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挑梁智能拆卸装置论文和设计-魏绍鹏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平台拆除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悬挑梁智能拆卸装置,包括第一工作平台、第二工作平台、第一升降机、第二升降机与移动平台,第一工作平台固定连接于第一升降机的顶部,第一升降机的底部滑动连接于移动平台,第二工作平台固定连接于第二升降机的顶部,第二升降机的底部滑动连接于移动平台。本实用新型的悬挑梁智能拆卸装置具有如下优点:通过使用两个升降机将第一工作平台与第二工作平台上升到悬挑梁的位置,并在高处对悬挑梁进行智能化快速拆除,然后再将该悬挑梁下降到低处,保证悬挑梁拆除后的完整性和可再利用性;根据悬挑梁的位置,智能定位移动平台以及两个升降机,拆除过程高效安全。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悬挑梁智能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工作平台、第二工作平台、第一升降机、第二升降机与移动平台,所述第一工作平台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升降机的顶部,所述第一升降机的底部滑动连接于所述移动平台,所述第二工作平台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升降机的顶部,所述第二升降机的底部滑动连接于所述移动平台。

设计方案

1.一种悬挑梁智能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工作平台、第二工作平台、第一升降机、第二升降机与移动平台,所述第一工作平台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升降机的顶部,所述第一升降机的底部滑动连接于所述移动平台,所述第二工作平台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升降机的顶部,所述第二升降机的底部滑动连接于所述移动平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挑梁智能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平台包括夹持传送机构、第一滚柱与第一支撑平台,两个所述夹持传送机构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平台的两侧,复数个所述第一滚柱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平台的底部,所述第一支撑平台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升降机的顶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悬挑梁智能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传送机构包括夹紧块、液压油缸、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三支杆、第四支杆与基座,所述第一支杆的头端与所述夹紧块铰接,所述第二支杆的头端与所述基座铰接,所述第一支杆的尾端、所述第二支杆的尾端均与所述液压油缸的伸缩端铰接,所述第三支杆的头端与所述夹紧块铰接,所述第四支杆的头端与所述基座铰接,所述第三支杆的尾端、所述第四支杆的尾端均与所述液压油缸的固定端铰接,所述基座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平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挑梁智能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工作平台包括第二支撑平台与第二滚柱,复数个所述第二滚柱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平台的底部,所述第二支撑平台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升降机的顶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悬挑梁智能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搭载平台、横向导轨与纵向导轨,所述横向导轨固定连接于所述搭载平台的上端,所述移动平台的下端滑动连接于所述横向导轨,所述纵向导轨固定连接于所述移动平台的上端,所述第一升降机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升降机的底部均滑动连接于所述纵向导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悬挑梁智能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监测反馈控制系统,所述监测反馈控制系统包括光电传感器、高度传感器与计算机,沿着所述横向导轨以及所述纵向导轨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复数个所述光电传感器,每个所述光电传感器都与所述计算机电连接,所述高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机或所述第二升降机,所述高度传感器与所述计算机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悬挑梁智能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视觉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工作平台上,所述视觉传感器还与所述计算机电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悬挑梁智能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反馈控制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连接所述夹持传送机构、所述第一升降机、所述第二升降机以及所述移动平台,所述控制器还与所述计算机电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平台拆除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悬挑梁智能拆卸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和建筑业的高速发展,高层、小高层建筑日益增多。作为施工作业的辅助工作平台,工程用脚手架在现代化建筑体系中得到广泛应用。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常采用悬挑的方式搭设脚手架,每6~8个楼层为一个悬挑层,它具有可容作业范围大、节省材料、造价低、防护可靠和搭设简单方便等优点。在实际应用中,悬挑脚手架普遍采用型钢作为支承,用以支撑建筑物外的脚手架,并将脚手架的载荷传递给建筑结构,型钢多为工字钢,此型钢即为悬挑梁。

当施工工序结束,悬挑脚手架的拆除遵守“由上而下”的原则,即先拆拉杆、脚手板、剪刀撑、斜撑,后拆横杆、立杆等,其中每段悬挑脚手架的悬挑梁及卸荷钢丝绳要待其上的脚手架全部拆完,方可进行拆除。

按照国标规定,悬挑梁的锚固端长度应不小于伸出端长度的1.25倍,悬挑梁的锚固端处于主体建筑结构上,悬挑梁的伸出端用于支撑脚手架。在工程应用中,高层施工用悬挑脚手架分段搭设。高层位置的悬挑梁拆除时,塔吊往往尚未拆除,悬挑梁的拆除可以由塔吊作业的配合,首先松开其锚固端锚固用的螺栓和角钢压板,然后工作人员用塔吊的钢丝绳将悬挑梁绑扎牢固,待悬挑梁离开建筑结构后工作人员方可松手,然后信号工指挥塔吊将悬挑梁放置在合理位置。

而在次高层的悬挑位置上,如遇塔吊提前拆除,此时悬挑梁只能通过内移法进行拆除,即松开其锚固端的锚固用件,将悬挑梁往建筑物内拉进,待其完全进入建筑物内后,再通过高层施工电梯运送至一楼。但由于作为工字钢的悬挑梁普遍较长,在往建筑物内拉进时没有足够空间容纳,往往就要用乙炔焰将悬挑梁切割数段后才能都拉进建筑物内,此操作工序繁琐,且不够安全;切割后的工字钢不能作为结构件,几乎无法再利用。由于悬挑梁的大量应用在建筑施工中,这就会造成材料的极大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悬挑梁智能拆卸装置,能快速拆除建筑施工用脚手架的悬挑梁,保证悬挑梁拆除后的完整性和再利用性,节约成本,高效安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悬挑梁智能拆卸装置,包括第一工作平台、第二工作平台、第一升降机、第二升降机与移动平台,所述第一工作平台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升降机的顶部,所述第一升降机的底部滑动连接于所述移动平台,所述第二工作平台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升降机的顶部,所述第二升降机的底部滑动连接于所述移动平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工作平台包括夹持传送机构、第一滚柱与第一支撑平台,两个所述夹持传送机构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平台的两侧,复数个所述第一滚柱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平台的底部,所述第一支撑平台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升降机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传送机构包括夹紧块、液压油缸、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三支杆、第四支杆与基座,所述第一支杆的头端与所述夹紧块铰接,所述第二支杆的头端与所述基座铰接,所述第一支杆的尾端、所述第二支杆的尾端均与所述液压油缸的伸缩端铰接,所述第三支杆的头端与所述夹紧块铰接,所述第四支杆的头端与所述基座铰接,所述第三支杆的尾端、所述第四支杆的尾端均与所述液压油缸的固定端铰接,所述基座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平台。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工作平台包括第二支撑平台与第二滚柱,复数个所述第二滚柱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平台的底部,所述第二支撑平台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升降机的顶部。

进一步地,还包括搭载平台、横向导轨与纵向导轨,所述横向导轨固定连接于所述搭载平台的上端,所述移动平台的下端滑动连接于所述横向导轨,所述纵向导轨固定连接于所述移动平台的上端,所述第一升降机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升降机的底部均滑动连接于所述纵向导轨。

进一步地,还包括监测反馈控制系统,所述监测反馈控制系统包括光电传感器、高度传感器与计算机,沿着所述横向导轨以及所述纵向导轨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复数个所述光电传感器,每个所述光电传感器都与所述计算机电连接,所述高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机或所述第二升降机,所述高度传感器与所述计算机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视觉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工作平台上,所述视觉传感器还与所述计算机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监测反馈控制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连接所述夹持传送机构、所述第一升降机、所述第二升降机以及所述移动平台,所述控制器还与所述计算机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悬挑梁智能拆卸装置具有如下优点:通过使用两个升降机将第一工作平台与第二工作平台上升到悬挑梁的位置,并在高处对悬挑梁进行智能化快速拆除,然后再将该悬挑梁下降到低处,保证悬挑梁拆除后的完整性和可再利用性;根据悬挑梁的位置,利用多种传感器,智能定位移动平台以及两个升降机,运行过程稳定有序,拆除过程高效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悬挑梁智能拆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悬挑梁智能拆卸装置的使用状态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悬挑梁智能拆卸装置的使用状态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工作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工作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工作平台与悬挑梁的夹紧状态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夹持传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横向导轨与纵向导轨的安装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监测反馈控制系统的信号传递示意图。

图中标记表示:1-第一工作平台,11-夹持传送机构,111-夹紧块,112-液压油缸,113-第一支杆,114-第二支杆,115-第三支杆,116-第四支杆,117-基座,12-第一滚柱,13-第一支撑平台,14-护栏,2-第二工作平台,21-第二支撑平台,22-第二滚柱,3-第一升降机,4-第二升降机,5-移动平台,51-纵向导轨,52-缓冲拉紧件,6-搭载平台,61-横向导轨,7-平板车,8-监测反馈控制系统,81-计算机,82-光电传感器,83-高度传感器,84-视觉传感器,85-控制器,86-位置传感器,9-悬挑梁,91-腹板,92-墙体。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9,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

一种悬挑梁9智能拆卸装置,包括第一工作平台1、第二工作平台2、第一升降机3、第二升降机4与移动平台5,所述第一工作平台1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升降机3的顶部,所述第一升降机3的底部滑动连接于所述移动平台5,所述第二工作平台2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升降机4的顶部,所述第二升降机4的底部滑动连接于所述移动平台5。第一工作平台1用于夹紧悬挑梁9,并将其向外拉拔;第二工作平台2起辅助支撑拆卸后的悬挑梁9,与第一工作平台1以及建筑物的墙体92形成三点支撑悬挑梁9,使拆除更稳定;第一升降机3与第二升降机4均为现有市面上的剪叉式升降机,且两者均可在移动平台5上滑动,这样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第一升降机3与第二升降机4的位置,找到悬挑梁9的优选拆除点。

所述第一工作平台1包括夹持传送机构11、第一滚柱12与第一支撑平台13,两个所述夹持传送机构11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平台13的两侧,复数个所述第一滚柱12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平台的底部,所述第一支撑平台13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升降机3的顶部。在工作过程中,两个夹持传送机构11分别夹紧悬挑梁9的两侧面,然后通过自身的移动带动悬挑梁9在第一滚柱12上滑动前移,实现向外拉拔;当夹持传送机构11由初始位置移动到传动行程的限位点时,夹持传送机构11松开并复位至初始位置然后重新夹紧悬挑梁9,这样持续循环地传送作业,悬挑梁9持续往外移动,且悬挑梁9在第一滚柱12上滚动摩擦的移动。

其中第一工作平台1还包括与第一支撑平台13固定连接的护栏14,起到一定的安全防护作用,防止悬挑梁9在拉拔过程中的整体倾倒。

所述夹持传送机构11包括夹紧块111、液压油缸112、第一支杆113、第二支杆114、第三支杆115、第四支杆116与基座117,所述第一支杆113的头端与所述夹紧块111铰接,所述第二支杆114的头端与所述基座117铰接,所述第一支杆113的尾端、所述第二支杆114的尾端均与所述液压油缸112的伸缩端铰接,所述第三支杆115的头端与所述夹紧块111铰接,所述第四支杆116的头端与所述基座117铰接,所述第三支杆115的尾端、所述第四支杆116的尾端均与所述液压油缸112的固定端铰接,所述基座117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平台13。悬挑梁9为工字钢梁,液压油缸112伸张时,夹紧块111就贴紧工字钢梁的腹板91;液压油缸112收缩时,夹紧块111脱离工字钢梁的腹板91;液压系统提供液压油缸112动力,保证悬挑梁9拉拔过程的可靠稳定;控制器85控制液压系统的液压输出。

所述第一工作平台1还包括伺服电机与螺杆,伺服电机与第一支撑平台13固定连接,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螺杆穿过基座117且通过螺纹连接,螺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平台13转动连接。控制器85控制伺服电机的运转,这样当伺电机正转或反转时,基座117就能在螺杆上前进或后退,从而实现夹持传送机构11在第一支撑平台13的滑动。

所述第二工作平台2包括第二支撑平台21与第二滚柱22,复数个所述第二滚柱22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平台21的底部,所述第二支撑平台21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升降机4的顶部。这样当悬挑梁9从第二工作平台2的进料口移动至其出料口的过程中是在第二滚柱22上滚动摩擦地移动。

还包括搭载平台6、横向导轨61与纵向导轨51,所述横向导轨61固定连接于所述搭载平台6的上端,所述移动平台5的下端滑动连接于所述横向导轨61,所述纵向导轨51固定连接于所述移动平台5的上端,所述第一升降机3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升降机4的底部均滑动连接于所述纵向导轨51。其中第一升降机3与第二升降机4的底部设置有滑轮,滑轮由驱动电机提供动力在纵向导轨51上滑动。移动平台5的滑动实现,可参考上述的伺服电机与螺杆的传动原理。这样第一工作平台与第二工作平台2就可以进行三维方向上的位置调整。

其中第一升降机3与第二升降机4之间还设有缓冲拉紧件52,增加第一升降机3以及第二升降机4在位置调整过程中稳定性和整体性,缓冲移动过程中的惯性作用,缓冲拉紧件52优选为弹簧绳。

其中还包括平板车7,搭载平台6固设于平板车7上,这样就可以方便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拆卸装置的定点运输和初始位置的调整就位;拆除完成后,可以实现悬挑梁9的整体运输和二次搬运,可直接运送至指定地点,平板车7的高机动性,可以便捷地到达任一作业区域和位置。一般地,平板车7的长度不低于所要拆卸的悬挑梁的长度。

还包括监测反馈控制系统8,所述监测反馈控制系统8包括光电传感器82、高度传感器83与计算机81,沿着所述横向导轨61以及所述纵向导轨51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复数个所述光电传感器82,每个所述光电传感器82都与所述计算机81电连接,所述高度传感器83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机3或所述第二升降机4,所述高度传感器83与所述计算机81电连接。光电传感器82用于检测第一升降机3以及第二升降机4在横向或纵向的位置变化,并将位置变化信号发送给计算机;高度传感器83用于检测第一升降机3或第二升降机4的高度变化,并将高度变化信号发送给计算机。这样计算机81就能实时监控第一工作平台与第二工作平台2的空间位置变化,实现智能调整。

所述视觉传感器84设置于所述第一工作平台1上,所述视觉传感器84还与所述计算机81电连接。视觉传感器84将识别到的图像信息传给计算机81,便于悬挑梁9的对准找正。

所述监测反馈控制系统8还包括控制器85,所述控制器85控制连接所述夹持传送机构11、所述第一升降机3、所述第二升降机4以及所述移动平台5,所述控制器85还与所述计算机81电连接。计算机81根据光电传感器82、高度传感器83、视觉传感器84的信息进行处理运算,再将信号发给控制器85,控制器85驱动夹持传送机构11、第一升降机3、第二升降机4以及移动平台5做出相应动作,实现第一工作平台1与第二工作平台2在横向、纵向移动以及升降调整,实现对悬挑梁9的夹紧和拉拔。工作人员也可以在计算机81的显示器中实时了解其定位情况和工作过程,可根据需要进行实时人工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悬挑梁智能拆卸装置的具体操作过程:步骤S1、将悬挑梁智能拆卸装置运输到悬挑梁9的下方,通过移运平台调整第一升降机与第二升降机的位置;使得悬挑梁9的投影落在第一工作平台1的中间位置。步骤S2、同步提升第一升降机3与第二升降机4的高度,使悬挑梁9的伸出端位于第一工作平台1中。步骤S3、工作人员松开所述悬挑梁9在建筑物内的锚固端,所述夹持传送机构1夹紧所述悬挑梁9,并将其往第二工作平台2的进料口传送;悬挑梁9不断往外移动。步骤S4、所述悬挑梁9移动到所述第二工作平台2的出料口时,所述第二升降机4跟随所述悬挑梁9的前移过程在所述移动平台5上同步移动;此时第二升降机4前进量与悬挑梁9的前进量相当。步骤S5、所述第二升降机4到达所述移动平台5的边界时,所述第二升降机4的位置自动锁紧固定;在移动平台5的边界上设置有锁紧机构与行程开关,第二升降机4的底部触碰到该行程开关后,行程开关发出信号给控制器85,控制器85控制第二升降机4停止移动;控制器85控制锁紧机构锁紧第二升降机4的底部,锁紧机构包括电磁锁与插销。步骤S6、所述悬挑梁9全部移出所述建筑物后,所述夹持传送机构保持夹紧状态,并停止传送;这样使悬挑梁9稳固,防止悬挑梁9产生倾斜。步骤S7、所述第一升降机3与所述第二升降机4同步下降至最低位置,然后将悬挑梁9运输至指定地点,完成拆卸。这样就能将整个悬挑梁9拆除,不再需要切割悬挑梁9以完成拆卸过程。保持整体性的悬挑梁9可以回收利用,继续用于悬挑脚手架的搭设等建筑施工过程。

请再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

在所述悬挑梁9上安装位置传感器86,根据所述位置传感器86发送的位置信息将所述移动平台5移动到所述悬挑梁9的下方。工作人员在准备拆除的悬挑梁9上安装具备无线通讯的位置传感器86,参考GPS原理,该位置传感器86将所在的悬挑梁9的位置信息通过无线方式发送给计算机81,计算机81接收到该位置信息后可指示驾驶平板车7将本实用新型的悬挑梁9智能拆卸装置运送到该位置,然后进行悬挑梁9的拆除作业。其他未述部分可参考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设计图

一种悬挑梁智能拆卸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4982.9

申请日:2019-01-15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5(福建)

授权编号:CN209855280U

授权时间:20191227

主分类号:E04G23/08

专利分类号:E04G23/08

范畴分类:36E;

申请人:福建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福建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福新路297号

发明人:魏绍鹏;杨润洁;黄尚敏;黄诗琨;张世忠;孔类能

第一发明人:魏绍鹏

当前权利人:福建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美花

代理机构:35212

代理机构编号: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一种悬挑梁智能拆卸装置论文和设计-魏绍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