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教育对慢性湿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同伴教育对慢性湿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周曼曼

上海长海医院儿科上海200000

【关键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新生儿抚触;早产儿配方奶

【中图分类号】R7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08-0467-02

早产儿具有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的生理特点,易发生腹胀、胃潴留、胃食管返流、溢乳、呕吐等喂养不耐受问题;如出现长时间的喂养困难,严重影响早产儿的存活率及生长发育,是早产儿最常见的护理难题。我科自2010年1月~2011年12月,对期间收治的部分出现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实施新生儿抚触联合水解蛋白奶喂养干预,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新生儿病房的早产儿。入选标准:①胎龄<37周;②为适于胎龄儿;③无宫内窘迫和(或)出生时窒息史;④不能提供母乳或母乳不宜喂养;⑤喂养不耐受的标准[2]。⑥无严重合并症,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颅内出血、严重感染等,排除消化道畸形、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除外开奶前即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者。

2方法

21分组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早产儿,随机分为2组:抚触联合水解蛋白奶(HPF)喂养组(干预组)40例,男24例,女16例,胎龄(332±20)周,出生体重(1950±256)g;对照组40例,男30例,女10例,胎龄(340±15)周,出生体重(1995±126)g常规予抚触及普通标准早产儿奶粉(SPF)喂养。两组在治疗前性别、胎龄、出生体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予早产儿常规治疗(如防治感染、防治出血、补液支持及维持内环境平衡等)及护理,并针对喂养不耐受而采用的改善喂养的策略:即患儿均采用间歇喂养,每2~3h/1次。奶量为20mL·kg-1·d-1。患儿常规置胃管,每次喂奶前回抽胃残余奶,若胃潴留量<前次喂养总量的1/3,则将残留奶量弃去后,再将预定喂奶量注入鼻饲;若胃潴留>前次喂养总量的1/3,则停喂1次。如果1d喂奶量小于全天预计奶量的50%,第2d不增加奶量。禁食时间<24h的患儿再开奶时应按禁食前奶量喂养。禁食时间>24h的患儿再开奶时按初始奶量开奶,并按同样速度加奶。在常规治疗喂养的基础上同时每天给予3次,每次15min的抚触,疗程1周。操作时间选择于喂奶后执行,操作前调节合适的环境温度、湿度,充分暴露患儿,按胸部-腹部-四肢-背部顺序进行抚触:抚触胸部:双手分别从胸部外下侧向内上侧滑动。抚触腹部:双手依次从新生儿右下腹按顺时针顺序,经上腹抚触到左下腹。抚触四肢:双手抓住新生儿一个胳膊,交替从上臂向手腕轻轻挤捏,并搓揉大肌肉群,再用拇指腹从新生儿手掌腕部向手指之间滑动,足与手的方法相同。抚触背部:新生儿呈俯卧位,双手掌分别放于脊柱两侧由中央向两侧滑动[2]。如患儿出现哭吵、肤色改变等应暂停。干预组除抚触外使用深度水解蛋白奶喂养。对照组采取常规早产儿奶粉喂养。

23观察指标监测2组早产儿呕吐、腹胀、胃潴留等消化道症状消失时间、恢复到出生体重所需时间、28d时体格发育情况等指标。

2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顾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1个疗程结束时2组早产儿呕吐、腹胀、胃潴留消失时间、恢复到出生体重所需日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干预组和对照组患儿出生28d体格发育情况结果见表2

表1两组监测指标比较

组别例数消化道症状消失时间恢复到出生体重时间干预组4041±15250±200对照组4055±19062±164P<005<005表2干预组和观察组患儿出生28d体格发育情况结果

组别头围/cm身长/cm体重/kg体重增速/g.d干预组3305±124755±1523317±02131537±408对照组3231±0194635±1613011±01871102±356t-2272-226-2363-3088p00310032002500054讨论

早产儿由于消化道功能、黏膜屏障功能、动力功能均不成熟,吸吮吞咽反射不良,易发生呕吐、腹胀、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情况。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除了胃肠道功能不成熟原因外,提问变化、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感染、缺氧等均可影响喂养[4]。一旦出现喂养不耐受,往往需要静脉营养来满足其营养需求。早产儿如果长时间不能恢复自行吸吮吃奶,难以提供其基础能量,可造成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并易发生感染等其他疾病;而完全靠静脉营养,可出现胆汁淤积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免疫力降低及感染[5]。早期积极的肠内营养是决定早产儿住院时间长短,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目前国内用于临床应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方法有小剂量红霉素、口服益生菌、普瑞博思口服、早期微量喂养等,上述治疗措施各有优劣[1]。

本研究通过分析早产儿生理特点和整体护理科学理念,采用新生儿抚触联合水解蛋白奶喂养方法结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症状消失时间及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明显缩短,并有统计学意义。研究认为早期喂养能促进早产儿胃肠道成熟,且不增加喂养并发症的发生[6]。考虑早产儿消化道功能不成熟,我们选用易消化的水解蛋白奶粉喂养。同时进行抚触,对其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有积极作用,而且成本低廉,方法较简单,无创伤,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杨林风,黄启凌,吴静,等.抚触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干预疗效观察[J].淮海医药,2001,29(5):402403

[2]阳艳莉,黄美珍.抚触护理干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6):261262

[3]司尚华,赵贵鑫,丁煜.腹部按摩结合微生态制剂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0,31(17):167168

[4]帅向华,芦惠.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特点及对策[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10):729730

[5]林明珠,古爱香,陈丽梅,等.非合并症早产儿喂养困难的护理研究[J].中国了实用护理杂志,2012,26(11):3839

[6]周英,唐振,李明霞.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2,15(3):174176

标签:;  ;  ;  

同伴教育对慢性湿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