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化微生物论文_郑俊杰,宋杨,吴超传,崔明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固化微生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微生物,碳酸钙,纤维,玄武岩,风沙,诱导,珊瑚。

固化微生物论文文献综述

郑俊杰,宋杨,吴超传,崔明娟[1](2019)在《玄武岩纤维加筋微生物固化砂力学特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微生物固化土体抗变形能力差、韧性低的特点,将离散的玄武岩纤维掺入到砂土中进行微生物固化处理,结合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显微镜下观测,从宏细观角度研究不同纤维长度和掺量条件下玄武岩纤维对微生物固化砂土强度和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加筋能够改善微生物固化砂土的强度和韧性;纤维长度的影响与纤维掺量密切相关,当纤维掺量较低时,试样的强度和韧性随着纤维长度的增加而增强;当纤维掺量较高时,试样的强度和韧性随着纤维长度的增加先增强后减弱;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试样的强度和韧性均先增强后减弱,最优纤维掺量为0.3%~0.5%;研究范围内玄武岩纤维加筋最优条件为0.3%纤维掺量和20 mm纤维长度.(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2期)

付兆兴,张帆,刘晓静,赵明杰,栗勇田[2](2019)在《固化载体微生物发生系统在某河道水质提升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调研分析河北省内某河流支流的周围环境和水质,采用固化载体微生物发生系统对该河支流的劣Ⅴ类水体进行水质提升。在河道中放置8台固化载体微生物发生系统连续运行198天,每周对河道水质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固化载体微生物发生系统能有效降低水体中COD和氨氮浓度,增加水中溶解氧,能明显地提升河道水质。(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期刊2019-08-30)

李志林[3](2019)在《高效固化微生物技术对漳卫南运河水体中磷的降解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效固化微生物综合治理河道污水技术的示范与推广项目在四女寺南运河节制闸下选取600 m河道进行试验,利用微生物技术对试验段水体进行处理。主要以该项目为基础,对试验过程中总磷去除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计算总磷的衰减系数,对试验段内磷的去除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试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试验的相关结论。结果表明,高效固化微生物技术对河道污水中磷的去除具有见效快、效果好、稳定时间长等特点,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完全满足试验段设计要求,具有很大的推广和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海河水利》期刊2019年04期)

杨恒,陈筠,白文胜,高彬,施鹏超[4](2019)在《活性炭固定微生物固化贵阳红黏土力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生物能够固化土体,但是在固化强度上还有待提高。为了增强微生物固化土体的力学特性,文章提出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与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MICP)相结合的方法,即将掺量为0、4%、7%、10%、15%的活性炭与重塑红黏土均匀混合后,再通过MICP固化土体后进行常规叁轴压缩试验,同时进行相同条件下在菌液瓶中有无胶结液与活性炭的生成碳酸钙的对比试验、有无活性炭重塑红黏土的常规叁轴压缩对比试验。通过扫描电镜分析,得到试样的力学特性、活性炭在MICP过程中的作用、微观结构等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微生物固化土体过程中,活性炭作为固定微生物的载体,在MICP过程中对微生物起到"增效"的作用,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过程中提高了碳酸钙产量;同时,活性炭的有无及含量多少对微生物固化土体有重要影响,结合水膜厚度改变、碳酸钙填充孔隙及胶结作用使得红黏土抗剪强度有效C值大幅增加,有效φ值减小,剪应力峰值增加;加入活性炭使生物矿化环境得到优化,并在碳酸钙结晶时对晶体结构、形态产生了一定的控制作用,生成了以活性炭为"核心"具有一定结构的块体,而使土体的力学特性增强。该研究成果对微生物岩土技术以及工程应用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岩溶》期刊2019年04期)

梁仕华,房采杏,牛九格,曾伟华[5](2019)在《钙源对微生物固化花岗岩残积土效果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巴氏芽孢杆菌为固化菌,研究不同含水率下,氯化钙或乙酸钙对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固化花岗岩残积土性能的影响,基于直剪和电镜扫描试验,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固化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结果表明:低含水率下的内摩擦角和黏聚力高于高含水率下的内摩擦角和黏聚力;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能有效提高花岗岩残积土的抗剪强度,改善其内摩擦角和黏聚力,且黏聚力提升幅度较内摩擦角提升幅度大;乙酸钙为钙源的固化效果比氯化钙好,含水率为30%时,乙酸钙为钙源的花岗岩残积土经MICP固化后与相同含水率下未固化的花岗岩残积土相比内摩擦角提高了34%,黏聚力提升了399%;经电镜扫描和能谱仪分析表明:MICP固化生成的碳酸钙沉淀对土颗粒起到了胶结作用,提高了花岗岩残积土的抗剪强度。(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9年07期)

孔剑捷,陈萍,黄顺心,李庆,徐辉[6](2019)在《微生物矿化与植物共同作用下荒漠风积沙固化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巴氏芽孢八迭球菌和沙蒿、沙打旺开展荒漠风积沙固化试验以及固化沙样风蚀试验,探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robial 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MICP)技术固沙、植物固沙及两者共同作用固沙效果,以获得适宜于荒漠风积沙的微生物种类、植物种类及胶结液浓度范围。结果表明:利用MICP技术进行荒漠风积沙固化是可行的,当胶结液浓度为0.15 mol/L,温度为20℃,菌液OD_(600)=0.6时,MICP技术可提高荒漠风积沙的抗风力侵蚀能力约为39.83%;利用MICP技术结合荒漠植物可以进一步提高固沙效率,提高荒漠风积沙的抗风力侵蚀能力约为44.08%;沙蒿具有一定的耐碱性,微生物胶结液浓度约为0.15 mol/L时,沙蒿存活率较高且固沙效果较好。研究结果为解决土地荒漠化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陈适,方祥位,申春妮,宋平[7](2019)在《珊瑚砂微生物固化条件优化的正交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珊瑚砂微生物固化影响因素众多,选取颗粒粒径、脲酶活性、底物溶液浓度和配比四个主要影响因素,每个因素取叁个水平,对珊瑚砂进行了微生物固化正交试验,研究了各因素对珊瑚砂微生物固化体无侧限抗压强度及干密度增量的影响,得出了最优固化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固化体无侧限抗压强度影响的主次顺序为:颗粒粒径、脲酶活性、底物溶液配比、底物溶液浓度;对固化体干密度增量影响的主次顺序为:脲酶活性、颗粒粒径、底物溶液配比、底物溶液浓度;综合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干密度增量结果得到珊瑚砂微生物固化的最优条件为:颗粒粒径取粗粒组,脲酶活性取1.85 mmol/(L·min),底物溶液配比取0.75∶1,底物溶液浓度取1 mol/L。(本文来源于《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韩红伟[8](2019)在《微生物诱导固化土工材料冻融及紫外侵蚀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急剧膨胀,土地沙漠化越来越严重,各国均在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理,但是传统治理的方法不能满足如今绿色环保的时代主题,微生物诱导矿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友好型技术,具有反应迅速、过程可控等特性,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土壤加固和改善,并将其引入到岩土工程领域中。本课题以微生物诱导固化风沙土在沙漠中的应用为工程背景,研究微生物诱导固化材料在沙漠这种复杂环境下的抗冻融和抗紫外特性,利用巴氏芽孢杆菌自身新陈代谢作用过程中诱导生成碳酸钙这一矿化技术,对沙漠风沙土进行矿化,提高材料的整体性和强度。本课题采用传统MICP技术和改进MICP两种技术固化的3种试件,研究这两种固化技术下在冻融循环试验下试件的外观及微观变化;研究这3种试件在紫外线照射下及紫外冻融复合侵蚀作用下试件的孔隙变化、孔径分布。试验结果表明:传统MICP技术矿化沙漠风沙土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值为775kPa,破坏形式为明显的脆性破坏,为了改善此现象,试验时加入高分子材料A和黄原胶(B),改进MICP技术固化的试件强度均比传统MICP技术的强度高,MICP-B试件的强度值为传统MICP技术的1.59倍,MICP+A试件为传统的2.10倍。传统MICP试件的粘聚力为46.84kPa,改进MICP-B试件的粘聚力为122.16 kPa,极大的改善试件的脆性破坏。经过冻融循环试验,两种MICP技术固化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值均随冻融周期的增加而减少,而质量损失率和饱和含水率则随冻融循环周期的增加而增加。经过3个冻融周期,传统MICP试件的抗冻融性能降为初始强度的50%,改进MICP-B试件经历7个周期后强度降为初始的50%,MICP+A试件经历10个周期后强度降为初始的51%,改进MICP技术固化试件的抗冻融性能强。经过紫外线照射后,两种MICP技术固化试件的孔隙度均随照射周期的增加而增大,经过15个照射周期后,传统MICP试件的孔隙度增加了23.66%,为原来的1.24倍;改进MICP-B试件的孔隙度为原来的1.77倍,MICP+A试件的孔隙度为原来的1.33倍。经过紫外冻融复合侵蚀作用后,MICP试件的孔隙度为原来的1.307倍,MICP-B试件的为1.853倍,MICP+A试件的为1.348倍。传统MICP技术矿化的试件经紫外线照射后试件孔隙度增加的最少,抗紫外性能好。通过冻融试验和紫外侵蚀试对2种固化技术固化试件的研究可知:改进MICP技术固化材料能更好的适应寒冷地区;传统MICP技术固化材料的抗紫外线性能更好,能较好的适用于紫外线辐射强度高的地区。(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余振兴[9](2019)在《南海岛礁陆域高盐环境珊瑚砂微生物固化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海是我国领土重要的组成部分,占有重要的地理位置以及军事战略意义,南海岛礁广泛分布珊瑚砂,具有多棱角、多孔隙、形状不规则、强度低、易破碎等特点。传统的机械方法、物理作用、化学胶结加固地基,会出现设备运输成本高、施工环境差、污染海洋环境等缺点。近几年MICP(microbial induced calcite precipitation,微生物诱导碳酸钙结晶)技术兴起,使用这种方法加固南海岛礁陆域的珊瑚砂,可以增大其强度,加大其密实性,使其能够成为合格地基,为将来在岛礁兴建基础设施提供研究理论。而南海地区淡水资源缺乏,若能利用海水资源培养微生物,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本文首先选取了高产脲酶的巴氏芽孢杆菌,在实验室进行活化和培养,研究了不同盐度水源和环境因素(pH与温度)对巴氏芽孢杆菌生长曲线和脲酶活性的影响;对西沙群岛所取珊瑚砂进行注浆试验,研究了不同细菌浓度、胶结液浓度以及注浆速度对注浆效果的影响;对加固后的砂柱试样进行渗透试验、单轴抗压试验、扫描电镜(SEM)试验、X射线衍射(XRD)试验来检验微生物加固珊瑚砂的效果,并得出了以下结论:(1)用海水培养的巴氏芽孢杆菌生长曲线和用淡水培养细菌生长曲线趋势一致,但细菌浓度(OD_(600))前者低于后者。在细菌生长曲线中,海水培养基中的细菌比淡水培养基中的细菌多了一个环境适应期。(2)用淡水和海水分别培养的巴氏芽孢杆菌OD_(600)值和脲酶活性受到温度和pH的影响趋势一致。当温度低于30℃时,随温度升高细菌OD_(600)值呈现快速增长;当温度在30℃~60℃之间时,随温度升高细菌OD_(600)呈现缓慢降低现象;在30℃附近处,细菌OD_(600)达到最大,为1.537;脲酶活性随温度升高先增强后减弱,在30℃附近处达到最大值。当pH等于6时,细菌难以存活,OD_(600)值和脲酶活性都处于极低的状态;当pH在7~10之间时,细菌浓度OD_(600)和脲酶活性均处于先升后降状态,在pH=9附近处,细菌OD_(600)和脲酶活性均达到最大。(3)细菌浓度、胶结液浓度、注浆速度等注浆参数对珊瑚砂注浆加固有影响;OD_(600)值越大,胶结液浓度越大,注浆速度越小,都会使加固的珊瑚砂柱强度越大,渗透系数越低,生成的碳酸钙结晶越多,加固效果越好。(4)海水中成分复杂,用海水培养基培养出来的细菌进行珊瑚砂注浆加固生成的结晶有多种,其中最主要的两种为碳酸钙和原硅酸钙,其中碳酸钙主要晶型为方解石,其次为球霰石。碳酸钙的晶型受到反应条件及环境影响,尿素水解速率慢的试样间生成的碳酸钙晶型为方解石,尿素水解速率快的试样间以生成球霰石为主。(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期刊2019-05-30)

张世参[10](2019)在《风沙土的微生物固化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风沙土主要分布于干旱少雨的沙漠地区,是一种结构松散、颗粒细小而均匀、自稳能力差、且不易压实的特殊土体,作为建筑物基础时须进行加固处理。因此,风沙土的加固技术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是一种新型的微生物土壤强化技术,本文采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利用巴氏芽孢杆菌,对风沙土进行加固试验研究,进而为风沙土的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采用巴氏芽孢杆菌(Sporosarcina pasteurii)和胶结液(尿素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利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P)技术,可以在风沙土颗粒之间生成具有胶结作用的碳酸钙晶体,有效地固化风沙土,提高了风沙土的强度,改善了风沙土的工程性能。(2)采用非饱和入渗法固化风沙土时,胶结液的加注速度对固化风沙土的均匀性有显着的影响。当胶结液加注流速为0.278 mol·L~(-1)·h~(-1)时,试样中生成的碳酸钙分布较均匀,无侧限抗压强度在4.58~5.03MPa之间,固化的风沙土试样质地比较均匀。(3)采用MICP技术在风沙土颗粒表面及孔隙中生成的碳酸钙晶体越多,则固化风沙土的密度越大,渗透系数越小,无侧限抗压强度越大。固化风沙土的渗透系数由原状沙的1.08×10~(-3) cm/s减小至1.67×10~(-5)cm/s。无侧限抗压强度最大值达到了14.01MPa。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碳酸钙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两者呈正相关关系。(4)采用分层固化的方法能够有效增大胶结风沙土的体积,非饱和入渗法受沙柱层高的影响较小,而饱和灌浆法则受层高影响较大。层高越小,无侧限抗压强度越高。层高相同时,非饱和入渗法比饱和灌浆法固化试样平均强度更高。饱和灌浆法固化风沙土的有效深度为0.2~0.7m,无侧限抗压强度在0.4m左右处达到峰值。(5)细菌在饱和沙柱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随着深度的增加,细菌浓度逐渐降低。细菌在沙柱中的最佳静置时间为4h,胶结液在沙柱中的最佳静置时间为24h。(6)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固化风沙土中碳酸钙晶体类型均为方解石型。经光学显微镜和SEM分析,固化风沙土中有白色的方解石生成,晶体呈斜方六面体型,尺寸约为5~10μm,不同胶结液加注速度对微生物诱导生成的碳酸钙形态和尺寸无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固化微生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调研分析河北省内某河流支流的周围环境和水质,采用固化载体微生物发生系统对该河支流的劣Ⅴ类水体进行水质提升。在河道中放置8台固化载体微生物发生系统连续运行198天,每周对河道水质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固化载体微生物发生系统能有效降低水体中COD和氨氮浓度,增加水中溶解氧,能明显地提升河道水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固化微生物论文参考文献

[1].郑俊杰,宋杨,吴超传,崔明娟.玄武岩纤维加筋微生物固化砂力学特性试验[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付兆兴,张帆,刘晓静,赵明杰,栗勇田.固化载体微生物发生系统在某河道水质提升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C].《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2019

[3].李志林.高效固化微生物技术对漳卫南运河水体中磷的降解性能研究[J].海河水利.2019

[4].杨恒,陈筠,白文胜,高彬,施鹏超.活性炭固定微生物固化贵阳红黏土力学特性[J].中国岩溶.2019

[5].梁仕华,房采杏,牛九格,曾伟华.钙源对微生物固化花岗岩残积土效果影响的研究[J].工业建筑.2019

[6].孔剑捷,陈萍,黄顺心,李庆,徐辉.微生物矿化与植物共同作用下荒漠风积沙固化试验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陈适,方祥位,申春妮,宋平.珊瑚砂微生物固化条件优化的正交试验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9

[8].韩红伟.微生物诱导固化土工材料冻融及紫外侵蚀特性试验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9

[9].余振兴.南海岛礁陆域高盐环境珊瑚砂微生物固化技术[D].华侨大学.2019

[10].张世参.风沙土的微生物固化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用于准确评价废物固化体微生物稳定性...砂样竖向应变与砂样固化后增加干密度的...酶—微生物传感器模拟系统示意图游离与固化菌对底质中有机质降解情况NRC测试废物固化体耐微生物诱发的腐蚀...不同固液比对底质有机质降解情况

标签:;  ;  ;  ;  ;  ;  ;  

固化微生物论文_郑俊杰,宋杨,吴超传,崔明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