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质海滩论文_王孟瑶,金秉福,王昕,李坤

导读:本文包含了砂质海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海滩,海岸,粒度,地貌,山东半岛,海阳,地形。

砂质海滩论文文献综述

王孟瑶,金秉福,王昕,李坤[1](2019)在《废黄河口门外砂质海滩粒度和重矿物特征及其成因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黄河南流变迁过程中物质沉积分异作用下的产物,进而追踪废黄河沉积物在江苏沿海以及南黄海的运移状况,测量废黄河口门外砂质海滩沉积物粒级组成及特征参数,分析各样品重矿物含量及种类特征;结合与废黄河陆上沉积物的对比,探讨在不同沉积分异作用下重矿物沉积特征。结果表明:砂质海滩沉积物平均粒度Φ为2.67(0.16mm),分选较好,为微负偏,具有海滩砂粒度特征;陆域样沉积物粒度跨度大,以粉砂组分为主,为河流沉积特征。另外,对海滩砂样进行广粒级重矿物(Φ为1~6)分析,重矿物含量在极细砂和粗粉砂粒级中最高,不同粒级形成不同的矿物组合,砂粒级重矿物组合为黑云母+普通角闪石+褐铁矿,粉砂粒级则为钛铁矿+石榴子石+普通角闪石;砂质海滩样品广粒级重矿物质量分数为3.66%,其中Φ为3~4 (0.125~0.063 mm)的粒级重矿物质量分数高达15.66%,比重大且稳定性较高的矿物在此粒级中富集,表明海滩重矿物分选强烈。(本文来源于《海洋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岳保静,窦衍光,廖晶,高茂生,邵家旺[2](2018)在《山东半岛南北岸砂质海滩剖面时空变化过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山东半岛南北岸(烟台和日照)两个砂质海岸实测地形剖面为研究对象,应用经验正交函数(EOF)提取海滩2012年11月至2015年11月夏、冬两季剖面监测数据中的前4个模态的空间特征函数和时间特征函数,分析烟台和日照两个岸段砂质海滩剖面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对这两段海岸的地貌和沉积特征差异进行对比,探讨了山东半岛南北岸段砂质海岸动力环境的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第一特征函数是海滩剖面变化的最主要模式,两个岸段剖面的第一特征函数都以低潮线剖面的最大波动为主要特征,与波浪、潮汐共同影响有关;第二特征函数则是以高潮带至上冲流作用上限之间的剖面波动为主要特征,主要受风浪季节性周期变化控制;第叁、四特征函数推测与偶然因素有关。(本文来源于《海洋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陈章楷,孙昭晨,梁书秀,孙家文[3](2017)在《砂质海滩不透空丁坝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丁坝是整治海岸侵蚀的主要结构物之一。如何在特定的水动力条件和泥沙条件下建设具有岸线防护功能的丁坝,对整治海岸侵蚀具有重大意义。用数值方法研究丁坝建设后近岸的波浪、水流及泥沙运动,从近坝泥沙输沙率及近坝水流的变化分析探讨丁坝长度与角度的选取,得出不同沙滩坡度、波高、波向下沿坝裂流情况和近坝泥沙运动情况,并给出丁坝长度与角度的选取建议。(本文来源于《水运工程》期刊2017年12期)

程林,王伟伟,袁蕾,付元宾,马恭博[4](2016)在《近期辽东湾西侧砂质海滩冲淤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2014年,在辽东湾六股河口两侧开展了海滩地形及海岸侵蚀的现场调查,于兴城至绥中沿海布设6处调查岸段及17条断面。结果表明,研究海滩地貌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反射型高潮滩-滩坎-消散型低潮滩,其中低潮滩多发育有近岸沙坝和水下沙坝。绥中南江屯、皮家屯及兴城新立屯海滩侵蚀明显,多数海滩持续侵蚀,调查期内最大平均下蚀速率达53.2cm/a。分析发现,海滩地形及断面蚀淤量有较明显的季节或区域差异。海滩冬季近岸沙坝消失、水下沙坝离岸距离小于夏季。六股河口南侧夏季海滩断面侵蚀量增加、淤积量减少,而六股河口北侧相反。研究认为,岸线自然形态差异及其造成的沿岸输沙差异是导致不同岸段蚀淤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海岸封闭性建筑物(尤其是突堤)影响了海滩局部断面蚀淤变化。海滩地貌及蚀淤的季节或区域变化的主要原因为沿岸波浪特征等因素的季节性和区域性差异。(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期刊2016年03期)

于晓晓,谷东起,闫文文,杜军,朱正涛[5](2016)在《山东半岛东部南北岸典型砂质海岸沉积、地貌的横向差异及成因分析——以海阳万米海滩岸段和威海国际海水浴场岸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2011年在海阳万米海滩岸段与威海国际海水浴场岸段调查获得的夏、冬两季海岸实测地形剖面与沉积物粒度数据,并收集相关水文资料,对南北两海岸地貌与沉积差异性进行分析,探讨了半岛东部南北岸典型砂质海岸动力环境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南部海岸宽广平缓,发育滩脊、滩肩、沙波纹等地貌,沉积物在水下岸坡上段以中粗砂、中细砂为主,水下岸坡以下段以粉砂、黏土质粉砂为主;北部海岸地形陡,发育滩肩陡坎、水下沙坝等地貌,沉积物以砾质砂为主。导致这些差异的动力为风、波浪、潮汐及沿岸流堆积。(本文来源于《海岸工程》期刊2016年01期)

徐华夏,张凌华,张振克,张云峰[6](2014)在《江苏圆陀角附近砂质海滩表层沉积物分布特征和输运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对2011年8月在江苏海岸与长江口北支岸线交界点处的圆陀角附近砂质海滩采集的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分析,获得了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峰态、偏态等粒度参数数据,结果显示该处沉积物类型以细砂级为主,分选性较好,正偏。运用Gao-Collins二维沉积物粒径趋势分析模型模拟出沉积物净输运趋势发现:圆陀角附近砂质海滩的表层沉积物整体呈由海向岸输移的趋势,其中潮水沟中的沉积物粒径趋势比较显着,受地形影响,靠岸区域沉积物有自岸向海输移的趋势。而通过对圆陀角近岸海域一系列沙坝遥感影像的提取分析,发现沙坝的发育走向基本与海岸线方向平行,且前端都发育有沙嘴,并不断向东南方向延伸。(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期刊2014年02期)

雷刚,蔡锋,苏贤泽,曹惠美,戚洪帅[7](2014)在《中国砂质海滩区域差异分布的构造成因及其堆积地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砂质海滩的形成与发育是联系地壳深部过程和地表过程的综合体现.本文根据中国沿岸砂质海滩分布状况调查结果,通过分析其分布规律与中国东部沿海中新生代构造地质分区不同海洋沉积环境的内在联系,探讨了砂质海滩区域性差异分布和堆积地貌的成因特点,从而为我国海岸资源利用的宏观配置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得出:(1)中国沿岸砂质海滩的形成与发育受中新生代地质构造带控制,尤其受新构造期地壳断块升降活动差异性的影响,呈现出区域性富集的格局.(2)中国砂质海滩基本形成在构造隆起带岬湾沿岸,并且富集在其中新构造期处于上升区的海岸,这主要在于其区域性海岸环境具有形成砂质沉积的物质基础.(3)构造隆起带滨海泥沙的输沙途径及其再分配形式复杂多样,从而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砂质海滩堆积地貌类型.(4)根据海岸地貌和沉积成因模式,将中国沿岸砂质海滩划分为岬湾海岸迭置沙体沉积形式、滨外坝沙体连续沉积形式和浪控叁角洲平原岸改造沉积形式等3种基本模型.(5)沿海晚第四世纪古夷平地貌面与现代海平面相对高程分布的分析表明,山丘岬湾岸型砂质海滩主要形成在新构造运动下沉区段或构造相对稳定区段,而台地岬湾岸型和泻湖-沙坝岸型形成在上升区段,浪控叁角洲平原岸型则分布在断块盆地.(本文来源于《应用海洋学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庄振业,杨燕雄,刘会欣[8](2013)在《环渤海砂质岸侵蚀和海滩养护》一文中研究指出环渤海辽冀津鲁砂质岸近几十年遭受愈来愈强烈的侵蚀,岸线平均蚀退率约1.0~2.0m/a,局部或短期可达5~8m/a。为抑制海岸侵蚀,曾采取大量修建顺岸坝、丁坝等海岸"硬工程"护岸,但引起下游岸段继续侵蚀。近年逐渐发展起来的抛沙养滩工程可以增宽和稳定海滩,至2012年底,已完成和正在进行共有13处养滩工程,包括砂岸养滩、泥岸养滩和岩岸养滩等3种类型。在不同类型的海滩上养滩,应强调不同的设计重心。环渤海各养滩工程效果比较好,促进了滨海旅游业的发展,也取得了一些设计经验,预计未来将迎来环渤海海滩养护的新高潮。(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前沿》期刊2013年02期)

李兵,曹立华,庄振业,董威力[9](2012)在《平衡岬湾理论在莱州湾东岸砂质海滩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岬湾海岸是世界上分布最为广泛的海岸形态,其形态特征可以反映岸线的长期冲淤变化趋势,相应的理论模型被提出来用以模拟平衡状态的岸线形态。莱州湾东岸从龙口港至刁龙嘴发育4个典型的岬湾海滩,本文利用常见的3个岬湾模型模拟该处海滩形态,并分析各模型的适用性,结果显示抛物线模型模拟结果适合本研究区,通过模拟和现场调查发现该区域绝大部分岸段将仍然处于侵蚀状态,人为作用在岸线的冲淤演化中影响巨大。(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12期)

于吉涛,陈子燊[10](2011)在《砂质海滩地形动力分类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滩状态是一个地形与水动力相互作用的叁维地形动力问题。国外对海滩状态的地形动力分类已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既包括波控、小潮、开阔海岸海滩状态的研究,也包括波控、不同潮差海岸海滩类型的研究和岬间海岸海滩类型的研究。文中回顾并概括了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国外在砂质海滩地形动力分类方面代表性的研究工作,这些对于我国的海滩侵蚀过程和海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来源于《热带地理》期刊2011年01期)

砂质海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山东半岛南北岸(烟台和日照)两个砂质海岸实测地形剖面为研究对象,应用经验正交函数(EOF)提取海滩2012年11月至2015年11月夏、冬两季剖面监测数据中的前4个模态的空间特征函数和时间特征函数,分析烟台和日照两个岸段砂质海滩剖面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对这两段海岸的地貌和沉积特征差异进行对比,探讨了山东半岛南北岸段砂质海岸动力环境的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第一特征函数是海滩剖面变化的最主要模式,两个岸段剖面的第一特征函数都以低潮线剖面的最大波动为主要特征,与波浪、潮汐共同影响有关;第二特征函数则是以高潮带至上冲流作用上限之间的剖面波动为主要特征,主要受风浪季节性周期变化控制;第叁、四特征函数推测与偶然因素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砂质海滩论文参考文献

[1].王孟瑶,金秉福,王昕,李坤.废黄河口门外砂质海滩粒度和重矿物特征及其成因机理分析[J].海洋科学.2019

[2].岳保静,窦衍光,廖晶,高茂生,邵家旺.山东半岛南北岸砂质海滩剖面时空变化过程分析[J].海洋科学.2018

[3].陈章楷,孙昭晨,梁书秀,孙家文.砂质海滩不透空丁坝特性研究[J].水运工程.2017

[4].程林,王伟伟,袁蕾,付元宾,马恭博.近期辽东湾西侧砂质海滩冲淤特征[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6

[5].于晓晓,谷东起,闫文文,杜军,朱正涛.山东半岛东部南北岸典型砂质海岸沉积、地貌的横向差异及成因分析——以海阳万米海滩岸段和威海国际海水浴场岸段为例[J].海岸工程.2016

[6].徐华夏,张凌华,张振克,张云峰.江苏圆陀角附近砂质海滩表层沉积物分布特征和输运趋势[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4

[7].雷刚,蔡锋,苏贤泽,曹惠美,戚洪帅.中国砂质海滩区域差异分布的构造成因及其堆积地貌研究[J].应用海洋学学报.2014

[8].庄振业,杨燕雄,刘会欣.环渤海砂质岸侵蚀和海滩养护[J].海洋地质前沿.2013

[9].李兵,曹立华,庄振业,董威力.平衡岬湾理论在莱州湾东岸砂质海滩的应用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10].于吉涛,陈子燊.砂质海滩地形动力分类研究进展[J].热带地理.2011

论文知识图

华南沿海几个主要砂质海滩剖面地...华南沿海几个主要砂质海滩浪潮作...一8方洋港(左)和废黄河湾(右)砂质海废黄河口陆域样和砂质海滩样主要...华南岬湾型沙质海岸的主要地貌模式示意...砂质海滩剖面简图

标签:;  ;  ;  ;  ;  ;  ;  

砂质海滩论文_王孟瑶,金秉福,王昕,李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