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冷却道的冲压模具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冷却道的冲压模具,包括下模座、冲孔凹模、凸模、上模座,所述下模座上端设置有下垫板,所述下垫板上安装有所述冲孔凹模,所述冲孔凹模四周位于所述下模座上设置有导柱,所述冲孔凹模上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方设置有凸模固定板,所述凸模固定板上固定有所述凸模。本实用新型将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连接冷却水源,第一进水管内冷却水通过第一冷却道环绕在凸模内,将凸模在加工中产生的热量吸收后,通过第一出水管排出凸模,降低凸模的热量,提高凸模的刚性,延长使用寿命,第二进水管内冷却水通过第二冷却道对冲孔凹模加工过程中产生热量吸收,通过第二出水管排出,提高冲孔加工尺寸精度,保证产品质量。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带冷却道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座(1)、冲孔凹模(3)、凸模(10)、上模座(7),所述下模座(1)上端设置有下垫板(2),所述下垫板(2)上安装有所述冲孔凹模(3),所述冲孔凹模(3)四周位于所述下模座(1)上设置有导柱(4),所述冲孔凹模(3)上安装有固定板(6),所述固定板(6)上方设置有凸模固定板(11),所述凸模固定板(11)上固定有所述凸模(10),所述凸模固定板(11)上端设置有上垫板(12),所述上垫板(12)上设置有所述上模座(7),所述上模座(7)下端与所述导柱(4)对应位置设置有导套(5),所述上模座(7)中心位置设置有模柄(9),所述模柄(9)内设置有打杆(8),所述模柄(9)与所述上模座(7)之间设置有销钉(13),所述冲孔凹模(3)上设置有落料孔(14),所述冲孔凹模(3)后侧设置有第二进水管(18),所述第二进水管(18)一侧设置有第二出水管(20),所述冲孔凹模(3)内围绕所述落料孔(14)设置有第二冷却道(19),所述第二冷却道(19)与所述冲孔凹模(3)一体成型,所述凸模(10)一侧设置有第一进水管(15),所述凸模(10)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出水管(17),所述凸模(10)内位于所述第一进水管(15)与所述第一出水管(17)之间设置有第一冷却道(16)。

设计方案

1.一种带冷却道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座(1)、冲孔凹模(3)、凸模(10)、上模座(7),所述下模座(1)上端设置有下垫板(2),所述下垫板(2)上安装有所述冲孔凹模(3),所述冲孔凹模(3)四周位于所述下模座(1)上设置有导柱(4),所述冲孔凹模(3)上安装有固定板(6),所述固定板(6)上方设置有凸模固定板(11),所述凸模固定板(11)上固定有所述凸模(10),所述凸模固定板(11)上端设置有上垫板(12),所述上垫板(12)上设置有所述上模座(7),所述上模座(7)下端与所述导柱(4)对应位置设置有导套(5),所述上模座(7)中心位置设置有模柄(9),所述模柄(9)内设置有打杆(8),所述模柄(9)与所述上模座(7)之间设置有销钉(13),所述冲孔凹模(3)上设置有落料孔(14),所述冲孔凹模(3)后侧设置有第二进水管(18),所述第二进水管(18)一侧设置有第二出水管(20),所述冲孔凹模(3)内围绕所述落料孔(14)设置有第二冷却道(19),所述第二冷却道(19)与所述冲孔凹模(3)一体成型,所述凸模(10)一侧设置有第一进水管(15),所述凸模(10)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出水管(17),所述凸模(10)内位于所述第一进水管(15)与所述第一出水管(17)之间设置有第一冷却道(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冷却道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1)与所述下垫板(2)螺栓连接,所述落料孔(14)呈倒锥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冷却道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道(16)与所述凸模(10)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冷却道(16)在所述凸模(10)内环形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冷却道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管(15)、所述第一出水管(17)与所述凸模(10)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冷却道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管(15)、所述第一出水管(17)内径为所述第一冷却道(16)内径的两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冷却道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4)与所述导套(5)滑动连接,所述导柱(4)、所述导套(5)设置有四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冷却道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杆(8)穿过所述模柄(9),所述打杆(8)与所述模柄(9)间隙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冷却道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固定板(11)与所述上垫板(12)螺栓连接,所述第二进水管(18)、所述第二出水管(20)与所述冲孔凹模(3)螺纹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冷却道的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冲压模具,是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在冲压模具进行往复加工过程中,由于与产品的摩擦及剪切,导致加工过程中模具随着加工量的加大而温度升高,当温度升高的一定值时,加工的产品容易出现飞边,影响产品的质量,同时对模具也会造成高磨损,降低模具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带冷却道的冲压模具,本实用新型通过冷却水对凸模、冲孔凹模加工中产生的热量吸收排出,提高凸模、冲孔凹模的加工质量,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带冷却道的冲压模具,包括下模座、冲孔凹模、凸模、上模座,所述下模座上端设置有下垫板,所述下垫板上安装有所述冲孔凹模,所述冲孔凹模四周位于所述下模座上设置有导柱,所述冲孔凹模上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方设置有凸模固定板,所述凸模固定板上固定有所述凸模,所述凸模固定板上端设置有上垫板,所述上垫板上设置有所述上模座,所述上模座下端与所述导柱对应位置设置有导套,所述上模座中心位置设置有模柄,所述模柄内设置有打杆,所述模柄与所述上模座之间设置有销钉,所述冲孔凹模上设置有落料孔,所述冲孔凹模后侧设置有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一侧设置有第二出水管,所述冲孔凹模内围绕所述落料孔设置有第二冷却道,所述第二冷却道与所述冲孔凹模一体成型,所述凸模一侧设置有第一进水管,所述凸模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出水管,所述凸模内位于所述第一进水管与所述第一出水管之间设置有第一冷却道。

进一步设置:所述下模座与所述下垫板螺栓连接,所述落料孔呈倒锥形。

如此设置,螺栓方便所述下垫板在所述下模座上安装固定,倒锥形所述落料孔方便冲压废料的排出。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冷却道与所述凸模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冷却道在所述凸模内环形分布。

如此设置,一体成型方便所述第一冷却道在所述凸模上加工,环形分布利于所述第一冷却道对所述凸模进行冷却。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与所述凸模螺纹连接。

如此设置,螺纹连接使所述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与所述凸模连接密封。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内径为所述第一冷却道内径的两倍。

如此设置,使所述第一冷却道内水压增加,利于冷却水通过。

进一步设置:所述导柱与所述导套滑动连接,所述导柱、所述导套设置有四处。

如此设置,对所述凸模运动进行导向作用,使所述凸模对应所述冲孔凹模。

进一步设置:所述打杆穿过所述模柄,所述打杆与所述模柄间隙连接。

如此设置,保证所述打杆在所述模柄内运动顺畅,便于对工件进行加工。

进一步设置:所述凸模固定板与所述上垫板螺栓连接,所述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与所述冲孔凹模螺纹连接。

如此设置,螺栓方便所述凸模固定板与所述上垫板的固定,螺纹连接保证连接之间的密封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将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连接冷却水源,第一进水管内冷却水通过第一冷却道环绕在凸模内,将凸模在加工中产生的热量吸收后,通过第一出水管排出凸模,降低凸模的热量,提高凸模的刚性,延长使用寿命;第二进水管内冷却水通过第二冷却道对冲孔凹模加工过程中产生热量吸收,通过第二出水管排出,提高冲孔加工尺寸精度,保证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带冷却道的冲压模具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带冷却道的冲压模具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带冷却道的冲压模具的后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带冷却道的冲压模具的凸模水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带冷却道的冲压模具的冲孔凹模水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下模座;2、下垫板;3、冲孔凹模;4、导柱;5、导套;6、固定板;7、上模座;8、打杆;9、模柄;10、凸模;11、凸模固定板;12、上垫板;13、销钉;14、落料孔;15、第一进水管;16、第一冷却道;17、第一出水管;18、第二进水管;19、第二冷却道;20、第二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5所示,一种带冷却道的冲压模具,包括下模座1、冲孔凹模3、凸模10、上模座7,下模座1上端设置有下垫板2,对冲孔凹模3进行支撑缓冲,下垫板2上安装有冲孔凹模3,工件成型模,冲孔凹模3四周位于下模座1上设置有导柱4,进行导向定位,冲孔凹模3上安装有固定板6,对毛坯及冲孔凹模3进行固定定位,固定板6上方设置有凸模固定板11,凸模固定板11上固定有凸模10,对工件进行加工去料,凸模固定板11上端设置有上垫板12,上垫板12上设置有上模座7,方便连接机台,上模座7下端与导柱4对应位置设置有导套5,上模座7中心位置设置有模柄9,方便进行动力传递,与压力机连接,模柄9内设置有打杆8,对工件进行初步预压,并在加工后将产品顶出,模柄9与上模座7之间设置有销钉13,冲孔凹模3上设置有落料孔14,废料排出口,冲孔凹模3后侧设置有第二进水管18,第二进水管18一侧设置有第二出水管20,冲孔凹模3内围绕落料孔14设置有第二冷却道19,冷却水流通通道,第二冷却道19与冲孔凹模3一体成型,凸模10一侧设置有第一进水管15,凸模10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出水管17,凸模10内位于第一进水管15与第一出水管17之间设置有第一冷却道16。

工作原理:将第一进水管15、第二进水管18连接冷却水源,第一进水管15内冷却水通过第一冷却道16环绕在凸模10内,将凸模10在加工中产生的热量吸收后,通过第一出水管17排出凸模10,降低凸模10的热量,提高凸模10的刚性,延长使用寿命,第二进水管18内冷却水通过第二冷却道19对冲孔凹模3加工过程中产生热量吸收,通过第二出水管20排出,提高冲孔加工尺寸精度,保证产品质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下模座1与下垫板2螺栓连接,落料孔14呈倒锥形,螺栓方便下垫板2在下模座1上安装固定,倒锥形落料孔14方便冲压废料的排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设计图

一种带冷却道的冲压模具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03629.1

申请日:2019-03-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2(湖北)

授权编号:CN209736471U

授权时间:20191206

主分类号:B21D37/16

专利分类号:B21D37/16;B21D28/34

范畴分类:26J;

申请人:孝感金致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孝感金致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32000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肖港镇堰边村107国道西侧

发明人:邱峰;刘仪明

第一发明人:邱峰

当前权利人:孝感金致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莫锡斌

代理机构:44473

代理机构编号:广东腾锐律师事务所 44473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带冷却道的冲压模具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