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动力分析论文_黄新华,曾昭腾

导读:本文包含了混沌动力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混沌,动力,理论,稳定性,分岔,黄金分割,系统。

混沌动力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黄新华,曾昭腾[1](2019)在《中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内在动力——基于混沌理论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地方政府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主体,只有地方治理改革的成功,才会有国家治理转型的成功。基于初始条件敏感值、奇异吸引子以及自组织特性等混沌理论的核心要素,以2009年深圳大部制改革实践为分析单位,探究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内在动力具有重要意义。从混沌理论来看,深圳大部制改革是一个多中心生态共同成长的过程。由于公共行政系统对初始条件具有强烈的敏感性,推动了改革实施的"蝴蝶翅膀"。而公共组织具有的"官僚属性"与"公共属性"之间的张力作用,使公共行政系统在不确定性状态下保持演变的活力。与此同时,自组织的学习能力成为政府机构改革的内在驱动力。正是这些核心要素产生的动力将深圳大部制改革推上了历史舞台,为地方政府治理变革留下了难得的理论素材,为新时代深化地方机构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蕴含着极其重要的政策启示:地方机构改革必须合理定位政府、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平衡公共管理系统内部属性之间的冲突,充分发挥顶层设计和知识资源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学习论坛》期刊2019年04期)

白梅[2](2019)在《一类猝变动力的混沌与Hopf分支分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了一类猝变动力JD_4的混沌与Hopf分支现象,分析了系统平衡点的稳定性;通过选择合适的分支参数,研究了系统Hopf分支的存在性;运用规范型理论,讨论了系统分支周期解的方向及稳定性.最后,运用Matlab软件做出数值例子模拟,模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周口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兰荣杰[3](2019)在《混沌边缘的区间定位与动力机制——以黄金分割轴为分析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1963年洛伦兹提出混沌理论,到1985年圣菲研究所朗顿提出混沌的边缘,混沌理论一次次引起科学界的兴趣。混沌边缘在哪儿?专家们惟妙惟肖的描述难以消除人们的疑惑,对混沌边缘的定位和运行机理的研究,成为混沌理论难以绕开的难题。本文试图说明黄金分割与混沌边缘之间具有深层的内在联系,黄金分割是许多复杂机体内在尺度选择的比例关系,通过混沌边缘在黄金分割轴上的尺度定位,为混沌边缘找到了量化的比例关系,并且通过对混沌边缘动力机制的分析和梳理,进一步深化了对混沌理论及相关复杂性范畴的理解和解释。(本文来源于《系统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胡永才,张勇,舒永录[4](2016)在《新叁维非线性混沌系统的动力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动力系统的理论和方法,采用理论分析和Matlab仿真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微分方程比较定理和Lagrange乘数法研究了Couette-Taylor流混沌系统的最终界和全局指数吸引集。对于系统的不同参数,得到了该系统最终界和全局吸引集统一的数学表达式。最后,Matlab模拟验证了计算理论的正确性。研究结果为该系统的混沌控制、混沌同步,吸引子维数的估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刘亚冲,胡安康,韩凤磊,汪春辉,卢雨[5](2015)在《非对称动力系统混沌分析的Melnikov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以Helmholtz-Duffing双势阱非对称动力系统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不同非对称参数σ下退化Hamilton系统的势函数与相平面,然后对于受谐和激励的非自治系统根据Melnikov理论推导了系统左右同宿轨道出现混沌运动的阈值条件,最后用数值模拟得到系统的安全池并观察了安全池随激励幅值变化的侵蚀现象,从而验证了解析结果的正确性.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表明:0<σ<1时,系统左半部分受主要影响;σ>1时,右半部分受主要影响;Melnikov方法可有效预估非对称系统混沌阈值,并且对于同一非对称参数σ,存在一个临界频率使得系统左右两部分的混沌阈值在这一频率点相等.(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张宇功,范学良,王碧轩[6](2014)在《一类叁维动力系统的分岔及混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一类叁维非线性混沌金融系统进行了动力学特征分析,得到了模型方程的叁个平衡点,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讨论.通过数值仿真得到了系统的分岔图及Lyapunov指数图,进而分析了参数变化对系统稳定性及分岔的影响.该研究对理解各种金融政策的杠杆原理有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李国平,汤志浩,张勇,舒永录[7](2015)在《基于一类混沌系统的动力性质分析及其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动力系统的基本理论,研究了一类新混沌系统t?+$时的渐近行为,得到了系统解的最终界估计,推广了廖晓昕、郁培等人的研究结果,给出了相应的数值仿真。(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2015年10期)

刘强[8](2012)在《基于小波变换及混沌的结构动力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构动力非线性分析始终是抗震研究中的核心问题。本文研究工作的重点在于采用现代数学手段(小波和Hilbert-Huang变换理论以及混沌系统的工具和方法)实现结构动力仿真分析。在地震激励输入阶段,以小波变换代替传统Fourier变换,充分利用小波变换和希尔伯特-黄(HHT)变换两种处理非平稳信号的最有效的工具,从而获取更加丰富的特征信息;在数值计算阶段,利用混沌系统的主要工具与方法求解结构工程中非线性动力学中的最大Lyapunoy指数、相轨迹图、Poincare截面图、功率谱法等,从中可以获得工程结构的复杂动力学行为,以及进入和离开混沌之路。研究成果将为“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为此,论文主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基于小波和HHT变换的结构地震瞬态反应分析,从中获得了长短周期结构的位移响应特征的差异,发现短周期结构的反应以稳态振动控制为主,而长周期结构的反应以瞬态振动控制为主。同时还揭示长周期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独特动力学规律和特性。特别是在高耸结构中还发现同一结构存在着具有两种不同周期特性的动力响应规律。为超高、特长特种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基础性的研究资料。(2)基于小波和HHT变换的地震动瞬时谱的研究,对地震动非平稳特性进行分析,为反映不同地震波的峰均比指标,首次提出了用地震动峰值能量的最大值和峰值系数作为评估地震波震动破坏力效应的定量指标;研究了恢复力模型的选择对结构非线性地震响应的影响。为结构抗震设计合理选择地震动输入和恢复力模型提供参考。(3)从非弹性体系的地震响应分析入手,得到了在地震作用下弹塑性体系屈服的过程和机理:结构体系屈服具有累积效应,恢复力与变形的滞回环存在左右“漂移”现象,间隙与碰撞是结构进入混沌状态产生的根源。研究了含间隙与裂缝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迟滞非线性问题,发现系统刚度软化,共振点漂移等现象。(4)着重研究在强震作用下混凝土结构破坏产生裂缝之后,并在地震往复荷载作用下缝面产生碰撞、滑移等复杂受力状态,由此结构进入混沌系统的判别与应用;建立裂缝间隙与碰撞的结构计算模型,推导动力响应方程公式。应用混沌振动的数值识别方法来识别和刻画工程结构中的混沌振动现象以及动力特性。为新一代抗震规范实现结构仿真计算的数字化、可视化、定量化提供科学依据。(5)研究在地震作用下两种结构的破坏机制和实用计算方法:研究长周期结构首次穿越破坏的计算方法,短周期结构的累积损伤破坏的实用计算方法。为进一步实现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的寿命预估提供必要的技术储备。(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期刊2012-11-01)

秦宣云,张迎,董二女,郑洲顺,刘建康[9](2012)在《粉末注射成形动力方程的混沌特征分析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粉末注射成形(PIM)充模过程具有混沌的特征.本文利用软件ANSYS对PIM充模过程的动力学方程数值求解,通过吸引子形态描述法分析对比两种不同注射速度下的动态吸引子图,计算混沌吸引子形态特征量,定量的表述混沌吸引子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粉末注射成形充模过程中存在混沌现象.(本文来源于《数学理论与应用》期刊2012年02期)

蔡水明[10](2012)在《混沌系统和复杂动力网络的间歇控制与生物网络的构建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就复杂系统有关方面做了些相关的工作。首先,对相关研究内容作一简单介绍,包括混沌系统和复杂动力网络的同步与控制的简介以及生物网络和microRNA的简介。然后,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工作,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1)基于间歇控制的时滞混沌系统和时滞动力网络的同步首先,采用周期间歇控制研究了参数失配条件下一类时变时滞混沌系统的同步问题。通过利用不同于现有的方法,推导出了一些确保耦合时滞混沌系统同步到一个相对较小的误差界的新颖拟同步准则。特别地,我们移除了现有文献中强加的控制宽度必须大于时滞量的约束条件。此外,我们的结果还表明了同步准则仅依赖于控制宽度与控制周期之间的比值,而与控制宽度或控制周期无关。其次,探讨了基于间歇控制的节点含时变时滞的一类复杂动力网络的牵制同步。通过利用数学归纳法与分析技术,推导出了一些新颖且具有较低保守性的指数同步准则。另外,对于一个给定的耦合强度,我们还给出了决定选取哪些节点作为牵制候选节点以及需要牵制多少个节点的牵制方案。最后,通过数值例子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方法的有效性。(2)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演化模型与特征涌现无标度性、小世界性、层次模块结构及度负关联性是大量生物网络共同的拓扑特征。为了理解生物网络无标度性、小世界性和度负关联性的形成机制,学者们已经提出了各种各样基于复制和变异的网络增长模型。我们基于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的生物学角度,通过引入偏爱小复制原则,也就是,度小的节点被选取复制的概率更大,以及对称变异和非均匀的异源二聚作用构建了一个简单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演化模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网络演化模型能够很好地再现实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稀疏性、小世界性、无标度性、层次模块结构和度负关联性拓扑特征。我们的结果对理解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演化过程中的可能机制提供了一定的帮助。(3)基于复制变异的生物网络演化模型与理论分析我们通过复制、变异、异源二聚作用和突变这四个步骤构建了一个简单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演化模型,并应用平均场理论对该演化模型进行了解析分析,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具体地说,我们解析推导出网络演化模型的平均度的幂律指数βK、度分布的幂律指数γp、簇度分布的幂律指数γC以及邻居连通性的幂律指数γnm作为网络模型的删边概率pd,异源二聚概率ph和加边概率pc这叁个参数的函数。解析结果表明,这四个幂律指数都依赖于参数pd,只有当pd大于临界值1/2的时候,所生成的网络才拥有生物网络的稀疏性和小世界性特征。另外,簇度分布的幂律指数γc还依赖于ph,但与pc无关。此外,网络的度分布只有在网络规模大的极限下才是无标度的。对于有限的网络规模,网络的度分布指数依赖于节点的度。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大,该依赖性逐渐减弱,度分布逐渐接近于幂律分布。数值模拟所得到的幂律指数和我们的平均场理论结果很好地吻合。我们的结果可能为生物网络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一些见解。(4) MicroRNA介导的双负反馈环的动力学建模与分析MicroRNAs (miRNAs)是一类长度约为22核苷酸的单链小分子非编码RNA,它们通过与靶mRNAs的碱基互补配对而在转录后水平上对基因的表达进行负调控,最终导致靶mRNAs编码的蛋白质表达水平的下降。近年来,计算和实验研究发现了大量miRNAs和转录因子(TFs)共同参与的网络模体。最简单miRNA介导的模体是由一个miRNA和一个TF组成的双负反馈环(MDNFL),其中TF抑制miRNA的表达而TF本身受这个miRNA的负调控。我们基于简单的生化反应对MDNFL进行数学建模。通过对这个模型的分岔分析,我们发现MDNFL可以充当双稳态开关而且使得产生双稳态的参数范围是相当大的。这个功能特征与miRNAs普遍存在于诸如增殖、分化以及凋亡等发育过程是相吻合的。我们期望这个结果可以为miRNAs如何调控基因的表达提供新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导实验。另外,我们也期望本研究可以为研究由简单模块组装成的更复杂的网络提供基础。(本文来源于《上海大学》期刊2012-05-01)

混沌动力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讨论了一类猝变动力JD_4的混沌与Hopf分支现象,分析了系统平衡点的稳定性;通过选择合适的分支参数,研究了系统Hopf分支的存在性;运用规范型理论,讨论了系统分支周期解的方向及稳定性.最后,运用Matlab软件做出数值例子模拟,模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混沌动力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黄新华,曾昭腾.中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内在动力——基于混沌理论的分析[J].学习论坛.2019

[2].白梅.一类猝变动力的混沌与Hopf分支分析(英文)[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9

[3].兰荣杰.混沌边缘的区间定位与动力机制——以黄金分割轴为分析框架[J].系统科学学报.2019

[4].胡永才,张勇,舒永录.新叁维非线性混沌系统的动力特性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5].刘亚冲,胡安康,韩凤磊,汪春辉,卢雨.非对称动力系统混沌分析的Melnikov方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5

[6].张宇功,范学良,王碧轩.一类叁维动力系统的分岔及混沌分析[J].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7].李国平,汤志浩,张勇,舒永录.基于一类混沌系统的动力性质分析及其模拟[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5

[8].刘强.基于小波变换及混沌的结构动力仿真分析[D].福州大学.2012

[9].秦宣云,张迎,董二女,郑洲顺,刘建康.粉末注射成形动力方程的混沌特征分析及研究[J].数学理论与应用.2012

[10].蔡水明.混沌系统和复杂动力网络的间歇控制与生物网络的构建和分析[D].上海大学.2012

论文知识图

参数a(t)参数b(t)每次同步脉冲的脉冲间隔时长4构造的分段Logistic映射当参数...自组织相关理论在体育科研运用的论文数...非线性动力系统混沌特征综合分析界面

标签:;  ;  ;  ;  ;  ;  ;  

混沌动力分析论文_黄新华,曾昭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