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氧化铝论文_吴申申,李晓波,陈瑞

导读:本文包含了纳米氧化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氧化铝,纳米,镁合金,添加剂,电刷,粒径,合金。

纳米氧化铝论文文献综述

吴申申,李晓波,陈瑞[1](2019)在《纳米氧化铝暴露致COPD样病变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构建纳米氧化铝(Al2O3 NPs)全身动态吸入模型,探讨Al2O3 NPs致COPD样病变分子机制,为Al2O3 NPs特异性肺损伤提供新的线索。方法:通过构建全身动态吸入模型及PTPN6过表达小鼠模型,将小鼠连续7天暴露于不同浓度的Al2O3 NPs(对照组(过滤室内空气,FRA)、0.4 mg/m3和2mg/m3),测量小鼠特异性气道阻力(s RAW);采用ELISA实验检测不同暴露浓度下小鼠肺泡灌洗液中相关炎症因子及炎症细胞的表达;并通过H&E,PAS,Masson染色观察暴露于(本文来源于《2019全国呼吸毒理与卫生毒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10-25)

恽俊,张馨玮,李彬,李晓波,陈瑞[2](2019)在《miR-297激活Notch通路促进纳米氧化铝诱导肺部炎症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研究表明纳米氧化铝(Aluminum oxide nanoparticles,Al2O3 NPs)吸入暴露能够引起呼吸系统炎症,但具体致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而microRNA(miRNA)可通过对免疫系统的调节在炎症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目的:探讨Al2O3 NPs致肺部炎症发生的潜在机制,筛选出Al2O3 NPs相关的肺炎患者暴露标志物,为预防、治疗提供线索。方法:以50、100μg/ml浓度Al2O3 NPs对HBE细胞进行染毒,24小时后提取各组细胞RNA与蛋白。利用miRNAmicroarray分析Al2O3 NPs可能调控miRNA,并利用qRT-PCR进行验证;运用miRWalk、mRNA microarray和蛋白质谱结果相结合,预测所筛miRNA的靶基因,并运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行验证;qRT-PCR与Westernblot实验评估Al2O3 NPs暴露对于靶基因相关通路基因的影响;通过对Al2O3 NPs染毒小鼠肺泡灌洗液进行ELISA实验检测炎症因子IL-1β与TNF-α的表达变化;运用antagomiR建立抑制miRNA表达小鼠模型验证miRNA可通过调控相关通路影响肺部炎症的发生。结果:芯片结果显示miR-297显着上调,qRT-PCR证实其变化趋势与芯片一致。miRWalk、mRNA microarray和蛋白质谱结果共同筛选miR-297潜在靶基因为NKAP,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表明miR-297与其靶基因NKAP3’UTR区域序列共价结合。qRT-PCR结果显示miR-297抑制剂可显着增加NKAP表达水平。并且通过qRTPCR与Westernblot实验得以验证NKAP抑制炎症相关Notch信号通路关键基因Notch1表达。进一步ELISA实验表明Al2O3 NPs暴露可促进炎症因子IL-1β与TNF-α的释放。AntagomiR小鼠模型得以验证抑制miR-297可通过Notch通路从而影响纳米氧化铝诱导的肺部炎症发生。结论:本研究发现miR-297可通过抑制NKAP表达水平,从而激活Notch信号通路,促进Al2O3 NPs诱导的肺部炎症发生。miR-297可作为Al2O3 NPs所致肺炎的暴露标志物以及预防、治疗靶点,但这些结果仍需要在更大的人群队列中进行进一步验证。(本文来源于《2019全国呼吸毒理与卫生毒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10-25)

甘学贤,张小珍,宋秀梅,张清河[3](2019)在《微量纳米氧化铝掺杂强化氧化锆陶瓷材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纳米氧化铝制备了氧化钇稳定氧化锆(YSZ)陶瓷,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S能谱,烧结密度,抗弯强度及断裂韧性等测试技术对试样进行表征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湿法粉碎工艺成功实现了微量纳米氧化铝对YSZ材料的掺杂改性,掺杂后的样品,氧化锆陶瓷晶粒细小,断裂主要以穿晶断裂为主,这可能是由于纳米氧化铝颗粒对氧化锆材料颗粒晶界产生了钉扎作用,有效抑制了氧化锆基体晶粒的异常长大,同时有利于减小基体中各种缺陷尺寸,使得基体材料具有更加均匀的微观结构。当氧化铝掺杂量为0.25wt.%时,烧结致密度、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达到99.6%、1206 MPa和9.4 MPa·m~(1/2),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本文来源于《陶瓷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刘荣荣[4](2019)在《粉煤灰在纳米氧化铝制备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实验的形式研究了粉煤灰在纳米氧化铝制备中的应用,选择粉煤灰作为原料,通过结晶、热酸溶、焙烧等不同的反应之后,将其与Na_2CO_3反应,最终制备出纳米级Na_2CO_3,之后运用X射线衍射仪、激光粒度分析仪等分析方法分析Na_2CO_3,从而得出粉煤灰生产纳米氧化铝的最佳制备条件。(本文来源于《科学咨询(科技·管理)》期刊2019年07期)

范蓉,陈金,张萍,尚楠,贺凯宏[5](2019)在《纳米氧化铝对斑马鱼学习记忆水平的影响:粒径与铝离子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纳米氧化铝作为一种新兴的纳米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理化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生物、电子和复合材料等方面,其潜在健康危害已引发关注。[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纳米氧化铝颗粒对成年斑马鱼学习记忆水平的损伤程度,分析其中粒径与溶出铝离子的作用。[方法 ]将3月龄斑马鱼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13、50 nm的纳米氧化铝组,以研究纳米氧化铝的粒径效应;另将3月龄斑马鱼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50 nm的纳米氧化铝组、50 nm的纳米碳组、AlCl3组,以研究铝的粒径和离子的分别效应。设定13、50 nm的纳米氧化铝和50 nm的纳米碳组的染毒浓度为100 mg/L,AlCl3组为100μg/L。染毒时间为30 d,染毒结束后进行T迷宫实验,用动物运动轨迹跟踪仪器记录斑马鱼的运动轨迹,分析各组斑马鱼行为学指标,包括第一次潜伏期[从实验开始到第一次进入营养富集区(EC区)所花费的时间]和累计停留时间(在EC区停留的总时间)。[结果 ]各染毒组与对照组相比运动轨迹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杂乱,在EC区停留的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在粒径效应研究中得出,第一次潜伏期比较,纳米氧化铝13 nm组与50 nm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EC区的累计停留时间比较,纳米氧化铝13 nm组与50 nm组相比第1天和第2天在EC区的累计停留时间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对50 nm纳米氧化铝的粒径和离子的分别效应研究中得出,与50 nm的纳米碳组相比,50 nm的纳米氧化铝组在实验的第3天、第4天的第一次潜伏期延长(P <0.05)。但是,50 nm纳米氧化铝组与AlCl3组间没有发现差异(P> 0.05)。在EC区的累计停留时间比较,50 nm纳米氧化铝组与50 nm纳米碳组相比第1天在EC区的累计停留时间减少(P <0.05)。但是,50 nm纳米氧化铝组与AlCl3组间没有发现差异(P> 0.05)。从斑马鱼运动轨迹图中可以看出对照组运动轨迹更加简洁,在EC区停留的时间较多,在错误端探索的时间较少,表明学习记忆水平良好。[结论 ]纳米氧化铝可以造成成年斑马鱼的学习记忆障碍,纳米氧化铝对斑马鱼的学习记忆的影响呈粒径越小,毒性越大的趋势;在50 nm纳米氧化铝对斑马鱼学习记忆水平的影响中铝离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环境与职业医学》期刊2019年06期)

李晓敏,穆倩,周苏阳,范文宏[6](2019)在《不同亲疏水性质纳米氧化铝存在下铜对斜生栅藻毒性效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氧化铝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类人工纳米材料。当它被释放到水环境中后,会与环境中原有的重金属发生相互作用并对其毒性产生影响。文章研究了不同亲疏水性质的纳米氧化铝存在下铜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测定了藻细胞的生长抑制、金属积累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丙二醛等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铝显着降低了铜离子对藻细胞的生长抑制,藻细胞内铜的积累量及氧化损伤降低。但不同亲疏水性质的纳米氧化铝之间并不存在显着差别。这可能是由于纳米氧化铝对水中的铜离子发生了吸附,间接降低了藻液中的不稳态铜的浓度,从而减轻了铜对藻细胞的毒害。而纳米氧化铝的不同亲疏水性质对吸附水中铜离子的能力没有显着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监测》期刊2019年03期)

梁锡炳,盛晓方,李兴刚,马鸣龙,袁家伟[7](2019)在《纳米氧化铝改性VW75镁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抗热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VW75镁合金在实际服役条件下的使用效能,以硅酸盐碱性溶液(Na_2SiO_3-NaOH)为基础电解液,对合金表面进行微弧氧化处理,并通过添加纳米氧化铝(α-Al_2O_3)对膜层进行改性,优化其组织结构,考核改性前后陶瓷层的抗热震性能。利用数字式涂层测厚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金相显微镜(OM)表征改性前后陶瓷层厚度、表面微观组织特征以及热震循环过程中陶瓷层开裂及剥落情况。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铝改性陶瓷层厚度及致密度增加,表面有明显的"自封孔"现象,孔隙率及孔径减小。热震试验发现,改性后陶瓷层在热震初期(热震循环<60次)有较好的抗热震性能,较未改性陶瓷层有优势;陶瓷层在热震循环过程中,致密层与疏松层热膨胀系数差异及内部反应物积累产生的应力共同作用,使陶瓷层内部产生裂纹并扩展,膜层失效。(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期刊2019年07期)

陈金,范蓉,张萍,尚楠,贺凯宏[8](2019)在《纳米氧化铝对斑马鱼幼鱼的神经毒性及mTOR基因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纳米氧化铝(AlNPs)由于其独特的理化特性,在光电子学、颜料、催化剂和制陶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生产过程中AINPs可能通过生产制造、加工和废料排放等途径直接或间接地进入环境中,然而现有的毒理学信息不足以评估AlNPs对水生生物、职业暴露人群及公众的潜在风险。[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AlNPs对斑马鱼幼鱼的神经毒作用及特异性敲低mTOR基因对斑马鱼幼鱼的毒作用。[方法 ]斑马鱼胚胎在受精后6 h分别暴露于6.25、12.5、25.0、50.0、100 mg/L的AlNPs悬浊液,各组均为60颗受精卵。检测幼鱼相应的运动行为学指标,包括:在黑暗状态下的运动能力、趋触反应、光照惊恐反应和黑暗逃避反应;检测氧化应激指标,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乳酸脱氢酶活性;检测幼鱼mTOR和Beclin1基因表达变化。另设置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AlNPs组、mTOR敲低组及mTOR敲低+AlNPs组,在斑马鱼受精卵受精后的20~60 min内,暴露于100 mg/L AlNPs悬浊液,并在显微镜下注射反义寡核苷酸特异性敲低m TOR基因,在受精后第6天检测幼鱼的运动行为学改变。[结果 ]随着AlNPs暴露剂量逐渐加大,斑马鱼在黑暗状态下的自发运动速率呈现逐渐减慢的趋势,在100 mg/L时运动速率低于对照组(P=0.003)。25、50、100 mg/L AlNPs组斑马鱼幼鱼趋触反应明显降低(P <0.05)。在50、100 mg/L时斑马鱼幼鱼光照惊恐反应能力降低(P <0.05)。在25、50、100 mg/L时斑马鱼幼鱼黑暗逃避反应能力降低(P <0.001)。各暴露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降低(P <0.001);12.5 mg/L及以上组的乳酸脱氢酶活性均降低(P <0.05)。25、50、100 mg/L AlNPs组mTOR基因表达均降低(P <0.05),100 mg/L AlNPs组Beclin1基因表达升高(P=0.003)。与AlNPs组相比,mTOR敲低+AlNPs组斑马鱼光照惊恐反应和黑暗逃避反应能力降低(均P <0.05)。[结论 ]斑马鱼胚胎及幼鱼暴露AINPs可能导致幼鱼运动行为学改变,导致幼鱼产生氧化应激,其机制可能与mTOR基因的表达降低有关。特异性敲低mTOR基因表达使得AINPs对斑马鱼幼鱼毒性增强。(本文来源于《环境与职业医学》期刊2019年05期)

汪笑鹤,胡振峰,吕镖,杨艳蓉,刘学斌[9](2019)在《镍-钴-纳米氧化铝复合电刷镀层在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电刷镀技术在45钢上制备了Ni-Co-纳米Al_2O_3复合镀层,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为:NiSO_4·7H_2O 100~125 g/L,CoSO_4·7H_2O 50g/L,NiCl_2·6H_2O 40g/L,HCOOH 18g/L,CH_3COOH 48g/L,盐酸150g/L,硫酸肼0.1g/L,纳米Al_2O_3 20g/L,正接,电压10~12V,镀笔速率5~8m/min,时间30min。通过塔菲尔曲线测试、电化学阻抗谱分析和浸泡腐蚀试验对比了电刷镀Ni-Co合金镀层、Ni-Co-纳米Al_2O_3复合镀层和挂镀硬铬层在5%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结果表明,Ni-Co-纳米Al_2O_3复合镀层表面平整、均匀、致密,纳米Al_2O_3均匀分布,耐蚀性优于Ni-Co合金镀层和硬铬镀层,有望取代硬铬镀层在中性腐蚀环境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电镀与涂饰》期刊2019年09期)

梁锡炳[10](2019)在《纳米氧化铝改性VW75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工艺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继钢铁、铝合金之后第叁大金属结构材料,镁合金己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设备、航空航天等领域。镁合金满足了现阶段高速发展的制造业对结构轻量化的需求,然而镁合金本身耐腐蚀性能较差,在没有表面防护的前提下极易发生腐蚀,使结构件及零部件失效破坏,造成经济损失。本文概述了镁合金的特点、应用领域、合金腐蚀情况,结合现阶段镁合金表面防护技术的发展趋势,以VW75镁合金作为基体,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在合金表面制备一层具有一定防护作用的绿色环保型陶瓷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涂镀层厚度测试仪及电化学测试等手段,开展VW75镁合金微弧氧化工艺开发、纳米氧化铝改性膜层性能以及合金在热震过程中的失效行为等的研究。通过对微弧氧化处理后合金电化学及抗热震性能测试,揭示纳米氧化铝对微弧氧化陶瓷层改性机理,完善微弧氧化陶瓷层对镁合金防护性能研究。研究揭示了电源电压与氧化时间对陶瓷层厚度、孔隙率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规律:在硅酸盐碱性基础电解液中,相同氧化时间,随着电压的增加,VW75镁合金表面微弧氧化膜层厚度及孔隙率、平均孔径呈增加趋势,且变化程度逐渐增大,在电压为400 V时膜层出现微裂纹及烧蚀现象;相同电源电压,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膜层厚度呈增加趋势,孔隙率在低压下呈下降趋势,有“自封孔”现象;膜层厚度及孔隙率对耐腐蚀性能有关键的影响作用,微弧氧化处理后合金耐腐蚀性能提高4~5个数量级。添加纳米氧化铝对膜层进行改性,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得到了各因子对指标影响力主次顺序。纳米氧化铝可由放电通道进入膜层,参与成膜,改性后的膜层厚度增加、微裂纹减少,纳米氧化铝对膜层“自封孔”有促进作用,膜层耐腐蚀性能提高。通过研究发现,陶瓷层与基体结合力的大小与膜层致密度有关:膜层致密度越高,结合力越大。纳米氧化铝改性后膜层致密度提高,使其厚度增加的同时,膜-基结合力增加。热震循环过程中,膜层由于热应力及内部反应产物积累所产生的应力共同作用而出现裂纹及剥落。在热震循环初期(<60次),未改性膜层内部氧化物即与空气及水分反应,反应产物在膜层内部积累,而纳米氧化铝改性后陶瓷层在初期内部反应产物较少,试片增重不明显,抗热震性能较未改性膜层有优势。(本文来源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期刊2019-04-30)

纳米氧化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研究表明纳米氧化铝(Aluminum oxide nanoparticles,Al2O3 NPs)吸入暴露能够引起呼吸系统炎症,但具体致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而microRNA(miRNA)可通过对免疫系统的调节在炎症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目的:探讨Al2O3 NPs致肺部炎症发生的潜在机制,筛选出Al2O3 NPs相关的肺炎患者暴露标志物,为预防、治疗提供线索。方法:以50、100μg/ml浓度Al2O3 NPs对HBE细胞进行染毒,24小时后提取各组细胞RNA与蛋白。利用miRNAmicroarray分析Al2O3 NPs可能调控miRNA,并利用qRT-PCR进行验证;运用miRWalk、mRNA microarray和蛋白质谱结果相结合,预测所筛miRNA的靶基因,并运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行验证;qRT-PCR与Westernblot实验评估Al2O3 NPs暴露对于靶基因相关通路基因的影响;通过对Al2O3 NPs染毒小鼠肺泡灌洗液进行ELISA实验检测炎症因子IL-1β与TNF-α的表达变化;运用antagomiR建立抑制miRNA表达小鼠模型验证miRNA可通过调控相关通路影响肺部炎症的发生。结果:芯片结果显示miR-297显着上调,qRT-PCR证实其变化趋势与芯片一致。miRWalk、mRNA microarray和蛋白质谱结果共同筛选miR-297潜在靶基因为NKAP,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表明miR-297与其靶基因NKAP3’UTR区域序列共价结合。qRT-PCR结果显示miR-297抑制剂可显着增加NKAP表达水平。并且通过qRTPCR与Westernblot实验得以验证NKAP抑制炎症相关Notch信号通路关键基因Notch1表达。进一步ELISA实验表明Al2O3 NPs暴露可促进炎症因子IL-1β与TNF-α的释放。AntagomiR小鼠模型得以验证抑制miR-297可通过Notch通路从而影响纳米氧化铝诱导的肺部炎症发生。结论:本研究发现miR-297可通过抑制NKAP表达水平,从而激活Notch信号通路,促进Al2O3 NPs诱导的肺部炎症发生。miR-297可作为Al2O3 NPs所致肺炎的暴露标志物以及预防、治疗靶点,但这些结果仍需要在更大的人群队列中进行进一步验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纳米氧化铝论文参考文献

[1].吴申申,李晓波,陈瑞.纳米氧化铝暴露致COPD样病变的机制研究[C].2019全国呼吸毒理与卫生毒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2].恽俊,张馨玮,李彬,李晓波,陈瑞.miR-297激活Notch通路促进纳米氧化铝诱导肺部炎症的机制研究[C].2019全国呼吸毒理与卫生毒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3].甘学贤,张小珍,宋秀梅,张清河.微量纳米氧化铝掺杂强化氧化锆陶瓷材料研究[J].陶瓷学报.2019

[4].刘荣荣.粉煤灰在纳米氧化铝制备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

[5].范蓉,陈金,张萍,尚楠,贺凯宏.纳米氧化铝对斑马鱼学习记忆水平的影响:粒径与铝离子的作用[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9

[6].李晓敏,穆倩,周苏阳,范文宏.不同亲疏水性质纳米氧化铝存在下铜对斜生栅藻毒性效应的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19

[7].梁锡炳,盛晓方,李兴刚,马鸣龙,袁家伟.纳米氧化铝改性VW75镁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抗热震性能研究[J].稀有金属.2019

[8].陈金,范蓉,张萍,尚楠,贺凯宏.纳米氧化铝对斑马鱼幼鱼的神经毒性及mTOR基因的作用[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9

[9].汪笑鹤,胡振峰,吕镖,杨艳蓉,刘学斌.镍-钴-纳米氧化铝复合电刷镀层在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J].电镀与涂饰.2019

[10].梁锡炳.纳米氧化铝改性VW75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工艺及性能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9

论文知识图

在具有Y形纳米孔道AAO模板中化学气相...和US表面传热系数随热流密度的变...沸腾实验数据与文献实验结果对比利用水热法制备片式花状AlOOH[178]烧结试样断口SEM形貌纳米管和ZnO微米管的扫描电子显微...

标签:;  ;  ;  ;  ;  ;  ;  

纳米氧化铝论文_吴申申,李晓波,陈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