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碳烃论文_纪学玮,葛庆杰,孙剑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碳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催化剂,碘酸,高碳,机理,甲烷,甘露醇,烷烃。

高碳烃论文文献综述

纪学玮,葛庆杰,孙剑[1](2019)在《协同高效的铁催化剂构建及其在CO_2加氢制高碳烃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物理掺杂法制备了生物质灰分作为助剂的融铁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穆斯堡尔谱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对其CO_2加氢制高碳烃的催化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与不含生物质灰分助剂的催化剂相比,添加助剂的融铁催化剂粒径较小且尺寸分布较窄,Fe_3O_4、Fe_5C_2、Fe_3C和α-Fe四相协同共存,进而促使逆水气变换反应与C-C偶联的串联反应高效进行,在有效抑制甲烷生成的同时,可明显提升高碳烃选择性。高碳烃产物以C_(4-18)的烃类为主,在300℃、1. 0 MPa、4800 h~(-1)、H~2/CO_2=3. 0、助剂添加量为5%(质量分数)的条件下,其在烃类产物中选择性最高可达73. 9%。(本文来源于《燃料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郭俊江,唐石云,李瑞,谈宁馨[2](2019)在《高碳烃宽温度范围燃烧机理构建及动力学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动机中燃料点火特性以及燃烧能量的释放对于发动机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以及减少燃料在燃烧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基于反应动力学机理对燃料燃烧过程的模拟就显得十分必要。因此需要更加深入的认识碳氢燃料的燃烧机理,探索其在燃烧过程中十分复杂的化学反应网络。为了发展能够适用于实际燃料多工况条件(宽温度范围、宽压力范围和不同当量比)燃烧的燃烧机理,基于碳氢燃料机理自动生成程序ReaxGen构建了正癸烷燃烧详细机理(包含1499个物种,5713步反应)和正十一烷燃烧详细机理(包含1843个物种,6993步反应)。详细机理主要由小分子核心机理和高碳烃类(C5以上)机理两部分组成。为了验证机理的合理性与可靠性,本文对于高碳烃燃烧新机理在点火延时时间以及物种浓度曲线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并与实验数据及国内外同类机理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正癸烷和正十一烷燃烧新机理在比较宽泛的温度、压力和当量比条件下都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为发展精确航空煤油燃烧模型提供了基础数据。同时考虑到详细机理的复杂性以及机理分析的计算量大和时耗长,本文基于误差传播的直接关系图形(Directed Relation Graph with Error Propagation,DRGEP)方法简化得到的包含709组分2793反应的正癸烷和包含820组分3115反应的正十一烷简化机理,使用DRGEP方法时所采用的数据点选自压力范围从1.0×10~5 Pa到1.0×10~6Pa,当量比范围从0.5到2.0,初始温度范围从600到1400时恒压点火的模拟结果在点火延迟时间附近区域的抽样,同时在正癸烷机理简化中选取正癸烷、O_2和N_2作为初始预选组分,正十一烷的机理简化中主要选取正十一烷、O_2和N_2作为初始预选组分,得到的简化机理在比较宽泛的条件下的预测结果与详细机理吻合很好。最后结合敏感度分析方法分析了正癸烷和正十一烷的点火延迟敏感性,考察了机理中影响点火的关键反应。结果表明:这些机理能够合理描述正癸烷和正十一烷的自点火特性,在工程计算流体力学仿真设计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冀双[3](2018)在《Ru/Ce_xZr_(1-x)O_2催化剂的可控制备及高碳烃水蒸气重整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水蒸气重整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制氢方式备受关注。其中,高碳烃因能量密度高、易于储存运输等优点常被作为水蒸气重整的原料,应用于需要较高能量的燃料电池制氢系统和先进飞行器热管理系统中。本文以正十二烷为高碳烃的模型化合物,研究了不同方法制备的铈锆固溶体载体负载贵金属钌的Ru/Ce_xZr_(1-x)O_2催化剂在正十二烷水蒸气重整反应中的性能。首先,考察了不同铈锆比及不同反应条件(反应温度、水碳比、液相空速)对溶胶凝胶(SG)法制备的Ce_xZr_(1-x)O_2载体及Ru/Ce_xZr_(1-x)O_2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铈锆比为3:1的Ru/Ce_(0.75)Zr_(0.25)O_2催化剂在反应中的性能最佳。进一步考察了不同表面活性剂对表面活性剂辅助水热(HSA)法制备的Ce_(0.75)Zr_(0.25)O_2载体及Ru/Ce_(0.75)Zr_(0.25)O_2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添加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胺(CTAB)的Ru/HSA-CZ催化剂比表面积最大为107.6 m~2 g~(-1),且催化性能最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不同比表面积的Ru/Ce_(0.75)Zr_(0.25)O_2催化剂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较其他方法制备的催化剂,HSA法制备的Ru/HSA-CZ催化剂中金属Ru的分散度高,且有适宜的金属-载体相互作用力和较强的氧化还原能力,在650~oC,S/C=4,LHSV=12 mL/g h条件下,正十二烷转化率可达100%,反应7 h后仅下降约6%。本文进一步采用蒸发诱导自组装(EISA)法制备了系列Ce_xZr_(1-x)O_2载体及Ru/Ce_xZr_(1-x)O_2催化剂,结果表明:铈含量较低时,可以形成有序介孔铈锆固溶体,但负载金属的过程中经历二次焙烧会造成有序介孔结构的坍塌,导致催化剂性能下降;而在铈含量较高时,因催化剂的氧空位含量高、氧化还原能力强,铈含量为60%的Ru/Ce_(0.6)Zr_(0.4)O_2催化剂在650 ~oC时正十二烷转化率可达100%,与HSA法制备的Ru/Ce_(0.75)Zr_(0.25)O_2催化剂类似。研究结果再一次证明:氧化还原能力较强的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有助于积碳的消除、进而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8-05-01)

杨涛[4](2017)在《甲烷脱氢聚合制高碳烃镍—钴/HZSM-5催化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甲烷脱氢聚合制高碳烃(芳烃)的镍-钴/HZSM-5催化剂进行了制备和表征。采用浸渍法和硝酸镍、硝酸钴及HZSM-5为原料,通过混合、浸渍、脱水、干燥、焙烧和加氢还原,制备了不同摩尔比的钴-镍/HZSM-5催化剂。XRD分析表明,反应前催化剂在20(°)为37.42和43.57处的衍射峰为Ni2+和NiO;在8.24、9.16、23.37和23.95处的衍射峰为镍和钴合金NiCo2O4。而反应后催化剂的镍钴和分子筛衍射峰均消失,2θ(°)在22.4、36.2、39.8和48.6附近形成新的衍射峰,推断为催化剂表面碳化物的生成。TG-DTG结果显示,从25℃升至300℃时,反应前催化剂的转化率α为0.87-9.09%,表明存在质量损失;而反应后催化剂的转化率为0.04-1.90%,当从300℃升至600℃时,转化率α为9.09-10.36%,失重开始减缓。可见反应前催化剂的质量损失为反应后的4-5倍,这是由于反应前吸附在催化剂中的杂质的损失或分子筛的不稳定性。分子筛中的挥发物由于在固定床中反应后催化剂孔道的甲烷气体夹带而减少。在700℃和空气气氛下,反应后催化剂的最大转化率为41.43%,镍-钴分子筛和未分解碳含量为58.57%。DSC结果表明,在空气中和450-600℃时,观察到非对称放热现象,表明对应于反应后催化剂表面上碳化物不同重迭氧化峰的存在。XPS分析表明,在780.9eV和796.3eV处的两个特征峰分别归因于反应前Co2p3/2 和 Co2p1/2,在 780.9eV 下显示存在金属 Co3O4(Co3+)。结合能为 798.0eV为样品的Co2p1/2。结合能的增加表明通过氧化产生的价电子电荷的失去,生成更高的氧化态,表明Ni-Co/HZSM-5中Ni和Co之间存在d电子转移,导致金属Ni上的电子富集。反应后的催化剂上主峰在855.5eV和856.7eV附近,对应Ni2p3/2是Ni2+或NiO的特征,在876.0eV附近Ni2p1/2峰和在883.0eV处相应峰和879.7eV相比,其峰强度较反应前明显降低,这表明Ni2+或NiO的活性位几乎消失。反应后Ni2p3/2的峰值较反应前Ni2p3/2峰值明显减弱。结合能为880.7eV观察的峰归因于金属Ni,这与XRD数据吻合。此外XPS测定显示,催化剂的积碳是由于乙烯的聚合,而乙烯的形成是由于分子筛中晶格氧和钴-镍存在协同作用下CH4脱氢的结果;反应后催化剂表面上积碳后氧含量的减少间接证明了催化剂中的氧参与甲烷的脱氢。固定床甲烷脱氢聚合9Ni-9Co(1:1 mol)/HZSM-5催化剂负载试验表明,反应后催化剂中的碳、氧和硅的含量分别为78.0、16.1和4.97%,碳含量比反应前高出490%。(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7-06-08)

郭琪[5](2017)在《费托合成高碳烃Co/γ-Al_2O_3催化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气通过费托反应过程生成高碳烃是一种获得柴油以及石蜡烃等的重要工艺路线,而制备出高活性低成本的催化剂则是费托合成工业化过程的关键技术环节之一。钴基催化剂因具有高催化活性、低一氧化碳变换反应活性和高重质饱和直链烃选择性等特点成为费托合成高碳烃的重要催化体系之一。本文以γ-Al_2O_3作为钻基催化剂的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不同助剂含量的钻基催化剂,并将制备好的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对其催化性能进行评价。通过N2低温吸附、X射线衍射(XRD)、程序升温还原(H2-TPR)、程序升温脱附(CO-TPD和H2-TP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手段,结合催化剂的考评结果,分析不同助剂的改性对催化剂的结构以及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的助剂会对催化剂的还原性能等产生影响,改善CO及H2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从而影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在Co/y-A12O3催化剂上添加Ce助剂,当Ce添加量为3 wt%时,催化剂有较高的CO转化.率以及C5+选择性,但Ce的添加也会相应的使催化剂的甲烷化作用增加;Zr作为氧化物助剂添加在Co基催化剂上,其负载量为4%时,催化剂有较好的催化效果;在Zr改性的Co/γ-A1203催化剂上添加La作为第二助剂时,会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及高碳烃的选择性,当La添加量为0.6wt%时,在220℃、2MPa、1000h-1的条件时,CO的转化率为91.97%,C5+的选择性为85.23%,C19+的选择性为42.11%。(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7-04-05)

吕东灿,袁帅,赵仲麟,袁超,袁志华[6](2016)在《山梨醇和甘露醇制备高碳烃液体燃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温和条件下研究了氢碘酸还原生物质基多元醇制备液体燃料的过程,使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和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了产物组成。结果表明,山梨醇和甘露醇为原料制备的液体产物中主要成分是C_(12)H_(16)、C_(12)H_(18)、C_(12)H_(20)、C_(12)H_(22)和C_(18)H_(26)等烃类物质。通过与碱的醇溶液反应将副产物碘代烷转化为烃,经旋转蒸发和减压蒸馏获得纯净的高碳烃产品。山梨醇、甘露醇以及二者混合物制备出的高碳烃的产率分别是81.1%、73.2%和77.3%。本研究获得的高碳烃产品是一种有前景的液体燃料,其含水量为0.1%,密度为0.83~0.84 g·mL~(-1),含氧量为2.0%~2.2%,热值均高于42 MJ·kg~(-1)。(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吕东灿,刘运权,王夺,叶跃元[7](2014)在《多元醇一步法制备高碳烃液体燃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较温和的条件下,山梨醇和木糖醇被氢碘酸还原转化为高碳烃液体燃料。产物采用GC-MS和FT-IR进行定量分析与表征,并对高碳烃产品的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以山梨醇为原料制备的高碳烃产物主要是包括C12H16、C12H18、C12H20、C12H22和C18H26在内的烷烃、烯烃和芳香烃等化合物,烃类的总产率可达85.1%。以木糖醇为原料的反应过程与山梨醇相似,但所得高碳烃是以C10和C15为主的烃类化合物,产率为62.8%。实验还以质量分数为50%的山梨醇和50%的木糖醇混合物为原料制备了高碳烃,结果发现,产物中除C10、C12、C15和C18烃外,还有一定量的C11烃生成,高碳烃产率为65.4%。反应产物经碱化、旋转蒸发和减压蒸馏后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高碳烃,其含水量低于0.2%,常温下运动黏度为3.15~3.17 mm2/s,密度为0.830~0.840 g/mL,含氧量为1.8%~2.1%,热值高于43 MJ/kg。高碳烃的生成是由于多元醇被还原过程中C-I键的极性反转和分子间C-C键的偶联导致。(本文来源于《燃料化学学报》期刊2014年07期)

李颖丽,李军,李象远[8](2014)在《高碳烃燃烧复杂反应机理的自动生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大分子体系热裂解和燃烧反应复杂机理的构建,我们比较了高低温燃烧过程的可能反应类型,根据高碳烃燃烧裂解反应类型有限和基于物质的一维表示,开发了烷烃分子反应机理的自动生成程序Reax Gen,建立了相应的热、动力学数据库,目前包含高温裂解和燃烧反应类型19种,低温燃烧反应类型23种。该程序依据如下原理产生反应机理:烷烃的高温燃烧反应以自由基的链反应机理为主要特征;高温燃烧反应的种类有限,具备程序化的特征;其反应动力学参数按反应归类的方式确定。主要反应类型有:烷烃的单分子分解反应;自由基提取烷烃氢原子反应;烷基的β裂解反应;双自由基裂解反应;烯丙型自由基分解;氢原子的烯烃加成;烷基的氢迁移重排;烷基氧化生成烯烃;羟基的烯烃加成等。Reax Gen[1]程序可以实现烷烃分子裂解燃烧反应机理的自动生成。与国际上的机理生成软件相比,其特点在于:可以处理环烷烃燃料分子;有详尽的反应类型;与本课题组构建的数据库接口,可以获得高精度的热动力学数据。采用Reax Gen自动生成程序,我们构建了正庚烷的热裂解详细机理,包含140个物种和557个反应。并用Chemkin程序包验证了模型在1atm,953K下正庚烷热裂解的产物分布和转化率,与实验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量子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4-06-12)

高新华,杜慧慧,张建利,范素兵,赵天生[9](2013)在《HZSM-5/SiO_2合成及对高碳烃转化催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热晶化法制备了HZSM-5/SiO2复合分子筛,具有中孔-微孔,与HZSM-5相比,表面总酸量降低,弱酸比例和B/L值均增大。对高碳烃转化具有高的催化活性。在常压、550℃以及原料空速1h-1条件下,烃转化率>90%,芳烃转化率>85%,低碳烯烃(C2=~C4=)产物选择性>86%。(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3-08-29)

刘振[10](2010)在《甲烷经溴氧化途径制备高碳烃催化性能及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气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清洁能源,它在一次性能源消费中占有的比例越来越高,预计2050年天然气将有望取代石油成为第一能源。甲烷作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其在天然气中的含量一般在80%以上。因此,研究天然气的转化利用实际上就是研究甲烷的转化利用。本研究工作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由甲烷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的新工艺。在这个新工艺中,甲烷首先与HBr和02进行溴氧化反应(OBM)制备溴甲烷,然后把合成的溴甲烷转化为液体高碳烃和再生出HBr,释放出的HBr再返回溴氧化反应器以实现HBr的循环利用。本工艺与传统的高能耗合成气工艺相比,所采用的两步反应均为常压放热反应,并且不需要水作为原料。本工艺对生产的规模化依赖程度较低,生产装置可以建在淡水相对缺乏的地区或气藏量相对较小的油田伴生气和煤层气附近。本文详细研究了新工艺流程中两个反应所需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工艺流程设计中不可回避的耐腐蚀材料选择和产物高碳烃中微量HBr的脱除等方面。为满足甲烷经溴氧化途径制备醋酸工艺中羰基化单元的原料组成需求,还进行了以CH3Br和CO为共同产物的甲烷溴氧化催化剂的研究。在甲烷溴氧化制备溴甲烷的催化剂研究中,首先根据OBM反应的特点,设计和选取了催化剂的活性组分、载体类型和制备方法。通过实验考查,最终筛选确认溶胶-凝胶法制备的Rh-SiO2催化剂(Rh/SiO2)具有最优的催化性能。在0.4Rh/SiO2-900-10催化剂上,甲烷的单程转化率达到了35.6%,溴代甲烷的选择性达到了90%,催化剂在连续反应650小时后甲烷转化率始终保持在35%以上。通过对催化剂制备方法、反应条件以及催化反应机理的研究发现,OBM反应产物分布与催化剂活性组分和反应条件有关,因此可以通过调整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及改变反应条件达到定向地控制反应产物的分布的目的。为了满足甲烷经溴氧化途径制备醋酸工艺的要求,我们还考察了同时以CH3Br和CO为目的产物的OBM反应。结果发现在具有相对高的比表面的催化剂(0.4Rh/SiO2-700-10,267.5m2/g)上,最高可以得到76.2%的甲烷单程转化率,而且CH3Br和CO的选择性均为42.2%。反应中生成的副产物CO2的选择性仅为5.5%。通过优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改善了高比表面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和催化活性。在溴甲烷转化制高碳烃的反应中,我们重点研究了不同硅铝比的2wt%MgO/HZSM-5催化剂对反应产物分布和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硅铝比为360/1的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在连续反应400小时后,溴甲烷的转化率仍然始终保持在99%以上,产物主要以C3-C8的烯烃为主。通过对催化剂进行的XRD、BET、NH3-TPD、TG/DSC和GC/MS表征发现,反应积碳类型与催化剂的酸性中心强度有关。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为在强酸中心上生成了大分子的多甲基取代芳烃,堵塞了催化剂孔道所致。我们还对溴甲烷转化制高碳烃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在耐腐蚀材料的试验中,选定了叁种不同的腐蚀环境:反应环境、换热环境和储运环境。研究工作针对不同的腐蚀环境特点进行了耐腐蚀材料的挂片实验,筛选了一批适应于不同腐蚀环境的耐腐蚀材料,这些材料有可能用于反应器和系统流程部件的制造。我们还设计了一个脱除产物中微量HBr的技术单元,利用负载的二元金属氧化物吸收剂(MOx/SiO2)吸收HBr,可以将产物高碳烃中的HBr深度脱除至4.6×10-16mol/L以下,并且可以再生回收HBr。(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0-08-01)

高碳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发动机中燃料点火特性以及燃烧能量的释放对于发动机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以及减少燃料在燃烧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基于反应动力学机理对燃料燃烧过程的模拟就显得十分必要。因此需要更加深入的认识碳氢燃料的燃烧机理,探索其在燃烧过程中十分复杂的化学反应网络。为了发展能够适用于实际燃料多工况条件(宽温度范围、宽压力范围和不同当量比)燃烧的燃烧机理,基于碳氢燃料机理自动生成程序ReaxGen构建了正癸烷燃烧详细机理(包含1499个物种,5713步反应)和正十一烷燃烧详细机理(包含1843个物种,6993步反应)。详细机理主要由小分子核心机理和高碳烃类(C5以上)机理两部分组成。为了验证机理的合理性与可靠性,本文对于高碳烃燃烧新机理在点火延时时间以及物种浓度曲线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并与实验数据及国内外同类机理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正癸烷和正十一烷燃烧新机理在比较宽泛的温度、压力和当量比条件下都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为发展精确航空煤油燃烧模型提供了基础数据。同时考虑到详细机理的复杂性以及机理分析的计算量大和时耗长,本文基于误差传播的直接关系图形(Directed Relation Graph with Error Propagation,DRGEP)方法简化得到的包含709组分2793反应的正癸烷和包含820组分3115反应的正十一烷简化机理,使用DRGEP方法时所采用的数据点选自压力范围从1.0×10~5 Pa到1.0×10~6Pa,当量比范围从0.5到2.0,初始温度范围从600到1400时恒压点火的模拟结果在点火延迟时间附近区域的抽样,同时在正癸烷机理简化中选取正癸烷、O_2和N_2作为初始预选组分,正十一烷的机理简化中主要选取正十一烷、O_2和N_2作为初始预选组分,得到的简化机理在比较宽泛的条件下的预测结果与详细机理吻合很好。最后结合敏感度分析方法分析了正癸烷和正十一烷的点火延迟敏感性,考察了机理中影响点火的关键反应。结果表明:这些机理能够合理描述正癸烷和正十一烷的自点火特性,在工程计算流体力学仿真设计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碳烃论文参考文献

[1].纪学玮,葛庆杰,孙剑.协同高效的铁催化剂构建及其在CO_2加氢制高碳烃中的应用[J].燃料化学学报.2019

[2].郭俊江,唐石云,李瑞,谈宁馨.高碳烃宽温度范围燃烧机理构建及动力学模拟[J].物理化学学报.2019

[3].冀双.Ru/Ce_xZr_(1-x)O_2催化剂的可控制备及高碳烃水蒸气重整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8

[4].杨涛.甲烷脱氢聚合制高碳烃镍—钴/HZSM-5催化剂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7

[5].郭琪.费托合成高碳烃Co/γ-Al_2O_3催化剂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7

[6].吕东灿,袁帅,赵仲麟,袁超,袁志华.山梨醇和甘露醇制备高碳烃液体燃料的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6

[7].吕东灿,刘运权,王夺,叶跃元.多元醇一步法制备高碳烃液体燃料的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4

[8].李颖丽,李军,李象远.高碳烃燃烧复杂反应机理的自动生成方法[C].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量子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2014

[9].高新华,杜慧慧,张建利,范素兵,赵天生.HZSM-5/SiO_2合成及对高碳烃转化催化性能[C].第十七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会议论文集.2013

[10].刘振.甲烷经溴氧化途径制备高碳烃催化性能及工艺研究[D].湖南大学.2010

论文知识图

五指山-美姑地区大岩洞剖面龙马溪组...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及周缘寒武系...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及周缘寒武系...五指山-美姑地区临湘-五峰组烃源岩...溴甲烷制高碳烃实验装置图高碳烃裂解转化示意图

标签:;  ;  ;  ;  ;  ;  ;  

高碳烃论文_纪学玮,葛庆杰,孙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