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性论文_马果

导读:本文包含了审美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汉学,水生植物,汉字,艺术,水景,美国,乡土。

审美性论文文献综述

马果[1](2019)在《书籍装帧设计中文字识别及其审美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书籍装帧的文字对于书籍内涵的展现是很有帮助的,简洁的文字设计可以让书籍的识别性和可读性提升一个层次。很多书籍装帧设计比较重视文字的设计和排版,吸收国内外的优秀文化、结合比较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表现形式,才能让文字的艺术魅力充分体现出来,书籍装帧设计也应该在这样的发展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进一步扩大发展空间。现将对书籍装帧设计中的文字识别以及审美性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轻纺工业与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夏伟[2](2019)在《美国汉学对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审美性碰撞——以夏志清、李欧梵、王德威为人物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在大陆高校的学科设置,始于1949年后。该学科的七十年历史,大体可以1980年为界。1980年前为"一体化"学科(以下简称"80前"学科),而1980年后,则渐趋多元与开放。其中尤以夏志清、李欧梵、王德威叁位美籍华人影响最大,分别于1980年代、1990年代、21世纪初造成叁波审美性碰撞,并引发争议与讨论。面对美国汉学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做何评价诚然可见仁见智,但夏志清、李欧梵与王德威叁人,委实从"道德审美""历史审美""现代性审美"叁方面,切实弥补了"80前"学科的疏漏或匮乏。(本文来源于《探索与争鸣》期刊2019年11期)

施俊,金鑫[3](2019)在《汉字艺术的审美性与现代设计教学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字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对于强化现代设计的民族化色彩以及审美价值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为此,将汉字艺术设计融入现代设计教学体系当中,对于提升现代设计人才培养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汉字艺术的结构特点与审美特点两个层面,对汉字艺术所具有的审美性进行了分析与论述,并从汉字艺术设计教学的目标与定位以及汉字艺术设计教学体系的构建两个层面,对汉字艺术设计教学在现代设计教学中的开展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45期)

王艳宇[4](2019)在《人文性、开放性、生活性及审美性——小学语文生成性资源开发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更加高效,教育工作者也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对生成性资源有效利用,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得以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教育》期刊2019年30期)

张停芳[5](2019)在《论南京地铁公共艺术的功能性和审美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地铁已成为一个城市的名片,而地铁公共艺术也不再是以单一的形式存在于城市的建设之中,更多的是以多样的形式存在于地铁空间中,譬如:以壁画、雕塑、浮雕、镶嵌、影像艺术等等形式存在于地铁空间。地铁公共艺术代表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形象,体现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也展示着城市的精神风貌和历史文化,与此同时还体现着人文情怀的交流。多样化的地铁装饰可以借助视觉语言的刺激,分散进入地铁空间的人们心理上产生的不安、紧张和沉闷的心情。进而还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意识,加强大众参与感。(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20期)

李嘉欣[6](2019)在《20世纪20年代乡土小说病苦叙事及其审美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鲁迅开创了乡土小说后,王鲁彦、许杰、许钦文、蹇先艾、台静农、彭家煌等作家延续了鲁迅的乡土书写,共同支撑着20世纪20年代的乡土文学。他们身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土气息泥滋味"印记,在现代文明与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带着"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情感,叙写着故乡人的苦难生活和病态思想。乡土小说中展现的苦难生活是表象,作者真正的意图是指向病态的精神层面,揭示小人物的悲剧命运。(本文来源于《叁明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陈铎[7](2019)在《现实性、日常性与审美性:论邵丽“挂职系列”中的官场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南作家邵丽从自己挂职体验的现实经历出发创作的"挂职系列"小说,以其对乡土世界的底层世相、官场社会的众生百态、时代病灶的仰观俯察而引起了学界及社会的强烈反响和广泛赞誉,尤其《刘万福案件》,不仅揭示了城乡转型期间百病丛生的社会现实,其双声对话的思辨色彩和复调结构的开放阐释,更保证了作家在面向现实发言时能够保持必要的理性和清醒。与刘震云同年出版的《吃瓜时代的儿女们》对戏剧冲突的着意追求不同,邵丽的"挂职系列"更注重从日常性与生活化的情节中开掘当下现实的种种议题,并努力摆脱官员群体"贪污腐败"的污名,匠心独具地塑造了一批颇有代表性的理想主义受挫的基层官员形象。作为一部以现实生活为蓝本的小说作品,"挂职系列"在对真实和虚构的处理上称不上尽善尽美,但这种探索的得与失、成与败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与意义。(本文来源于《写作》期刊2019年05期)

朱慧萍[8](2019)在《融工具性、人文性和审美性于大学语文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课程教育不仅具有专业性的属性,还要承担起育人工作,因此,大学语文课程教学除了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育以外,还要加强对学生思想和情感的引导,在语文素养培育中突出大学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和审美性特点,并从语言工具性、教材的人文性及文学的审美性入手,全面优化大学语文教学质量,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本文立足于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在分析了有关的影响因素后,给出了融工具性、人文性和审美性于大学语文教学的一些可行建议。(本文来源于《产业与科技论坛》期刊2019年20期)

陈昌国[9](2019)在《基于审美性教学的小学生识字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新课改为语文识字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我们当前的语文识字教学中仍然存在以下弊端,我们习惯看到的方式都是让学生单调地去抄写汉字然后反复循环以达到熟记于心的目的,无视学生的兴趣。学生作为鲜活的个体,汉字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却只被无限放大它的工具性。(本文来源于《天津教育》期刊2019年29期)

孙威[10](2019)在《生态浮床在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审美性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阐述生态浮床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探讨生态浮床的应用原则与审美理念,认为生态浮床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以展现特定的地域美。由于水生植物组合搭配是生态浮床的核心构成部分,因此,该文作者从形态和色彩方面,对水生植物造景设计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美术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18期)

审美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在大陆高校的学科设置,始于1949年后。该学科的七十年历史,大体可以1980年为界。1980年前为"一体化"学科(以下简称"80前"学科),而1980年后,则渐趋多元与开放。其中尤以夏志清、李欧梵、王德威叁位美籍华人影响最大,分别于1980年代、1990年代、21世纪初造成叁波审美性碰撞,并引发争议与讨论。面对美国汉学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做何评价诚然可见仁见智,但夏志清、李欧梵与王德威叁人,委实从"道德审美""历史审美""现代性审美"叁方面,切实弥补了"80前"学科的疏漏或匮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审美性论文参考文献

[1].马果.书籍装帧设计中文字识别及其审美性[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9

[2].夏伟.美国汉学对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审美性碰撞——以夏志清、李欧梵、王德威为人物表[J].探索与争鸣.2019

[3].施俊,金鑫.汉字艺术的审美性与现代设计教学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

[4].王艳宇.人文性、开放性、生活性及审美性——小学语文生成性资源开发应用[J].中国农村教育.2019

[5].张停芳.论南京地铁公共艺术的功能性和审美性[J].大众文艺.2019

[6].李嘉欣.20世纪20年代乡土小说病苦叙事及其审美性[J].叁明学院学报.2019

[7].陈铎.现实性、日常性与审美性:论邵丽“挂职系列”中的官场书写[J].写作.2019

[8].朱慧萍.融工具性、人文性和审美性于大学语文教学[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

[9].陈昌国.基于审美性教学的小学生识字探索[J].天津教育.2019

[10].孙威.生态浮床在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审美性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9

论文知识图

夜郎竹王左:刘雍右:伍新凤萨宾·哈瑞、伊维浓·维贝(SabineHa...中国银行标志图6-54、6-55乔治·催玫尔,施宏·府...建筑品质研究主题示意图书读者对象、内容主题、文字表述、产理。...

标签:;  ;  ;  ;  ;  ;  ;  

审美性论文_马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