伴随着互联网迅速发展成长起来的新时代大学生,他们的心理发育、认知发展和行为能力在社会化过程中受到了互联网的深刻影响。本研究以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者为调查对象,运用社会学的相关理论知识,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的研究方法,参照以往的网络使用与社会支持关系的相关研究,获悉其社交媒体使用情况和社会支持的总体水平,探究社交媒体使用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大学生通过社交媒体寻求资讯、心理宽慰和进行个人感情宣泄,获取更多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社会资源,弥补线下环境所造成的积极互动不足,提高归属感和幸福感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通过对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者的使用动机、使用行为、使用强度以及获得的社会支持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在互联网广泛应用和智能手机普及的时代,从总体上看,大学生通过社交媒体获得的社会支持水平已经超过中等水平,其中社交媒体使用所带来的信息性支持、友伴性支持、情感性支持较强,而工具性支持水平相对来说较低,并且社交媒体的使用动机、使用行为、使用强度均与社会支持的各维度存在显着的正向预测作用,使用动机、使用行为的预测作用更显着。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类型和功能将更加多样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也会不断改变。因此,在研究发现的基础上,认为学校和家庭根据他们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进行干预和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交媒体使用观念,提高大学生的互联网使用质量,加强对大学生自我教育和压力适应教育的引导,增强大学生对不良信息入侵的抵抗力,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此外,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甄别和辨别信息的能力,自觉避免不良信息的干扰,对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进行有效规避。

田田[7](2020)在《农村集中供养特困老人社会支持网络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以C县S镇敬老院为例》文中指出当前农村集中供养的特困老人已成为农村地区不容忽视的一类弱势群体,他们经济贫乏,体弱多病,常年生活在封闭式的敬老院内,社会参与率极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由于缺乏与外界的联系和互动,他们的社会支持网薄弱,并面临着崩溃的危险。虽然特困供养制度保障了他们基本的生活需求,新型医疗合作保险解决了他们的就医难的问题,但是“与世隔绝”的生活,缺乏必要的娱乐活动及精神支持的匮乏致使他们精神状态不佳,易产生孤僻、抑郁、冷漠等问题情绪,导致他们的晚年生活质量低,幸福的获得感不强。本文在社会支持的视角下,笔者通过参与S敬老院社会工作服务项目,通过访谈、观察深入了解了院内老人的生活现状,并深刻体会到特困老人们院内生活的情感与心理状态,并通过深入的访谈和问卷调查收集整理有关特困老人的社会支持网资料,评估入住老人的社会支持网络状况、机构状况和入住老人当前所面临的问题,通过评估其需求来制定针对性的社会工作服务方案。服务设计为,通过提升老人对政策的了解和利用,增强敬老院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能力,增强老人的正式社会支持网络;通过社区工作,培育社区志愿者,建立老人的社区支持网络;通过小组活动,形成院友互助,强化老人的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增加他们掌握的社会资本,扩大他们的社会网络规模和异质性程度,从而为老人提供实际支持、情感支持和社交支持,建立起其解决困境的长效机制,从而有效提高其生活满意度,以保障老人们晚年生活的健康状态。然而社会工作作为特困老人的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的推动者,只是其社会支持系统的一环,其社会支持网体系的完善还需要政府、社区、敬老院和社会组织的共同努力,为敬老院特困老人建立起社会支持网络体系,以从根本上保障他们晚年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牛莹[8](2020)在《创伤经历儿童社会支持水平提升的个案管理探究 ——以H社区小Y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些年来,儿童越来越多的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这主要是因为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尚未成熟,更容易受到一些突发事件的影响,尤其是给人带来极大创伤影响的负性生活事件。经历创伤事件的儿童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其语言表达系统的不完整,使得他们社会支持方面的需要更容易被湮没在严峻的现实生活中。本研究以实习期间开展的儿童个案管理服务为基础进行相关的实务研究。笔者通过结构式访谈法收集、评估案主信息,发现案主在心理及情绪、社会交往等方面受到之前创伤事件的影响,案主及案主家庭存在整体的社会支持水平较低的问题。本文以创伤经历儿童小Y为研究对象,运用个案管理的专业方法,通过协调、连接和整合资源,帮助案主摆脱困境,强化资源网络。在具体的实务应用中,社工从案主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组织等层面介入,一方面强化案主原有的社会支持力量;另一方面帮助案主链接必要的社会支持资源,增强案主及其家庭使用资源的能力,发挥其社会支持网络的作用。通过社工为案主开展的直接和间接方面的社会工作服务,从内容、方法和服务效果等进行评估后发现,运用个案管理方法进行实务介入能够促进创伤经历儿童社会支持水平的提升。

王琼[9](2020)在《江苏省属体育协会发展的社会支持研究》文中指出伴随着我国体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作为推进现代体育发展重要力量之一的体育协会在传播体育文化、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体育需求、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愈发显着。自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深入推进政社分开、政事分开,积极建设服务型政府”以来,体育协会与政府部门之间“政社脱钩”、“政社分离”便成为体育政府部门的工作重点。鉴于体育协会诞生之初的“官民二重性”身份特质,脱离政府部门必然面临多重建设发展问题。体育协会难以实现孤立发展,政府部门、社会机构及协会自身等始终都和协会发展息息相关,社会支持的量和质直接会影响体育协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体育协会发展过程中社会支持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价值。论文以江苏省属体育协会发展的社会支持为研究对象,依托社会支持理论、资源依赖理论以及社会治理理论,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从政府、社会、省属体育协会自身层面三大角度出发,研究分析各支持主体对江苏省属体育协会发展的支持现状与不足,并提出优化江苏省属体育协会发展的社会支持策略,旨在为江苏省属体育协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以及实践支持。研究结果如下:1.省属体育协会社会支持的主体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社会相关机构或单位(企业单位、社区、学校、其他体育组织等)及江苏省属体育协会自身等;江苏省属体育协会发展所需要的社会支持内容主要包括:政府政策与资金、社会赞助、社会认可、协会内部基础设施和治理机制等方面。2.截至2019年9月,江苏省辖区内共成立有66个省属体育协会,从数量上看,江苏省属体育协会主要以竞技类体育协会居多,均归属于江苏省体育总会管理;江苏省属体育协会发展的社会支持现状良好:江苏省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江苏省属体育协会发展的相关政策与文件;设立了江苏省属体育协会发展专项资金;更多的体育专业人才、志愿者走进协会;部分企业单位能够长期为江苏省属体育协会提供资金与物质支持;社会群众对江苏省属体育协会的认可度与社会参与程度都较为乐观。3.江苏省属体育协会发展中社会支持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宏观上:江苏省属体育协会的相关政策层次低、人员管理制度缺失、针对性税收优惠政策缺失及政府资金支持不足等;2)中观上:企业单位支持不稳定、社会公众支持程度低、社区体育支持缺位等;3)微观上:江苏省属体育协会内部治理体系不完善、服务能力不足、协会党支部支持作用发挥不明显、协会间支持缺乏等。4.健全的社会支持体系的缺失是制约当前江苏省属体育协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优化江苏省属体育协会社会支持的基本策略有:1)政府层面:加强政策、财政支持力度;2)社会层面:提升社会认知水平,加大社会支持力度;3)协会自身层面:完善江苏省属体育协会内部治理结构,即建设内部管理制度、规范人力资源管理、强化财务资金管理等,同时发挥协会临时党支部的引导作用,促进协会之间的资金、人才技术、资源的流通互用等措施。

谢姝媛[10](2019)在《农村贫困家庭社会支持网络建构的服务策略研究 ——以南平市A村为例》文中提出农村贫困家庭一直以来是政府、社会关注的对象。解决农村贫困家庭的贫困问题,改善农村贫困家庭的生活状况,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精准帮扶、精准扶贫的社会政策及行动,初步解决了农村贫困家庭的生活、就业、教育等等问题,但是随着脱贫工作的深入,发现仅从政府层面对弱势群体进行物质帮扶不能很好的解决贫困家庭存在的问题,不能全面地回应农村贫困家庭的需求。这就要深入挖掘各方面的力量,解决农村贫困家庭面临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因此,社会工作介入农村贫困家庭的帮扶工作,是有重要意义的。但是,社会工作者应当如何参与农村脱贫攻坚?如何帮扶农村贫困家庭恢复社会功能?如何帮其建构社会支持网络?这就需要社会工作研究者深入贫困家庭,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策略分析贫困家庭的问题发生的根源,评估其各项需求,整合各种资源,挖掘其优势,协助贫困家庭社会功能的恢复。本研究以福建省南平市A村中贫困家庭为研究对象,采用行动研究、调查研究等方法,针对贫困家庭社会支持网络不完善和不健全、正式和非正式支持网络结构单一和力度较弱的状况,提出建构农村贫困家庭社会支持网络的社会工作服务策略和方案,帮助农村贫困家庭完善社会支持网络。本文从正式支持及非正式支持两个层面对贫困家庭社会支持网络结构及支持力度进行分析,评估该群体社会支持网络现状及存在的缺陷。通过行动研究,从正式及非正式支持两个层面,在家庭、邻里、社会组织、社区及社会五个方面完善农村贫困家庭的社会支持网络。行动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村贫困家庭邻里之间互动加强,家庭关系得到改善,建立了一支志愿者队伍对农村贫困家庭进行帮扶等。研究的成效表明,在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的指导下社会工作对农村贫困家庭社会支持网络建构的策略和方案是有效的和可行的。全文按照行动研究报告的范式要求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讲研究背景、文献综述、研究设计等基本问题;第二部分分析了A村贫困家庭的问题与需求;第三部分讲了农村贫困家庭社会支持网络建构的策略与实施;第四部分主要讲策略实施后的效果;第五部分对策略进行反思与讨论,回应提出的问题。

二、国外社会支持网研究综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外社会支持网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淄博市小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社会支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1.1 小学生身体素质亟待提高的现实需要
        1.1.2 小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发展的时代诉求
        1.1.3 小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社会支持研究匮乏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1.2.2.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淄博市小学生
        2.1.2 课余体育锻炼
        2.1.3 社会支持
    2.2 理论基础
        2.2.1 社会支持理论
        2.2.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2.3 资源依赖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课余体育锻炼的研究
        2.3.1.1 基于少年儿童外在体质健康视角
        2.3.1.2 基于内在心理健康培养的视角
        2.3.1.3 基于人际关系与社会适应视角
        2.3.2 社会支持的研究
        2.3.2.1 社会支持研究的发展历程
        2.3.2.2 社会支持分类的研究概述
        2.3.2.3 社会支持作用机制研究概述
        2.3.3 课余体育锻炼的社会支持研究
        2.3.4 研究述评
4 研究对象与方法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方法
        4.2.1 文献资料法
        4.2.2 报告与日记法
        4.2.3 问卷调查法
        4.2.3.1 样本及总体概述
        4.2.3.2 调研过程概述
        4.2.4 实地访谈法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淄博市小学生基本情况统计概述
        5.1.1 淄博市小学生人口统计特征
        5.1.2 淄博市小学生家庭情况概述
    5.2 淄博市小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调查
        5.2.1 体育锻炼参与意识
        5.2.2 体育课、课间操及课余体育锻炼参与
        5.2.3 课余体育锻炼活动参与情况
        5.2.4 课余体育锻炼消费情况
    5.3 淄博市小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社会支持结构分析
        5.3.1 政府层面的社会支持分析
        5.3.1.1 体育专项资金支持不足制约课余体育锻炼开展
        5.3.1.2 相关政策层次性以及落实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5.3.2 学校层面的社会支持分析
        5.3.2.1 场地与运动器材设施建设不足
        5.3.2.2 体育活动与专业锻炼指导缺失
        5.3.3 家庭层面的社会支持分析
        5.3.3.1 资金支持课余体育锻炼内容有待进一步丰富
        5.3.3.2 学生情感满足需要与家庭体育情感关怀缺失
        5.3.4 社会组织层面的社会支持分析
        5.3.4.1 社会体育锻炼指导形式匮乏且组织协调困难
        5.3.4.2 锻炼忽视学生身心特点且其开展持续力不足
        5.3.5 小结
    5.4 完善淄博市小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社会支持体系的构想
        5.4.1 政策法规与奖励机制调动多元协同
        5.4.2 医疗服务与体育指导保障锻炼安全
        5.4.3 物质支持与情感关怀内化锻炼参与
        5.4.4 社会组织与规范服务共促体育活动
        5.4.5 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1 淄博市小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参与情况调查问卷(家长问卷)
附件2 淄博市小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参与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附件3 淄博市小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访谈提纲
附件4 部分笔者指导课余体育锻炼的照片
附件5 部分笔者访谈教师照片

(2)城市低保家庭儿童社会支持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第2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低保家庭
        2.1.2 儿童
        2.1.3 城市低保家庭儿童
        2.1.4 社会支持体系
    2.2 研究综述
        2.2.1 关于城市低保家庭儿童的相关研究
        2.2.2 关于不同类型儿童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2.2.3 关于城市低保家庭儿童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2.2.4 研究述评
    2.3 理论基础
        2.3.1 社会支持理论
        2.3.2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第3章 城市低保家庭儿童的困境和需求
    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3.1.1 C街道的基本情况
        3.1.2 被访者的基本情况
    3.2 城市低保家庭儿童面临的困境
        3.2.1 生活方面的问题
        3.2.2 教育方面的问题
        3.2.3 医疗方面的问题
        3.2.4 心理方面的问题
    3.3 城市低保家庭儿童需求分析
        3.3.1 物质方面的需求
        3.3.2 教育方面的需求
        3.3.3 心理健康服务需求
        3.3.4 自制力提升需求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城市低保家庭儿童社会支持情况
    4.1 城市低保家庭儿童的正式支持
        4.1.1 政府的政策以物质支持为主
        4.1.2 学校方面侧重于知识传授
    4.2 准正式支持
        4.2.1 社区支持作用发挥不足
        4.2.2 同质团体未建立关系
    4.3 城市低保家庭儿童的非正式支持
        4.3.1 家庭方面的支持不足
        4.3.2 亲属方面的支持以物质支持为主
        4.3.3 来自邻里的关注较少
    4.4 专业技术性支持
        4.4.1 社工机构支持较少
        4.4.2 社会工作者支持不足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城市低保家庭儿童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措施
    5.1 微观系统
        5.1.1 促进儿童自我认知发展
        5.1.2 提高儿童自制力
    5.2 中观系统
        5.2.1 优化家庭教育供给,增强家庭教育能力
        5.2.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教师与儿童互动
        5.2.3 巩固亲属支持,加强邻里支持
    5.3 宏观系统
        5.3.1 完善低保家庭儿童政策
        5.3.2 构建有利于低保家庭儿童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
        5.3.3 挖掘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
        5.3.4 发挥社工加强城市低保家庭儿童社会支持的作用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3)社会工作构建矫正人员社会支持网络 ——以潍坊市w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社区矫正
        二、社区矫正人员
        三、社会支持网络
    第三节 理论阐述
        一、社会支持理论的早期取向
        二、社会支持理论的发展
        三、社会支持理论在本研究中的运用
    第四节 文献回顾
        一、国内相关研究
        二、国外相关研究
        三、文献述评
    第五节 研究的重点、难点以及伦理问题
        一、研究的创新点
        二、研究的重点
        三、研究的难点
        四、伦理问题
    第六节 研究方法
        一、访谈法
        二、问卷法
        三、文献研究法
第二章 w区矫正人员的社会支持网络状况、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w区矫正人员状况
        一、矫正人员的年龄分布
        二、矫正人员的婚姻情况
        三、矫正人员的性别状况
        四、矫正人员的文化程度
        五、矫正人员的矫正期限
        六、矫正人员的判处类别
    第二节 w区矫正人员的社会支持网络状况
        一、矫正人员的正式社会支持状况
        二、矫正人员的非正式社会支持状况
    第三节 矫正人员社会支持网络存在的问题
        一、正式社会支持存在的问题
        二、非正式社会支持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矫正人员社会支持网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正式社会支持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二、非正式社会支持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社会工作构建矫正人员社会支持网络的实务研究
    第一节 理论适用的可行性
        一、社会支持理论的可具体化
        二、理论实践的可借鉴性
    第二节 从社会工作角度分析介入策略
        一、综合性介入策略
        二、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介入下的途径
        三、社会工作专业角色介入
    第三节 社会工作构建矫正人员社会支持网络的具体实践
        一、矫正人员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的服务方案
        二、正式社会支持网络构建
        三、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构建
    第四节 矫正人员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的评估
        一、正式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使矫正人员得到了社区关怀与接纳
        二、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使矫正人员修复原有关系,得到了支持
    第五节 矫正人员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的不足
        一、矫正人员参与积极性不大
        二、矫正人员运用正式社会支持的能力有待增强
        三、非正式社会支持意愿有待确认
        四、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构建难度大
第四章 总结、反思与建议
    第一节 总结
        一、社会工作专业介入的优势分析
        二、介入不足的分析
    第二节 反思
        一、加强对于社会工作与社区矫正的“契合”的认识
        二、加强对社区矫正经费的重视
    第三节 建议
        一、完善正式社会支持的建议
        二、完善非正式社会支持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4)吸毒人员保持操守中的家庭支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提出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问题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有关吸毒人员保持操守的研究
        1.2.2 有关吸毒人员家庭支持的研究
        1.2.3 文献述评
    1.3 核心概念
        1.3.1 保持操守
        1.3.2 家庭支持
    1.4 理论视角及研究框架
        1.4.1 社会支持理论
        1.4.2 研究框架
    1.5 研究方法
        1.5.1 质性研究方法
        1.5.2 研究对象的选择及情况介绍
        1.5.3 资料的收集
        1.5.4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第2章 家庭物质支持:开启保持操守之路
    2.1 满足操守生活需求的物质支持
        2.1.1 无毒的生活环境
        2.1.2 营养的食物
        2.1.3 额外的生活补贴
    2.2 基于检验操守的物质支持
        2.2.1 严格的财务控制
        2.2.2 有意的物质考验
    2.3 促进再社会化的物质支持
        2.3.1 提供就业资源
        2.3.2 打造全新生活方式
    2.4 小结
第3章 家庭精神支持:提升保持操守信心
    3.1 源于信任的精神支持
        3.1.1 接纳吸毒经历
        3.1.2 保护自尊心
        3.1.3 坚信毒能戒断
    3.2 以鼓励为导向的精神支持
        3.2.1 认可操守保持
        3.2.2 激励保持长期操守
        3.2.3 传递积极生活态度
    3.3 小结
第4章 家庭陪伴支持:稳定长期操守
    4.1 过度陪伴:贴身监督
    4.2 适度陪伴:照顾为主、监督为辅
        4.2.1 无微不至的照料
        4.2.2 适时的监督
    4.3 用心陪伴:注重情感交流
        4.3.1 按时监所接见
        4.3.2 积极倾听与回应
        4.3.3 共同参与戒毒教育活动
        4.3.4 一同面对公众监督
        4.3.5 夫妻相伴操守之路
    4.4 小结
第5章 作用与关联:吸毒人员保持操守中的家庭支持
    5.1 保持操守的基础:家庭物质支持
    5.2 保持操守的导向:家庭精神支持
    5.3 保持操守的核心:家庭陪伴支持
    5.4 陪伴支持是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的升华
    5.5 小结
第6章 总结与讨论
    6.1 总结
        6.1.1 家庭支持对吸毒人员保持操守的意义
        6.1.2 吸毒人员保持长期操守的关键:家庭陪伴支持
    6.2 讨论
        6.2.1 关系强度与社会支持
        6.2.2 受中国传统思想影响下的家庭支持
        6.2.3 对戒毒社会工作介入服务的建议
        6.2.4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吸毒人员保持操守中的家庭支持研究访谈提纲

(5)西双版纳勐景来傣族村寨养老的多元支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缘起
        (三)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状况
        (二)国内研究状况
        (三)文献简评
    三、基本概念
        (一)养老
        (二)社会支持
    四、理论工具——社会支持理论
    五、研究方法
        (一)参与式观察
        (二)深度访谈法
    六、创新之处
第一章 村寨概况与老人基本现状
    一、勐景来的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二)自然和经济条件
        (三)历史人文
    二、勐景来老年人的基本情况
        (一)老人的基本情况
        (二)访谈对象的基本情况
第二章 养老的家庭支持
    一、老人的基本生活条件
        (一)老人的居住条件
        (二)老人的经济条件
    二、家人是经济支持的主要提供者
        (一)实物支持:不用“愁”
        (二)重大费用:子女“担”
    三、家人是老人生活照料的主体
        (一)日常生活照料
        (二)医疗陪护照料
    四、家人是情感慰藉的主要陪伴者
        (一)喜:心情愉悦的支持
        (二)悲:情绪疏解的支持
第三章 养老的寺院支持
    一、民族文化与宗教信仰
        (一)傣族民族节日与“赕”文化
        (二)寺庙成为老人活动的公共空间
    二、宗教信仰的精神寄托之所——佛寺
        (一)修心养性:参加宗教活动的主要原因
        (二)虔诚信仰:美好生活希冀
第四章 养老的社区支持
    一、老人是社区的重要参与人
        (一)老人赖以生存的“曼”
        (二)老年人在村落的权威
    二、老年人的地缘关系网
        (一)老年人的优待——村落补贴
        (二)邻居对老人生活起居的照顾
        (三)邻居和朋友对老人情感慰藉的支持
第五章 养老的政府支持
    一、“老有所养”——养老保险
        (一)云南省养老保险具体实施情况
        (二)勐景来老人养老保险的基本情况
        (三)养老金发挥的作用
    二、“老有所医”——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一)云南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具体实施情况
        (二)勐景来老人医疗保险的具体实施情况
        (三)医疗保险发挥的作用
第六章 完善傣族地区养老的多元支持体系
    一、傣族地区支持体系的特点
        (一)家庭养老是最主要的养老方式
        (二)多元支持体系发挥重要作用
    二、民族地区养老存在的不足
        (一)民族地区精神文化公共服务建设不足
        (二)政府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够
        (三)社会保险的养老保障水平低下
        (四)社会养老机构社会认可不足
    三、完善傣族地区老年人多元支持体系
        (一)不断强化家庭的基础支持
        (二)政府要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力度和财政支持力度
        (三)利用“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相结合
        (四)不断加强社会工作服务队伍的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个案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6)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研究 ——以山西省S大学本科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研究综述
        1.4.1 社交媒体的相关研究
        1.4.2 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1.4.3 大学生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1.4.4 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的研究
        1.4.5 现有研究述评
2 理论依据和研究设计
    2.1 理论基础
        2.1.1 社会互动理论
        2.1.2 需求层次理论
        2.1.3 社会支持理论
    2.2 概念界定与操作化
        2.2.1 社交媒体
        2.2.2 社会支持
        2.2.3 社会支持的测量
    2.3 研究方法
        2.3.1 文献研究法
        2.3.2 调查研究法
    2.4 研究思路
    2.5 研究创新
3 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与社会支持的概况
    3.1 样本的人口学构成
    3.2 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总体概况
    3.3 大学生社会支持情况分析
        3.3.1 大学生社会支持概况
        3.3.2 大学生社会支持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4 社交媒体使用对大学生社会支持分析
    4.1 社交媒体使用动机对大学生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4.1.1 人际关系维护和扩展动机与友伴性支持的一致性
        4.1.2 信息获取动机与信息性支持的一致性
        4.1.3 情绪释放动机与友伴性支持的高相关性
        4.1.4 自我肯定动机与友伴性支持的高相关性
    4.2 社交媒体使用行为对大学生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4.2.1 自我展示行为与情感性支持的高相关性
        4.2.2 人际互动行为与友伴性支持的一致性
        4.2.3 信息获取行为与信息性支持的一致性
    4.3 社交媒体使用强度对大学生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4.3.1 好友数量与社会支持的低相关性
        4.3.2 网龄与社会支持的低相关性
        4.3.3 使用频率与信息性支持的高相关性
        4.3.4 情感投入与友伴性支持的高相关性
    4.4 社交媒体使用对大学生社会支持的回归分析
        4.4.1 社交媒体使用动机对大学生社会支持的回归分析
        4.4.2 社交媒体使用行为对大学生社会支持的回归分析
        4.4.3 社交媒体使用强度对大学生社会支持的回归分析
    4.5 社交媒体使用与大学生获取社会支持的思考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社交媒体使用下社会支持的获取情况
        5.1.2 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与社会支持的满足
        5.1.3 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的问题与思考
    5.2 研究建议
    5.3 研究不足
    5.4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的社会支持调查问卷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农村集中供养特困老人社会支持网络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以C县S镇敬老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回顾
        1.2.1 社会支持的文献综述
        1.2.2 关于农村特困老人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和不足
        1.4.1 研究创新之处
        1.4.2 研究中的不足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相关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农村特困老人
        2.1.2 社会支持网络
        2.1.3 集中供养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社会支持理论
        2.2.2 一般系统理论
        2.2.3 老年活动理论
第3章 S镇敬老院服务状况及特困老人特质分析
    3.1 S镇敬老院基本情况介绍
        3.1.1 机构背景
        3.1.2 机构介绍
        3.1.3 敬老院农村特困老人基本情况
    3.2 S敬老院服务现状分析
        3.2.1 优势
        3.2.2 S敬老院服务不足
第4章 S敬老院特困老人社会支持网络评估
    4.1 S敬老院特困老人社会支持网络特征
        4.1.1 社会支持网络规模
        4.1.2 社会支持网络的关系构成
    4.2 S敬老院特困老人社会支持网络的描述
        4.2.1 政府和机构等主体对院内特困老人的正式社会支持
        4.2.2 院内特困老人的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
    4.3 S敬老院特困老人社会支持网络不足与缺失分析
        4.3.1 正式社会支持不足
        4.3.2 非正式支持缺失
第5章 专业社会工作对社会支持系统的介入
    5.1 介入的准备工作
        5.1.1 服务对象的招募
        5.1.2 需求分析
        5.1.3 服务方案设计
    5.2 特困老人社会支持网络构建方案的实施过程
        5.2.1 正式支持网络的建构
        5.2.2 社区支持网络的建构
        5.2.3 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的建构
第6章 集中供养特困老人社会支持网络完善的建议和思考
    6.1 完善特困老人社会支持网络各主体建议
        6.1.1 政府为主导
        6.1.2 敬老院作基础
        6.1.3 以社区为依托
        6.1.4 社会组织的参与
    6.2 社会工作在社会支持系统中的角色
        6.2.1 辅助者
        6.2.2 中间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访谈提纲
附录 B 调查问卷
致谢

(8)创伤经历儿童社会支持水平提升的个案管理探究 ——以H社区小Y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回顾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三)文献述评
第一章 研究设计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创伤经历
        (二)社会支持
    二、理论基础
    三、研究方法
        (一)资料收集方法
        (二)资料分析方法
    四、研究思路
第二章 个案管理在社会支持水平提升中的可行性及适用性分析
    一、个案管理在案主社会支持水平提升中的可行性
    二、个案管理在案主社会支持水平提升中的适用性
        (一)个案管理模式介入的适用性
        (二)案主需求的复杂性
第三章 个案管理介入创伤经历儿童社会支持水平提升的实务应用过程
    一、个案的基本情况
        (一)案主小Y的背景资料
        (二)个案的来源
    二、案主小Y的问题分析
        (一)案主小Y的家庭问题
        (二)案主小Y的心理及情绪问题
        (三)亲子关系问题
        (四)学校适应问题
        (五)社会交往问题
    三、案主小Y社会支持水平的现状及分析
        (一)案主小Y的社会支持现状
        (二)案主小Y社会支持水平的分析
    四、案主小Y的需求和资源分析
        (一)案主需求
        (二)案主小Y的资源与社会支持分析
    五、服务传输过程
        (一)制定服务计划
        (二)服务过程
第四章 个案管理运用于创伤经历儿童社会支持水平中的评估
    一、内容评估
        (一)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测量
        (二)目标实现的评估
        (三)案主资源的评估
    二、方法评估
    三、结果评估
        (一)满意度调查
        (二)服务产出与结果评估
    四、结论与反思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江苏省属体育协会发展的社会支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体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时代诉求
        1.1.2 体育协会自身发展需要社会支持
        1.1.3 体育协会的社会支持研究不足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对象与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3.2.1 文献资料法
        1.3.2.2 问卷调查法
        1.3.2.3 专家访谈法
        1.3.2.4 数理统计法
2 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社会支持理论
        2.1.2 资源依赖理论
        2.1.3 社会治理理论
    2.2 相关概念界定
        2.2.1 社会支持
        2.2.2 体育协会
        2.2.3 省属体育协会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关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2.3.2 关于体育协会的相关研究
        2.3.3 关于体育协会与社会支持的研究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江苏省属体育协会发展的社会支持结构解析
        3.1.1 江苏省属体育协会发展的社会支持动因分析
        3.1.1.1 支持空间
        3.1.1.2 支持需求
        3.1.2 江苏省属体育协会发展的社会支持要素解析
        3.1.3 江苏省属体育协会发展的社会支持作用解析
    3.2 江苏省属体育协会的现状分析
        3.2.1 江苏省属体育协会的发展现状分析
        3.2.2 江苏省属体育协会的社会支持现状分析
        3.2.2.1 政府部门支持现状
        3.2.2.2 社会层面支持现状
        3.2.2.3 协会自身支持现状
    3.3 江苏省属体育协会发展的社会支持存在的问题分析
        3.3.1 宏观角度
        3.3.1.1 政府政策支持不足制约江苏省属体育协会的发展
        3.3.1.2 政府资金支持不足制约江苏省属体育协会的发展
        3.3.2 中观角度
        3.3.2.1 企业单位支持不稳定
        3.3.2.2 社会公众支持程度低
        3.3.2.3 社区体育支持缺位
        3.3.3 微观角度
        3.3.3.1 江苏省属体育协会内部治理体系不完善
        3.3.3.2 江苏省属体育协会服务能力不足
        3.3.3.3 协会党支部支持作用发挥不明显
        3.3.3.4 协会之间相互支持缺乏
    3.4 江苏省属体育协会社会支持的优化策略
        3.4.1 政府层面
        3.4.2 社会层面
        3.4.3 协会自身层面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江苏省属体育协会发展的社会支持研究
    附录Ⅱ 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Ⅲ 江苏省属体育协会发展现状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农村贫困家庭社会支持网络建构的服务策略研究 ——以南平市A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一)农村贫困家庭问题及需求研究
        (二)社会工作参与农村贫困家庭的策略研究
        (三)农村贫困家庭社会支持网络状况及建构策略的研究
        (四)文献评述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二)概念界定
        (三)理论基础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农村贫困家庭社会支持网络现状及需求分析
    第一节 A村及其贫困家庭概况
        一、A村概况
        二、贫困家庭基本情况
    第二节 贫困家庭社会支持网络现状与问题
        一、社会支持网络密度情况
        二、社会支持网络支持力度情况
    第三节 贫困家庭问题社会支持网络建构需求分析
        一、增加正式支持网络的需求
        二、重构邻里支持网络的需求
        三、增强家庭支持网络的需求
        四、完善社区帮扶网络的需求
        五、形成贫困家庭互助网络的需求
第二章 农村贫困家庭社会支持网络建构的社工服务策略及实施
    第一节 农村贫困家庭社会支持网络建构服务策略
        一、服务目标
        二、服务策略框架与服务内容
    第二节 农村贫困家庭社会支持网络建构策略的实施过程
        一、家庭层面介入
        二、邻里层面介入
        三、社区层面介入
        四、社会层面介入
第三章 服务效果评估
    第一节 社会支持网络结构变化情况
        一、家庭支持网络变化
        二、邻里支持网络变化
        三、社区支持网络变化
    第二节 支持度变化情况
        一、客观支持
        二、主观支持
        三、支持的利用度
    第三节 贫困问题的解决情况
第四章 反思与讨论
    第一节 反思
        一、对方案目标的反思
        二、对服务策略的反思
        三、对服务方案设计过程的反思
        四、对服务方案实施过程的反思
    第二节 讨论
        一、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在该服务群体中的适用性问题
        二、服务策略的有效性及适用性问题
第五章 结语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国外社会支持网研究综述(论文参考文献)

  • [1]淄博市小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社会支持研究[D]. 魏功晋. 山东体育学院, 2021(02)
  • [2]城市低保家庭儿童社会支持体系构建研究[D]. 王晨菲. 北京建筑大学, 2021(02)
  • [3]社会工作构建矫正人员社会支持网络 ——以潍坊市w区为例[D]. 涂鑫荣. 青海师范大学, 2021(02)
  • [4]吸毒人员保持操守中的家庭支持研究[D]. 王雯仪.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8)
  • [5]西双版纳勐景来傣族村寨养老的多元支持研究[D]. 赵俊娜.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研究 ——以山西省S大学本科生为例[D]. 史洁芸.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7]农村集中供养特困老人社会支持网络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以C县S镇敬老院为例[D]. 田田. 新疆大学, 2020(07)
  • [8]创伤经历儿童社会支持水平提升的个案管理探究 ——以H社区小Y为例[D]. 牛莹. 西北民族大学, 2020(08)
  • [9]江苏省属体育协会发展的社会支持研究[D]. 王琼.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10]农村贫困家庭社会支持网络建构的服务策略研究 ——以南平市A村为例[D]. 谢姝媛.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标签:;  ;  ;  ;  ;  

国外社会支持网络研究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