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典型化论文_徐立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现实主义典型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现实主义,典型,人物,恩格斯,环境,典型性,后现代主义。

现实主义典型化论文文献综述

徐立伟[1](2016)在《中国“现实主义典型原则”理路》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法国的元现实主义典型原则和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典型原则进行梳理,提出中国的现实主义典型原则具有阶级性、大众性、政治性、扭曲性、反思性等特质,并指出这些特质,构成了当代文化语境中的中国现实主义典型原则发展的原点和基础。(本文来源于《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王伟伟[2](2011)在《“典型的个性,是典型的个性”——浅析冯雪峰现实主义典型理论的美学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我国文学理论界对典型问题的探讨与论争一直没有间断。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冯雪峰以"典型的个性,是典型的个性"为核心和精髓,从文学典型创作中"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主观表现和客观再现的有机统一以及感性与理性的合二为一叁个层面阐释了他的现实主义文学典型观,引起了当时文学理论界的广泛注意。冯雪峰的现实主义典型理论至今仍然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仲呈祥,张金尧[3](2010)在《现实主义典型化形象魅力永存》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影是一门通过演员的动作完成编剧与导演的创作动机,达到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目的的艺术。但是,当前有一种说法,认为“典型概括”是“从共性和普遍性出发,对生活进行着抽象的‘提炼’,于是一个人和所有人失去了界限,心与心之间也没有了差异。”这是将“典型人物”(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期刊2010-12-03)

徐立伟[4](2009)在《典型作为“他者”形象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当代文化语境下,现实主义“典型”形象深受以西方文化观念影响很深。传统的现实主义“典型”特质随着中国当代文化语境尤其是后现代对“中心主义和二元对立”标准模式的消解而发生演变。现实主义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典型”在中国当代文化语境下就演变为了“他者”而作为追求和审视的对象。当代文化语境下现实主义“典型”研究从传统现实主义“典型”开始梳理,传统现实主义典型形象具有阶级性、大众性、政治性等特点,在“文化大革命”中又发生了僵化、扭曲化的演变。进入中国当代文化语境后,现实主义“典型”历经了“发现性语境”和“确证性语境”两个时期。“发现性语境”时期,中国对西方文化观念缺乏“可分析性梳理”,对“中西方文化关系”缺乏逻辑性认知。“确证性语境”时期,中西方文化“互文”,中国对西方文化的开始了“可分析性梳理”,并对“中西方文化关系”有了逻辑性认知。在这两个时期中,传统现实主义“典型”发生演变,首先在道德价值体现方面,传统现实主义“典型”往往通过对“精英化的英雄人物”体现一种社会道德观的方向和极致,当代文化语境“发现性语境”时期,现实主义“典型”通过“个人化他者”形象表现个体道德价值观念。在“确证性语境”时期,通过“平面他者”形象表现大众道德价值观念。对时代精神的体现中,现实主义“典型”作为“他者”形象,在“发现性语境”时期主要通过他者的“去中心化”来实现人性诉求,体现时代特征。进入“确证性语境”时期,通过他者的“去对立化”来实现文化的反思,体现时代特征。现实主义“典型”作为“他者”形象发生的审美演变,是因为作为传统现实主义审美对象的“典型”在当代文化语境下,其等级结构被“分层解构”而呈现出了不同的“他者”形象,通过这些形象呈现了“传统的审美同泛审美,非审美,审丑”多元审美形态并存的局面。(本文来源于《大连大学》期刊2009-12-29)

吴琼[5](2009)在《浅谈《野性的呼唤》中现实主义典型创作的两个方面》一文中研究指出《野性的呼唤》是19世纪后期美国重要的现实主义代表作家杰克·伦敦的作品,这部作品也被认为是杰克·伦敦的现实主义代表作,充分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两个重要的方面:个性化的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的再现。(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理论)》期刊2009年20期)

吴舜华[6](2008)在《试论曾朴小说对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借鉴——以《孽海花》人物的典型化描写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曾朴小说的主要人物性格丰富而复杂,能反映晚清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进程中特殊的历史风貌和人丈气质。这与曾朴自觉地借鉴法国现实主义小说,比较成功地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密不可分,曾朴是中国最早有意识地学习和运用法国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方法的先驱者。(本文来源于《中文自学指导》期刊2008年05期)

高峰[7](2005)在《论恩格斯的现实主义典型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恩格斯对英国女作家哈克奈斯的小说《城市姑娘》的评价,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探索现实主义的真实性和典型性,以及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的理论依据,从而阐述了恩格斯的现实主义原则及其典型观。(本文来源于《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05年03期)

池樱[8](2003)在《穿透社会真实的心理现实主义之剑——浅谈茨威格中短篇小说的“心理现实主义”典型塑造》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时代环境、文学环境以及作家个性等叁个方面去分析茨威格把人的心灵作为艺术描写的主要对象的原因 ;从“心理现实主义”创作特点入手 ,谈茨威格中短篇小说中的“心理现实主义”典型塑造(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3年03期)

刘诗兵[9](2001)在《坚定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塑造典型化人物性格——1999至2000年度我国电影表演的回顾》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千禧年的到来,20世纪已成为过去。电影表演学会在年末、90年代末参照10年和新时期回顾我国这两年的电影表演创作是很有意义的。对这两年我国的电影表演状况,我认为可概括为以下几点:(本文来源于《新世纪电影表演论坛(下)——第八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期刊2001-04-01)

吴春兰[10](2001)在《恩格斯的现实主义典型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恩格斯关于现实主义典型塑造问题的论述为角度,以恩格斯的几封书信为视点,力求摆脱“统一说”的束缚,着重阐述恩格斯对典型形象的几个方面的创造性概括,揭示恩格斯的现实主义典型论是完整而深刻的,对于我们今天的文艺创作和文艺研究仍然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泉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1年01期)

现实主义典型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我国文学理论界对典型问题的探讨与论争一直没有间断。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冯雪峰以"典型的个性,是典型的个性"为核心和精髓,从文学典型创作中"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主观表现和客观再现的有机统一以及感性与理性的合二为一叁个层面阐释了他的现实主义文学典型观,引起了当时文学理论界的广泛注意。冯雪峰的现实主义典型理论至今仍然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现实主义典型化论文参考文献

[1].徐立伟.中国“现实主义典型原则”理路[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

[2].王伟伟.“典型的个性,是典型的个性”——浅析冯雪峰现实主义典型理论的美学内涵[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

[3].仲呈祥,张金尧.现实主义典型化形象魅力永存[N].人民日报.2010

[4].徐立伟.典型作为“他者”形象的演变[D].大连大学.2009

[5].吴琼.浅谈《野性的呼唤》中现实主义典型创作的两个方面[J].大众文艺(理论).2009

[6].吴舜华.试论曾朴小说对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借鉴——以《孽海花》人物的典型化描写为例[J].中文自学指导.2008

[7].高峰.论恩格斯的现实主义典型观[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

[8].池樱.穿透社会真实的心理现实主义之剑——浅谈茨威格中短篇小说的“心理现实主义”典型塑造[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3

[9].刘诗兵.坚定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塑造典型化人物性格——1999至2000年度我国电影表演的回顾[C].新世纪电影表演论坛(下)——第八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2001

[10].吴春兰.恩格斯的现实主义典型论[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

论文知识图

毕尔兹利的插图作品(资料来源:马永建...早期宣传画美与丑转化示意图刘小东《二峡新移民》2004年汪良田《在毛主席身边》高1米,1964年...

标签:;  ;  ;  ;  ;  ;  ;  

现实主义典型化论文_徐立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