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金属论文_杨志,李泊龙,韩雨彤,苏晨,陈辛未

导读:本文包含了过渡金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金属,硫化物,半导体,纳米,居里,氧化硫,层状。

过渡金属论文文献综述

杨志,李泊龙,韩雨彤,苏晨,陈辛未[1](2019)在《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纳米异质结气体传感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2D TMDs)在气体传感方向的应用中具有显着的"先天"优势,表现出如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能耗低以及能在室温下工作等诸多优点.相对单一的2D TMDs而言,基于2D TMDs纳米异质结的气体传感器展现出更加优越的气体传感性能.本文将系统总结2D TMDs纳米异质结气体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尤其是2D TMDs与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碳基纳米材料以及量子点之间形成的纳米异质结设计、构效关系以及传感机理等关键科学问题.传感材料和传感机制上的创新对提升传感性能并拓展传感功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通过对纳米异质结气敏机理的深入探究,有望实现纳米异质结结构的人为设计和可控制备,提高室温下对目标气体的高灵敏选择性识别和检测.在纳米异质结的结构设计上,以TMDs材料为导电主体,在其表面生长各种纳米结构,通过对纳米异质结表面酸碱性、功函数、气体分子极性以及纳米异质结与气体分子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性质进行调控,来构筑基于TMDs的纳米异质结.此外,控制负载在二维TMDs上纳米颗粒尺寸小于两倍电子耗尽层厚度,充分发挥纳米颗粒量子限域效应,以纳米颗粒充当传感的"天线分子"或"探针分子",实现对目标气体分子的高灵敏选择性识别和检测.(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9年35期)

卿晓梅,镇思琦[2](2019)在《基于密度泛函的过渡金属电磁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研究了通过2D~1D尺寸限制来调整金属过渡金属二硫化物(mTMDC)的电子及磁性。与实验可获得的半导体TMDC相比,mTMDC单层和纳米带的结合能较大、稳定性更好。与其半导体TMDC相比,2D MX_2(M=Nb,Ta;X=S,Se)单层是非铁磁金属。当mTMDC纳米带的带状宽度分别接近13?和7?时,即分别形成锯齿形和扶手椅边缘终端时,mTMDC从金属过渡为半导体;当纳米带宽度进一步减小时,这些纳米带会转换回金属。Zigzag端接纳米带是铁磁半导体,其磁性也可通过氢边缘钝化来调节,而扶手椅纳米带是非铁磁半导体。研究结果表明,mTMDC具有广泛的物理特性,从金属到半导体,非铁磁到铁磁,较为适合需要具有不同磁性的稳定窄带隙半导体应用。(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期刊2019年12期)

郭小松,赵红丽,贾俊芳,杨静,孟祥军[3](2019)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第一系列过渡金属对甘氨酸的配位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在6-31++G(d,p)基组水平研究第一系列过渡金属二价离子对甘氨酸的配位能力,在M06/6-311+G(d,p)水平上计算构型单点能量与前者对照.每种金属离子配合物的最稳定构型中甘氨酸以羧基的两个O原子配位.金属离子对甘氨酸的配位能力由大到小的次序为Cu~(2+)>Ni~(2+)> Co~(2+)>Zn~(2+)>Cr~(2+)>Fe~(2+)>V~(2+)>Mn~(2+)>Ti~(2+)>Sc~(2+);结合能最大达到-1012. 1 kJ·mol~(-1).每种构型中轨道相互作用能与静电相互作用能所占比率在50%左右(相差不多),色散作用仅为0. 2%.轨道作用能越大的构型,电子转移数越多.(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陈高嫚,白红,陈浩,符丽妹,吴萍萍[4](2019)在《过渡金属催化C-H键活化策略构建异香豆素衍生物》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道了一种新型的钌(Ⅱ)-催化氧化硫内鎓盐的自身偶联/[3+3]环化反应,该方法经由C-H键活化策略简便高效地构建多样性的异香豆素骨架结构。同时我们也对该反应提出了可能的反应历程。(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22期)

郑迪,李杨,陈文,付统,孙嘉伟[5](2019)在《新型等离激元光学和过渡金属二硫化物复合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过渡金属二硫化物(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 TMDs)以其优异的光电子学特性,在诸如光捕获、光电探测、光电晶体管、发光二极管以及纳米激光器等领域中展现出了强大的应用潜力,成为当前研究前沿热点之一.少层TMDs材料的带隙处于可见和近红外区间,其激子在室温下具有很大的束缚能、高谐振子强度,且单层TMDs由于空间反演对称性的破缺具有能谷选择的圆二色性等,这些特性使得TMDs材料格外引人注目.金属纳米结构的表面等离激元具有亚波长的光局域特性,可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实现对其共振波长、频谱宽度、近场增强倍数、远场辐射特性的灵活控制.将等离激元光学结构和过渡金属二硫化物相结合可大幅拓宽纳米光子学前沿基础问题研究与纳米光电器件的设计应用.本文综述了表面等离激元和TMDs材料复合体系的最新研究进展,着重阐述了为何这类复合体系能够提供他们各自体系所不能具有的特性.比如,表面等离激元的近场增强(场局域)效应可极大增强许多纳米光学系统中的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强度,可用于对TMDs材料的光吸收、光发射、光电流以及非线性光学等过程进行调制. TMDs材料具备的受外界环境调控的强激子效应和能谷选择的圆二色性等特性,可为表面等离激元纳米结构提供丰富的主动调制手段与能谷自由度.最后展望了该新型复合体系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机遇.(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期刊2019年12期)

刘冰,张甜,祁翠星,陈炫波,雷行[6](2019)在《两个咪唑基d~(10)过渡金属聚合物的离子热合成及其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离子液体卤化1-乙基-3-甲基咪唑盐作为反应介质,离子热合成了两个d~(10)过渡金属咪唑基配位聚合物[CdCl_2(MIM)_2]_n(1)和[ZnBr_2(EIM)_2](2)(MIM=1-甲基咪唑;EIM=1-乙基咪唑).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SCXRD)确定化合物1和2的单晶结构.化合物1为1D[CdCl_2(MIM)_2]_n链状结构,相邻Cd(II)金属中心被2个μ_2-Cl连接构成[CdCl_2]_n无机链.MIM作为端基配体连接在[CdCl_2]_n无机链的两侧.化合物2为一个孤立的单核化合物.化合物1和2均通过了弱C-H…X氢键、d…π堆积作用构成了3D超分子网络结构.离子液体阴离子X~-进入化合物骨架结构,在离子热的合成中并不多见,并作为氢键受体在框架构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孙希彤,陈建富,胡培君[7](2020)在《过渡金属表面上水生成经典Horiuti-Polanyi机理与非Horiuti-Polanyi机理选择的总体趋势(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非均相催化加氢反应中,氢气(H_2)一直被公认为是通过两步基元步骤参加还原反应的,包括第一步的分子解离和之后的反应物与原子氢键合,即所谓的Horiuti-Polanyi(HP)机理.直到我们研究组在Ag或Au催化丙烯醛加氢还原反应理论研究中发现非HP机理加氢路径存在时,新的机理才被提出,并引起广大研究者的浓厚兴趣.考虑到表面羟基(OH)和氧(O)在非均相催化体系中广泛存在,如常见的过渡金属催化的费托合成、甲烷重整、水汽转化及氨氧化等反应,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方法,我们对OH/O在一系列过渡金属催化作用下还原生成水的微观机理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探究.研究发现,不同金属对应于不同的催化氢化反应活性,以及不同的催化反应机理.在某些金属上H_2以分子形式进攻反应物种的非HP机理有利,而在其它金属上经典的H_2解离后参与氢化还原反应的HP机理更容易发生.详细分析显示, H_2的解离活性决定了反应机理的种类:在对H_2解离具有催化活性的金属(如Pt、Ni)表面,不论是(211)台阶面还是(111)平面, H_2解离几乎都是无能垒过程,且伴随氢原子的强吸附,反应放热明显,导致活泼金属上HP机理更容易发生;与之相反,在不活泼的催化剂表面, H_2解离很难发生,原子吸附也相当微弱,相比于断键裂解, H_2更倾向于发生分子氢化的非HP机理.另外,本文还定义了一个新的结构描述符(η)来帮助理解两种机理发生的结构因素差异.η是衡量分子氢化过渡态结构(TS)中H–H键解离程度的参数,根据其定义上下限数值分别设定为H2在各催化剂表面解离过渡态的键长(Ddis)和游离分子态的键长(DH_2).结果显示,易发生非HP机理的催化剂表面的TS结构对应的η参数普遍低于0.4,即H–H原子对的确是以近分子形式参与氢化反应;相反发生经典HP机理的催化剂表面,η参数普遍在0.5–0.8,即H–H即使以分子形式参与反应也是处于近解离状态,这预示了以解离吸附氢参与反应的优选性.(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期刊2020年02期)

黄君本,郭思茹,张志忠,杨志华,潘世烈[8](2019)在《基于氟化功能基团的d~0过渡金属氟氧化物中红外非线性光学材料设计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在光电器件、资源勘探和长距离激光通讯等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因此探索性能优异的新型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已成为该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当前,该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如何实现宽带隙和大倍频效应之间的平衡.本文中,我们提出一种设计策略,即引入d~0过渡金属的氟化功能基团作为活性基元,设计中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通过对含d~0过渡金属氟氧化物的系统研究,我们探索了这类氟化功能基团对带隙和倍频响应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d~0过渡金属的氟化功能基团有利于产生较大的带隙.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我们分析了碱金属/碱土金属d~0过渡金属氟氧化物的光学性能,它们具有宽的带隙(>3.0 e V)和大的双折射率(>0.07),其中2个分别含W和Mo的氟氧化物也呈现了较强的倍频效应.此外,我们对比分析了其他氟化功能基团,发现在基本构筑基元中引入氟离子有利于光学性能的提升.由此说明,这种具有优异氟化功能基团的d~0过渡金属氟氧化物,可以作为探索新型中红外非线性光学的潜在体系.(本文来源于《Science China Materials》期刊2019年12期)

赵伟杰[9](2019)在《二维半导体过渡金属硫化物的光谱表征和光电性能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层状过渡金属硫化物是近年来引起学界广泛关注的新型二维半导体材料,具有优良的光学和电学特性,因此在电子、光电子和光子学器件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该类二维半导体具有极大的激子结合能,为研究激子多体效应和相关的光学非线性现象等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我们利用拉曼和荧光光谱系统研究了二维半导体的能带结构和本征光学性质[1]。并进一步发展了利用光场、电场和界面工程等多维度调控二维半导体光电特性和提高器件性能的有效方法:(1)利用表面等离激元的局域电磁场增强效应和准粒子间的耦合作用,实现了对二维半导体的光吸收和自发辐射效率的动态调控[2];(2)发展了以有机薄膜为电介质层的TMDCs场效应晶体管,极大改善了其电学输运性能,并揭示了电场调控下二维半导体的非线性光学效应[3]。这些结果对低维半导体光电性质的多场调控和非线性光电器件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基于二维半导体材料的光与物质强相互作用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 20)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03)

陈浩琪,单欢,赵爱迪,李斌[10](2019)在《二维kagome晶格过渡金属酞菁框架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具有kagome晶格结构的二维过渡金属酞菁薄膜(记为kag-TMPc),并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的方法系统的研究了其电子和磁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二维kag-MnPc薄膜具有稳定的铁磁基态,通过基于海森堡模型的蒙特卡洛模拟,得到其居里转变温度为125 K.二维kag-CrPc薄膜是自旋S=2的基态磁序为RT3态的理想kagome反铁磁材料.光吸收谱的研究证明,与过渡金属酞菁分子相比,这种自组装形成的二维kagome过渡金属酞菁框架具有更广阔的光吸收范围,特别是在可见光区域.(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期刊2019年05期)

过渡金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中研究了通过2D~1D尺寸限制来调整金属过渡金属二硫化物(mTMDC)的电子及磁性。与实验可获得的半导体TMDC相比,mTMDC单层和纳米带的结合能较大、稳定性更好。与其半导体TMDC相比,2D MX_2(M=Nb,Ta;X=S,Se)单层是非铁磁金属。当mTMDC纳米带的带状宽度分别接近13?和7?时,即分别形成锯齿形和扶手椅边缘终端时,mTMDC从金属过渡为半导体;当纳米带宽度进一步减小时,这些纳米带会转换回金属。Zigzag端接纳米带是铁磁半导体,其磁性也可通过氢边缘钝化来调节,而扶手椅纳米带是非铁磁半导体。研究结果表明,mTMDC具有广泛的物理特性,从金属到半导体,非铁磁到铁磁,较为适合需要具有不同磁性的稳定窄带隙半导体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过渡金属论文参考文献

[1].杨志,李泊龙,韩雨彤,苏晨,陈辛未.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纳米异质结气体传感器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19

[2].卿晓梅,镇思琦.基于密度泛函的过渡金属电磁特性研究[J].电子科技.2019

[3].郭小松,赵红丽,贾俊芳,杨静,孟祥军.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第一系列过渡金属对甘氨酸的配位能力[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

[4].陈高嫚,白红,陈浩,符丽妹,吴萍萍.过渡金属催化C-H键活化策略构建异香豆素衍生物[J].广东化工.2019

[5].郑迪,李杨,陈文,付统,孙嘉伟.新型等离激元光学和过渡金属二硫化物复合体系[J].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19

[6].刘冰,张甜,祁翠星,陈炫波,雷行.两个咪唑基d~(10)过渡金属聚合物的离子热合成及其结构[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9

[7].孙希彤,陈建富,胡培君.过渡金属表面上水生成经典Horiuti-Polanyi机理与非Horiuti-Polanyi机理选择的总体趋势(英文)[J].ChineseJournalofCatalysis.2020

[8].黄君本,郭思茹,张志忠,杨志华,潘世烈.基于氟化功能基团的d~0过渡金属氟氧化物中红外非线性光学材料设计研究(英文)[J].ScienceChinaMaterials.2019

[9].赵伟杰.二维半导体过渡金属硫化物的光谱表征和光电性能调控[C].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20)论文摘要集.2019

[10].陈浩琪,单欢,赵爱迪,李斌.二维kagome晶格过渡金属酞菁框架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英文)[J].ChineseJournalofChemicalPhysics.2019

论文知识图

化合物[Co(N3)的叁维孔道及对FriedelCrafts...贵金属捕获TiO2导带电子的能级示意图和quinidine催化HCN和芳香醛的...α-Ti和β-Ti的晶体结构靶面电压随反应气体流量变化曲线

标签:;  ;  ;  ;  ;  ;  ;  

过渡金属论文_杨志,李泊龙,韩雨彤,苏晨,陈辛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