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彭跃:不是世界变糟糕,是你太情绪化(上)——助读《事实》论文

张彭跃:不是世界变糟糕,是你太情绪化(上)——助读《事实》论文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无视事实坚持错误的观点。比如当我们谈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联想到战争、暴力犯罪、天灾人祸等负面信息,感觉好像所有的事情都在变糟。这种在大众脑海中普遍存在的对世界的印象,可以称之为“过分情绪化的世界观”,正是这种过分情绪化的世界观,使人们对一些关于世界的基本问题选择了最情绪化以及最负面的答案。

当人们思考的时候,人们会持续并且本能地通过他们的世界观来猜测和理解这个世界。所以,如果一个人的世界观是错的,那么他就会系统性地做出错误的猜测。

汉斯·罗斯林、欧拉·罗斯林、安娜·罗斯林·罗朗德等作家在《事实》一书中指出,这种过度情绪化的世界观并不是由于知识陈旧引起的,那些能够接触到最新数据和信息的人,也会对世界产生错误的理解。所以,并不是媒体的误导、错误的宣传、假新闻或者错误的数据,导致人们产生了对世界的错误理解。根源在于人们错误的、过分情绪化的世界观。

拟定此研究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以规定研究时段内收治的150例急诊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此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且所有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

在书中,作者们剖析了十大非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思维本能,讲述了如何以数据作为根治无知的良方,以理性作为心灵平静的源泉。一旦你认清情绪化本能,摆脱非理性的困扰,你会远离焦虑,变得乐观;对真正的危险和可能性保持敏锐,但却不再为一些实际上无关紧要的事情而紧张。因为这个世界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糟糕。

综上所述,在土建工程中,施工技术是施工开展的重要保障,合理的运用施工技术可以是工程建设事半功倍,同时对施工技术的过程控制也非常重要,严格的按照施工工序和标准规范对工程进行施工,才能不断地提升整个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为百姓的生命财产带来保障。

第一级:收入水平大约在每人每天6-7 元人民币左右。全世界生活在这个水平的人口大约有10 亿左右。

她环顾屋子,抱起一个花瓶。花瓶是她当初带进豪宅的唯一,也是现在她想带出豪宅的唯一。她走出豪宅,一直走,一直走,一直走,一直走,她终忍不住回头。泪水在她回头的刹那喷溅而出,她做不到云淡风轻。

No.1:一分为二

人们总是喜欢把事物分为互相对立、互相矛盾的两个类别,并且二者之间存在着一道巨大的鸿沟。

正是这种一分为二的本能,促使我们把世界和人群都分成两个不同的类别:富有的和贫穷的。也就是说,我们会经常下意识地把国家和人群分为贫穷的和富有的。事实上,当今世界,75%的人口生活在中等收入国家,不是穷国,也不是富国,并且开始过上更好的生活。极端的情况当然存在,但是绝大多数人口是生活在中间状态的。

指导粗放 一提到读写结合,有的老师就会想到写读后感,或者“你想对文中的谁说什么”,要么就是仿照课文第几小节写一段话等等,指导过于粗放,学生想写而不得法。结果写出来的话不能真正汲取文本精华。甚至有老师一提到读写结合,就让学生摘抄文中的美词佳句,认为抄多了就会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假如你的小孩出生时只有0.49 米高。等他6 个月的时候,他长到了0.67 米。如果按照直线思维来测算,等他三岁的时候就会有1.52 米高,在他10岁的时候就会达到4 米。然后我们就会紧张地想,这种情况不可以再继续了,我们必须采取行动——必须得重建房屋,或者去寻找正确的药物来阻止孩子持续长高。

无论我们是去研究收入、旅游、教育、健康或者用电水平,数据都会告诉我们同样的结论:世界已经不可以被简单地一分为二了。旧的标签也好,一分为二的观念也好,它们之所以如此普遍,是因为它们非常简单。但作者们建议,采用一种同样简单易行,但是又能够正确反映世界真相的分类方法,即不再把国家分为两类,而是把所有国家根据收入水平(每人每天的收入)分为四个等级。

接下来,我们来梳理一下在大众中普遍存在的十大情绪化思维本能吧。

第二级:收入水平大约在每人每天24-28 元人民币左右。全世界生活在这个水平的人口大约有20 亿左右。

第三级:收入水平大约在每人每天96-112 元人民币左右。全世界生活在这个水平的人口大约有20 亿左右。

第四级:收入水平大约在每人每天192-224 元人民币左右。全世界生活在这个水平的人口大约有10 亿左右。

除了将抽象难懂的知识点类比生活中的事物外,更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优化处理教材,省略一些和实际操作联系不紧密的深层次理论,并把某些知识点揉进操作案例中,例如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的含义和作用,就可以融入到编辑数据表当中去[3]。

在人类社会刚开始时,每个人都生活在第一级,在200 年前,全世界人口的85%仍然生活在第一级极度贫困的状态中。

但是今天,绝大多数人生存在第二级和第三级。这种状态已经持续了几十年。

人类有一种强烈的、情绪化的本能,这种本能促使我们习惯于把事情一分为二:好的和坏的,黑的和白的,英雄和恶棍。把世界一分为二是简单化、直观化而且情绪化的方法,暗示了矛盾冲突。

对策:坚持寻找绝大多数

当你听到一分为二的说法时,你就能迅速认识到它所描述的是一种两极分化的图画,而两极之间存在一道巨大的鸿沟。但在现实中,这道鸿沟往往并不存在,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中间状态。

ABB集团亚洲、中东及非洲区总裁顾纯元博士表示:“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充满信心,并持续投资于这一充满前景的关键市场,进一步优化ABB在华业务布局和提升本土创新能力,践行我们‘在中国,为中国和世界’的长期承诺和发展战略。未来,ABB将继续致力于成为中国用户的优选合作伙伴,利用ABB Ability™数字化解决方案全力支持中国企业提升能效和生产效率,加快转型升级和开拓海外市场。”

我们不能假设事物总是按照直线发展的,并且切记,直线发展的事物在现实中是很少见的。有很多事物的发展是遵循S 形曲线、滑梯曲线、驼峰曲线或者倍增曲线的规律。没有一个孩子是按照直线的规律长高的,而且也没有父母会认为孩子的身高会无限增长。

在听到负面消息时,我们要能够认识到,我们原本就更容易获得负面新闻,而很难听到关于事情在进步的消息。这种现实情况使得我们系统性地对世界产生了负面的印象,从而产生焦虑。

3.要注意只俯视不仰视的做法。俯视会带来错觉,一切看起来都一样矮,但事实并非如此。

No.2:负面思维

我们对坏事总会比对好事更加关注,这种负面思维的本能就是重大误解背后的第二个原因。

“这个世界真是越变越糟糕。”我们经常会听到这句话。我们必须承认,在这个世界确实有很多不尽人意的事在发生——国际恐怖主义仍然存在,冰川在融化,海平面在上升,金融风暴时不时发作。

他真该死,付玉是我的人,他也敢动。正好,还没等我动手,他就有了人命案子。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估计着,李老鬼你这老家伙准备着给你侄儿收尸吧。

我们总是注意到世界上发生的坏事情,但数以十亿次的进步却都得不到报道。并不是说应该用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正面消息来平衡那些负面消息,这里指的是那些改变世界的根本性进步。然而这些进步都是以缓慢、分散、聚沙成塔、积少成多的方式发生的,而这些无声无息发生着的进步,成就了人类的奇迹。

当人们长时间拥有一种负面世界观的时候,数据往往能使他们更清楚地认清事实,从而更加正面地思考问题。联合国的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 年前,这个世界上29%的人口仍然生活在极度贫困状态中,而现在这个数字是9%。同时,全世界人口的预期寿命已达到72 岁,而在1973 年,这个数字是60 岁。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从全世界角度而言,以下16 件好事的趋势正在上升:新电影、环境保护、女性投票权、新音乐、科学、收成、识字、民主、癌症儿童存活率、女童上学率、监测物种、通电地区、移动电话、用水、互联网和免疫接种等。

我们不应当无视当今世界上仍然在发生的各种悲剧,但当我们把世界的现实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下去考量时就会发现,“这个世界变得更坏”是个错误的观念,这个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透明,困难的地区也越来越容易得到帮助。

之所以大多数人会认为这个世界在变得更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负面思维的本能。这种负面思维的本能体现在三个方面:对过去错误的记忆;媒体对负面新闻的选择性报道;只要有坏的事情发生,就不认为世界是在变好。

对策:对坏消息要有思想准备

2.要注意只比较极端情况的做法。在所有的群体、国家或国民中,总会有极端情况存在,总会有顶层和底层。而顶层和底层之间的差别有时候是极不公平的。即便如此,大多数仍然分布在中间状态,而中间并不存在鸿沟。

1.更好和不好。要学会区分状态和趋势,要认识到事情可以是不好的,但同时也是在变得更好的。

2.好消息不是新闻。好消息是很少得到报道的,因此我们总是听到坏消息。

3.循序渐进的进步不是新闻。当一件事情在持续变好,但是当中产生了一些小的低谷时,通常你只会注意到低谷而不是整体态势。

为了更好地让企业战略变革与企业组织机构具有更好的匹配性、融合性,两者在变动过程中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4.更多的坏消息不意味着更多的坏事。我们能够听到更多的坏消息,有时仅仅是因为我们对坏事的关注度和监控能力提高了,并不意味着这个世界在变得更糟糕。

5.警惕过分美化的历史。人们经常会刻意地美化自己的过去,而一些国家也经常会刻意地美化过往的历史。

No.3:直线思维

我们都有一种直线思维的本能,这种本能使得我们假设所有的事情都是按照直线的规律来发展的。

此外,还有“睡睡儿、抽抽儿、病病儿、歪歪儿、遭遭儿”等。这类单音节动词重叠儿化表示动作历时短、程度轻,同时也符合北京官话圆润的特点,这种单音节动词重叠儿化现象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

在这个案例里,直线思维的本能很显然是错误的。因为我们对“长高”有第一手经验——小孩的增长曲线不可能一直持续,我们也从来没有遇到过4米高的人。所以我们很清楚,假设一个人会按照直线的增长曲线来长高是荒谬的。

突发关键词和高频关键词中的“社会化阅读”“阅读推广”分布在Cluster 2中,同时结合表4中具有代表性的“阅读体验”“全民阅读”等关键词,综合可确定Cluster 2的研究热点为“移动阅读推广”。

但是,当我们面对一件不够熟悉的事情时,我们就很容易假设它是按照直线发展的,而忘了考虑这种假设很可能是愚蠢的。

对策:记住,自然界有很多不同的曲线形状

1.要注意只比较平均数的做法。平均数之外,我们还要追忆数据的实际分布。如果两组数据的分布出现了重叠,那么有可能两组之间的鸿沟并不存在。

No.4:恐惧本能

调查显示,人们最恐怖的东西位于前四名的答案几乎是一致的:蛇、蜘蛛、位于高处和被困于狭窄的空间。然后才是一些其他的东西,比如针、苍蝇、老鼠、陌生人、狗、拥挤的人群、血、黑暗、火、溺水等等。这些恐惧感都是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根植于我们脑海深处的。

总之,在我国生产要素比较优势发生重要转变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我国要稳定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防止经济发生大的波动;另一方面,要加快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结构平稳转型。

对人身伤害、受困和中毒的恐惧对我们祖先的生存非常有帮助。在当今社会,对这些危险的恐惧会触发我们的恐惧本能,而你很容易从每天的新闻报道中发现能够激发我们恐惧本能的类似故事。

这些恐惧本能,对于生活在收入水平第一级和第二级的人仍然是有帮助的。例如,对于蛇的恐惧。哪怕是看到一条井绳,也要赶快逃开。无论如何都不要被蛇咬到,因为旁边是没有医院的,就算有医院,他也付不起医药费。

但是对于生活在收入水平第三级到第四级的人们来说,真实的危险大大减少。这种恐惧本能给人们带来的危险反而多于好处。比如有大约3%处于第四级的人遭受着恐惧症的困扰,从而对其造成了精神伤害。

扒开一片覆盖在土壤上的稻草,姬松茸一簇簇冒出头来,这种别名巴西菇的食用菌红伞白柄、圆润可爱,简直就像电子游戏里的小蘑菇人一般。

媒体绝不会放弃利用人类恐惧本能的机会,因为这是一种最容易获取公众注意力的方法。比如绑架或者飞机坠毁,都会激发人类对物理伤害的恐惧和对受困的恐惧。多重恐惧本能被同时激发时,这个事件就会变得非常引人注目。

这里出现了一个悖论:当世界变得前所未有的和平和安全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却是铺天盖地的关于各种危险的报道。

恐惧本能,曾经帮助我们的祖先幸存下来,而今天则帮助记者保住饭碗。这并不是记者的错,是我们这些消费者头脑中的信息过滤机制导致了他们的行为。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总计有4000 万架次的商用飞机平安降落,仅有10 架坠毁,然而坠毁的那0.025%的事件恰恰是记者们急于报道的。飞机安全降落是没有新闻价值的。

今天,暴力冲突以及死于暴力冲突的人数处于历史的最低点。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是人类历史上最长的和平时代。

恐惧和危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可怕的事情,仅仅给了我们一种危险的感觉,但是一些真正危险的事情则会威胁我们的生命。过度关注可怕而不是危险的事情,就意味着把自己宝贵的注意力放在错误的方向。其实我们的恐惧更应该集中在真正的威胁上,而不是我们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本能。

城镇人口数量是三大典型城市群城镇化水平的重要体现。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直接导致城镇人口数量的增加以及居民能源的消费特征的变化。城市化水平越高,城市经济越发达,电气化水平就越高,居民生活用电需求量也会越大。[20]因此本文选取城镇人口数为人口因素的指标。

对策:计算真实的风险

1.可怕的世界:恐惧VS 现实。我们感受到的世界,比真实的世界更可怕,这是因为我们注意到的信息都是被媒体精心选择过滤的,而媒体刻意选择那些吓人的信息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

2.风险=危险程度×发生的可能性。你面临的真实风险,并不取决于它看起来多么吓人,而在于两个因素,危险的程度和发生的概率。

3.在采取行动之前,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当你处在恐惧中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所以不要在恐惧中盲目做决定。

No.5:规模错觉

注意局部而忽略整体,注意单一数字、单一事件或者看得见的事物而误判其重要性。这就是规模错觉最重要的两个方面。这也是我们的本能之一。

媒体常常迎合这种规模错觉的本能。记者们往往会夸大单一事件、事实或数字的重要性。记者们也非常清楚地知道人们很难无视受到伤害的个体。

规模错觉的两个方面和负面思维的本能结合在一起,使得我们系统性地低估了这个世界发生的进步。这种规模错觉会使人们把有限的注意力和资源集中到看得见的个体事件上。

今天,我们有非常充足的数据使我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数据对比,在收入水平第一级和第二级的国家,并不是医院和医生的数量决定了儿童生存率的高低,几乎所有儿童生存率的提升都是通过医院之外普及性的、预防性的医疗措施实现的,都是那些乡村医生,尤其是受到教育的母亲们带来的。数据表明,在全世界范围内,几乎一半以上的儿童生存率的提高是因为母亲获得了读书和写字的能力。今天,更多的儿童能够生存,是因为预防性的措施使他们更少得病。受过培训的乡村医生可以给怀孕的母亲们照顾和接生。乡村护士们帮助他们做好免疫工作。父母们可以让儿童们吃得饱、穿得暖。周围的人有良好的卫生习惯。母亲们可以读懂药瓶上的使用说明……所以,当你要提高收入水平在第一级和第二级的人们的健康水平的话,应该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小学、护士教育和疫苗注射上面,而不是急于建造豪华的医院。

对策:关注比例

1.对比。大的数字总是看起来很大,而单一数字很容易误导我们。当我们看到一个单一数字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做对比,或者做除法,得到某种比例。比如,2016 年全世界有420 万婴儿死亡。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最新一岁以下儿童的死亡数字。420 万死亡的婴儿,这太可怕了!但是当你了解到一年前这个数字是440 万,两年前这个数字是450 万,在1950 年这个数字是1440 万时,突然这个恐怖的数字看起来小多了。

2.二八原则。如果你得到了一个长长的清单,就应该先排序,然后找到最大的几项并且深入分析。通常这几项的重要性要远大于其他所有项目加在一起的重要性。

3.比例。比例有可能代表着完全不同的含义,尤其当我们在不同大小的组别之间做对比的时候。具体来讲,在对国家和地区进行比较的时候,应该更加关注人均数字。

作者单位咪咕动漫有限公司服务品质部

责编/ 张晓莉906095299@qq.com

标签:;  ;  ;  ;  ;  ;  ;  ;  ;  ;  

张彭跃:不是世界变糟糕,是你太情绪化(上)——助读《事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