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中国在气候合作上的定位与实践论文

张丽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中国在气候合作上的定位与实践论文

摘 要:气候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全球气候治理失灵导致气候问题一直难以化解。为应对全球性问题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解决气候治理困境提供了新方案。中国在气候合作中从被动参与转变为引领者角色,通过构建共同利益、共同承担责任来推动国际气候合作,为气候合作贡献中国智慧。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气候合作 气候问题

二十世纪全球化浪潮席卷整个世界,人类在享受全球化给予的成果时,也面临着众多全球化问题。传统安全威胁未灭,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全球变暖、自然灾害频发、物种减少等问题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难题。针对国际新形势,在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外国人士时表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1]在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不分民族、地域、肤色一律平等,各国人民通力合作才能共同应对新时代问题,实现全人类的共赢和发展。2017年在十九大上指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每个人都是同呼吸共命运的休戚与共关系,因此各国应秉持互利共赢、合作共生的理念,打造全人类的和谐家园。

本模式以较好的经济性为目标,以发展经济性相对较好的煤电为主导方向,应加大煤电清洁化改造力度。2030年广东较已明确煤电机组再新增装机约20 GW,达到96.47 GW;新增核电装机5 GW,新增风电装机12.5 GW,新增太阳能发电装机5.4 GW。若按等煤量控制,此方案电煤比重须达90%左右,实现难度较大。

气候变化关乎每个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而且气候问题的解决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气候治理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使气候合作难以达成共识。国际气候治理机制的不足、缺乏权威的领导力等国际现实,降低了国家关于气候合作的政治意愿。1992年建立的以《联合国框架公约》为基础的气候合作谈判,经历了近30年的协调仍未达成满意的结果。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碳排放国,自身内在动力和外部压力都需要中国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来应对国际气候新形势。中国领导人正是在这个时代节点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国际气候合作提供了新思路。

一、中国在气候合作上的定位

气候合作谈判经历了漫长的博弈,中国在气候合作中的角色也随着内外形势的转变适时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调整。从最初的被动参与、协同发展到引领气候合作,体现了中国气候治理理念日趋成熟。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要“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这是中国首次把引领气候治理问题写入党的报告中。在气候合作中我们既是参与者、贡献者,同时更是引领者,需要发挥带头作用消除合作障碍,推动国际气候合作。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共同体”的内涵,它涉及到各行为体共同的利益诉求、需要共同承担的责任。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导下,中国在国际气候合作中的定位也日渐成熟。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气候合作的利益定位

气候谈判最大的问题就是各国利益分化严重,理性国家行为体的利己属性促使各国都从自身利益出发,特别注重气候治理的排他性收益。气候合作博弈陷入复杂的利益困境,化解南北分歧、南南分歧的历程步履维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共同利益观,全球化使各行为体密切联系到一起,在应对共同问题时,只有弥合分歧追求共同利益才能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利益共享、合作共赢,在关注共同利益时,兼顾他国利益,推动国际气候合作。

家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增加对最不发达国家投资,力争2030年达到120亿美元;免除对有关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截止2015年底到期未还的政府间无息贷款债务。[3]在技术方面,2016年启动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的“十百千”项目,包括在发展中国家开展10个低碳示范区、100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及1000个应对气候变化培训名额的合作项目[4],积极推进气候领域的技术合作。

(二)气候合作的责任定位

小行星防御的目标是:1)建立可靠的风险评估方法;2)发展及时有效的偏转/摧毁技术;3)制定最佳的危害减缓策略;4)实施可行的安全防御任务。为此, 必须深入研究基于小行星轨道预报与碰撞预警的撞击风险识别与威胁评估技术、基于撞击效应与撞击灾害评估的撞击应对策略及基于轨道偏移与摧毁的主动防御技术与方法。小行星撞击地球防御中所涉及的超高速问题包括:1)小行星进入地球大气的超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2)小行星对地球的超高速撞击问题;3)小行星轨道偏离中的超高速撞击问题。

(三)气候合作的利益与责任关系定位

资金和技术一直是气候谈判的焦点,发达国家对气候问题有着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理应给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但由于经济危机的打击和国家的利己属性,提供资金和技术转让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中国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出发,积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在资金方面,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宣布成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首期提供20亿美元,支持发展中国

二、中国在气候合作上的实践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符合时势的中国治理方案,但如何将理念转变成社会实践则需要中国和世界的共同努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经得到许多国家的认可,中国也正在该理念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国际气候合作实践。

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更多的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实现经济的腾飞。承担责任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生存发展问题,这使很多国家在气候合作中更倾向于“搭便车”的方法,消极应对气候合作谈判。世界各国人民唇齿相依,以气候问题为代表的非传统安全日益威胁全人类的安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权责共担、均衡发展。坚持公平正义、共建共享,增强战略互信,推动构建气候合作机制。

(一)积极提供资金、技术公共产品

人类最初是依托高能耗、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带动经济发展,承担责任势必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国家利益,而气候合作的非排他性特点难以吸引国家承担减排责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注重共同利益也强调共同承担责任,共同利益和共同责任并不是二元对立的关系,而是可以通过建立共同的利益观、责任观来实现人类命运的可持续发展。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2]

(二)转型升级问题。目前国内经济转型的压力,做低端产品不挣钱,中端产品没有形成世界性的品牌,高端产品和服务面临创新不足的窘境。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发达国家“高端回流”和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分流的双向挤压。经济全球化和竞争充分化倒逼我国企业要由传统产品转到高端产品制造和新兴产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事关大局,需要国有资本发挥引领作用,近年来国有资本产业和投资布局基本上还是以基础设施为主,投资于战略新兴产业明显不足,在其他大多数新兴领域和产业,国有资本规模小、企业数量小,技术力量弱。

(二)主动承担减排责任

气候博弈之所以陷入集体行动的困境,与各国推卸减排责任密不可分。中国在“国家自主贡献”中提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石化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5]在国内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习近平主席提出“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积极推进共建绿色“一带一路”、能源结构绿色转型等,为有效治理气候问题积极做贡献。

突然听见这样的故事,在我心里引起一阵觳觫。我不知道该怎样面对这样一种情境,脑筋转得飞快好像一架即将失去控制的飞轮。忽然,我想起叶霭玲向我转述的那个白丽筠大战李夫人的段子,自以为发现了她的破绽。我说,算了吧,我已经听说过你跟李夫人斗嘴的那个段子了,你说,李夫人床上功夫不如你,李夫人问是不是李老板说的,你说是隔壁邻居家的季大哥说的。这就说明你早就睡过季经理嘛。

(三)推动构建气候合作机制

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立气候合作机制提供了指导理念,其丰富的内涵为气候合作指明了绿色发展方向,推动构建符合时代主题并引领未来的气候合作机制。在巴黎气候大会前,中国为促成签署《巴黎协定》,与美国、法国等国家签署多份声明,这些文件对推动建立气候机制有重要意义。中国在多次国际会议上提出绿色合作倡议,推动全球或区域性的气候合作。这些气候合作的发展能够推动构建气候合作机制,为有效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提供平台。

总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外交的新理念和新构想,其丰富的内涵为应对全球性问题提供了新思想、新出路。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理念,全人类都是命运与共、相互依存的关系。各国在气候问题上的博弈困境,可以通过协调共同利益和共同责任探寻气候问题的最优解。中国在气候合作领域日渐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积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转让,推动发展绿色经济;主动承担气候减排责任,推动实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在气候合作谈判过程中管控分歧,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气候治理机制。

参考文献:

[1]曲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基础[J].求是,2013(04):53~55.

[2]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5-09-29(002).

[3]习近平.谋共同永续发展 做合作共赢伙伴——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的讲话[J].中国产经,2015(10):24~31.

[4]庄贵阳,薄凡,张靖.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角色定位与战略选择[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8(04):4~27,155~156.

[5]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N].人民日报,2015-12-01(002).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际气候合作的利益分析和我国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6B9)。

作者简介:张丽华,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雪婷,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

标签:;  ;  ;  ;  ;  ;  ;  ;  ;  ;  ;  ;  ;  ;  ;  

张丽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中国在气候合作上的定位与实践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