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型耐热钢新材料原料混合装置论文和设计-庆启伟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合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环保型耐热钢新材料原料混合装置,包括混合室、固定架,混合室外底壁中间开设有半圆形凹槽,半圆形凹槽匹配设有半球形滑条,固定架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液压缸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混合室的外侧壁;混合室中间设有第一转动轴,第一转动轴贯穿混合室的上顶壁到达混合室内部并转动连接在混合室的内底壁上,第一转动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的输出端,第一转动轴上部转动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转动连接若干第一螺旋搅拌杆的一端,且第一螺旋搅拌杆竖直设置,第一螺旋搅拌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搅拌叶。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原料混合不均匀,效率低的缺点,具有较强的可推广性。

主设计要求

1.环保型耐热钢新材料原料混合装置,包括混合室(1)、固定架(9),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室(1)上端开设有投料口(2),所述投料口(2)的一侧铰接有投料口盖(3)的一侧,所述投料口(2)远离铰接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电磁铁(4),所述混合室(1)底部侧壁开设有两个出料口(5),两个所述出料口(5)上设有电控阀门(6);所述混合室(1)外底壁中间开设有半圆形凹槽,所述半圆形凹槽匹配设有半球形滑条(7),所述半球形滑条(7)的平面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架(9)的内底面,所述固定架(9)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液压缸(16)的一端,所述液压缸(16)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7)的一端,所述连接杆(17)的另一端铰接在混合室(1)的外侧壁;所述混合室(1)中间设有第一转动轴(10),所述第一转动轴(10)贯穿混合室(1)的上顶壁到达混合室(1)内部并转动连接在混合室(1)的内底壁上,所述第一转动轴(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1)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电机(11)通过若干固定支架固定在混合室(1)上方,所述第一转动轴(10)位于混合室(1)内上部转动连接有支撑杆(18),所述支撑杆(18)水平设置,所述支撑杆(18)转动连接若干第一螺旋搅拌杆(19)的一端,所述第一螺旋搅拌杆(19)关于第一转动轴(10)对称,且第一螺旋搅拌杆(19)竖直设置,所述第一螺旋搅拌杆(1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搅拌叶(20);所述电磁铁(4)、电控阀门(6)、第一电机(11)与外部电源形成闭合回路,所述液压缸(16)与外部液压泵和电源形成闭合回路。

设计方案

1.环保型耐热钢新材料原料混合装置,包括混合室(1)、固定架(9),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室(1)上端开设有投料口(2),所述投料口(2)的一侧铰接有投料口盖(3)的一侧,所述投料口(2)远离铰接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电磁铁(4),所述混合室(1)底部侧壁开设有两个出料口(5),两个所述出料口(5)上设有电控阀门(6);

所述混合室(1)外底壁中间开设有半圆形凹槽,所述半圆形凹槽匹配设有半球形滑条(7),所述半球形滑条(7)的平面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架(9)的内底面,所述固定架(9)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液压缸(16)的一端,所述液压缸(16)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7)的一端,所述连接杆(17)的另一端铰接在混合室(1)的外侧壁;

所述混合室(1)中间设有第一转动轴(10),所述第一转动轴(10)贯穿混合室(1)的上顶壁到达混合室(1)内部并转动连接在混合室(1)的内底壁上,所述第一转动轴(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1)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电机(11)通过若干固定支架固定在混合室(1)上方,所述第一转动轴(10)位于混合室(1)内上部转动连接有支撑杆(18),所述支撑杆(18)水平设置,所述支撑杆(18)转动连接若干第一螺旋搅拌杆(19)的一端,所述第一螺旋搅拌杆(19)关于第一转动轴(10)对称,且第一螺旋搅拌杆(19)竖直设置,所述第一螺旋搅拌杆(1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搅拌叶(20);

所述电磁铁(4)、电控阀门(6)、第一电机(11)与外部电源形成闭合回路,所述液压缸(16)与外部液压泵和电源形成闭合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型耐热钢新材料原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轴(10)位于混合室(1)内下部固定连接有轴承(12),所述轴承(12)的外侧壁相背面转动连接有第二螺旋搅拌杆(13),所述第二螺旋搅拌杆(13)的另一端依次贯穿第一承座(14)、混合室(1)侧壁到达混合室(1)外部连接有第二电机(15),所述第二电机(15)通过若干固定支架固定在混合室(1)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承座(14)固定连接在混合室(1)的内侧壁,所述第二螺旋搅拌杆(13)水平设置;所述第二电机(15)与外部电源形成闭合回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型耐热钢新材料原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球形滑条(7)上对称固接有两个限位块(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型耐热钢新材料原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搅拌杆(19)的数量大于或等于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型耐热钢新材料原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轴(10)位于混合室(1)上顶壁与支撑杆(18)之间固定套接有第一皮带轮(21),所述第一螺旋搅拌杆(19)上端贯穿支撑杆(18)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22),所述第一皮带轮(21)与第二皮带轮(22)之间连接有第一皮带(2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型耐热钢新材料原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口盖(3)的制作材料为铁。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合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环保型耐热钢新材料原料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混合,指搀合,合在一起,如把水和酒精混合起来,也指用机械的或流体动力的方法,使两种或多种物料相互分散而达到一定均匀程度的单元操作,用机械的或流体动力的方法,使两种或多种物料相互分散而达到一定均匀程度的单元操作,其目的主要是制备各种均匀的混合物,为某些单元操作或化学反应过程提供良好的条件,在制备均匀混合物时,混合效果以混合物的混合程度即所达到的均匀性来衡量,在加速物理或化学过程时,混合效果常用传质总系数、传热系数或反应速率增大的程度来衡量,所谓混合,就是在外力的作用下,各种物料组分互相掺合,其在任何容积里各种组分的微粒均匀分布,它是确保配合物料质量和提高物料效果的重要环节,混合的方法有多种,如机械式混合、气动式混合、冲动式混合等。

在混合的过程中,就会涉及到对原料混合设备的使用,但是目前市场上环保型耐热钢新材料的原料混合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混合效率不高,从而影响了原料混合设备的正常使用,因此也降低了原料混合设备的使用效率,同时也降低了原料混合设备的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原料混合不均匀,且效率低的缺点,而提出的环保型耐热钢新材料原料混合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环保型耐热钢新材料原料混合装置,包括混合室、固定架,所述混合室上端开设有投料口,所述投料口的一侧铰接有投料口盖的一侧,所述投料口远离铰接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电磁铁,所述混合室底部侧壁开设有两个出料口,两个所述出料口上设有电控阀门;

所述混合室外底壁中间开设有半圆形凹槽,所述半圆形凹槽匹配设有半球形滑条,所述半球形滑条的平面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架的内底面,所述固定架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液压缸的一端,所述液压缸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的一端,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混合室的外侧壁;

所述混合室中间设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贯穿混合室的上顶壁到达混合室内部并转动连接在混合室的内底壁上,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电机通过若干固定支架固定在混合室上方,所述第一转动轴位于混合室内上部转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水平设置,所述支撑杆转动连接若干第一螺旋搅拌杆的一端,所述第一螺旋搅拌杆关于第一转动轴对称,且第一螺旋搅拌杆竖直设置,所述第一螺旋搅拌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搅拌叶;

所述电磁铁、电控阀门、第一电机与外部电源形成闭合回路,所述液压缸与外部液压泵和电源形成闭合回路。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轴位于混合室内下部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外侧壁相背面转动连接有第二螺旋搅拌杆,所述第二螺旋搅拌杆的另一端依次贯穿第一承座、混合室侧壁到达混合室外部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通过若干固定支架固定在混合室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承座固定连接在混合室的内侧壁,所述第二螺旋搅拌杆水平设置;所述第二电机与外部电源形成闭合回路。

优选的,所述半球形滑条上对称固接有两个限位块。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旋搅拌杆的数量大于或等于2。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轴位于混合室上顶壁与支撑杆之间固定套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螺旋搅拌杆上端贯穿支撑杆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之间连接有第一皮带。

优选的,所述投料口盖的制作材料为铁。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环保型耐热钢新材料原料混合装置,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在混料过程中,打开投料口盖,进行投料,投入一定量的料,停止投料,电磁铁通电,关闭投料口盖,第一电机带动第一转动轴转动,第一转动轴带动支撑杆、第一皮带轮转动,支撑杆带动第一螺旋搅拌杆围绕第一转动轴转动,第一皮带轮通过第一皮带带动第二皮带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螺旋搅拌杆自转,充分搅拌、混合均匀物料;第二电机通电之后带动第二螺旋搅拌杆转动,在混匀物料的同时将物料输送至出料口,此时控制电控阀门打开,将物料输送出去;液压缸连接液压泵,带动连接杆伸缩,进而带动混合室围绕半球形滑条转动,使物料混合得更加均匀。通过设置半球形滑条、第一转动轴、第一电机、轴承、第二螺旋搅拌杆、第一承座、第二电机、液压缸、连接杆、支撑杆、第一螺旋搅拌杆、搅拌叶、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第一皮带,完成制备环保型耐热钢新材料的原料混合步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效率较高,能够很好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原料混合不均匀,且效率低的缺点,具有较强的可推广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混合室1、投料口2、投料口盖3、电磁铁4、出料口5、电控阀门6、半球形滑条7、限位块8、固定架9、第一转动轴10、第一电机11、轴承12、第二螺旋搅拌杆13、第一承座14、第二电机15、液压缸16、连接杆17、支撑杆18、第一螺旋搅拌杆19、搅拌叶20、第一皮带轮21、第二皮带轮22、第一皮带2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环保型耐热钢新材料原料混合装置,包括混合室1、固定架9,混合室1上端开设有投料口2,投料口2的一侧铰接有铁制作的投料口盖3的一侧,投料口2远离铰接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电磁铁4,混合室1底部侧壁开设有两个出料口5,两个出料口5上设有电控阀门6。

混合室1外底壁中间开设有半圆形凹槽,半圆形凹槽匹配设有半球形滑条7,半球形滑条7上对称固接有两个限位块8,半球形滑条7的平面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架9的内底面,固定架9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液压缸16的一端,液压缸16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7的一端,连接杆17的另一端铰接在混合室1的外侧壁。

混合室1中间设有第一转动轴10,第一转动轴10贯穿混合室1的上顶壁到达混合室1内部并转动连接在混合室1的内底壁上,第一转动轴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1的输出端,第一电机11通过若干固定支架固定在混合室1上方,第一转动轴10位于混合室1内上部转动连接有支撑杆18,支撑杆18水平设置,支撑杆18转动连接2个第一螺旋搅拌杆19的一端,第一螺旋搅拌杆19关于第一转动轴10对称,且第一螺旋搅拌杆19竖直设置,第一螺旋搅拌杆1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搅拌叶20。

第一转动轴10位于混合室1内下部固定连接有轴承12,轴承12的外侧壁相背面转动连接有第二螺旋搅拌杆13,第二螺旋搅拌杆13的另一端依次贯穿第一承座14、混合室1侧壁到达混合室1外部连接有第二电机15,第二电机15通过若干固定支架固定在混合室1的外侧壁上,第一承座14固定连接在混合室1的内侧壁,第二螺旋搅拌杆13水平设置。

第一转动轴10位于混合室1上顶壁与支撑杆18之间固定套接有第一皮带轮21,第一螺旋搅拌杆19上端贯穿支撑杆18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22,第一皮带轮21与第二皮带轮22之间连接有第一皮带23。

电磁铁4、电控阀门6、第一电机11、第二电机15与外部电源形成闭合回路,液压缸16与外部液压泵和电源形成闭合回路。

工作原理:第一电机11、第二电机15、电控阀门6通电,电磁铁4断电,打开投料口盖3,进行投料,投入一定量的料,停止投料,电磁铁4通电,关闭投料口盖3,第一电机11带动第一转动轴10转动,第一转动轴10带动支撑杆18、第一皮带轮21转动,支撑杆18带动第一螺旋搅拌杆19围绕第一转动轴10转动,第一皮带轮21通过第一皮带23带动第二皮带轮22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螺旋搅拌杆19自转,充分搅拌、混合均匀物料;第二电机15通电之后带动第二螺旋搅拌杆13转动,在混匀物料的同时将物料输送至出料口5,此时控制电控阀门6打开,将物料输送出去;液压缸16连接液压泵,带动连接杆17伸缩,进而带动混合室1围绕半球形滑条7转动,使物料混合得更加均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环保型耐热钢新材料原料混合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99712.3

申请日:2019-03-2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4(安徽)

授权编号:CN209696773U

授权时间:20191129

主分类号:B01F9/12

专利分类号:B01F9/12;B01F9/16

范畴分类:23A;

申请人:合肥中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合肥中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丹霞路以北、翡翠路西合肥大学城商业中心商办楼236室

发明人:庆启伟

第一发明人:庆启伟

当前权利人:合肥中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白凯园

代理机构:34147

代理机构编号:合肥律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7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环保型耐热钢新材料原料混合装置论文和设计-庆启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