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腈橡胶对聚甲醛树脂的增韧机理研究

丁腈橡胶对聚甲醛树脂的增韧机理研究

一、丁腈橡胶对聚甲醛树脂的增韧机理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赵思培[1](2021)在《基于氢键增韧聚苯并恶嗪高性能基体树脂的制备与研究》文中提出苯并恶嗪树脂固化后具有类似酚醛树脂的结构,是一种新型酚醛树脂。其固化过程中无小分子物质放出,固化物具有残炭高、吸水率低、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和介电性能优异等特点,已被应用于电子封装材料、航空航天业、阻燃材料、耐高温材料等领域。然而苯并恶嗪固化物脆性大,耐冲击强度低的缺点限制了其作为高性能结构材料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因此对苯并恶嗪进行增韧改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增韧改性方法往往会牺牲苯并恶嗪自身的热性能或加工性能,所以寻找新的改性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运用在聚合物中引入氢键构建“牺牲键”的思路对聚苯并恶嗪进行增韧。首先合成了两种含有氢键结构的低分子化合物,分别为具有几何非线型氢键构型的聚(醚-硫脲)(TUEG3)和二聚形成四重氢键结构的2-脲基-4[1H]嘧啶酮(UPy)。然后将其分别引入双酚A-苯胺型苯并恶嗪(BA-a)中,通过改变固化后树脂体系中氢键类型和氢键数量,利用氢键可逆断裂和重组有效耗散能量来实现树脂增韧。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将不同比例的TUEG3添加到BA-a中,采用DSC、FTIR测试对TUEG3/BA-a树脂体系固化行为进行研究,并通过对FTIR谱图中羟基伸缩振动区域进行分峰拟合,分析体系中氢键类型和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TUEG3的加入可以降低苯并恶嗪的固化温度,且TUEG3与苯并恶嗪间形成了分子间-OH···N氢键,从而促进树脂交联密度的提升。通过DMA、TGA测试对TUEG3/BA-a树脂体系热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TUEG3的加入进一步改善了苯并恶嗪树脂的热性能,当TUEG3含量为15 wt%时,体系Tg提升至209℃。对TUEG3/BA-a树脂体系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TUEG3含量为5wt%时,体系具有最高的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为15.45 k J·m-2和140.2 MPa,较纯苯并恶嗪分别提升156%和35%。对树脂冲击断面进行SEM测试,结果显示加入TUEG3后,断面粗糙度明显增强且出现纤维状裂纹,但未出现相分离现象。通过流变测试对TUEG3/BA-a树脂体系粘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TUEG3含量为5 wt%时,树脂粘度最低可达到0.12 Pa·s,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TUEG3的引入,实现了苯并恶嗪树脂韧性、热性能与加工性能三者的平衡。2.将不同比例的UPy添加到BA-a中,采用DSC、FTIR测试对UPy/BA-a树脂体系固化行为进行研究,并通过对FTIR谱图中羟基伸缩振动区域进行分峰拟合,分析体系中氢键类型和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UPy的加入可以降低苯并恶嗪的固化温度,且UPy分子与苯并恶嗪之间形成-OH···N氢键。通过DMA、TGA测试对UPy/BA-a树脂体系热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UPy的加入可以使体系Tg显着提高,当其含量为5 wt%时体系Tg提升至222℃,但热稳定性下降,800℃时残炭率降低。对UPy/BA-a树脂体系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UPy含量仅为3 wt%时,体系具有最高的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为16.39 k J·m-2和128.4 MPa,较纯苯并恶嗪分别提升172%和24%,增韧效果优于TUEG3/BA-a体系。对树脂冲击断面进行SEM测试,结果显示加入UPy后,断面出现纤维状、山脊状以及沟壑状的裂纹,未出现相分离现象,与DMA测试结果相对应。流变测试结果表明,UPy/BA-a共混体系加工窗口约为120℃,且共混体系较纯PBA-a有较短的凝胶时间,较低的固化温度,加工性能良好。

宋飞[2](2020)在《基于桐油的酚醛泡沫材料增韧和阻燃改性及其结构和性能研究》文中提出酚醛泡沫(Phenolic foam,PF)由于其出色的阻燃性能而有望代替高易燃性的聚氨酯泡沫和聚苯乙烯泡沫作为保温材料。但是,PF由亚甲基连接酚环的刚性分子结构导致其掉渣严重,这阻碍其大规模推广和应用。本研究以生物质资源桐油为原料,利用其碳碳双键与苯酚的Friedel-Crafts反应,将桐油的柔性烷基链嵌入到酚醛树脂的刚性分子结构中,以达到增韧目的;但烷基链的易燃性导致改性PF的阻燃性下降,为此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含磷或氮、磷或硅、磷的反应性桐油基阻燃增韧剂,并用来合成改性酚醛树脂,从而制备出一系列韧性增强的阻燃桐油基酚醛泡沫。1.以桐油为原料合成了桐油改性酚醛树脂,进而制备了桐油增韧的酚醛泡沫(TPF-x,x代表桐油相对苯酚的添加量,下同),并研究了TPF-x的机械性能和阻燃性能。与纯PF相比,TPF-x的机械性能的显着增强,其中增韧泡沫TPF-6的抗压和抗弯强度最大,分别为0.278 MPa和0.450 MPa,分别提高了68.8%和86.7%。但是,TPF-x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均随桐油含量的增加而下降。TPF-x的残炭率(800℃)和Tmax(DTG峰值温度)均明显小于纯PF。TPF-9和TPF-12的极限氧指数(LOI)分别为25.2%和23.8%,低于难燃等级。TPF-12的着火时间(TTI)、峰值热释放速率(p HRR)和残炭率分别为15s、46.30 k W/m2和0.84%,远差于纯PF的56 s、38.19 k W/m2和7.8%。尽管如此,TPF-12显示出良好的抑烟性能,其总烟释放量(TSR)为7.77 m2/m2,降低了72.2%。2.桐油经胺解和取代反应合成了阻燃桐油基磷酸二乙酯(TAP),并以TAP为增韧剂制备了酚醛泡沫(TAPPFx)。TAPPFx的机械性能优于纯PF,TAPPF6的抗压和抗弯强度最大,分别达到0.243 MPa和0.416 Mpa,与纯PF相比分别提高了51.9%和73.3%;TAPPFx的粉碎率均低于纯PF,TAPPF12的粉碎率最小,减小了38.5%。TAPPFx的Tmax与纯PF相当,且其残炭收率略有增加。TAPPFx的LOI值随TAP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最大为41.2%。TAPPF18的p HRR和THR(总释放热)最小,分别为28.36 k W/m2和16.57MJ/m2,分别减少了25.9%和10.2%。这些结果表明,阻燃磷元素的引入消除了烷基链易燃的隐患,使TAPPFx获得增强的机械性能、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3.合成了一种含三嗪环的桐油基磷酸酯类反应性阻燃剂(TAPC),并以TAPC为增韧剂制备了酚醛泡沫(PF-x)。PF-10的抗压和弯曲强度最大,分别为0.265 MPa和0.57MPa,相比纯PF分别提高了65.6%和137.5%;PF-10的脆性也最低,掉渣率为11.8%,降低了53.1%。PF-x的热稳定性增强,其在各个温度下的残炭高于纯PF。PF-x的阻燃和抑烟性能随TAPC含量的增加而增强,PF-15的p HRR、THR和TSR分别为27.81 k W/m2、17.36 MJ/m2和9.73 m2/m2,减小了27.2%、5.9%和67.7%。TAPC中的磷酸酯和三嗪环发挥协同作用,促进形成致密而连续的保护性炭层,既能隔氧隔热,又有效的限制了烟灰转移;而且三嗪环又能吸热分解释放出水蒸气和含氮不可燃气体,不仅稀释泡沫表面的易燃挥发物和氧气,还让炭层膨胀变厚,从而增强了泡沫的阻燃和抑烟性能。4.为了增强桐油基磷酸酯增韧剂在固相中的阻燃效果,设计合成了含磷桐油基硅氧烷(TDK),并制备了TDK增韧的酚醛泡沫(TDKPFx)。与纯PF相比,TDKPFx具有类蜂窝状的泡孔结构,更均匀规整的泡孔,更高的孔密度,更小的平均孔径和更窄的孔径分布范围;TDKPF10的抗压和弯曲强度最大,分别提高了65.6%和137.5%,说明TDK的引入改善了泡沫的微观形貌和机械性能;一方面TDK中的C=C键与苯酚发生Friedel-Crafts反应,另一方面硅氧烷水解并与酚醛树脂的羟基发生缩聚反应,最终将柔性的烷烃链和硅氧链嵌入酚醛泡沫的刚性分子结构中,达到增韧的目的。随着TDK量的增加,TDKPFx的LOI值增大,TDKPF15的最大LOI值为41.7%;TDKPF15的p HRR和THR分别减小了15.5%和22.2%;TDKPF5,TDKPF10和TDKPF15的TSR值分别降低了55.3%,75.8%和69.2%;说明TDK增强了泡沫的阻燃和抑烟性能。通过EDS、FT-IR、拉曼光谱和XPS表征残炭发现,泡沫中磷和硅通过协同作用促进聚合物炭化,形成更高石墨化和致密的富含聚磷酸盐和SiO2的杂化炭层。

逯祥洲[3](2019)在《球晶生长抑制剂对POM结晶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因快速结晶特性及高成型收缩率(3-3.5%),POM只能直接成型薄壁小尺寸制件,厚壁及大尺寸制件因成型时出现表面凹陷、翘曲、甚至内部空洞等缺陷,无法直接成型,制约制品尺寸及应用。根源是快速结晶速率下形成高结晶度和大晶粒等结晶特性。在成型时协同调控结晶行为使结晶速率下降满足快速成型、同时保持高结晶度并形成细化晶粒以确保制品的高强高刚特性是解决途径。本课题组同时采用球晶生长抑制剂和成核剂对POM的结晶行为进行协同调控以满足厚壁及大尺寸制件的成型,即,采用抑制剂牵制或干扰POM分子链有序排列过程、迫使结晶速率下降以满足大制件的快速成型,同时运用成核剂降低生长受限环境中的成核能,提高晶核密度,确保高结晶度并细化晶粒。作为课题组工作的一部分,本文采用与POM有不同相互作用程度的聚合物为球晶生长抑制剂:(1)与POM形成氢键:热塑性聚氨酯(TPU)和热塑性酚醛(PF);(2)与POM有亲和性:丁腈橡胶(NBR)。加工中使这些聚合物与POM形成抑制球晶生长的聚集态结构,牵制或干扰链段有序排列过程,迫使球晶生长速率呈现多层次性,使结晶速率下降。系统研究了抑制剂对POM结晶行为,非等温结晶动力学,成核时间、成核密度,等温条件下的球晶生长过程及其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晶形态和结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TPU为抑制剂时,POM的初始结晶温度(Ti)和峰值结晶温度(Tc)几乎不受影响;POM结晶焓明显下降,表明结晶被抑制,且TPU的Tm越高,对POM结晶的干扰能力越强。聚酯型TPU的结晶抑制能力强于聚醚型。而聚酯型TPU中,当属TPU-4对POM结晶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而TPU-4为5-10wt%时,其在基体中分散性(转速提高)的适度提高反而不利于其对POM结晶的抑制作用,却使结晶多层次性稍增加。加入TPU-4使POM的相对结晶度降低,POM的成核方式以及球晶生长方式没有太大的变化。虽然TPU-4对POM的成核时间延长,但是并没有降低POM成核的可能性。TPU-4使POM球晶生长速率明显下降,并且随结晶温度的增加,生长速率下降比例越明显。但在用量为5-15wt%时,用量变化对生长速率无明显影响。同时,TPU-4的加入使POM结晶过程的成核参数Kg和折叠链表面自由能σe增加,表明成核难度增大,球晶生长所需克服的能量增加。几种TPU均在不同程度上使POM晶粒细化,且TPU被囊裹在POM微纤之间或被排除在微纤之外,对球晶光性无影响,对POM结晶结构无影响。NBR为抑制剂时,POM的结晶有明显的抑制,表现为:Ti和Tc均逐渐稍移向低温,(35)Hc显着降低,半峰全宽FWHM增加。这种抑制作用与NBR用量及其相形态分布有关:用量增加,NBR对POM结晶的抑制作用增强;用量达10wt%时,POM结晶被显着干扰,使之出现典型的分步结晶现象;NBR在POM中的分散性提高,对POM结晶的抑制作用加强。NBR的加入使POM的结晶度降低,并随NBR含量增加而不断降低。随着NBR用量的增加,Avrami指数n出现稍微下降的趋势,与之对应的结晶速率常数Zc降低。当结晶温度高于156oC,NBR含量为10wt%时,POM的成核时间增加,但是晶核密度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有一定的增加。当NBR含量低于10wt%时,POM的结晶速率明显下降。Kg和σe降低,球晶成核所需克服的能量减小,说明成核难度降低。NBR抑制下,POM球晶完善性明显变差,球晶微纤有序性极差,NBR被囊裹在POM微纤之间或被排除在微纤之外,使POM晶粒细化,却不影响球晶的负光性。并且NBR对POM结晶结构无影响。PF为抑制剂时,POM结晶明显受抑制:DSC的FWHM增大,表明结晶速率的多层次性增强;随着PF用量的增加,POM的Ti和Tc稍降低,(35)Hc明显降低。PF在基体中的分散程度提高,其结晶抑制作用增强。PF抑制下,POM晶粒细化,球晶完善程度明显变差,尤其当PF用量达到7wt%时,晶粒破碎;成核参数和折叠链表面自由能增加,说明成核难度增大,球晶生长所需克服的能量增加。PF对POM球晶生长速率的抑制与其用量有关,3wt%PF即可使POM球晶生长速率显着降低。同时结合相关的数据可以得出,PF的加入对POM的球晶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在7wt%用量下,PF对POM的结晶的抑制效果最佳。另外,PF对POM结晶结构和球晶的负光性无影响。

陈琴[4](2019)在《基于离子液体制备多功能聚甲醛复合材料的研究》文中认为聚甲醛(POM)作为五大工程塑料之一,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电气、医疗器械等领域。但随着工业的发展,聚甲醛本身的性能已不能满足工业需求。本研究针对聚甲醛电阻绝缘性高、缺口冲击韧性低以及摩擦性能尚需进一步提高等缺点,首次使用离子液体TBOP-TFSI对聚甲醛进行改性,并与聚甲醛的传统改性剂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聚四氟乙烯微粉(PTFE)复合,通过简单熔融共混制备多功能聚甲醛复合材料,使其具有优异抗静电性能、结晶性能、机械性能及摩擦性能。本文围绕TBOP-TFSI对聚甲醛的改性,及离子液体分别与MWCNTs和PTFE复合协同改性聚甲醛,制备POM复合材料三个方面开展实验,研究了TBOP-TFSI、IL-MWCNTs和IL与PTFE对聚甲醛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主要内容与结论如下:(1)POM/IL共混物结构性能研究:本文通过简单的熔融共混方法,制备了POM/IL共混物,并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式扫描量热仪(DSC)、万能拉伸试验机、高阻仪等对聚甲醛共混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详细的表征。结果表明:TBOP-TFSI的阴离子与聚甲醛上C-H键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导致两者部分相容,极少量TBOP-TFSI能够在聚甲醛基体中分散均匀,且TBOP-TFSI对POM结晶具有成核作用,可以提高POM的结晶温度和结晶度,减小POM的球晶尺寸。极少量TBOP-TFSI的加入赋予了POM良好的抗静电性能,提高了POM的缺口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同时使其保持良好的拉伸强度,达到刚韧平衡,可用于制备综合性能优异的POM材料。(2)POM/IL-MWCNTs复合材料结构性能研究:通过将TBOP-TFSI与MWCNTs研磨,利用TBOP-TFSI阴离子上的O=S=O键与MWCNTs间的相互作用实现了离子液体对MWCNTs的包覆,然后将修饰过的MWCNTs(IL-MWCNTs)与POM熔融共混,制备了POM/IL-MWCNTs复合材料。离子液体对MWCNTs的包覆改善了MWCNTs在POM中的分散,且离子液体与MWCNTs对POM具有协同成核的作用,可以促进POM的结晶,减小POM复合物的球晶尺寸,使其拉伸强度提高,并保持良好的缺口冲击韧性。离子液体对MWCNTs的包覆,改善了MWCNTs的分散,同时也使离子液体在基体中的分散提高,进一步提高了POM复合物的抗静电性能。(3)POM/PTFE/IL复合材料结构性能研究:通过将TBOP-TFSI、PTFE与POM三者熔融共混,制备了POM/PTFE/IL复合材料。研究发现,离子液体与PTFE和POM间均具有一定的相互作用,所以离子液体的加入增强了POM和PTFE的界面粘结性,流变测试结果也表明两者界面得以增强;同时离子液体与PTFE对POM还有协同成核的作用,促进了POM的成核,改善了其结晶性能,减小了POM球晶的尺寸。研究还发现离子液体和PTFE的加入,赋予了POM良好抗静电性能,改善了POM的摩擦性能,实现了多功能POM复合材料的制备。

逯祥洲,王树杰,刘俊卿,魏继军,吕康辉,薛美玲[5](2018)在《NBR对POM结晶的抑制作用》文中认为针对聚甲醛(POM)因其具有结晶速度快、结晶度高、晶体粒径大等特点,而在成型加工大制件时易造成翘曲、凹陷等问题,以丁腈橡胶(NBR)作为抑制剂,抑制和干扰POM链的有序排列过程,降低结晶速率以满足快速成型的要求。结果表明,NBR明显抑制POM结晶的成核和生长,结晶温度移向低温,结晶焓显着降低,半峰全宽增加,且球晶生长速率明显下降。NBR的抑制作用随其用量增加和分散性提高而增强。当NBR质量分数为10%时,POM结晶被显着干扰,显示出分步结晶的现象。偏光显微镜结果表明NBR被囊裹在POM微纤之间或被排除在微纤之外,对球晶负光性和晶体结构无影响。

沈晓洁[6](2017)在《EVM/POM新型共混材料的研究》文中提出本课题以聚甲醛(POM)和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M)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POM的增韧改性和EVM/POM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TPV)的制备。第一部分采用三种牌号的EVM(Levapren 500,Levapren 700和Levapren700pxl)橡胶增韧改性POM,并研究其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结晶行为以及微观形貌。研究结果表明,三种牌号的EVM橡胶均能有效提高POM的缺口冲击强度,其中EVM700pxl对POM的增韧效果最好。动态力学分析(DMA)结果表明EVM橡胶与POM的相容性不好,这与共混物的微观形貌的结果相一致。EVM的添加降低了POM的结晶度、结晶温度以及熔融温度,并且EVM的VA含量和预交联结构均对聚甲醛的结晶有影响。加工工艺参数对体系的力学性能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大。当螺杆转速为200 rpm,加工温度在150180℃,注射压力为8 MPa时,POM/EVM500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第二部分以1,1-二叔丁基过氧基-3,3,5-三甲基环己烷(Luperox231)/N,N’-间苯撑双马来酰亚胺(HVA-2)为硫化体系,采用反应挤出动态硫化法制备EVM/POM热塑性弹性体。与EVM/POM共混物相比,EVM/POM TPV的综合力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拉伸强度可达到12 MPa左右,但断裂伸长率较低。实验结果表明螺杆转速和挤出机加工温度对EVM/POM TPV的力学性能有影响,为了制备性能良好的EVM/POM TPV,螺杆转速设定为250 rpm,挤出机加工温度在145175℃。Luperox231用量的增加使TPV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永久变形以及硬度均下降,而HVA-2用量的增加使TPV的拉伸强度和永久变形先下降后升高。本部分还研究了蓖麻油和癸二酸二辛酯(DOS)两种增塑剂对EVM/POM TPV的加工性能、力学性能、热行为以及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这两种增塑剂都使EVM/POM TPV体系的力学性能降低,并且有效改善其加工性能。添加增塑剂后,体系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均减小而损耗因子增大;增塑剂的添加使EVM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POM的结晶度均下降,但对POM的影响较小;EVM/POM TPV的耐热氧老化性能较好,但耐油性能较差,加入增塑剂后,对体系的耐老化性能和耐油性能有一定的影响。综合比较蓖麻油和DOS对EVM/POM TPV性能的影响,发现DOS对EVM/POM TPV的增塑效果较好,当DOS添加量为10%,其性能等同于含有20%蓖麻油的EVM/POM TPV。

徐东震[7](2014)在《酚醛树脂增韧改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酚醛树脂由于有着良好阻燃性、绝缘性、粘结性和化学稳定性而具有广泛的应用,但未经改性的酚醛树脂因其脆性过大而限制了其在某些领域的应用。因此,近年来为了提高酚醛树脂的综合性能,以进一步扩大其应用范围,对酚醛树脂进行改性,提高韧性和耐热性是酚醛树脂研究和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分别研究了以端羟基液体聚丁二烯、聚乙烯醇改性以及聚氨酯改性酚醛树脂的合成及性能,主要目的是提高酚醛树脂的韧性,并详细研究了不同增韧方式对树脂的性能的影响。(1)首先用不同型号的端羟基液体聚丁二烯(HTPB)以不同的量改性酚醛树脂。测定改性后酚醛树脂的粘度、水的溶解度、冲击强度、冲击断面形貌和热失重。测试结果表明:改性后酚醛树脂粘度整体呈增大至6000mPa.S,水的溶解度整体下降至0.7,施胶性能下降。在加入原胶质量分数3%的HTPB(H0711-06)时冲击强度达到最大,为3.6KJ/m2。此时改性酚醛树脂在450℃出现了一个改性剂分解峰,其耐热性有所下降。实验表明羟值最大的HTPB改性效果最好,取HTPB(H0711-06)作为改性剂在酚醛树脂合成的不同阶段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改性剂,测试改性酚醛树脂的性能。在合成酚醛树脂反应前加入原胶质量分数5%的HTPB,改性酚醛树脂粘度为1000mPa.S,水的溶解度为1.4,施胶性能良好。此时冲击强度达到5KJ/m2,增韧效果最好并且耐热性基本不变。(2)采用不同型号的聚乙烯醇制成10%的水溶液,以不同的量与酚醛树脂混合。研究表明,粘度先下降后缓慢上升,水的溶解度逐渐变小。当加入3份聚乙烯醇1788后冲击强度达到3.8KJ/m2,但是耐热性有一定程度的下降。(3)合成不同分子量的具有水溶性的端羟基聚氨酯,以其增韧改性酚醛树脂。研究表明,随着改性剂加入量的增加,改性酚醛树脂的粘度缓慢增大至1600mPa.S,水的溶解度逐渐变小至0.1。当加入原胶质量分数1%的1.6系列聚氨酯时酚醛树脂冲击强度达到5KJ/m2。此时改性酚醛树脂在400℃出现了一个改性剂分解峰,其耐热性有所下降。

罗鹏[8](2014)在《共聚甲醛(CPOM)的增韧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聚甲醛(POM)作为第三大工程塑料,其工业应用很大程度受制于其缺口敏感性,对于其增韧改性一直以来是研究热点,但其增韧产品的工业化应用停留在理论阶段。本文重点研究了共聚甲醛(CPOM)的增韧改性方法,分别采用三种增韧改性剂,粉末丁腈橡胶(PNBR)、均聚甲醛(HPOM)以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对共聚甲醛进行增韧改性,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一系列增韧复合材料,分别探讨了各增韧剂对共聚甲醛性能的影响。实验综合应用了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失重分析仪(TGA)、偏光显微镜(PLM)、简支梁冲击试验机、万能试验机、扫描电镜(SEM)等检测方法,对复合材料各项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研究表明,从加工性能、力学性能等方面来比较,已硫化粉末丁腈橡胶(PNBR-A)较未硫化粉末丁腈橡胶(PNBR-B)而言,CPOM/PNBR-A复合材料综合性能更加优异;且较热塑性聚氨酯(TPU)而言,在同等增韧剂含量下,PNBR-A增韧效果远远优于TPU。当弹性体含量达到10%时,粉末丁腈以橡胶带形式存在于基体中,TPU仍以粒子形式存在,其增韧机理存在差异。PNBR-A的加入可能会限制CPOM分子链的运动,使得分子链段在小范围内有序排列,形成更多尺寸较小的球晶,使得CPOM结晶度提高,熔融峰向高温方向移动;且加入5%PNBR-A和热稳定剂后,T5%提高了约36℃,Tp提高了约69℃,显着提高了材料的热分解温度。对于CPOM/UHMWPE复合体系,当UHMWPE含量为1%时,复合材料缺口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值,提高了约24%,且拉伸强度为52.8MPa,刚性和韧性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分别采用Avrami,Ozawa和莫志深理论分析了材料的结晶行为,研究发现,UHMWPE的加入能显着影响材料的结晶过程,减慢了CPOM的结晶速率,改变了CPOM球晶的成核和生长方式。UHMWPE在较高温度下部分熔融,阻碍CPOM分子链段的运动,随着温度的降低又起到异相成核的作用,显着降低了CPOM的结晶活化能。对于CPOM/HPOM复合材料,均聚甲醛的加入能显着提高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当配比为50/50时,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提高了约1.5倍,且拉伸强度为54.8MPa,较共聚甲醛二次加工后有了较高幅度的提高。但随着均聚甲醛添加量的逐渐增大,复合材料的热分解温度出现一定的下降趋势,其有效的热稳定体系值得进一步探索。

曹志奎,李建通,张付伟,徐泽夕,李武斌,田一政,高洁,靳翠萍[9](2012)在《聚甲醛增韧改性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综述了近年来增韧改性聚甲醛(POM)的研究进展,从弹性体增韧,刚性粒子增韧,合金化增韧等三方面介绍了聚甲醛增韧机理以及影响增韧效果的主要因素,并对增韧改性聚甲醛(POM)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孙双月[10](2010)在《聚甲醛、尼龙6和聚碳酸酯回收料的阻燃和高强超韧化改性及其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我国工程塑料工业发展与国外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虽然国内企业通过引进成套生产技术,在通用料生产方面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牌号不断增加,已经和国外企业相差无几。但是,在改性产品开发上国内企业远远落后于国外公司,至今没有改性产品上市。国内工程塑料市场基本为国外企业所垄断。本文以国产聚甲醛(POM)、聚酰胺(PA)6以及聚碳酸酯(PC)回收料为基料,选择有代表性的改性专用料体系进行改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将有助于国内企业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以及我国工程塑料改性技术水平的提升和行业的发展。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第一,无卤阻燃POM复合物的制备及其阻燃机理研究POM的阻燃历来是一个难题,这与其自身特殊的分子结构和燃烧机理有关。本文采用磷系阻燃剂聚磷酸铵(APP)或微胶囊红磷(MRP)与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复配的磷-氮协效阻燃剂;此外,针对POM燃烧过程中难以成炭的特性,利用双季戊四醇(DPER)和热塑性酚醛树脂(novolak)协效成炭作用辅助其成炭;利用热塑性聚氨酯(TPU)作为无机粉体阻燃剂的载体及包覆材料,不仅可提高阻燃剂与基体树脂之间的相容性,还可降低因添加粉体阻燃剂对其力学性能造成的影响。综合上述技术,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性能优良的无卤阻燃POM复合物。测试了阻燃POM的阻燃性能、力学性能,并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了阻燃POM燃烧残炭的成分,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燃烧残炭的形貌,用热失重分析仪(TGA)表征了POM及阻燃POM的热稳定性,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Py-GC-MS)分析了POM及阻燃POM的热降解机理。结果表明,MRP/MC/DPER/novolak复配阻燃POM的阻燃性可达到UL94V-1级,而APP/MC/DPER/novolak复配阻燃POM的阻燃级别可达UL94V-0级,其LOI最高达到52.8。垂直燃烧测试后样条表面剩余炭层的SEM照片显示,该炭层为外表面致密坚固、内部呈蜂窝状的焦化炭层,可有效阻止热和氧的传递,有助于减缓或终止燃烧。TGA测试结果表明,在阻燃POM燃烧过程中,复配阻燃剂在POM未分解之前就可起到阻燃作用,并促使体系的炭化使残炭量大幅提高。FTIR和Py-GC-MS分析表明,所加阻燃剂在气相和凝聚相同时起到阻燃作用。并且根据测试结果分析了阻燃机理。第二,尼龙6高强超韧化改性研究尼龙6改性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分别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苯基硅氧烷-苯乙烯共聚物(MSiS)对尼龙6进行增韧改性研究,这两种共聚物均为具有“核-壳”结构的增韧剂,并用双酚A型环氧树脂(DGEBA)作为增容剂。这两种体系的SEM及TEM照片显示,增容剂的添加可显着提高MBS(或MSiS)粒子在基体中的分散性,使其形成单分散分布。结果表明,当尼龙6/MBS/DGEBA的质量比为80/20/3,体系的缺口冲击强度达到92kJ/m2,而尼龙6/MSiS/DGEBA(80/20/3)体系的缺口冲击强度达到66kJ/m2,MBS的增韧效果明显好于MSiS的。并且这两种试样冲击断面的SEM照片显示,基体发生了大范围的剪切屈服,为韧性断裂,其增韧机理为粒子的空穴化以及基体的剪切屈服。在增韧效果较好的MBS增韧体系中分别添加有机蒙脱土(OMMT)和针状硅灰石作为增强剂,以提高共混体系的强度和刚性。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表明,OMMT被充分剥离分散在尼龙6基体中。透射电镜(TEM)照片显示,MBS和OMMT各自均匀分散在尼龙6基体中,OMMT的存在不会干扰MBS粒子空穴化以及引起基体的剪切屈服而起到增韧作用。第三,PC回收料的增韧及无卤阻燃改性研究PC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工程塑料,其产量和消费量仅次于尼龙,位列五大通用工程塑料第二位。随着PC消费量的迅速增加,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废弃PC制品及废料,它既是宝贵的再生资源,处理不当又会对环境造成无法弥补的危害,所以对PC的回收再利用是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处理方法。本文分别用具有“核-壳”结构的增韧剂MBS和MSiS粒子来对PC回收料进行改性研究。结果表明,由于MBS或MSiS与PC回收料相容性较差而没有达到增韧效果,当分别添加双酚A型环氧树脂(DGEBA).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或聚双酚A羟基醚(Phenoxy)作为增容剂,其缺口冲击强度得到大幅提高。试样的SEM照片显示,增容剂的添加可使MBS(或MSiS)粒子在基体中形成单分散分布,这是取得优异增韧效果的关键因素。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增韧机理。MSiS粒子不仅能有效提高PC回收料的冲击性能,还能赋予其优异的阻燃性能,当添加7wt.%MSiS和3wt.%的增容剂,可使PC回收料达到UL94 V-0的阻燃级别。垂直燃烧测试后残炭的FTIR分析表明,添加MSiS的PC共混物在燃烧时生成富含Si-C键和Si-O-Si键的隔氧绝热残炭层,起到隔热隔氧的作用。通过上述方法对PC回收料进行改性,为其再利用创造了条件,达到了充分利用回收料、节约资源的目的。

二、丁腈橡胶对聚甲醛树脂的增韧机理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丁腈橡胶对聚甲醛树脂的增韧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氢键增韧聚苯并恶嗪高性能基体树脂的制备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苯并恶嗪树脂概述
        1.2.1 苯并恶嗪树脂的结构与性能
        1.2.2 苯并恶嗪树脂的特点及应用
    1.3 苯并恶嗪树脂增韧改性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1.3.1 合成新结构的苯并恶嗪
        1.3.2 共混改性
        1.3.3 基于反应诱导相分离改性
        1.3.4 基于其它小分子/聚合物改性
    1.4 基于氢键作用的改性研究
        1.4.1 氢键的简介
        1.4.2 基于氢键作用的增韧改性研究进展
        1.4.3 苯并恶嗪分子中的氢键对性能的影响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TUEG_3/BA-a改性树脂体系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TUEG3 的合成
        2.2.4 TUEG3/BA-a浇铸体的制备
        2.2.5 TUEG3/BA-a改性树脂体系性能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TUEG3 的合成表征
        2.3.2 TUEG_3/BA-a改性树脂的固化机理及结构变化分析
        2.3.3 TUEG3/BA-a改性树脂氢键结构分析
        2.3.4 TUEG3/BA-a改性树脂热性能
        2.3.5 TUEG3/BA-a改性树脂力学性能及形貌分析
        2.3.6 TUEG3/BA-a改性树脂流变性能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UPy/BA-a共混树脂体系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仪器
        3.2.3 UPy的合成
        3.2.4 UPy/BA-a浇铸体的制备
        3.2.5 UPy/BA-a改性树脂体系性能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UPy的合成表征
        3.3.2 UPy/BA-a改性树脂的固化机理及结构变化分析
        3.3.3 UPy/BA-a改性树脂氢键结构分析
        3.3.4 UPy/BA-a改性树脂热性能
        3.3.5 UPy/BA-a改性树脂力学性能及形貌分析
        3.3.6 UPy/BA-a改性树脂流变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基于桐油的酚醛泡沫材料增韧和阻燃改性及其结构和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2 项目来源和经费支持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酚醛泡沫的增韧改性
        1.2.2 酚醛泡沫的耐热阻燃改性
        1.2.3 生物质增韧酚醛泡沫的研究进展
    1.3 设计思路、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设计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1.3.4 创新点
2 桐油增韧改性酚醛泡沫的制备与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原料与试剂
        2.2.2 桐油增韧酚醛泡沫(TPF-x)的合成
        2.2.3 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桐油与苯酚之间的Friedel-Crafts反应
        2.3.2 桐油对酚醛泡沫性能的影响
    2.4 小结
3 桐油基磷酸二乙酯增韧酚醛泡沫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原料与试剂
        3.2.2 桐油基磷酸二乙酯(TAP)的合成
        3.2.3 TAP增韧酚醛泡沫(TAPPFx)的制备
        3.2.4 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化合物的结构分析
        3.3.2 TAP对酚醛泡沫性能的影响
    3.4 小结
4 含氮桐油基磷酸二乙酯增韧酚醛泡沫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原料及试剂
        4.2.2 桐酰二乙基二胺(TA)的合成
        4.2.3 三嗪环磷酸酯(PC)的合成
        4.2.4 含氮桐油基磷酸二乙酯(TAPC)的合成
        4.2.5 TAPC增韧酚醛泡沫的制备
        4.2.6 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化合物的结构分析
        4.3.2 TAPC对酚醛泡沫性能的影响
    4.4 小结
5 含磷桐油基硅氧烷增韧酚醛泡沫的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原料及试剂
        5.2.2 桐油基硅氧烷(TD)的合成
        5.2.3 含磷桐油基硅氧烷(TDK)的合成
        5.2.4 TDK增韧酚醛泡沫的制备
        5.2.5 分析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桐油酸甲酯、TD和TDK的结构分析
        5.3.2 TDK对酚醛泡沫性能的影响
    5.4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3)球晶生长抑制剂对POM结晶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POM简介
        1.1.1 POM的发展历史
        1.1.2 POM的结构与应用
    1.2 POM的结晶特性
    1.3 POM结晶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 POM结晶成核剂的研究
        1.3.2 POM共混改性中结晶性能的研究
        1.3.3 POM增韧改性中结晶性能的研究
    1.4 立题依据的研究内容
        1.4.1 立题依据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TPU对POM结晶的影响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仪器设备
        2.2.3 POM/TPU共混物的制备及测试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TPU种类、用量和分散对POM结晶行为的影响
        2.3.2 TPU用量对POM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的影响
        2.3.3 TPU对POM球晶成核时间及成核密度的影响
        2.3.4 TPU对POM球晶生长速率的影响
        2.3.5 TPU对POM结晶形态和结晶结构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NBR对 POM结晶的影响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仪器设备及测试标准
        3.2.3 POM/NBR共混物的制备及测试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NBR用量和分散对POM结晶行为影响
        3.3.2 NBR用量对POM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的影响
        3.3.3 NBR对POM球晶成核时间及成核密度的影响
        3.3.4 NBR对POM球晶生长速率的影响
        3.3.5 NBR对POM结晶形态和结晶结构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F对POM结晶的影响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仪器设备及测试标准
        4.2.3 POM/PF共混物的制备及测试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PF用量和分散对POM结晶行为的影响
        4.3.2 PF用量对POM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的影响
        4.3.3 PF对POM球晶成核时间及成核密度的影响
        4.3.4 PF对POM球晶生长速率的影响
        4.3.5 PF对POM结晶形态和结晶结构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基于离子液体制备多功能聚甲醛复合材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POM概述
    1.2 POM结构性能
    1.3 POM改性研究
        1.3.1 成核改性
        1.3.2 增韧改性
        1.3.3 抗静电改性
        1.3.4 摩擦改性
    1.4 离子液体的应用研究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1.5.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5.2 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
第2章 POM/IL共混物结构和性能的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原料与试剂
        2.2.2 主要仪器设备
        2.2.3 POM/IL共混物的制备
        2.2.4 表征和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POM/IL共混物组分相容性的研究
        2.3.2 POM/IL共混物结晶行为的研究
        2.3.2.1 IL对 POM晶型的影响
        2.3.2.2 IL对 POM结晶和熔融过程的影响
        2.3.2.3 POM/IL共混物等温结晶动力学
        2.3.3 POM/IL共混物力学性能的研究
        2.3.4 POM/IL共混物抗静电性能的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POM/IL-MWCNTs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原料与试剂
        3.2.2 主要仪器设备
        3.2.3 POM/IL-MWCNTs复合物的制备
        3.2.4 表征和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IL对 MWCNTs的包覆
        3.3.1.1 IL与 MWCNTs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3.3.1.2 IL对 MWCNTs的分散影响
        3.3.2 IL-MWCNTs对 POM结晶行为的影响
        3.3.3 IL-MWCNTs对 POM机械性能的影响
        3.3.4 IL-MWCNTs对 POM抗静电性能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POM/PTFE/IL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原料与试剂
        4.2.2 主要仪器设备
        4.2.3 POM/PTFE/IL复合物的制备
        4.2.4 表征和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IL对 POM基体和PTFE界面的影响
        4.3.2 IL对 POM复合材料结构性能的影响
        4.3.2.1 IL对 POM复合材料结晶行为的影响
        4.3.2.2 IL对 POM/PTFE复合材料机械性能的影响
        4.3.2.3 IL对 POM/PTFE复合材料抗静电性能的影响
        4.3.2.4 IL对 POM/PTFE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
        4.3.3 PTFE对 POM复合材料结构性能的影响
        4.3.3.1 PTFE对 POM复合材料结晶行为的影响
        4.3.3.2 PTFE对 POM复合材料机械性能的影响
        4.3.3.3 PTFE对 POM复合材料抗静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5)NBR对POM结晶的抑制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原料
    1.2 主要仪器及设备
    1.3 试样制备
    1.4 测试与表征
2 结果与讨论
    2.1 NBR对POM结晶的抑制作用
        (1) NBR的用量对POM结晶的抑制作用。
        (2) NBR的分散对POM结晶的抑制作用。
    2.2 NBR对POM球晶生长速率的影响
    2.3 NBR对POM结晶形态和结晶结构的影响
3 结论

(6)EVM/POM新型共混材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聚甲醛简介
        1.1.1 聚甲醛的发展历史
        1.1.2 聚甲醛的结构与性能
        1.1.3 聚甲醛的主要应用
    1.2 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简介
        1.2.1 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结构与分类
        1.2.2 EVM橡胶的性能
        1.2.3 EVM橡胶的主要应用
    1.3 国内外弹性体增韧POM的研究现状
        1.3.1 热塑性聚氨酯增韧POM
        1.3.2 丁腈橡胶增韧POM
        1.3.3 乙丙橡胶增韧POM
        1.3.4 聚烯烃弹性体增韧POM
    1.4 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
        1.4.1 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的介绍
        1.4.2 橡塑体系
        1.4.3 硫化体系
        1.4.4 混炼设备
        1.4.5 混炼工艺
    1.5 增塑剂及增塑机理
    1.6 选题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1.6.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6.2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增韧改性聚甲醛的性能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原材料
        2.1.2 主要设备及仪器
        2.1.3 试样制备
        2.1.4 性能测试及表征
    2.2 结果与讨论
        2.2.1 POM / EVM体系的流动性
        2.2.2 POM / EVM体系的力学性能
        2.2.3 POM / EVM体系的动态力学性能
        2.2.4 POM / EVM体系的热力学性能
        2.2.5 POM / EVM体系的微观形貌
    2.3 结论
第三章 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增韧改性聚甲醛的工艺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原材料
        3.1.2 主要设备及仪器
        3.1.3 试样制备
        3.1.4 性能测试及表征
    3.2 结果与讨论
        3.2.1 POM与POM / EVM共混物的流变性能
        3.2.2 螺杆转速对POM / EVM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3.2.3 挤出机加工温度对POM / EVM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3.2.4 注射压力对POM / EVM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3.3 结论
第四章 EVM / POM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
    4.1 实验部分
        4.1.1 原材料
        4.1.2 主要的设备与仪器
        4.1.3 试样制备
        4.1.4 性能测试及表征
    4.2 结果与讨论
        4.2.1 POM和EVM700的流变性能
        4.2.2 不同EVM / POM共混物体系的比较
        4.2.3 螺杆转速对EVM / POM TPV的力学性能的影响
        4.2.4 挤出机加工温度对EVM / POM TPV的力学性能的影响
        4.2.5 Luperox231的用量对EVM / POM TPV的力学性能的影响
        4.2.6 HVA-2 的用量对EVM / POM TPV的力学性能的影响
    4.3 结论
第五章 蓖麻油对EVM / POM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的影响
    5.1 实验部分
        5.1.1 原材料
        5.1.2 主要的设备及仪器
        5.1.3 试样制备
        5.1.4 性能测试及表征
    5.2 结果与讨论
        5.2.1 蓖麻油对EVM / POM TPV的加工性能的影响
        5.2.2 蓖麻油对EVM / POM TPV的力学性能的影响
        5.2.3 蓖麻油对EVM / POM TPV的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5.2.4 蓖麻油对EVM / POM TPV的热力学性能的影响
        5.2.5 蓖麻油对EVM / POM TPV的耐油性和耐老化性的影响
    5.3 结论
第六章 DOS对EVM / POM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的影响
    6.1 实验部分
        6.1.1 原材料
        6.1.2 主要的设备及仪器
        6.1.3 试样制备
        6.1.4 性能测试及表征
    6.2 结果与讨论
        6.2.1 DOS对EVM / POM TPV的加工性能的影响
        6.2.2 DOS对EVM / POM TPV的力学性能的影响
        6.2.3 DOS对EVM / POM TPV的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6.2.4 DOS对EVM / POM TPV的热力学性能的影响
        6.2.5 DOS对EVM / POM TPV的耐油性和耐老化性的影响
    6.3 结论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酚醛树脂增韧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酚醛树脂
    1.2 酚醛树脂合成与固化机理
    1.3 酚醛树脂的增韧改性研究进展
        1.3.1 橡胶改性酚醛树脂
        1.3.2 合成树脂改性酚醛树脂
        1.3.3 天然植物油改性酚醛树脂
        1.3.4 耐热改性的研究
    1.4 聚合物共混及增韧改性机理
        1.4.1 聚合物共混物的制备方法及分类
        1.4.2 聚合物共混物的相容性
        1.4.3 聚合物共混物的相分离
        1.4.4 聚合物共混物的形态结构
        1.4.5 热固性树脂的增韧改性机理
2 端羟基液体聚丁二烯(HTPB)改性酚醛树脂的研究
    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过程
        2.2.1 各型号 HTPB 与酚醛树脂的共混改性
        2.2.2 酚醛树脂的合成
        2.2.3 HTPB 反应前改性酚醛树脂的合成
        2.2.4 HTPB 反应中改性酚醛树脂的合成
        2.2.5 HTPB 反应后改性酚醛树脂的合成
    2.3 测试
        2.3.1 粘度测试
        2.3.2 水的溶解度测试
        2.3.3 冲击强度测试
        2.3.4 冲击断面形貌分析测定
        2.3.5 热重分析测定
    2.4 结果与分析
        2.4.1 不同羟值的 HTPB 对酚醛树脂粘度的影响
        2.4.2 不同阶段加入 HTPB 对酚醛树脂粘度的影响
        2.4.3 不同羟值的 HTPB 对酚醛树脂水的溶解度的影响
        2.4.4 不同阶段加入 HTPB 对酚醛树脂水的溶解度的影响
        2.4.5 不同羟值的 HTPB 对酚醛树脂韧性的影响
        2.4.6 不同阶段加入 HTPB 对酚醛树脂韧性的影响
        2.4.7 HTPB 对酚醛树脂热稳定性能的影响
    2.5 小结
        2.5.1 不同羟值的 HTPB 改性酚醛树脂小结
        2.5.2 不同阶段加入 HTPB 改性酚醛树脂小结
3 聚乙烯醇改性酚醛树脂的研究
    3.1 实验原料与仪器
        3.1.1 实验原料
        3.1.2 实验仪器
    3.2 改性酚醛树脂的制备
        3.2.1 聚乙烯醇水溶液的制备
        3.2.2 改性酚醛树脂的制备
    3.3 测试
    3.4 结果与分析
        3.4.1 不同型号的聚乙烯醇对酚醛树脂粘度的影响
        3.4.2 不同型号的聚乙烯醇对酚醛树脂水的溶解度的影响
        3.4.3 不同型号的聚乙烯醇对酚醛树脂韧性的影响
        3.4.4 聚乙烯醇对酚醛树脂热稳定性能的影响
    3.5 小结
4 端羟基聚氨酯改性酚醛树脂的研究
    4.1 实验原料与仪器
        4.1.1 实验原料
        4.1.2 实验仪器
    4.2 改性酚醛树脂的合成
        4.2.1 酚醛树脂的合成
        4.2.2 端羟基聚氨酯的制备
        4.2.3 聚氨酯改性酚醛树脂的制备
    4.3 测试
        4.3.1 NCO 摩尔分数测定
        4.3.2 红外光谱分析
        4.3.3 固含量测试
    4.4 结果与分析
        4.4.1 不同分子量的 PU 对酚醛树脂粘度的影响
        4.4.2 不同分子量的 PU 对酚醛树脂水的溶解度的影响
        4.4.3 不同分子量的 PU 对酚醛树脂韧性的影响
        4.4.4 聚氨酯对酚醛树脂热稳定性能的影响
        4.4.5 聚氨酯改性酚醛树脂的红外光谱分析
    4.5 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符号说明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共聚甲醛(CPOM)的增韧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聚甲醛(POM)的结构与性能
    1.3 聚甲醛的结晶
        1.3.1 聚甲醛的结晶特性
        1.3.2 聚甲醛的成核
    1.4 POM 的发展概况和市场现状
    1.5 聚甲醛的改性研究进展
        1.5.1 POM 的增韧改性
        1.5.1.1 弹性体增韧
        1.5.1.2 有机刚性粒子增韧
        1.5.1.3 无机刚性粒子增韧
        1.5.1.4 弹性体与刚性粒子并用增韧
        1.5.2 POM 的填充增强改性
        1.5.3 POM 的热稳定性改性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第2章 CPOM/PNBR 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仪器及设备
        2.2.3 试样制备
        2.2.4 测试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CPOM/PNBR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
        2.3.2 CPOM/PNBR-A 复合材料的 DSC 分析
        2.3.3 CPOM/PNBR-A 复合材料的 TG 分析
        2.3.4 CPOM/PNBR-A 及 CPOM/TPU 复合材料的 SEM 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CPOM/UHMWPE 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仪器及设备
        3.2.3 试样制备
        3.2.4 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CPOM/UHMWPE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
        3.3.2 CPOM/UHMWPE 复合材料的 SEM 分析
        3.3.3 CPOM/UHMWPE 复合材料的 PLM 分析
        3.3.4 CPOM/UHMWPE 复合材料的 WAXD 分析
        3.3.5 CPOM 及其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过程分析
        3.3.5.1 DSC 分析
        3.3.5.2 Avrami 理论分析
        3.3.5.3 Ozawa 理论分析
        3.3.5.4 莫志深理论分析
        3.3.6 结晶活化能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CPOM/HPOM 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仪器及设备
        4.2.3 试样制备
        4.2.4 测试与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CPOM/HPOM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
        4.3.2 CPOM/HPOM 复合材料的 DSC 分析
        4.3.3 CPOM/HPOM 复合材料的 TG 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待发表的论文

(9)聚甲醛增韧改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增韧机理
    1.1 弹性体增韧
        1.1.1 多重银纹理论
        1.1.2 银纹-剪切屈服理论
        1.1.3 逾渗理论
        1.1.4 空穴化理论
    1.2 刚性粒子增韧
        1.2.1 刚性有机填料的“冷拉”机理
        1.2.2 刚性无机粒子增韧机理
2 影响增韧效果的主要因素
3 弹性体增韧POM
    3.1 TPU增韧
    3.2 NBR增韧
    3.3 离子型热塑性弹性体增韧
    3.4 其他弹性体增韧
4 刚性粒子增韧
5 合金化改性
6 结语

(10)聚甲醛、尼龙6和聚碳酸酯回收料的阻燃和高强超韧化改性及其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聚甲醛及其改性研究
        1.1.1 POM的结构与性能
        1.1.2 POM的发展及现状
        1.1.3 POM改性研究进展
    1.2 聚碳酸酯及其改性研究
        1.2.1 PC的结构和性能
        1.2.2 PC的生产状况
        1.2.3 PC改性研究进展
    1.3 尼龙及其改性研究
        1.3.1 尼龙概况
        1.3.2 尼龙6改性研究进展
    1.4 阻燃理论
        1.4.1 聚合物的燃烧过程
        1.4.2 POM的热分解
        1.4.3 PC的热分解
        1.4.4 阻燃机理
    1.5 弹性体增韧理论及其发展
        1.5.1 能量的直接吸收理论
        1.5.2 裂纹核心理论
        1.5.3 剪切屈服理论
        1.5.4 银纹-剪切带理论
        1.5.5 空穴化理论
    1.6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和创新之处
        1.6.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2 研究内容
        1.6.3 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无卤阻燃POM复合物的制备及其阻燃机理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原料
        2.2.2 实验设备
        2.2.3 样品制备
        2.2.4 测试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阻燃剂载体的选择
        2.3.2 阻燃剂的选择
        2.3.3 MRP/MCA/DPER/novolak阻燃POM
        2.3.4 APP/MCA/DPER/novolak阻燃POM
        2.3.5 热降解动力学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尼龙6增强超韧化改性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原料
        3.2.2 实验设备
        3.2.3 样品制备
        3.2.4 性能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尼龙6/"核-壳"结构增韧剂体系的力学性能
        3.3.2 尼龙6/"核-壳"结构增韧剂体系的亚微相态
        3.3.3 增强超韧尼龙6复合材料
    参考文献
第四章 PC回收料的增韧及阻燃改性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原料
        4.2.2 实验设备
        4.2.3 样品制备
        4.2.4 测试与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MBS对PC回收料增韧改性研究
        4.3.2 MSiS对PC回收料的改性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及导师简介
北京化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四、丁腈橡胶对聚甲醛树脂的增韧机理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氢键增韧聚苯并恶嗪高性能基体树脂的制备与研究[D]. 赵思培. 中北大学, 2021(09)
  • [2]基于桐油的酚醛泡沫材料增韧和阻燃改性及其结构和性能研究[D]. 宋飞.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20
  • [3]球晶生长抑制剂对POM结晶的影响研究[D]. 逯祥洲. 青岛科技大学, 2019(11)
  • [4]基于离子液体制备多功能聚甲醛复合材料的研究[D]. 陈琴. 杭州师范大学, 2019(01)
  • [5]NBR对POM结晶的抑制作用[J]. 逯祥洲,王树杰,刘俊卿,魏继军,吕康辉,薛美玲. 工程塑料应用, 2018(09)
  • [6]EVM/POM新型共混材料的研究[D]. 沈晓洁. 青岛科技大学, 2017(01)
  • [7]酚醛树脂增韧改性的研究[D]. 徐东震. 青岛科技大学, 2014(04)
  • [8]共聚甲醛(CPOM)的增韧改性研究[D]. 罗鹏. 湘潭大学, 2014(03)
  • [9]聚甲醛增韧改性研究进展[J]. 曹志奎,李建通,张付伟,徐泽夕,李武斌,田一政,高洁,靳翠萍. 塑料工业, 2012(05)
  • [10]聚甲醛、尼龙6和聚碳酸酯回收料的阻燃和高强超韧化改性及其机理研究[D]. 孙双月. 北京化工大学, 2010(10)

标签:;  ;  ;  ;  

丁腈橡胶对聚甲醛树脂的增韧机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