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风情与活力走进中国五金之都

别样的风情与活力走进中国五金之都

(浙江工业大学,浙江杭州310023)

摘要:永康的五金文化将永康孕育成了著名的“百工之乡”,而素来讲究“精、细、慢”的永康工艺在日新月异、讲究“快文化”的经济社会不得不面临重重考验。在新时代如何让五金文化活起来,成为了永康人想要讲好永康故事、实现永康经济腾飞的首要课题。

关键词:永康;五金;文化

一、五金文化的渊源

永康,别名“乌伤”、“丽州”。相传三国东吴时期,孙权之母因病到此进香,感叹这里山清水秀,祷告人间能够永保安康,不久后孙母病愈,孙权大喜赐名为“永康”。永康位于浙中山地丘陵区块,属于典型的“七山一水二分田”构造,红壤广布,田地贫瘠,百姓生活困苦,所幸金属矿藏丰富,永康人多带着有关五金的一技之长离乡谋生。

永康的五金文化渊源深厚。晋朝人郭璞注《山海经》引张氏《土地志》云:“东阳永康县南四里有石城山,上有小石城,云黄帝曾游此。”永康民间亦流传着黄帝铸鼎的传说,五金之祖轩辕黄帝曾组织部落炼铜、铸鼎、炼丹,就在黄帝脚踩金莲、骑龙升天之际,其部落的一支留下来,成了永康的先民,永康就成为了五金之源,勤劳精明的永康人就此踏上了一条艰辛而又辉煌的五金之路。自此之后,春秋铸剑、汉造弩机、唐铸铜铳、汉代打铁刀、晋代铸铁剑、唐代制菜刀、剪刀、锄、犁。宋代更有许多的五金工匠以“打铜修锁补锅补铜壶哦”的吆喝声响彻大江南北。元代,永康铁锁闻名天下,被征入贡品之列。明代抗清名将郑成功命永康铁匠制作各种兵器,用于战场。清代能制无缝枪管,用作火铳。清道光《永康县志》载:“土石竹木,金银铜铁锡,皆有匠,然朴拙不能为精巧……多鬻技于他乡。”

二、五金文化的品质

“熊熊炉火映汗水,走街串巷闯四方”,五金文化早已渗透到每一个人永康人的血液当中。

永康的青壮年男子(俗称“手艺侬”)常年肩挑箱笼行担,翻山越岭,走南闯北,在异乡的屋檐下讨生活,这一路历尽艰辛,凶险相随,有的甚至命丧他乡。但是他们一直以敢想、敢闯、敢干,具有积极向上的草根精神,用双脚丈量千山万水,用巧嘴说尽千言万语,推销着自己的手艺,打响了永康五金的名气。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永康手艺侬要想把活做出名堂,多靠个人勤思考、勤钻研、勤动手。因此养成了业精于勤,工贵在专、学以致用、重在实践、不甘落后、敢为人先、器有多精、工有多细的行业品质。家中男子出门在外讨生活不容易,在家中从事农桑的妇孺也要精打细算过日子,除了吃苦耐劳,永康人最显著的一个品质就是勤俭精明。

同时,南宋永康籍状元陈亮提出的事功学说对永康的民风民俗影响甚大,永康人尤其重视工商的文化精神,即讲究实效、注重功利,因此形成了“前店后厂”、“沿街成市”为特征的,以商业促工业、以工业兴市场等带有明显的事功学特色的发展模式。同时,在育人领域,永康当地的学府也将“事功”作为办学宗旨的内核之一。

三、五金文化的风尚

由于自然环境限制,传统社会重农抑商,永康人既吃不了农耕饭,也喝不了手艺汤,唯一剩下的路就是读书求仕,逐渐形成“子孙以勤俭耕读为先”的重学风气。永康的学子外出求学条件艰苦,常年都以状元菜(梅干菜)下饭,老人们常用这些刻苦求学的故事勉励幼子要刻苦学习,将来出人头地。

不仅是平民百姓注重读书,在永康,很多世家大族都有一套严格的家训,而家训当中勤俭重学的风尚尤为突出。吕氏家训,即怀隐公家训中有“圣贤立教,务本业而黜游闲,重师儒而隆礼让,然皆读书明理,授科登显,显亲扬名,光前裕后,流芳于千万世矣。”陈氏家训中有“立志为脩身之本,读书为起家之本,勤俭为保家之本,宽厚为待人之本。”朱子家训中有“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胡氏家训中有“书山有路,学海无边。持家创业,贵在勤俭。”钱氏家训中有“务本节用则国富,进贤使能则国强,兴学育才则国盛。”永康家训无一不提醒后辈,只有吃得苦中苦,方才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好福气。永康后辈谨记家训,人才辈出,从唐代开科取士至清末,永康仅状元就出了503个。

四、五金文化的革新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永康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了中国最大的五金出口产品基地,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95%以上。如今这座五金之都已经容纳了近130万人口,过半都是外来务工人员。近年,本着“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发挥五金文化的独特魅力,立足优越的自然、人文资源,重金打造休闲文娱产业,以文化产业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永康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北宋清官胡则;提出“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的南宋思想家、文学家陈亮;明贤臣程文德、程正谊、清才女吴绛雪;近现代有应均、应祖锡、吕公望;现在任中科院院士金国章、颜德岳,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文虎,计算机“龙芯之父”胡伟武,国家核能研究领军人物夏海鸿等。博大深厚的人文底蕴,似时光长河里一滴滴江南之水,成为了永康五金文化绸缎上镶嵌的璀璨明珠。

五指岩“远望五峰插天,若人伸手探云”;灵山湖仙岩“峰峦如画屏,瀑声赛雷鸣”;素有“人间仙镜”之美称的国家名胜永康方岩更是植根于丹霞地貌的一枝山水奇葩。其自然景观雄奇秀美,祠庙书院的人文景观源远流长,方岩文化庙会承载着文明的精魄,折射着岁月的斑斓,“十八蝴蝶”“九狮图”“锡雕”成为中华民间艺术中独特而璀璨的瑰宝。

五、结语

永康总是以积极的姿态去寻找着更多的可能性,在一代代永康人的共同努力下,古老的文化神韵与清新跃动的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别具风情的人文景观与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使这座有着五千年五金文化的都城既有金属般的坚韧与刚强,也有了鲜花般的绚丽和柔情。让五金文化活起来,这是一场传承千年历史的文明胜利。在五金之都这片面临无限升级的神奇土地上,一幅大气磅礴、无比壮美的五金画卷正实时向世人展开。

参考文献

[1](晋)郭璞注,(清)郝懿行笺注,沈海波校点.山海经[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72-89.

[2]永康县志编纂委员会.永康县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170-275.

[3]方如金等.陈亮与南宋浙东学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4]陈立旭,连晓鸣,姚休.解读文化和文化产业[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吕婕妤(1998.01-),女,浙江永康人,当前职务:浙江工业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2016级本科生,学历:本科。

标签:;  ;  ;  

别样的风情与活力走进中国五金之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