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粉特性论文_李桂琳,姜艳,刘林,李泽生,高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授粉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花粉,柱头,特性,油棕,阳春,花朵,砂仁。

授粉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李桂琳,姜艳,刘林,李泽生,高燕[1](2019)在《5种石斛花器官特性及人工授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石斛属翅萼石斛(D. cariniferum Rchb. f.)、棒节石斛(D. findlayanum Par.et Rchb. f.)、玫瑰石斛(D. crepidatum Lindl. ex Paxt.)、晶帽石斛(D. crystallinum Rchb. f.)、黄花石斛(D. dixanthum Rchb. f.)5个种的花器官形态和人工授粉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石斛花期不一致,花期长的盛花期长,花期短的盛花期短;同一种石斛受温度影响开花时间不一样。参试石斛合蕊柱长、宽和粘液厚度全部大于花粉粒,同一种石斛合蕊柱能够容纳下本种的花粉粒,粘液覆盖花粉粒。翅萼石斛开花第5~10 d授粉效果最好,棒节石斛、玫瑰石斛、晶帽石斛和黄花石斛开花第1~4 d授粉效果好;翅萼石斛和棒节石斛异株异花授粉效果最好,玫瑰石斛、晶帽石斛和黄花石斛叁种授粉方式坐果差异不明显。花期对石斛坐果率的影响较大,花期长的授粉期限长,花期短的授粉期限短,石斛人工授粉最好在盛花期进行。(本文来源于《热带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雷蕾,李芊夏,岳莉然,张彦妮[2](2019)在《黄连花花期动态及其授粉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黄连花作为一种重要的传统中药材,对其花期动态和授粉特性的研究能够为其种质资源的保护、杂交育种以及药用繁殖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试验于2015—2016年连续2年在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苗圃地观察黄连花的花部形态、开花动态,测定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计算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等指标,结合授粉和套袋处理等,研究黄连花的花期动态和授粉特性。【结果】黄连花为两性花,圆锥花序,单花花期一般为4 d,单株花序持续时间为35~50 d。整个开花过程有2个开花高峰期。第1个高峰期出现在始花后第6~10天,第2个高峰期出现在始花后第15天。同一朵花中,雌蕊较雄蕊先成熟,柱头的可授性和花粉活力均随开花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增强后降低的趋势。柱头于始花后2 h至5 d内一直保持较高的可授性;花粉于始花后0.5~1 h活力指数达到最大,花后1.5~2 h逐渐失活。黄连花的花粉/胚珠比为878.7,杂交指数为4,综合花粉/胚珠比、杂交指数以及授粉和套袋的试验结果,确定黄连花的授粉特性为兼性异交、自交亲和。黄连花的整个开花过程中访花昆虫主要为宽带细腹食蚜蝇和东方蜜蜂。访花高峰期在上午09:00~11:00时,可连续访问多朵花,宽带细腹食蚜蝇在每朵花上停留的时间约为16~28 s,而东方蜜蜂约为9~17 s。【结论】黄连花花期较长,单株花期可达35~50 d,期间具有2个开花高峰期;雌蕊较雄蕊先成熟,花粉保持活力的时间较短,授粉特性为自交亲和、兼性异交,需要传粉者。(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张佳栋[3](2019)在《单旋翼授粉无人机气动布局与气动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鲁东地区的西瓜生产主要以大棚种植为主。大棚西瓜的开花期多在四月份,由于此时天气较冷,且大棚内温度高、湿度大,蜜蜂难以生存。而目前采用的人工授粉方法劳动强度大,结合效果差。近几年,无人机己成功地应用于各个方面,本文针对无人机西瓜授粉的机型设计进行探索。本文针对无人机在大棚内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提出了一种电动式单旋翼授粉无人机设计方案。首先,采用了涵道无人机模型作为基础机型,选定机身和零部件的材料,对其零件进行参数设计、结构设计和重量估算,确定了该无人机的总体气动布局。其次,利用叁维软件建立无人机结构模型,对其气动布局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并建立其动力学模型。在动量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设计机型的涵道涡流理论和涵道拉力因子,进而推导了其悬停及水平前飞运动方程。最后,对其零部件和涵道进行了力学仿真及结构优化,应用3D打印制作了涵道及部件。进行电器件与零部件装配及调试实验,得到符合转速的电机、符合转动效率的舵机;设计其控制器并进行了控制器飞行调试实验,得到可驱动一电机和四舵机的控制器;装配电器件和3D打印零件得到初步试飞样机,并进行了飞行实验。实验表明:螺旋桨扭力抵消不完全,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产生缓慢的自转,总体来说所设计的涵道无人机是可行的、可飞行的。本文采用涵道理论研制的西瓜授粉无人机具有升力高、稳定性好、工作效率高的特点,为其用于大棚西瓜授粉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期刊2019-06-06)

李旭新,巴根那,杨恒山,孙德智,德力格尔[4](2019)在《肋柱花花粉形态及授粉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通过对肋柱花花朵性状、花粉形态、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及花粉管在雌蕊组织中生长进行观察和测定,并对不同授粉方式的坐果情况进行调查,以期为肋柱花栽培及杂交育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肋柱花花粉粒为圆形或近圆形,具有1~3个萌发孔;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均在花朵开放第2~第3天最强;授粉后6 h大量花粉管在柱头表面萌发,48 h花粉管进入子房,但柱头上有块状胼胝质存在,阻碍了花粉管生长;去雄、不授粉处理下,坐果率为0,说明肋柱花需要传粉者的授粉才能完成受精过程。本研究为肋柱花引种栽培、野生资源保护及育种工作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13期)

赵松子,徐林初[5](2018)在《油茶良种赣无2的授粉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赣无2是一个高产优质的油茶(Camellia oleifera)良种,为更好地大面积推广该品种,对其授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赣无2属于强自交不亲和品种,其自交坐果率为0~1.75%,自然坐果率为29.69%~34.88%;通过高通量测序,对118份赣无2子代(F1)进行分析,在混系造林、自然授粉的条件下,赣无2的授粉花粉来自赣8、赣石84-8、赣永5、赣70、赣无15、赣无1、赣190、兴46等8个品种,其中赣8、赣石84-8的花粉比例分别为40.68%、34.75%,二者合计75.43%。(本文来源于《南方林业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李元元[6](2018)在《油棕授粉生物学特性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授粉是形成果实产量的基础,对油棕授粉生物学的研究可为其产量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植物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有众多的基因参与调控。但是,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对油棕雄花、雌花外部形态进行了观测;采用离体萌发法测定花粉活力,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测定花粉形态;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qRT-PCR)技术测定相关基因在萌发前后的花粉及授粉后不同时间点的雌花内的相对表达量,其中的相关基因有GPI(glycosyl phosphatidylinositol,控制糖基磷脂酰肌醇合成)、MYB转录因子等。研究结果如下:(1)雄花序是由指状的穗状花序组成,每一花穗长7~20 cm,直径0.8~1.5 cm,花穗上着生雄花。每个花蕾有6枚花药,花药2室,中间由药隔相分。雌花序由小穗组成,每个小穗着生6~40朵雌花,呈螺旋状排列在小穗上。雌花按其发育进程可人为划分为5个时期,分别为第I期(显花期,花前1~2d);第Ⅱ期(初花期,开花第1d);第Ⅲ期(Y字期,开花第2~3d);第IV期(翻卷期,开花第4~5d);第V期(萎蔫期,开花第6~10 d)。(2)叁种果壳类型油棕的雄花序散粉第1d具有较强的活力,无壳种、薄壳种和厚壳种花粉活力最强期分别出现在雄花序散粉后的第4、2、3d。薄壳种和厚壳种油棕的花粉活力在1 d内变化不明显,而无壳种的则呈现下午>上午的规律,且在14:00活力最强。不同果壳类型油棕单花药花粉量约在5000~8500粒之间。由SEM观察知,叁种果壳类型的油棕花粉均以单粒形式存在,形状为边缘光滑的叁角形,边长在32~34 μm。外壁具细网状纹饰,网眼成浅穴状或兼具不规则小穿孔。具3条孔沟,萌发孔周围的网状纹饰较稀疏。(3)叁种果壳类型的柱头可授性在第Ⅰ期时均较弱,无壳种和薄壳种于第Ⅲ期达到最强;厚壳种的柱头可授性则是在第Ⅳ期时达到最强。无壳种和薄壳种的油棕柱头可授性均呈现上午>下午的趋势,且10:00的可授性最强,而厚壳种的油棕柱头可授性则是下午>上午,16:00最强。(4)GPI在萌发前的厚壳种和薄壳种油棕花粉中均有表达,但在两种类型的萌发3h后的花粉中未见表达,在无壳种中的情况却相反;GPI-anchored在萌发前后的3种果壳类型花粉中均有表达,且萌发后于萌发前为下调表达;MYB在萌发前的3种类型的花粉中均表达,但萌发后仅厚壳种中有表达。MYB(x3)在萌发前后的3种果壳类型花粉中均有表达,厚壳种中萌发前后相对表达量相同,薄壳种中萌发后于萌发前为下调表达,无壳种中萌发后于萌发前为上调表达。(5)I在授粉后Oh和24h的薄壳种和无壳种中均有表达,薄壳种中授粉后24h于授粉后0h为上调表达,无壳种中为下调表达,厚壳种中授粉后Oh未检测到(6)表达,但授粉后 24h 有表达;GPI-anchored、MYB6、MYB(x3)、MYB39 在授粉后0 h和24 h的3种果壳类型雌花内均有表达。(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期刊2018-05-01)

郭岩伟[7](2018)在《云南金平阳春砂仁开花特性与授粉昆虫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阳春砂仁(Amomum viloosum Lour.)隶属姜科(Zingiberaceae)豆蔻属(Amomum),是多年生草本植物~([1])。阳春砂仁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应用历史悠久,其干燥成熟果实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的功效~([2])。现代医学发现砂仁还有降脂、降糖、抗氧化,促进雌激素分泌等作用~([2])。砂仁为中国传统大宗常用药材,每年市场需求量估计超过2.2×10~6 kg~([3])。但阳春砂仁的总产量和单产量都较低,原因是阳春砂仁具有特殊的繁殖器官结构,在自然状态下仅有10%左右的结实率,亩产干果不足10kg~([4]),阳春砂仁市场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如何提高砂仁单产量是解决这一市场矛盾的关键性问题。金平县地处云南省红河州南部,生态环境优良,自然气候适宜砂仁生长,云南中医学院南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在此建立了阳春砂仁生态集约化种植示范基地,针对性开展关于南药砂仁的全面性研究工作。本实验主要通过对该地区阳春砂仁的开花特性与主要授粉昆虫相结合研究,探寻二者在砂仁授粉方面的联系,以期找到提高砂仁结实率的方法,为当地药农脱贫增收引入新的方式,为阳春砂仁增产和推广扩大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观察法和录像追踪法对砂仁花进行观测,记录每日每个花序中单花开放数量、开放顺序、开放时间及开放过程中的形态变化,探索砂仁花序内小花开放规律以及小花数量与花序花期之间的关系。采用培养液萌发法对砂仁花粉粒进行萌发实验,采用MTS法对砂仁柱头进行可授性实验,分析花粉萌发情况与柱头可授性在一日内随时间变化的联系,找到最佳授粉时间段。采用观察法和录像追踪法对砂仁授粉昆虫进行观察,通过访花频率找到主要授粉昆虫,分析其授粉行为。再结合细胞计数分析仪清数出的蜂携粉量进一步确定最为优势的传粉昆虫。人工选取大蜜蜂授粉后的砂仁花,探寻不同授粉下的结实率。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收集砂仁花释放的挥发物,采用GC-MS方法对收集的化合物进行分析以得到砂仁授粉前后释放的挥发物类别及含量变化,探寻吸引大蜜蜂授粉的主要挥发物质。采用人工授粉方法探求不同授粉情况下砂仁果产量及主要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情况,为说明人工授粉的可行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1)掌握了该地区阳春砂仁开花规律云南金平县砂仁盛花期从5月初至6月中旬。每个花序每天开放的砂仁小花数为1-5朵,其中开1朵的最多。每个花序开放小花8-13朵,每朵小花的花期通常为一天,整个花序的花期持续8-15 d。小花朵数与花期长度呈线性关系,且阴雨天气对小花开放有明显影响。(2)得到了金平阳春砂仁花粉萌发力及柱头可授性之间的关系采用花粉萌发液培养法和MTS柱头可授性鉴定法进行实验,结果显示阳春砂仁的花粉萌发力在14:00达到最佳,柱头可授性同样在14:00达到最强。一日开放的砂仁小花,其柱头可授性与花粉萌发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相似,两者高峰期相匹配,更有利于保障受精结实。(3)掌握了主要授粉昆虫授粉规律及其与开花特性的关系大蜜蜂(Apis dorsata Fabricius)和东方蜜蜂(Apis cerana Fabricius)是金平县的主要访花昆虫,大蜜蜂的授粉行为更容易使砂仁授粉成功。大蜜蜂最活跃的时间段是11:00-12:00,东方蜜蜂最活跃的时间段是16:00-17:00,当大蜜蜂被的采粉频率降低时,东方蜜蜂的采粉频率逐渐增高。(4)找到了砂仁花在大蜜蜂授粉前后释放出挥发物的成分变化通过GC-MS检测出的砂仁花挥发物成分共分析、鉴定出22种化合物,其中12种为萜烯类化合物、6种为脂肪酸衍生物以及4种芳香族化合物。授粉前后含量有急剧变化的化合物很可能就是吸引砂仁传粉昆虫前来采粉的重要化学线索。若要最终确定是哪几种化合物,还需结合气象色谱—触角电位连用技术(GC-EAD)进一步筛选,并将此化合物在砂仁开花期间投放到砂仁地中进行生态功能验证。(5)比较了主要授粉蜂的携粉能力,探究了携粉力与结实率的关系中午时段的大蜜蜂携粉量最多,平均为54106.64±11084.17(n=20),采粉一次能带走花药内约1/3的花粉量,远超东方蜜蜂的携粉量(7306.56±3440.60,n=20)。大蜜蜂授粉一次的结实率达到30.00%,远超自然状态下的13.33%。(6)为人工授粉在增产和是否影响砂仁品质方面的提供科学依据人工授粉情况下,砂仁结实率平均为26.23%,高于自然状态下的11.58%。人工授粉与自然状态下结出的砂仁种子挥发油得率及主要成分化合物含量之间都没有显着性差异,确定人工授粉短期内对砂仁果品质并无影响。当砂仁花期遭遇低温,阴雨等天气时,可适量进行人工授粉,以保障药农的基本经济收入。结论:综上所述,金平阳春砂仁的花期长短与花序小花数量密切相关,结合其开花特性可以作为判断花期处于何阶段的理论依据。而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以及昆虫授粉活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大蜜蜂高频率的访花行为以及强大的携粉能力使其拥有很高的传粉效率,要提高砂仁结实率就要有足够的访花昆虫在砂仁花粉和柱头的高接受期进行访花,保护好授粉昆虫——大蜜蜂是解决结实率低等问题的关键,如何吸引更多大蜜蜂前来营巢以增加种群数量将是首要任务。当然大蜜蜂具有迁移性,在授粉昆虫不多或砂仁花期阴雨天气较多的年份可采取人工授粉方式进行补救,以保证药农的基本经济收入。但人工授粉相对于昆虫授粉有很多劣势,找到适宜大蜜蜂扩繁的方法将是推广阳春砂仁生态集约化种植的重要任务。(本文来源于《云南中医学院》期刊2018-04-01)

王晓云,徐旭,王鹏良[8](2017)在《栀子开花生物学特性和人工去雄授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栀子用途广泛,国内大面积栽培种植。为创造育种材料,以2种性状优良的栀子类型(高枝大果型和矮枝小果型)和重瓣栀子为材料,利用TTC法检测花粉活力、人工离体培养法检测花粉管萌发情况,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从而确定最佳授粉时期。在此基础上,对2种性状优良的栀子进行人工去雄,再正反交授粉。结果表明,高枝大果型和矮枝小果型栀子可以产生大量黄色的四合花粉。随着花朵成熟度下降,花粉活力略有下降,花粉粒的萌发率也略有下降,未成熟花粉粒逐渐增多;柱头可授性也下降。重瓣栀子可产生极少量的四合花粉,大部分是形态较小、畸形的单粒花粉或复合花粉,活力低下,柱头畸形且可授性低,这可能是重瓣栀子不育的原因。进行杂交试验时,取尚未开放的深绿色栀子花朵进行人工去雄、套袋,待柱头发育成熟后,在父本植株上选择即将开放花朵的成熟花粉粒,授粉后获得可育的种子。(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7年12期)

逯彦果,张世文,田自珍,刘晓敏,郝海燕[9](2017)在《河西地区温室甜瓜熊蜂授粉行为及生长开花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3月14日至4月5日甘肃省蜂业技术推广总站在甘肃河西地区的武威市凉州区开展了甘肃省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熊蜂授粉与温室番茄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推广"(GNCX-2016-4)和"不同蜂种为设施果蔬定向授粉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GNCX-2012-58),花期授粉田间实验前后达20天。项目组成员主要开展了当地温室不同果蔬作物熊蜂授粉行为和生长开花特性的观察研究,后期将对授(本文来源于《中国蜂业》期刊2017年12期)

温可馨,司冰[10](2017)在《中原牡丹不同品种花粉活力及授粉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1个中原牡丹品种为试材,对花期及花粉活力进行了观察和测定,选择花粉活力高(花粉萌发率>50%)的中原牡丹品种与‘凤丹’进行授粉结实试验,并对21个授粉组合的结实特性,如结实率、单果种子数及单粒重等进行统计。试验结果表明,不同中原牡丹品种之间花粉生活力存在显着差异,‘粉蓝盘’品种花粉活力最高,花粉萌发率达到91.3%,‘春红娇艳’只有3.6%。从中选出9个萌发率高的中原牡丹品种作为授粉品种对‘凤丹’进行授粉,从结实率和单果种子数两个结实特性指标来看,鸦片紫、紫菊、大红宝珠、粉蓝盘、葛巾紫、红宝石等品种作为授粉品种表现要优于凤丹自然授粉。(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农业》期刊2017年10期)

授粉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黄连花作为一种重要的传统中药材,对其花期动态和授粉特性的研究能够为其种质资源的保护、杂交育种以及药用繁殖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试验于2015—2016年连续2年在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苗圃地观察黄连花的花部形态、开花动态,测定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计算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等指标,结合授粉和套袋处理等,研究黄连花的花期动态和授粉特性。【结果】黄连花为两性花,圆锥花序,单花花期一般为4 d,单株花序持续时间为35~50 d。整个开花过程有2个开花高峰期。第1个高峰期出现在始花后第6~10天,第2个高峰期出现在始花后第15天。同一朵花中,雌蕊较雄蕊先成熟,柱头的可授性和花粉活力均随开花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增强后降低的趋势。柱头于始花后2 h至5 d内一直保持较高的可授性;花粉于始花后0.5~1 h活力指数达到最大,花后1.5~2 h逐渐失活。黄连花的花粉/胚珠比为878.7,杂交指数为4,综合花粉/胚珠比、杂交指数以及授粉和套袋的试验结果,确定黄连花的授粉特性为兼性异交、自交亲和。黄连花的整个开花过程中访花昆虫主要为宽带细腹食蚜蝇和东方蜜蜂。访花高峰期在上午09:00~11:00时,可连续访问多朵花,宽带细腹食蚜蝇在每朵花上停留的时间约为16~28 s,而东方蜜蜂约为9~17 s。【结论】黄连花花期较长,单株花期可达35~50 d,期间具有2个开花高峰期;雌蕊较雄蕊先成熟,花粉保持活力的时间较短,授粉特性为自交亲和、兼性异交,需要传粉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授粉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李桂琳,姜艳,刘林,李泽生,高燕.5种石斛花器官特性及人工授粉研究[J].热带农业科技.2019

[2].雷蕾,李芊夏,岳莉然,张彦妮.黄连花花期动态及其授粉特性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9

[3].张佳栋.单旋翼授粉无人机气动布局与气动特性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9

[4].李旭新,巴根那,杨恒山,孙德智,德力格尔.肋柱花花粉形态及授粉特性[J].分子植物育种.2019

[5].赵松子,徐林初.油茶良种赣无2的授粉特性[J].南方林业科学.2018

[6].李元元.油棕授粉生物学特性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D].海南大学.2018

[7].郭岩伟.云南金平阳春砂仁开花特性与授粉昆虫的研究[D].云南中医学院.2018

[8].王晓云,徐旭,王鹏良.栀子开花生物学特性和人工去雄授粉研究[J].种子.2017

[9].逯彦果,张世文,田自珍,刘晓敏,郝海燕.河西地区温室甜瓜熊蜂授粉行为及生长开花特性[J].中国蜂业.2017

[10].温可馨,司冰.中原牡丹不同品种花粉活力及授粉特性研究[J].现代化农业.2017

论文知识图

授粉特性的演变与分化花序套与TI"I及其杂种(GFl)的叶片形态学...矮败小麦与正常小麦的比较同花授粉--图1同花授粉--图2

标签:;  ;  ;  ;  ;  ;  ;  

授粉特性论文_李桂琳,姜艳,刘林,李泽生,高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