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接头论文和设计-吴舜斌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道接头,属于空调系统管道领域,旨在便于管道之间间隙较大两个管道的连接,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外套和内套,外套和内套之间螺纹连接,外套内侧固设有外连接环,内套内侧固设有内连接环,内连接环上周向均布有若干旋设于内连接环上的内连接螺栓,外连接环上周向均布有若干旋设于外连接环上的外连接螺栓。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管道之间间隙较大时安装不便的问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管道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1)和内套(2),所述外套(1)和内套(2)之间螺纹连接,所述外套(1)内侧固设有外连接环(11),所述内套(2)内侧固设有内连接环(21),所述内连接环(21)上周向均布有若干旋设于内连接环(21)上的内连接螺栓(3),所述外连接环(11)上周向均布有若干旋设于外连接环(11)上的外连接螺栓(4)。

设计方案

1.一种管道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1)和内套(2),所述外套(1)和内套(2)之间螺纹连接,所述外套(1)内侧固设有外连接环(11),所述内套(2)内侧固设有内连接环(21),所述内连接环(21)上周向均布有若干旋设于内连接环(21)上的内连接螺栓(3),所述外连接环(11)上周向均布有若干旋设于外连接环(11)上的外连接螺栓(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2)包括与外套(1)旋设连接的内螺接环(22),所述内套(2)包括与外套(1)滑动连接的内滑动环(23),所述外套(1)包括套设于内滑动环(23)外侧的外滑动环(13),所述外套(1)包括旋设于内连接环(21)外侧的外螺接环(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道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滑动环(13)内侧开设有容纳槽(131),所述容纳槽(131)内嵌设有与内滑动环(23)外侧抵压的密封圈(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连接环(11)背向内套(2)的端面内侧固设有外封闭环(14),所述内连接环(21)背向外套(1)的端面内侧固设有内封闭环(2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连接环(11)朝向内套(2)的端面内侧固设有外遮严环(15),所述内连接环(21)朝向外套(1)的端面内侧固设有内遮严环(2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1)远离内套(2)的端面固设有外遮挡管(16),所述内套(2)远离外套(1)的端面固设有内遮挡管(26),所述外遮挡管(16)套设于内遮挡管(26)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2)包括与内套(2)连接的连接管(17),所述内套(2)包括与连接管(17)连接连通且中心线与连接管(17)中心线相互垂直的折弯管(1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2)外侧固设有以内套(2)中心线对称设置的两个内作动块(6),所述外套(1)外侧固设有以外套(1)中心线对称设置的两个外作动块(7)。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管道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滑动环(23)外表面光滑设置。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系统管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道接头。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城市地标性超高层建筑的开发建造发展迅速。对于目前各地区的地标性超高层建筑,其标准层空调系统主流设计方案为全空气系统,即每层单独设置空调机房,集中处理空气送至楼层内各空调房间。

输送管道分节生产完成后,将其分别于各空调房间进行安装,管道安装时,需要将房间内管管道连接起来,但管道安装时,管道之间会存在一定的间隙,相邻管道之间的间隙较小时,可于管道接头之间增加垫片,以满足管道安装需求;当管道之间的间隙较大时,常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将管道布局进行调整,当管道布局不能调整时,需要重新进行管道配装,施工周期加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接头,具有适用于管道之间间隙较大时进行连接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管道接头,包括外套和内套,外套和内套之间螺纹连接,外套内侧固设有外连接环,内套内侧固设有内连接环,内连接环上周向均布有若干旋设于内连接环上的内连接螺栓,外连接环上周向均布有若干旋设于外连接环上的外连接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内套旋设于外套内侧,再将外套远离内套的一端与管道的法兰接头相对后,将外连接螺栓穿过管道的法兰接头后旋设于外连接环上,实现外套与管道的连接,将内套远离外套的一端与管道的法兰接头相对后,将内连接螺栓穿过管道的法兰接头后旋设于内连接环上,实现内套与管道的连接;通过调整内套旋设于外套的长度,从而实现相邻两个管道端头之间不同间距的连接,外套和管道之间密封连接,内套和管道之间密封连接,外套和内套之间密封连接,确保相邻管道之间连接的稳定;当相邻两个管道之间的间隙较大时,可使用该管道接头进行两个管道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内套包括与外套旋设连接的内螺接环,内套包括与外套滑动连接的内滑动环,外套包括套设于内滑动环外侧的外滑动环,外套包括旋设于内连接环外侧的外螺接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内螺接环旋设于外螺接环实现内套与外套的连接,将内滑动环插入外滑动环内实现内套和外套之间的封严,通过内滑动环插入外滑动环后能进入歩增加内套与外套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外滑动环内侧开设有容纳槽,容纳槽内嵌设有与内滑动环外侧抵压的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圈能进一步增加外滑动环与内滑动环之间的密封效果,提高外套和内套之间连接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外连接环背向内套的端面内侧固设有外封闭环,内连接环背向外套的端面内侧固设有内封闭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封闭环位于管道内侧,内封闭环位于管道内侧,提高内套与管道连接的封严效果,提高外套与管道连接的封严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外连接环朝向内套的端面内侧固设有外遮严环,内连接环朝向外套的端面内侧固设有内遮严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遮严环能对管道接头进行保护,通过提高外套套设于管道法兰接头外侧,能提高外套与管道法兰头连接的稳定性,内遮严环能对管道接头进行保护,通过提高内套套设于管道法兰接头外侧,能提高内套与管道法兰头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外套远离内套的端面固设有外遮挡管,内套远离外套的端面固设有内遮挡管,外遮挡管套设于内遮挡管外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遮挡管内径与管道内径相同,外遮挡管套设于内遮挡管外侧,能减小流体通过接头时截面积突变对流体流动造成的流体能量损失。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内套包括与内套连接的连接管,内套包括与连接管连接连通且中心线与连接管中心线相互垂直的折弯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管与折弯管相互垂直,扩大了该接头的使用范围,使该接头能适用于相互垂直的两个管道之间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内套外侧固设有以内套中心线对称设置的两个内作动块,外套外侧固设有以外套中心线对称设置的两个外作动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内作动块便于内套的转动,通过外作动块便于外套的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内滑动环外表面光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滑动环外表面光滑能提高内滑动环与外滑动环之间连接的密封性,通过减小内套旋设插入外套时外滑动环对密封圈的磨损和阻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调整内套旋设于外套的长度,从而实现相邻两个管道端头之间不同间距的连接,外套和管道之间密封连接,内套和管道之间密封连接,外套和内套之间密封连接,确保相邻管道之间连接的稳定;当相邻两个管道之间的间隙较大时,可使用该管道接头进行两个管道的连接;

2、密封圈能进一步增加外滑动环与内滑动环之间的密封效果,提高外套和内套之间连接的密封性;

3、内滑动环外表面光滑能提高内滑动环与外滑动环之间连接的密封性,通过减小内套旋设插入外套时外滑动环对密封圈的磨损和阻力。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套;11、外连接环;12、外螺接环;13、外滑动环;131、容纳槽;14、外封闭环;15、外遮严环;16、外遮挡管;17、连接管;18、折弯管;19、弯头;2、内套;21、内连接环;22、内螺接环;23、内滑动环;24、内封闭环;25、内遮严环;26、内遮挡管;3、内连接螺栓;4、外连接螺栓;5、密封圈;6、内作动块;7、外作动块;8、管道;9、密封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

一种管道接头,如图1所示,用于两个管道8之间的连接,包括分别与管道8连接的外套1和内套2,内套2旋设于外套1内侧。

如图2所示,外套1远离内套2的一端内侧一体设置有与外套1同轴的外连接环11,管道8端口设置有法兰接头,管道8上穿设有旋设于外连接环11远离内套2的端面且为穿过外连接环11的外连接螺栓4,外连接螺栓4将外套1与管道8压紧连接。管道8的法兰接头上开设有圆槽,圆槽内放置有密封环9,外连接螺栓4将外连接环11与管道8压紧时密封环9将外连接环11与管道8封严。

如图2所示,外套1包括与外连接环11一体设置的外螺接环12,外螺接环12远离外连接环11的一端一体设置有外滑动环13,外滑动环13内侧开设有容纳槽131,容纳槽131内设置有密封圈5。

如图2所示,内套2包括与外螺接环12螺纹连接的内螺接环22,内螺接环22远离外连接环11的一端一端设置有沿外滑动环13滑动的内滑动环23,内滑动环23外表面打磨光滑,内滑动环23外侧面与密封圈5抵压。

如图2所示,内滑动环23远离内螺接环22的一端一体设置有内连接环21,管道8的法兰上穿设有旋设于内连接环21的内连接螺栓3,内连接螺栓3未穿过内连接环21。内连接环21与管道8的法兰接头上的密封环9抵压。

如图2所示,外连接环11背向内套2的端面内侧一体设置有外侧面与管道8内壁抵触的外封闭环14,内连接环21背向外套1的端面一体设置有与管道8内壁抵触的内封闭环24。

如图2所示,内套2远离外套1的端面一体设置有内径与管道8内径相同的内遮挡管26,外套1远离内套2的端面一体设置有套设于内遮挡管26外侧的外遮挡管16。

如图2所示,外连接环11朝向内套2的端面内侧一体设置有套设于管道8法兰接头外侧的外遮严环15,内连接环21朝向外套1的端面内侧一体设置有套设于管道8法兰接头外侧的内遮严环25。

如图1所示,内套2外侧固设有以内套2中心线对称设置的两个内作动块6,内作动块6朝向内套2的端面与内套2表面贴合,内作动块6背向内套2的端面平整。外套1外侧固设有以外套1中心线对称设置的两个外作动块7,外作动块7朝向外套1的端面与外套1表面贴合,外作动块7背向外套1的端面平整。

一种管道接头,其工作过程如下:

将内套2旋设于外套1内侧,再将外套1远离内套2的一端与管道8的法兰接头相对后,将外连接螺栓4穿过管道8的法兰接头后旋设于外连接环11上,实现外套1与管道8的连接,将内套2远离外套1的一端与管道8的法兰接头相对后,将内连接螺栓3穿过管道8的法兰接头后旋设于内连接环21上,实现内套2与管道8的连接;通过调整内套2旋设于外套1的长度,从而实现相邻两个管道8端头之间不同间距的连接,当相邻两个管道8之间的间隙较大时,可使用该管道接头进行两个管道8的连接。

实施例2

一种管道接头,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内套2包括与内套2连接的连接管17,内套2包括与连接管17连接连通且中心线与连接管17中心线相互垂直的折弯管18,折弯管18和连接管17之间一体设置有弧形管道8结构的弯头19。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设计图

一种管道接头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81300.5

申请日:2019-01-1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3(武汉)

授权编号:CN209671802U

授权时间:20191122

主分类号:F16L 15/02

专利分类号:F16L15/02;F16L15/04

范畴分类:27G;

申请人:中建三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中建三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456号

发明人:吴舜斌;陈宗科;乔哲明;范福广;余亮;赵新建;王哲;路欣培;杨光琴

第一发明人:吴舜斌

当前权利人:中建三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代理人:罗焕清

代理机构:11508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一种管道接头论文和设计-吴舜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