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信息成矿预测论文-吾克依拉·吾铁朴

多元信息成矿预测论文-吾克依拉·吾铁朴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元信息成矿预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夹皮沟成矿区,金矿床,多元信息,证据权模型

多元信息成矿预测论文文献综述

吾克依拉·吾铁朴[1](2019)在《吉林省夹皮沟成矿区金矿多元信息成矿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夹皮沟成矿区位于吉林省桦甸市境内,是滨太平洋成矿带内重要的金矿集区之一。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东段与中亚造山带东段之间的北西向拼贴带内,夹皮沟-大石砬子NW向构造带控制金矿带内金矿床、矿(化)点的分布。区内目前已发现二道沟、小北沟、八家子、叁道岔、四道岔、下戏台和板庙子等一批大中小型矿床和数几十余处矿(化)点。伴随矿山开采对已探明资源储量的不断消耗,找寻接替资源任务紧迫,同时由于前人对矿床成因、成矿控制因素、主要预测要素(标志)、成矿富集规律等方面的认识存在较大争议,制约找矿工作的顺利开展。为缓解中国黄金集团夹皮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资源危机,中金集团设立了“夹皮沟金成矿区多元信息找矿预测”科研项目。作者依托该项目研究,以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和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理论为指导,在系统收集、分析和整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典型矿床(二道沟金矿、小北沟金矿和八家子金矿等)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矿床成因研究为基础,系统分析了夹皮沟成矿区的成矿地质条件与控矿因素(成矿要素),总结成矿规律;根据野外观察结合对已有航磁、重力、化探数据以及本项目实施的高磁、土壤测量成果的综合信息解译,确定金矿的预测要素;最后,以基于GIS平台的区域矿产资源综合信息评价系统(MRAS)为基础,以证据权法为手段,提取夹皮沟金成矿区的地质(地层岩性、构造及岩浆岩)、矿产(矿床、矿点及矿化点)等成矿信息及重力、航磁、化探等预测信息(标志),对区域金矿找矿潜力进行评价,圈出找矿靶区,并对各找矿靶区潜在资源量进行估算,为矿山企业开展后续勘查工作提供选区及科学依据。论文研究取得如下成果:1.以典型矿床研究为手段,总结了夹皮沟成矿区金矿的地质特征及成因,建立成矿模式。研究认为夹皮沟金矿区的金矿化以含金石英脉型为主,其次是蚀变岩型,赋矿围岩均为夹皮沟群叁道沟组,岩性以花岗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为特征,矿体严格受北西向夹皮沟断裂及其低序次北西向、北东向断裂构造综合控制,与中生代花岗质岩浆活动关系密切。成矿作用划分为热液成矿期及次生氧化期,其中热液期包括石英(I)、石英-黄铁矿(II)、金矿化-石英-多金属硫化物(III)和晚期石英-方解石(IV)等四个矿化蚀变阶段。流体包裹体及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区内金矿的成矿流体属于中温、中低盐度共存的NaCl-H_2O-CO_2不混溶体系,主要来源于具有幔源流体特征的岩浆水,成矿晚阶段演化为成分相对简单的均一NaCl-H_2O体系;矿石硫同位素组成显示区内金矿床成矿物质具有壳-幔混合来源的特征,以深源为主,成矿流体上升运移过程中从围岩中萃取了少量成矿物质。对成矿有关岩浆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显示,该区至少存在~252Ma和230 Ma~213 Ma两期岩浆作用。结合矿体与岩浆岩体(脉)的依存关系,提出夹皮沟成矿区金的成矿作用从晚叁迭世一直延续到中侏罗世早期,从早到晚可划分为两个成矿期次,分别对应于区域上的两期构造-岩浆事件:印支晚期(240~210Ma)和燕山早期金成矿作用(180~160 Ma)。综上所处,确定夹皮沟金矿床为中温岩浆热液矿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认为成矿作用形成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与中亚造山带东缘挤压向伸展过渡的构造环境中。2.研究确定了夹皮沟成矿区金矿成矿的地质条件及控矿因素,总结了区域金矿成矿要素。夹皮沟成矿区的金矿床受夹皮沟北西向构造带控制,根据地质、地球物理解译结果,提出夹皮沟北西带西侧存在TTG岩浆穹窿,夹皮沟北西带早期为TTG穹窿与夹皮沟群地层接触带,晚古生代-中生代继承性发展为区域性北西向韧脆性断裂带,控制区内金矿床总体北西向带状分布;夹皮沟北西带的低序次北西向、北东向构造控制矿床矿体的空间分布,构成构造控矿要素;太古界夹皮沟群叁道沟岩组中的斜长角闪岩、角闪斜长片麻岩在空间上为金矿矿体的主要容矿岩石,其金等成矿元素含量及变异系数、浓集系数特征表明其为金矿成矿提供物质来源,构成金矿成矿地层岩性要素;印支期、燕山早期区域花岗质岩浆活动,在时间、空间、热液来源、成矿物质来源、成矿动力学特征方面控制矿体的产出及分布,构成成矿岩浆岩条件。夹皮沟成矿区金矿的形成是上述构造、地层岩性、岩浆作用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根据地质及航磁、重力综合信息解译结果,确定了夹皮沟成矿区的成矿地质体、成矿结构面及控矿构造类型及特征,为后续找矿潜力评价奠定基础。3.根据野外观察,结合地质、航磁、重力、化探综合信息解译,确定了夹皮沟金成矿区的金矿预测要素。对已知矿床研究确定成矿有关的硅化、黄铁矿化、钾化、绢英岩化、黄铁绢英岩化和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为金矿预测的地质标志;夹皮沟北西向构造及其派生的低序次北西向、北东向断裂构造以及成矿有关脉岩集中发育地段也是金矿成矿预测的地质标志。对区域化探数据解译结果表明,夹皮沟成矿区内Au、Ag、Zn、Mo、Sb、Hg、Pb、Cu等为主要成矿元素(变异系数),且Au、Ag、Pb、Zn、As、U、Mo等元素表现出一个主成矿期(阶段),Cu、Bi、W、Sb、Hg、Sn、Th等元素表现出两个或以上成矿期(阶段);成矿元素划分为Ag-Cu-Pb-Zn、Co-Ni-Ti-V、Au-Bi-W、F-Mo-Th、As-B-Sb、Mn-Sn和Hg-U等元素组合,表明区内成矿元素具有多来源、多阶段迭加富集特征,确定Au、Bi、W、Ag、Pb、Zn、Cu、Sb、Mn等元素异常及Au-Bi-W、Ag-Cu-Pb-Zn组合异常(元素组合因子得分值的异常区)为金矿找矿的地球化学标志。对区域航磁、重力数据进行化极、延拓、解析,根据不同上延高度不同方向水一阶导数轴值(极大值或极小值)反映物性变化界面,不同上延高度垂向二阶导数0等值线反映不同物性地质体边界特征,提取了航磁、重力的线性构造信息和环形构造信息,根据金矿床矿体与重磁解译线性构造、环形构造的空间依存关系,确定重磁解译北西向构造、北东向构造(物性界面)及其交汇部位,北西向构造与环形构造的交汇部位控制矿床矿体空间分布,确定其为金矿找矿的地球物理标志。4.根据夹皮沟成矿区金矿床、矿点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控矿地层岩性、构造、岩浆岩及重磁解译线性构造、环形构造关系,总结了区域金矿成矿规律。提出区内金矿床(点)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不均匀矿化与集中分布、等间距规律,这主要受夹皮沟群地层岩性、北西向或北东向构造、太古代TTG分布以及中生代花岗岩分布综合控制;夹皮沟成矿区金矿床(点)多产于北西向与北东向线构造交汇复合部位、环形构造(或成矿地质体)产状变化部位、环形构造与线构造交汇地段;金矿成矿作用集中发生于印支~燕山早期。5.以基于GIS平台的区域矿产资源综合信息评价系统(MRAS)为基础,以证据权法为模型,提取夹皮沟金成矿区的地质(地层岩性、构造及岩浆岩)、矿产(矿床、矿点及矿化点)等成矿信息及重力、航磁、化探等预测信息(标志),开展1:5万金矿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研究,共圈定A级成矿预测区5处,B级成矿预测区8处,C级成矿预测区11处,并利用数量化理论Ⅰ模型对各成矿预测区进行资源量估算,获得金矿预测资源量总计348t,为研究区开展后续金矿勘查提供选区及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高阳,何玉州[2](2018)在《河南土地庙沟——银洞山铅多金属矿多元综合信息成矿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庙沟—银洞山地区铅多金属矿床位于华北陆块南缘与秦岭造山带东段的接壤部位,在依据前人地质成果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数据收集,依据关键控矿因素、成矿模式及成矿规律,根据数学地质学理论,利用智能化平台,结合已获得的地、物、化、遥等数据对找矿信息提取与分析,获得具有预测意义的找矿标志信息,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找矿标志的权重,对成矿模式和找矿标志应用多元信息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综合集成和对比分析,圈定了4个找矿靶区,为后续的找矿工作部署提供理论支撑与参考,为该区的成矿预测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矿产勘查》期刊2018年06期)

何珊,李志军,董富权,尤孟,陈澍民[3](2018)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多元信息成矿预测研究——以西藏洛扎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正在开展公益性基础地质矿产调查项目的西藏洛扎地区为例,选取SPOT-6、ETM+数据,开展遥感地质解译;选取ASTER数据开展遥感蚀变异常提取;通过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开展地球化学异常提取;结合已有地质资料等信息,提取该地区成矿影响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影响因子进行综合分析,计算出各因子的权重值。利用GIS平台,建立了层次分析评判的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模型,圈定了6个成矿远景区,通过野外调查发现了铜铅矿化,为该地区地质矿产调查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地质与勘探》期刊2018年01期)

孙岳,陈正乐,陈柏林,王永,吴玉[4](2017)在《阿尔金山东段多元信息找矿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尔金山东段处于青藏高原北缘,NEE走向阿尔金构造带的东段,为祁连山成矿带被新生代阿尔金断裂左旋走滑截切的西延部分,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该文在总结阿尔金山东段成矿规律和矿床特征的基础上,采集测试了地表黄钾铁矾和褐铁矿化蚀变岩光谱曲线,在ETM+影像上提取了相关蚀变信息,并结合分析地质、地球化学信息,根据预测矿种的差异性,运用证据权法在GIS平台上建立了不同矿种的找矿模型。依据多元信息找矿模型,共圈定和评价了金矿远景区4个,铁矿远景区2个,铅锌(铜)多金属矿远景区7个。对不同矿种部分远景区进行野外验证表明,预测区岩石多发育韧脆性变形和不同类型矿化,指示较好的找矿潜力,此次研究对阿尔金山东段地区的找矿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高校地质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妙超[5](2017)在《新疆博格达南缘多元信息应用及成矿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博格达南缘一带在勘查和科研方面均属研究程度较低地区,尚未取得找矿上的突破,但又分布有众多小型矿床及矿点。由于该区地形复杂,采用传统的地质找矿方法难度大。在对区域成矿地质条件的综合研究基础上,结合地质、化探、遥感多元数据运用多元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进行处理和分析不同数据,提取多源成矿信息。最终圈定了5个具有成矿地质异常的找矿靶区,为在本区开展地质勘查工作提供了找矿依据和方向。(本文来源于《西部探矿工程》期刊2017年01期)

刘斌,白林,魏友华[6](2016)在《基于叁维地质模型的多元信息成矿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维综合信息成矿预测对成矿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探索成矿预测过程客观化、定量化和精确化一直是成矿预测前沿课题。本文以湖北省铜绿山铜铁矿为研究区,依据已有勘探和生产资料,建立研究区地质体叁维可视化模型,通过提取地质、地球化学等多元找矿信息,并对提取的地质控矿因素进行定量化研究,在此基础上,采用非线性理论方法来描述复杂的地质现象和地质规律,构建基于核主成分的叁维立体预测地质找矿模型,实现研究区深部矿产预测。应用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较吻合,说明所建立的叁维成矿预测地质找矿模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6-10-21)

魏巍,陈建平,向杰[7](2016)在《贵州锰矿多元综合信息成矿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找矿难度日益增大,应用地、物、化、遥等资料进行多元信息综合成矿预测是现今找矿工作的重要趋势。以贵州锰矿预测研究为例,在研究区域成矿地质背景下,总结成矿规律特征,在GIS平台上对多元化资料进行有利成矿信息的分析提取,采用证据权模型进行找矿信息的综合,对有利成矿远景区进行圈定,最终对贵州省的锰矿勘查工作提出指导性建议。(本文来源于《地质学刊》期刊2016年03期)

雷天赐,罗士新,王磊[8](2016)在《基于多元信息的证据权法在南岭钨锡多金属成矿预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南岭成矿带1∶50万地质数据库、物化探数据为信息源,通过数据处理、分析与推断,编制相关成果图件。以GIS为平台、地质异常理论为指导,基于多元信息成矿耦合分析与异常提取,优选找矿要素有利区间并构建了13个有效证据层,基于Morpas、Arc-wofe证据权模型开展了成矿定量预测与评价。以0.024、0.078和0.098为后验概率临界值划分了叁级成矿远景区,共圈定一级远景区41个、二级远景区70个和叁级远景区85个,为该区找矿工作部署及资源规划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华南地质与矿产》期刊2016年01期)

王江霞,张连昌,郝延海,何立东,石玉君[9](2016)在《西昆仑塔什库尔干沉积变质型铁矿基于GIS的多元信息成矿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全面总结以往地质和勘探报告等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对赋存于下元古界布伦阔勒群地层中的沉积变质型铁矿进行研究,从成矿地质背景分析入手,以区域成矿学理论和典型矿床剖析为指导,总结成矿规律,在GIS软件平台上对多元化信息进行成矿有利分析,运用证据权重法结合网格单元法的矿产预测方法,对西昆仑塔什库尔干地区沉积变质型铁矿资源进行成矿预测研究。对沉积变质型铁床圈定了A类远景区3处,B类靶区5处,C类远景区2处。(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5年度(第15届)学术论文汇编——固体矿产资源研究室》期刊2016-01-14)

彭光雄,张建东,谭华杰,潘磊[10](2015)在《青海省郭米寺-尕大坂铜多金属矿田多元信息成矿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青海省北祁连中部的郭米寺-尕大坂铜多金属矿田为例,利用分别模糊综合评判法[1]和证据权法[1]对该矿田进行了多元信息成矿预测的对比研究,为该矿田的铜多金属矿产勘查提供了有益的决策信息。郭米寺-尕大坂铜多金属矿田位于北祁连成矿带中部,主要包括郭米寺、下柳沟、湾阳河、下沟和尕大坂等五个多铜多金属矿床。郭米寺-尕大坂铜多金属矿田与白银厂矿田类似,是我国铜多金属块状(本文来源于《矿物学报》期刊2015年S1期)

多元信息成矿预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土地庙沟—银洞山地区铅多金属矿床位于华北陆块南缘与秦岭造山带东段的接壤部位,在依据前人地质成果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数据收集,依据关键控矿因素、成矿模式及成矿规律,根据数学地质学理论,利用智能化平台,结合已获得的地、物、化、遥等数据对找矿信息提取与分析,获得具有预测意义的找矿标志信息,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找矿标志的权重,对成矿模式和找矿标志应用多元信息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综合集成和对比分析,圈定了4个找矿靶区,为后续的找矿工作部署提供理论支撑与参考,为该区的成矿预测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元信息成矿预测论文参考文献

[1].吾克依拉·吾铁朴.吉林省夹皮沟成矿区金矿多元信息成矿预测[D].吉林大学.2019

[2].高阳,何玉州.河南土地庙沟——银洞山铅多金属矿多元综合信息成矿预测[J].矿产勘查.2018

[3].何珊,李志军,董富权,尤孟,陈澍民.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多元信息成矿预测研究——以西藏洛扎地区为例[J].地质与勘探.2018

[4].孙岳,陈正乐,陈柏林,王永,吴玉.阿尔金山东段多元信息找矿预测[J].高校地质学报.2017

[5].妙超.新疆博格达南缘多元信息应用及成矿预测[J].西部探矿工程.2017

[6].刘斌,白林,魏友华.基于叁维地质模型的多元信息成矿预测研究[C].第十五届全国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

[7].魏巍,陈建平,向杰.贵州锰矿多元综合信息成矿预测[J].地质学刊.2016

[8].雷天赐,罗士新,王磊.基于多元信息的证据权法在南岭钨锡多金属成矿预测中的应用[J].华南地质与矿产.2016

[9].王江霞,张连昌,郝延海,何立东,石玉君.西昆仑塔什库尔干沉积变质型铁矿基于GIS的多元信息成矿预测[C].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5年度(第15届)学术论文汇编——固体矿产资源研究室.2016

[10].彭光雄,张建东,谭华杰,潘磊.青海省郭米寺-尕大坂铜多金属矿田多元信息成矿预测[J].矿物学报.2015

标签:;  ;  ;  ;  

多元信息成矿预测论文-吾克依拉·吾铁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