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烟四种病虫害防治

烤烟四种病虫害防治

一、烤烟四种病虫害的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余亚琳,谷星慧,李红娟,樊苗苗,刘美菊,赵以铭,李江舟,代快,张立猛,林杉[1](2021)在《2种杀线剂对烤烟根系生长和根结线虫的影响》文中认为为揭示新型杀线剂路富达对烤烟根结线虫病害的防治机理和效果,设计2组盆栽和大田试验,比较了杀线剂阿维菌素、路富达和路富达与银法利混剂(路银混剂)及其3种用量的杀线效果。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相比,阿维菌素、路富达和路银混剂均显着降低了烤烟根结线虫病级、根结指数和根结密度,促进了根系和烟株生长,显着提高了烤烟茎叶干重和水氮利用效率。不同用量的路富达和路银混剂对烤烟生长和根结线虫病害的影响,不存在显着差异。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杀线剂阿维菌素相比,路富达显着降低了根结线虫病情指数,促进了烟株生长。总之,与阿维菌素相比,盆栽条件下路富达具有相同的防治根结线虫病害效果;在只发生根结线虫病害的烟田,无需配施银法利,并可降低路富达推荐使用量,从而降低防治成本。

王子璇,王俊,杨祥飞,张志高,张文梅,郑九洲,尼金玉,郑云,朱肖文,刘齐元[2](2021)在《喷施植物复配剂对烤烟生长、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为明确植物提取物复配剂对烤烟的生长发育、光合作用、赤星病防治效果、产量产值和化学成分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在常规农药防治病虫害的基础上依据植物复配剂使用次数的不同,共设5个处理:T1(对照,常规农药防治)、T2、T3、T4、T5(在T1的基础上分别于栽后15、30 d, 15、30、45 d, 15、30、45、60 d, 15、30、45、60、75 d各喷1次植物复配剂),另外T2~T5各处理在栽后30 d喷施1次抗病毒剂;在栽后30、75 d各施1次品质增进剂。结果表明,喷施植物复配剂的各个处理在农艺性状和光合作用指标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以T5处理效果最佳;在赤星病的防治效果上有明显的效果,其中T5处理病指最低,防效最好;喷施植物复配剂的各个处理产量、产值均高于对照,其中T5处理最高,比对照分别提高41.46%、46.63%;喷施植物复配剂各个处理的化学成分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明显。表明喷施植物复配剂能促进烤烟的生长发育,降低烤烟赤星病病指,从而提高烟叶的产量和产值。

朱安琪[3](2021)在《生态因子对玉溪地区烤烟品质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满足我国卷烟工业企业烤烟原料精准采购需求,提高小尺度上烤烟区划的精细化程度,了解烤烟化学成分与生态因子之间的定量化关系,提高烤烟品质评价的智能化程度,本研究利用玉溪市2009~2018年气象数据、土壤数据、烤烟品质数据,及155个烤烟分布数据和23个环境变量数据,采用小网格推算模型、MaxEnt模型分析了玉溪烤烟气候适宜性,筛选出精度最高的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采用指数和法、AHP层次分析法、两维图论聚类法对玉溪烤烟进行乡镇一级的品质区划,得到了四个品质类型区。通过生态因子影响综合指数、经过灰狼算法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分别构建了机理算法、智能算法、偏最小二乘算法的烤烟化学成分生态预测模型,最终为玉溪地区烤烟种植布局优化、烤烟品质提升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小网格推算模型和MaxEnt模型的烤烟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基本一致。最适宜区位于江川、华宁、通海一带,适宜和次适宜区主要分布于峨山、新平、易门和元江部分区域。不适宜区相对集中,位于元江到新平地区狭长地带。MaxEnt模型的模拟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优于小网格推算模型结果,更加适用于玉溪烤烟气候适宜性分析,而经过MaxEnt模型与统计学方法筛选出的6个玉溪特色区划指标(年均温变化范围、海拔、4~9月日照时数、最干燥季度的降雨量、4~9月降水量、最热月份的最高气温)相比于4个传统区划指标(海拔、7月平均气温、4~9月日照时数、4~9月降水量)能够有效提高MaxEnt模型模拟精度。(2)经过两维图论聚类得到四种分布均匀的品质类型区,其占比分别为29.09%、25.45%、23.64%、21.82%,两维图论聚类效果较好。利用方差分析去研究各品质类型区的差异性,品质区划指标均呈现出显着性,其中海拔、气候适宜性指数CFI、烤烟品质指数FQI、清甜香、烤甜香、焦甜香达到极显着(p<0.01),土壤适宜性指数SFI达到显着(p<0.05)。因此可以通过对比不同类型区品质区划指标平均值的大小,描述其具体差异所在。第一类型区为烤烟种植气候、土壤最适宜区,其风格特征为典型清甜香;第二类型区为烤烟种植气候次适宜区、土壤最适宜区,其风格特征为清甜香;第三类型区为烤烟种植的气候最适宜区以及土壤适宜区,其风格特征为典型清甜香;第四类型区为烤烟种植的气候、土壤适宜区,其风格特征为弱清甜香。(3)智能算法烤烟化学成分生态预测模型的模拟效果最好,能够在实际应用中提供精确的结果。经过灰狼算法优化后的智能化学成分预测模型的绝对误差明显小于优化前,说明优化后模型的模拟效果更优,其R2均大于0.95,RMSE均小于0.1,除总氮外其他的预测模型R2高达0.99。在实际生产中基于不同目的可以选取不同预测模型,其中机理预测模型参数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偏最小二乘算法预测模型能够显示出各生态因子对于化学成分的重要性程度。机理算法的预测模型可以通过生态因子影响综合指数的大小、正负来判断本时期的生态因子对于烤烟化学成分影响程度及其影响是促进效应还是不利效应,机理算法的生态预测模型R2平均值为0.29,RMSE平均值为0.13。偏最小二乘法算法预测模型可以通过变量投影重要性系数VIP值的大小找出影响各化学成分关键生态因子,例如烟碱的关键生态因子为旺长期日照时数其VIP值为1.89,偏最小二乘法算法预测模型除总糖、还原糖外,总氮、钾、氯预测模型的R2均大于0.8,且RMSE均小于0.1。

周本国[4](2021)在《烟蚜与蚜传病毒病发生相关性及绿色防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烟蚜及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PVY)等蚜传病毒病是烟草上的重要病虫害,常年发生严重,且难以防治,给烟叶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烟草上的蚜虫种类及蚜传病毒病种类进行鉴定,对蚜传病毒病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并对蚜虫和蚜传病毒病发生流行相关性、蚜虫和蚜传病毒病的绿色防控技术进行研究,为有效控制烟蚜及蚜传病毒病的发生危害提供理论基础和应用模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烟草蚜虫种类鉴定及其传毒方式研究开展了烟草蚜虫种类鉴定,明确安徽烟区危害烟草的蚜虫种类主要是桃蚜(烟蚜)。开展了蚜虫传毒方式研究,明确了烟蚜的口针、头部以及腹部均可带毒,烟蚜体内的持毒时间可达10h,烟蚜的传毒效率与其带毒率并不成正比。2.烟草蚜传病毒病检测、危害及遗传多样性研究开展了烟草蚜传病毒病种类鉴定,采用ELISA、PCR方法和小RNA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了670份烟草样品,明确了安徽烟区蚜传病毒病种类主要为PVY等。开展了烟田周边毒源植物检测和大棚烟苗带毒率检测,明确了毒源植物主要有油菜、小麦、杂草、蚕豆、白菜、萝卜、元胡、菠菜、豌豆、马铃薯等,且烟草在苗床即可带毒。开展了蚜传病毒病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明确了CMV、PVY、TVBMV三种病毒在安徽烟区的遗传多样性。3.利用si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烟草蚜传新病毒利用小RNA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出烟草新病毒TV2,对其序列进行了分析,TV2的基因组全序列5979个核苷酸,与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具有最高的同源性,为87%,在烟草上首次报道了一个新的马铃薯卷叶病毒属病毒基因组全序列。在安徽烟区首次检测到危害烟草的芸薹黄化病毒(BrYV)和辣椒脉斑驳病毒,对Br YV-AH分离物基因组全序列进行了分析,该病毒基因组全长5678bp,编码6个开放阅读框,属于马铃薯卷叶病毒属成员,是一株重组病毒。4.烟蚜及蚜传病毒病发生流行相关性研究开展了有翅蚜迁飞动态监测与蚜传病毒病发生相关性研究,所得结果表明有翅蚜迁飞的数量和时间与蚜传病毒病发生轻重正相关。有翅蚜迁飞数量越大,蚜传病毒病发生相对越严重;有翅蚜迁飞高峰期和蚜传病毒发生高峰期正相关。有翅蚜迁飞到烟田传毒后,带毒烟株有个隐症过程,这一过程持续时间长短,主要与气候因素和烟草生育期有关,如气候条件利于病害发生,则隐症期较短,如气候条件不利于病害发生,则隐症期可长达15-20天。5.烟蚜及蚜传病毒病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展了治虫防病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包括天敌昆虫蚜茧蜂、物理方法(无纺布覆盖、黄板等)防治烟蚜、新型免疫诱抗剂预防蚜传病毒病等。筛选出以下几种治虫防病效果较好的绿色防控技术:蚜茧蜂防治烟蚜平均防治效果达到75%,生产季节平均减少防蚜农药3次,减少防治病毒病农药1次,平均减少化学农药投入6.4元/667m2,平均减少施药成本12元/667m2;和周边常规防治区相比,无纺布覆盖防蚜示范区、黄板诱蚜示范区和免疫诱抗剂预防病毒病示范区的相对防效分别达到80%、40%和40%以上。

张树衡[5](2021)在《两种修复剂混配对再植花椒生长、生理及土壤酚酸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是芸香科(Rutaceae)花椒属(Zanthoxylum)的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具有收益早、用途广、价值高及适应性强等特点,是我国一些地区的主要经济树种、抗旱树种及水土保持树种。近年来,由于农林产业集约化和商业化的快速发展,使得花椒单一化种植的现象日趋广泛,导致土壤养分失衡、植物抗逆性下降、土壤化感自毒物质大量积累,也使土传病害严重发生,同时造成花椒产量、质量下降和成活率低等一系列连作问题,严重地制约了花椒产业的发展。因此,如何有效缓解连作障碍已成为花椒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研究以不同体积配比的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菌肥为修复剂,设置8个处理:T0(无施肥对照组)、T1(微生物菌肥)、T2(生物有机肥)、T3(V微生物菌肥∶V生物有机肥=1∶2)、T4(V微生物菌肥∶V生物有机肥=1∶4)、T5(V微生物菌肥∶V生物有机肥=1∶1)、T6(V微生物菌肥∶V生物有机肥=2∶1)、T7(V微生物菌肥∶V生物有机肥=4∶1),模拟田间连作,探究其对再植花椒幼苗生长、生理及土壤酚酸类物质的影响,以揭示二者混施对再植花椒的促生机制,旨在为花椒老椒园的施肥管理及缓解连作障碍提供参考借鉴。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两种修复剂处理后,再植花椒幼苗的株高、茎粗、生物量较对照T0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混施处理下T4、T5的茎粗、株高分别较对照增加最为显着,生物量则以T6处理增加最为明显,表明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菌肥混施时较高比例的微生物菌肥更能促进花椒伸长生长及生物量的累积。(2)两种修复剂混施处理后,再植花椒幼苗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潜在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 P)和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较对照T0增加明显,胞间CO2浓度(Ci)、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降低显着,以T6处理下的植株生长及光合作用促进效果最为显着,有效提高了光合系统PSⅡ的光能利用率,幼苗生产力大大提高,加速了无机物的转换和有机物积累。(3)两种修复剂混施处理后,再植花椒幼苗体内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气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硝酸还原酶活性(NR)较对照T0均呈不同程度的升高趋势;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也有所提高;丙二醛(MDA)含量显着降低;叶绿素a、b含量及叶绿素总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总体看,T6处理下的植株代谢能力强,对肥料吸收效果好。(4)两种修复剂混施可有效降低没食子酸、咖啡酸和对羟基苯甲酸的含量,阿魏酸含量则呈上升趋势,但四种酚酸的总含量较对照T0呈不同程度地降低,以T4降低最为明显,且混施的作用效果明显高于单肥,显着降低了根际土壤中的化感物质。其中,阿魏酸和咖啡酸在土壤中的基数较大,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没食子酸和对羟基苯甲酸在土壤中相对稳定。(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咖啡酸的含量会影响花椒幼苗地下部分生物量的累积,不利于幼苗根部发育;没食子酸的含量对花椒幼苗叶片的SOD、CAT、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影响较大,可显着抑制其活性,其中,对叶绿素b的含量抑制最为显着。同时,咖啡酸对幼苗叶片的POD活性和叶绿素b的含量也有同样的影响。(6)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花椒幼苗的促生效果依次表现为:T6>T7>T5>T4>T2>T3>T1>T0。可见,微生物菌肥和生物有机肥混配对花椒再植障碍修复效果高于单施,两者交互性较好。其中,二者体积比为2∶1对再植花椒幼苗的正面效果最佳。二者通过降低土壤酚酸的含量,提高了土壤肥力水平,以促进幼苗生理代谢,提高幼苗生产力,从而缓解花椒再植问题。

武杼华[6](2021)在《不同菌肥对温室连作土壤的短期改良效果研究》文中指出温室大棚因长期种植单一农作物,出现土壤板结、养分不均衡、连作障碍等问题,使农产品产量下降,品质不佳,造成经济效益下降,生物菌肥的出现缓解了连作障碍带来的影响。本文以常规底肥为对照(CK),选取四种生物菌肥作为试验处理:均良固体菌肥(F1)、均良液体菌肥(F2)、生物菌肥(F3)和土壤修复剂(F4)。采用滴灌施肥的方式和宽窄行种植模式,比较分析四种菌肥对番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合四种菌肥对温室大棚内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的影响,客观评价四种菌肥在温室大棚的实践效果,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不同菌肥处理对番茄生长指标影响较为积极,施加菌肥显着提高了植株高度,对产量提高也有一定效果。在四种菌肥中,F3菌肥在多种指标上效果最好,显着提高了番茄植株高度、干物质含量、单果重,同时,对降低番茄酸度有积极作用,使番茄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了10.00%,产量增加了15.72%。(2)这四种菌肥处理均能提高土壤含水率、降低土壤容重,F2菌肥对增加粘粒含量减少砂粒含量有良好效果。F1、F2、F3这三种菌肥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养分的含量,尤其是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还提高了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这三种酶的活性。四种菌肥相比,F3菌肥对指标的作用比较突出,能使耕作层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铵态氮含量显着提高,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显着提高。(3)本试验条件下,与CK相比,四种菌肥处理对耕作层土壤细菌Alpha多样性无显着影响,耕作层土壤中优势细菌有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在众多环境因子中,有效磷含量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最大。F2、F3、F4这三种处理显着降低了真菌Alpha多样性,优势真菌有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接合菌门(Zygomycota)。在环境因子中,有机质、全磷、有效磷、铵态氮含量对耕作层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最大。综上所述:这四种处理均能显着提高植株高度。干物质含量、单果重、产量也有不同程度地提高,同时显着降低番茄总酸含量,但是对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的提高作用不大。通过因子分析得出,F3生物菌肥的综合得分最高,说明生物菌肥对番茄的生长特性、品质特性的改良作用最优。F1、F2、F3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养分的含量,尤其是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并且显着提高了三种土壤酶的活性。F3菌肥在这四种菌肥处理中,速效养分提高的程度最高,土壤酶活性提高的程度也最高,在养分比较贫瘠的农田可以推荐使用。

饶德安[7](2021)在《烤烟连作土壤的修复技术及其应用效果研究》文中认为烤烟作为我国重要经济作物,连作障碍已成为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因子,豫中烟区作为优质烟叶的代表产区,连作问题尤为突出,因此采取有效技术修复烤烟连作土壤对烟草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分析连作1年(CK)、3年(3a)、5年(5a)和7年(7a)烤烟土壤连作障碍因子和产、质量相关性,探究引起连作障碍的主次因子。其次,选取连作3年土壤作为修复对象,从不同有机物料中筛选修复效果较好的强还原土壤灭菌物料,调控土壤微生态,同时定量各类杀菌物质,分析土壤微生态修复机理。再者,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强还原土壤灭菌法(还原)、科学配比施肥(肥料)以及综合处理(还原+肥料)在烤烟四个时期(还苗、伸根、旺长、成熟)分别对土壤(养分、微生态)和植株(农艺性状、生理状态、化学品质)的作用效果。最后,在大田尺度下,验证各修复技术实际修复能力。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长期连作导致烤烟产、质量下降,土壤养分匮乏,土壤微生态失衡;Mantel test分析表明:豫中烟区连作障碍发生主要因子为细菌群落失衡(3a:r=0.7841;5a:r=0.9832;7a:r=0.6943)和养分不平衡,当连作年限达7年时,真菌群落失调也成为其主要因子(r=-0.6244);根际化感物质的积累不是烤烟连作障碍发生的主要因子。细菌群落失调是指,随连作年限延长,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显着下降,相对丰度显着变化。在门水平上,变形杆菌和拟杆菌的相对丰度随连作年限呈下降趋势。放线菌、氯曲杆菌、芽单胞菌和厚壁菌的丰度则成增加趋势;养分失衡导致烤烟连作障碍发生主要是指,当连作年限达3年时,大量元素的缺失,尤其是总碳(下降22.94%)和总氮(下降35.37%);连作年限超过3年时,除了大量元素外,中、微量元素(尤其是钙、镁和铁元素)也显着缺失;(2)室内土壤培养实验表明:对不同有机物料强还原灭菌处理的微生态分析可知,淀粉处理对微生态修复显着优于其他处理,显着促进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提高ACE、Invsimpson指数11.48%、20.89%),显着降低真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降低ACE、Invsimpson指数25.58%、21.38%),显着促进代谢相功能菌丰度(提高399.31%),显着降低植物病原菌丰度(降低52.68%);RDA分析表明,强还原土壤灭菌修复作用主次顺序为H2S>铁、锰离子>有机酸>NH3。(3)盆栽试验表明:强还原土壤灭菌处理和综合处理(强还原土壤灭菌+科学配比施肥)显着促进有效态养分含量;随着烤烟生长周期有效态养分呈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强还原土壤灭菌处理和综合处理下微生态多样性和丰富度显着高于其他处理;各时期下,强还原土壤灭菌处理和综合处理与代谢相关功能菌丰度、植物内生菌丰度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细胞形成和信号传导功能菌丰度和病原菌丰度显着低于其他处理;各处理下与代谢相关功能菌、细胞形成和信号传导功能菌、植物病原菌相对丰度在烤烟旺长期较前期均有不同程度增加;综合处理显着提升烤烟农艺性状(生物量提高200.85%)、改善生长发育状态(发病率下降66.7%)、促进化学成分积累以及更加协调,符合优质烟叶标准,强还原土壤灭菌处理次之,基本符合优质烟叶标准;(4)大田试验进一步验证豫中烟区烤烟连作障碍主要因子为土壤微生态失调和养分不平衡,复合处理(氧化剂清消处理+强还原土壤灭菌处理+科学配比施肥处理)对烤烟连作障碍具有很好的修复效果(生物量提高38.54%;发病率下降77.8%);氧化剂清消处理反面证明根际化感物质的积累是豫中烟区连作障碍发生的次要因子。综上所述,强还原土壤灭菌处理(3%淀粉水溶液)+科学配比施肥处理(施氮171.34kg·hm-2)能修复烤烟连作土壤微生态失衡,提高土壤养分,改善烟株生长状态,促进烟叶产量和品质,为豫中烟区连作障碍修复提供科学指导和可行技术。

仇相玮[8](2020)在《减施农药:农户行为及其效应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是农药施用大国,开展农药减量行动,实现农药施用量负增长目标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农户是施用农药的直接行为决策主体,研究农户减施农药行为机理是控制并减少农药施用量的关键。农户减施农药而不影响农业生产的技术路径有三种:一是采纳高效施药技术提高化学农药利用率;二是采纳绿色防控技术替代化学农药;三是种植“节药型”农作物品种以替代高用药作物品种。本文基于对山东省栖霞、蓬莱、海阳、蒙阴和沂源等地苹果种植户的调研数据,探索分析了“农户减施农药行为特征”“农户高效施药技术采纳行为机理及效应”“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机理及效应”“农户减种节药型农作物行为及其效应”“农户减施农药激励政策”等问题,以期激励农户减施农药,为实现农药施用量负增长目标提供政策参考。主要研究结论如下:基于宏观统计数据和微观调研数据考察了我国农药施用总量变化及样本农户减施农药的行为特征,得出结论:宏观上,在一系列农药减量增效政策引导下,2015年后我国农药施用总量和施用强度均略微有所下降,但仍远高于国际公认的农药安全施用上限,农药施用存在地区差异,华中、华北和东南地区是农药施用最大的三个地区;微观上,对山东省内苹果种植户的调研结果表明,多数农户能够认识到农药过量施用的现状及危害,尤其重视对其自身健康的危害,并表示愿意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减施农药;农户认为减施农药主要从产量、生产成本和劳动投入三个方面影响苹果生产;虽然有83.18%的样本农户表示至少采纳过一种节药型技术,但绝大多数农户主要采纳了科学施药方法和农药助剂技术,对节药效果更显着的高效施药机械、精准施药技术和绿色防控技术的采纳率仅为26.47%;技术采纳方式以自行购置设备为主,政府补贴也促使一定比例的农户采纳了节药型技术;异质性农户的减施农药行为存在差异,规模种植户比传统小农户更愿意减施农药。农户选用不同技术属性高效施药技术的关键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农户采纳高效施药技术产生了显着的减药增收效应。按照技术属性差异,将高效施药技术分为科学施药方法、农药助剂、高效施药机械和精准施药技术四类,运用Logistic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户采纳不同属性高效施药技术的核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劳动力禀赋、与邻里交流程度和文化水平是影响农户采纳二次稀释技术的关键因素;年龄、与邻里交流程度是影响农户采纳农药助剂的关键因素;资金状况、种植面积、地块集中度、参与技术培训以及政策支持是影响农户采纳高效施药机械的关键因素;年龄、文化程度、风险偏好、种植面积和地块集中度对农户采纳精准施药技术有显着影响。理论上,农户采纳高效施药技术能够从提升化学农药利用率、提高其它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和改变农业产出三个方面达到理想的减药增收效果,运用ESRM模型实证分析发现,农户采纳高效施药技术的节药效果非常显着,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同时由于节劳、节药、节水效果显着,降低了生产成本,因此农户采纳高效施药技术的增收效应也十分显着。基于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复杂、预期风险高和投资成本大的技术特性,考察了农户对绿色防控技术的采纳意愿、持续采纳行为和减药增收效应。运用SEM模型分析了风险感知和技术认知对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二者均具有显着影响,且风险感知的作用程度大于技术认知,技术认知显着负向影响风险感知,表明技术认知能够缓解风险感知对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意愿的抑制作用;运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分析了政府支持和采纳效果对农户绿色防控技术持续采纳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补贴政策、销售支持、感知有用性和生态效果对农户持续采纳绿色防控技术行为有显着正向影响;理论上,农户采纳绿色防控技术可从要素替代、减轻病虫害发生程度和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三个方面影响农业生产,运用ESRM模型实证分析发现,农户采纳绿色防控技术的节药效果显着,但受苹果价格波动、农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和农户采纳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未能产生显着的增收效果,这也造成了部分农户选择弃用该技术。农户减种“节药型”农作物的作物选择行为对减施农药产生了明显的负向效应。不同种类农作物的病虫害发生程度差距较大,导致部分作物单位面积需药量明显高于其它作物,据此,本文将农作物划分为高用药作物、中用药作物和低用药作物三类。如果能够增加“节药型”农作物的种植比例,便可达到降低农作物整体加权平均用药量的目的。利用2006-2016年农药施用量及农作物种植结构相关数据,运用因素分解模型从全国和区域两个层面系统测算了“节药型”农作物在种植结构中的占比变化及其对农药施用量增长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我国农作物种植结构总体呈现出高用药作物占比明显增加,“节药型”作物逐渐减少的变化特征,西南、华中和东南地区增加最为明显,农户减种“节药型”农作物极大地推动了全国及大部分地区的农药施用量增长,平均贡献率达到50.10%,在部分年份甚至是最主要的驱动因素。可见,农户减种“节药型”农作物,增加高用药作物种植比重的作物选择行为对减施农药产生了明显的负向效应,应对此予以矫正。基于前文研究结论,提出我国农药减施激励政策应结合节药型技术特性和异质性农户偏好进行优化,包括高效施药技术采纳激励、绿色防控技术采纳激励、“节药型”农作物品种采用激励和外部性内部化补贴激励。

单晓鹏[9](2020)在《黔江区烤烟主要病害发生动态与土壤改良剂防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烤烟,亦称火管烤烟,是卷烟工业的原材料,中国的烤烟种植产业主要集中在云南、河南、贵州、山东等省。我国烤烟于明清后期由南美洲传入,主栽品种经历了从外来引进到自育推广,烟草工业从止步不前到逐渐定型,如今烤烟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中国出口的大宗农产品之一。烟草的产量和质量受到品种、土壤环境、气候因素、种植方式、病虫害管理等多方面因素制约。据统计,造成烟草产量下降,烟叶质量下降的有害生物已有600多余种,而其中影响较大的约70多种,包括烟草花叶病、黑胫病、青枯病、根黑腐病、环斑病毒、烟青虫、小地老虎等。重庆市黔江区位于武陵山内地,属于重庆渝东南烟草种植区,黔江有60多年的种烟历史,具有生产优质烟草的潜力,但黔江烟区烟草生长前期经常出现温度低、后期高温高湿的天气,再加上烟田多位于海拔高的区域,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导致它成为了烟草青枯病、黑胫病、空茎病和花叶病4种病害的高发区。因此本研究结合黔江地区的气候条件分析了不同气候因子对烟草病害的影响以期为烟草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黑胫病的发生流行程度以降雨量为主导因子;高温、强降雨共同作用导致青枯病的突发性流行;高温、少雨是烟草花叶病毒的主要诱导因子。受到土地资源的影响,重庆黔江植烟区烤烟很难实现年际间轮作与休耕,由于长期的连作及化肥的连年施用,土壤板结、通透性差、养分失衡。因此,寻找环保、有效的土壤改良措施,对烟草青枯病、黑胫病、空茎病和花叶病进行防控,以提高烟叶产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牡蛎壳粉、碳基肥、蚯蚓粪和烟草缓控释一体肥对烟草青枯病、黑胫病、空茎病和花叶病发病率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改良剂对成熟期烟草农艺性状的影响,筛选适宜的土壤改良剂。结果表明,土壤施用碳基肥对成熟期青枯病和黑胫病的发生和流行的抑制效果最好,相对防效分别达到34.49%和31.84%;土壤施用牡蛎粉对黑胫病、青枯病和花叶病的发生和流行的抑制效果较好,相对防效为35.34%、30.03%和20.61%。烟草大田生长方面,土壤改良剂对烟草各项农艺性状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效果,其中牡蛎粉与碳基肥处理后更有利于植株生长。

罗静[10](2020)在《烟叶质量安全影响因素及防控措施》文中提出重金属污染和农药残留是影响烟叶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随着人们对产品质量安全的愈加关注,烟叶重金属污染和农药残留逐渐成为众多研究关注的重点。为了提高烟叶产品质量安全、降低重金属和农药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烟叶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相关研究,分析了两大污染源的来源,强调从种植技术和生产管理2个方面同时进行防控,以期为烟草种植者和管理者提供借鉴。

二、烤烟四种病虫害的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烤烟四种病虫害的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2种杀线剂对烤烟根系生长和根结线虫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盆栽试验设计
    1.2 盆栽样品采集与测定
    1.3 大田试验设计与观测方法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杀线剂对根结线虫的杀线效果
    2.2 不同杀线剂使用剂量对根结线虫的杀线效果
    2.3 大田条件下2种杀线剂对根结线虫病情指数和烟株生长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2)喷施植物复配剂对烤烟生长、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区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方法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1.4.1 农艺性状调查
        1.4.2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1.4.3 光合指标的测定
        1.4.4 病害调查
        1.4.5 产量、产值测定
        1.4.6 化学成分测定
    1.5 数据的分析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烤烟农艺性状的影响
    2.2 不同处理对烤烟SPAD值的影响
    2.3 不同处理对光合指标的影响
    2.4 不同处理对病害发生情况的影响
    2.5 不同处理对烤烟经济性状的影响
    2.6 不同处理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3)生态因子对玉溪地区烤烟品质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烤烟气候适宜性区划研究进展
        1.2.2 烤烟品质区划研究进展
        1.2.3 烤烟化学成分与生态因子关系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数据来源
        2.2.1 生态因子数据
        2.2.2 烤烟品质数据
    2.3 研究方法
        2.3.1 烤烟气候适宜性区划方法
        2.3.2 烤烟土壤适宜性区划方法
        2.3.3 烤烟品质区划方法
        2.3.4 烤烟化学成分预测模型构建方法
第三章 烤烟气候适宜性区划研究
    3.1 基于小网格推算模型的烤烟气候适宜性分析
        3.1.1 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选取
        3.1.2 小网格推算模型构建
        3.1.3 烤烟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
    3.2 基于MaxEnt模型的烤烟气候适宜性分析
        3.2.1 MaxEnt模型的有效性
        3.2.2 MaxEnt模型主导区划指标的筛选
    3.3 不同方法的烤烟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对比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烤烟品质区划研究
    4.1 烤烟土壤适宜性区划结果
    4.2 烤烟品质指数计算结果
    4.3 烤烟品质区划
        4.3.1 烤烟品质区划结果
        4.3.2 烤烟各类型区差异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烤烟主要化学成分生态预测模型
    5.1 烤烟品种选择
    5.2 机理算法的烤烟化学成分生态预测模型
        5.2.1 机理算法的化学成分生态预测模型构建
        5.2.2 机理算法的化学成分生态预测模型参数选择
        5.2.3 机理算法的化学成分生态预测模型结果
    5.3 智能算法的烤烟化学成分生态预测模型
        5.3.1 智能算法的化学成分生态预测模型参数选择
        5.3.2 智能算法的化学成分生态预测模型结果
    5.4 偏最小二乘法的烤烟化学成分生态预测模型
        5.4.1 偏最小二乘法的化学成分生态预测模型有效性
        5.4.2 生态因子对于烤烟化学成分重要性评价
        5.4.3 偏最小二乘法的化学成分生态预测模型结果
    5.5 三个化学成分生态预测模型对比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附录
    附录1 玉溪各乡镇烤烟土壤适宜性区划结果统计
    附录2 玉溪各乡镇烤烟品质指数结果统计

(4)烟蚜与蚜传病毒病发生相关性及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烟草病虫害发生情况
    1.2 烟草蚜虫研究进展
        1.2.1 形态及为害
        1.2.2 生活史及习性
        1.2.3 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1.2.4 传毒方式
        1.2.5 预测预报
        1.2.5.1 春季越冬寄主调查
        1.2.5.2 有翅蚜迁飞动态系统监测
        1.2.5.3 田间烟蚜种群数量调查
        1.2.6 综合防治
        1.2.6.1 农业防治
        1.2.6.2 物理防治
        1.2.6.3 生物防治
        1.2.6.4 化学防治
    1.3 烟草蚜传病毒病研究进展
        1.3.1 烟草蚜传病毒病危害现状
        1.3.2 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PVY)研究进展
        1.3.2.1 PVY多样性
        1.3.2.2 PVY血清学特征
        1.3.2.3 PVY分子特征
        1.3.2.4 HC-Pro研究
        1.3.3 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CMV)研究进展
        1.3.4 烟草脉带花叶病毒病(TVBMV)研究进展
        1.3.5 烟草番茄斑萎病毒病(TSWV)研究进展
        1.3.6 烟草蚜传病毒病高通量检测技术
        1.3.7 烟草蚜传病毒病遗传多样性分析
        1.3.8 烟草蚜传病毒病预测预报研究进展
        1.3.9 烟草蚜传病毒病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1.4 烟蚜和蚜传病毒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1.4.1 蚜虫的传毒特性
        1.4.2 影响PVY传播的因素
        1.4.3 PVY的蚜传机制
        1.4.4 蚜虫迁飞与PVY发生流行的关系
        1.4.5 治蚜与防病的关系
    1.5 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意义
    1.6 研究的主要内容
        1.6.1 烟草蚜虫带毒部位及其发生规律研究
        1.6.2 烟草蚜传病毒病检测及危害研究
        1.6.3 利用si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烟草蚜传新病毒
        1.6.4 蚜虫及蚜传病毒病发生流行相关性研究
        1.6.5 蚜虫及蚜传病毒病绿色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第二章 烟草蚜虫种类鉴定及其传毒方式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烟草蚜虫种类鉴定
        2.1.2 烟蚜传毒方式研究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蚜虫种类鉴定
        2.2.2 烟蚜形态观察与描述
        2.2.3 CMV毒源鉴定
        2.2.4 口针中CMV检测结果
        2.2.5 烟蚜头部CMV检测结果
        2.2.6 烟蚜腹部CMV检测结果
        2.2.7 烟蚜持毒时间的测定
        2.2.8 烟蚜传毒效率的测定
    2.3 结论
        2.3.1 毒源的鉴定
        2.3.2 烟蚜各部位CMV的检测
        2.3.3 烟蚜持毒时间及其传毒效率的测定
第三章 烟草蚜传病毒病检测、危害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大田蚜传病毒病种类鉴定
        3.1.2 烟田周边毒源植物检测
        3.1.3 大棚烟苗带毒率检测
    3.2 结论与分析
        3.2.1 大田蚜传病毒病种类鉴定
        3.2.2 烟田周边毒源植物检测
        3.2.3 大棚烟苗带毒率检测
        3.2.4 CMV、PVY、TVBMV遗传多样性分析
第四章 利用si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烟草蚜传新病毒
    4.1 材料与方法
        4.1.1 烟草新病毒Tobacco Virus 2的序列分析
        4.1.2 芸薹黄化病毒(Brassica yellows virus-AH)烟草分离物序列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烟草新病毒Tobacco Virus 2的序列分析
        4.2.2 芸薹黄化病毒(Brassica yellows virus-AH)烟草分离物序列分析
    4.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烟蚜及蚜传病毒病发生流行相关性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2016 年监测结果
        5.2.2 2017 年监测结果
        5.2.3 2018 年监测结果
    5.3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治虫防病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
    6.1 天敌蚜茧蜂控制烟蚜技术研究与应用
        6.1.1 繁蜂设施与器材
        6.1.2 烟蚜茧蜂繁育技术
        6.1.3 烟蚜茧蜂释放技术
        6.1.4 种蚜种蜂保育技术
        6.1.5 烟蚜茧蜂对烟蚜的防治效果
    6.2 物理防治技术研究
    6.3 黄板诱蚜示范
        6.3.1 目的
        6.3.2 地点
        6.3.3 品种
        6.3.4 实施情况
        6.3.5 调查统计
        6.3.6 结果与分析
    6.4 .新型免疫诱抗剂防治烟草病毒病技术研究与示范
        6.4.1 基本情况
        6.4.2 施药情况
        6.4.3 调查统计
        6.4.4 结果与分析
第七章 结论
    7.1 研究结果
        7.1.1 明确了烟草蚜虫种类及其传毒方式
        7.1.2 明确了烟草蚜传病毒病种类、危害及遗传多样性
        7.1.3 利用si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出烟草蚜传新病毒
        7.1.4 明确了烟蚜及蚜传病毒病发生流行的相关性
        7.1.5 开展了治虫防病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7.2 主要创新点
        7.2.1 利用小RNA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新病毒
        7.2.2 明确了皖南烟区烟蚜及蚜传病毒病发生流行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

(5)两种修复剂混配对再植花椒生长、生理及土壤酚酸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连作障碍因子
        1.1.1 土壤微生物区系失衡
        1.1.2 土壤养分失衡
        1.1.3 化感自毒作用
    1.2 连作障碍修复
        1.2.1 农业措施
        1.2.2 物理措施
        1.2.3 生物措施
    1.3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创新点
        1.3.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两种修复剂混配对再植花椒生长特性的影响
    2.1 材料及方法
        2.1.1 研究区概况
        2.1.2 试验材料
        2.1.3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两种修复剂混配对再植花椒株高、茎粗的影响
        2.2.2 两种修复剂混配对再植花椒生物量的影响
第三章 两种修复剂混配对再植花椒光合特性的影响
    3.1 材料及方法
        3.1.1 研究区概况
        3.1.2 试验材料
        3.1.3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两种修复剂混配对再植花椒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3.2.2 两种修复剂混配对再植花椒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第四章 两种修复剂混配对再植花椒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4.1 材料及方法
        4.1.1 研究区概况
        4.1.2 试验材料
        4.1.3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两种修复剂混配对再植花椒防御系酶活性的影响
        4.2.2 两种修复剂混配对再植花椒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4.2.3 两种修复剂混配对再植花椒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2.4 两种修复剂混配对再植花椒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第五章 两种修复剂混配对再植花椒土壤酚酸的影响
    5.1 材料及方法
        5.1.1 研究区概况
        5.1.2 试验材料
        5.1.3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两种修复剂混配对再植花椒土壤酚酸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5.2.2 两种修复剂混配下再植花椒土壤酚酸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
        5.2.3 两种修复剂混配下再植花椒土壤酚酸与生长特性的相关性
        5.2.4 两种修复剂混配下再植花椒土壤酚酸与光合指标的相关性
        5.2.5 主成分分析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6.1 讨论
        6.1.1 两种修复剂混配对再植花椒生长特性的影响
        6.1.2 两种修复剂混配对再植花椒生理特性的影响
        6.1.3 两种修复剂混配对再植花椒土壤酚酸类物质的影响
    6.2 结论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导师简介

(6)不同菌肥对温室连作土壤的短期改良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菌肥的种类和作用
        1.2.2 菌肥的发展历程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2.3 菌肥对番茄果实的影响研究
        1.2.4 菌肥对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影响研究
        1.2.5 菌肥对土壤生物性质的影响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试验设计与材料
    2.3 果实样品及土壤样品的采集
        2.3.1 番茄样品的采样方法
        2.3.2 土壤样品的采样方法
    2.4 测定项目及方法
        2.4.1 生长和品质指标的测定
        2.4.2 物理、化学指标的测定
        2.4.3 生物指标的测定
    2.5 数据处理
第三章 不同菌肥对番茄生长和品质的短期影响
    3.1 不同菌肥对番茄植株和果实的生长指标短期影响
    3.2 不同菌肥对番茄果实品质的短期影响
        3.2.1 不同菌肥对番茄可溶性糖的影响
        3.2.2 不同菌肥对番茄总酸的影响
        3.2.3 不同菌肥对番茄维生素C的影响
        3.2.4 不同菌肥对番茄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3.2.5 不同菌肥对番茄氨基酸总量的影响
    3.3 添加不同菌肥条件下番茄指标综合因子分析
        3.3.1 番茄指标数据标准化
        3.3.2 添加不同菌肥条件下番茄因子分析
        3.3.3 不同测定方法下番茄公因子得分和综合评价
    3.4 本章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不同菌肥对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短期影响
    4.1 不同菌肥对土壤物理性质的短期影响
        4.1.1 不同菌肥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
        4.1.2 不同菌肥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4.1.3 不同菌肥对土壤颗粒组成的影响
    4.2 不同菌肥对土壤化学性质的短期影响
        4.2.1 不同菌肥对土壤p H值的影响
        4.2.2 不同菌肥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4.2.3 不同菌肥对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
        4.2.4 不同菌肥对土壤全磷含量的影响
        4.2.5 不同菌肥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4.2.6 不同菌肥对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影响
        4.2.7 不同菌肥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4.3 不同菌肥对耕作层土壤酶活性的短期影响
    4.4 本章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不同菌肥对耕作层土壤微生物的短期影响
    5.1 耕作层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稀释曲线
    5.2 添加不同菌肥对耕作层土壤细菌的短期影响
        5.2.1 土壤细菌群落物种多样性
        5.2.2 土壤细菌群落整体分布特征
        5.2.3 土壤细菌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5.3 添加不同菌肥对耕作层土壤真菌的短期影响
        5.3.1 土壤真菌群落物种多样性
        5.3.2 土壤真菌群落整体分布特征
        5.3.3 土壤真菌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5.4 本章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烤烟连作土壤的修复技术及其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连作障碍与烤烟
        1.1.1 连作障碍概述
        1.1.2 烤烟概述
    1.2 连作障碍对烤烟的危害
        1.2.1 连作对烤烟生长发育和产、质量的影响
        1.2.2 连作对植烟土壤质量的影响
        1.2.3 连作导致病虫害加剧
    1.3 烤烟连作障碍产生机制
        1.3.1 植烟土壤理化性质恶化
        1.3.2 烤烟根系分泌物积累
        1.3.3 植烟土壤微生态变化
    1.4 烤烟连作障碍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1.4.1 合理轮作与套种
        1.4.2 科学配施肥料
        1.4.3 微生物防治菌种施用
        1.4.4 喷施药物和抗性品种选用
        1.4.5 物理化学消毒法
    1.5 强还原土壤灭菌法及其应用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1.7 研究内容
    1.8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豫中烟区连作障碍主次因子探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研究区域
        2.2.2 土壤与植株样品
        2.2.3 实验仪器
        2.2.4 土壤养分(大、中、微量元素)和p H
        2.2.5 酚酸类化感物质提取和HPLC分析
        2.2.6 微生物分析
        2.2.7 烤烟产量和质量
        2.2.8 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烤烟长期连作对土壤养分和p H的影响
        2.3.2 烤烟长期连作对土壤中化感物质的影响
        2.3.3 长期连作对土壤微生物Alpha多样性的影响
        2.3.4 烤烟长期连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2.3.5 烤烟连作对产量、质量的影响
        2.3.6 基于Mantel Test烤烟连作障碍主次因子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强还原土壤灭菌法有机物料筛选及修复机理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设计
        3.2.3 样品分析
        3.2.4 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强还原土壤灭菌法有机物料筛选研究
        3.3.2 强还原土壤灭菌法修复机理研究
    3.4 小结
第四章 基于强还原土壤灭菌法的烤烟连作障碍修复技术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供试材料
        4.2.2 试验设计
        4.2.3 样品采集
        4.2.4 测定方法
        4.2.5 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烤烟盆栽试验土壤养分的变化
        4.3.2 烤烟盆栽试验微生态的变化
        4.3.3 烤烟盆栽试验农艺性状的变化
        4.3.4 烤烟盆栽试验生理指标的变化
        4.3.5 烤烟盆栽试验化学成分及协调性的变化
    4.4 小结
第五章 强还原土壤灭菌法耦合科学配比施肥修复豫中烟区连作障碍效果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区概况
        5.2.2 试验设计
        5.2.3 测定方法
        5.2.4 统计分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氧化剂清消法对化感物质降解效果研究
        5.3.2 烤烟大田试验养分的变化
        5.3.3 烤烟大田试验微生态的变化
        5.3.4 烤烟大田试验农艺性状的变化
        5.3.5 烤烟大田试验生理指标的变化
        5.3.6 烤烟大田试验化学品质及协调性的变化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减施农药:农户行为及其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关于农户过量施药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1.2.2 关于农户高效施药技术采纳行为的研究
        1.2.3 关于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的研究
        1.2.4 关于调整种植结构控制农药施用量的研究
        1.2.5 关于农户减施农药行为激励政策的研究
        1.2.6 相关文献研究述评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点
        1.5.2 存在的不足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化学农药减量增效
        2.1.2 农户减施农药行为
        2.1.3 高效施药技术
        2.1.4 绿色防控技术
    2.2 理论基础
        2.2.1 要素替代理论
        2.2.2 外部性理论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4 产业组织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我国农药施用总量变化及样本农户减施农药行为特征分析
    3.1 我国农药施用总量变化趋势及现状
        3.1.1 农药施用量变化的时间序列特征
        3.1.2 我国农药施用量变化的空间区域特征
    3.2 苹果种植样本户减施农药的行为特征
        3.2.1 调查问卷设计与样本数据特征
        3.2.2 样本农户减施农药意愿及行为特征
    3.3 本章小结
4 农户减施农药行为的理论分析
    4.1 农户减施农药行为机理
        4.1.1 农户减施农药行为的经济学涵义
        4.1.2 农户减施农药行为的微观决策机理
    4.2 节药型技术特性对农户减施农药行为的影响
        4.2.1 正外部性与农户减施农药行为
        4.2.2 技术信息不对称性与农户减施农药行为
        4.2.3 规模经济性与农户减施农药行为
    4.3 本章小结
5 农户采纳高效施药技术行为及效应评价
    5.1 不同高效施药技术的技术属性差异
    5.2 农户对不同属性高效施药技术的采纳行为
        5.2.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5.2.2 模型构建与变量设置
        5.2.3 结果与分析
    5.3 农户采纳高效施药技术的减药增收效应评价
        5.3.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5.3.2 模型选择与变量设置
        5.3.3 实证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农户采纳绿色防控技术行为及效应评价
    6.1 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特点
    6.2 风险感知、技术认知与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意愿
        6.2.1 文献回顾
        6.2.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6.2.3 模型构建与变量设置
        6.2.4 实证结果与分析
    6.3 政府支持、采纳效果与农户绿色防控技术持续采纳行为
        6.3.1 理论分析与模型构建
        6.3.2 变量定义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6.3.3 实证结果与分析
    6.4 农户采纳绿色防控技术的减药增收效应评价
        6.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6.4.2 模型构建与变量设置
        6.4.3 实证结果与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农户减种“节药型”农作物行为及其效应评价
    7.1 农药施用强度与农作物分类
    7.2 我国“节药型”农作物占比变化及地区差异
        7.2.1 我国“节药型”农作物占比变化情况
        7.2.2 我国各地区“节药型”农作物占比变化及地区差异
        7.2.3 我国种植结构变化的动因分析
    7.3 农户减种“节药型”农作物对减施农药的负效应测算
        7.3.1 思路与方法
        7.3.2 结果与分析
    7.4 本章小结
8 农户减施农药的激励政策优化设计
    8.1 当前我国农药减施激励政策及优化方向
        8.1.1 当前我国农药减施激励政策
        8.1.2 当前农药减施激励政策优化方向
    8.2 优化农药减施激励政策的建议
        8.2.1 高效施药技术采纳激励政策建议
        8.2.2 绿色防控技术采纳激励政策建议
        8.2.3 引导农户选种“节药型”农作物的政策建议
        8.2.4 外部性内部化补贴政策建议
    8.3 本章小结
9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山东省苹果种植户减施农药行为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9)黔江区烤烟主要病害发生动态与土壤改良剂防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烤烟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烤烟的发展历史
        1.2 烤烟的种植现状
    2 烤烟主要病害发生过程及防治
    3 烟区绿色防控措施
    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黔江气候与烤烟病害的发生动态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气象数据调查
        1.2 试验地及调查方法
        1.3 病害分级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气象因子分析
        2.2 黑胫病发生动态
        2.3 青枯病发生动态
        2.4 烟草花叶病毒病发生动态
    3 结论及讨论
第三章 土壤改良剂对烟草病害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病害发病情况调查
        1.4 烟草农艺性状测定
    2 结果分析
        2.1 不同改良剂对青枯病的防治效果
        2.2 不同改良剂对黑胫病的防治效果
        2.3 不同改良剂对空茎病的防治效果
        2.4 不同改良剂对花叶病的防治效果
        2.5 不同改良剂对成熟期烟草农艺性状的影响
    3 结论及讨论
第四章 结论和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烟叶质量安全影响因素及防控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烟叶重金属污染和农药残留现状
    1.1 重金属污染
    1.2 农药残留
2 污染物来源
    2.1 重金属来源
        2.1.1 土壤。
        2.1.2 大气。
        2.1.3 水源。
        2.1.4 烟用物资。
    2.2 农药来源
        2.2.1 施药。
        2.2.2 环境。
3 防控措施
    3.1 技术措施
        3.1.1 合理轮作。
        3.1.2 深耕晒垡。
        3.1.3 土壤保育。
        3.1.4 合理选择品种进行清洁育苗。
        3.1.5 选择安全性高的肥料进行平衡施肥。
        3.1.6 做好田间管理。
        3.1.7 综合防治病虫害。
    3.2 管理措施
        3.2.1 加强政府监管治理力度。
        3.2.2 建立基本烟田保护区。
        3.2.3 提高烟农绿色防控意识。
        3.2.4 发挥科研力量。
        3.2.5 实行烟叶GAP管理。

四、烤烟四种病虫害的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2种杀线剂对烤烟根系生长和根结线虫的影响[J]. 余亚琳,谷星慧,李红娟,樊苗苗,刘美菊,赵以铭,李江舟,代快,张立猛,林杉. 安徽农业科学, 2021(17)
  • [2]喷施植物复配剂对烤烟生长、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 王子璇,王俊,杨祥飞,张志高,张文梅,郑九洲,尼金玉,郑云,朱肖文,刘齐元. 江苏农业科学, 2021
  • [3]生态因子对玉溪地区烤烟品质影响研究[D]. 朱安琪.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1(01)
  • [4]烟蚜与蚜传病毒病发生相关性及绿色防控技术研究[D]. 周本国. 安徽农业大学, 2021(01)
  • [5]两种修复剂混配对再植花椒生长、生理及土壤酚酸的影响[D]. 张树衡. 甘肃农业大学, 2021(09)
  • [6]不同菌肥对温室连作土壤的短期改良效果研究[D]. 武杼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7]烤烟连作土壤的修复技术及其应用效果研究[D]. 饶德安. 江南大学, 2021(01)
  • [8]减施农药:农户行为及其效应研究[D]. 仇相玮. 山东农业大学, 2020(02)
  • [9]黔江区烤烟主要病害发生动态与土壤改良剂防控技术研究[D]. 单晓鹏. 西南大学, 2020(05)
  • [10]烟叶质量安全影响因素及防控措施[J]. 罗静. 安徽农业科学, 2020(19)

标签:;  ;  ;  ;  ;  

烤烟四种病虫害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