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跟腱拉伤的力学分析及预防措施

竞技体育跟腱拉伤的力学分析及预防措施

一、竞技运动中跟腱拉伤的力学分析及预防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徐柔,国伟[1](2021)在《田径运动中常见损伤文献综述》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采用查阅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资料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2011—2020近十年田径运动损伤相关研究现状进行分类整理,得出论文主题框架,然而针对田径运动运动中出现的运动损伤情况、如何防治、处理措施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为后人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杜文娟[2](2021)在《PNF拉伸法对武术训练小学生下肢柔韧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武术对柔韧性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受试者的下肢。从基本功、动作组合再到完整的套路,下肢柔韧性都占有重要地位,因此下肢柔韧性决定着武术演练水平的高低。目前,已有研究表明PNF拉伸可以增加武术专项大学生的下肢柔韧性,但对小学生武术参与者的下肢柔韧性还鲜有文献报道。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PNF拉伸和静态拉伸干预方式对小学生武术参与者坐位体前屈、横叉、纵叉和髋关节、踝关节的活动角度的对比分析,来探究PNF拉伸对小学生武术参与者下肢柔韧性的影响。为促进武术教学效果和增加小学生下肢柔韧性干预方式提供实验依据。研究方法:以上海市莘城学校3-4年级武术社团40名小学生为实验对象。将40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静态拉伸组和PNF拉伸组,每组20名学生。PNF拉伸组采用包含PNF拉伸法教学因素的教学方案,静态拉伸组采用传统静态性拉伸法的教学方案。整个实验干预12周。利用坐位体前屈仪测量受试者坐位体前屈成绩,用角度器分别测量受试者横叉、纵叉、髋屈曲、髋后伸、髋外展、踝背屈和踝跖屈的角度。采用重复测量双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干预前后各组(干预方式×时间)坐位体前屈、横叉、纵叉、髋屈曲、髋后伸、髋外展、踝背屈和踝跖屈的变化。组内前后指标变化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指标对比采用独立T检验。研究结果:(1)重复测量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PNF拉伸和静态拉伸时间主效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坐位体前屈(F=167.60,P<0.01)、纵叉(F=192.83,P<0.01)、横叉(F=1137.12,P<0.01)、髋屈曲(F=1371.24,P<0.01)、髋后伸(F=90.94,P<0.01)、髋外展(F=208.06,P<0.01)、踝背屈(F=328.52,P<0.01)、踝跖屈(F=101.50,P<0.01)。前后组内数据分析显示PNF拉伸组和静态拉伸组坐位体前屈、横叉、纵叉、髋屈曲、髋后伸、髋外展、踝背屈和踝跖屈成绩均高于干预期前(P<0.05),表明PNF拉伸和静态拉伸均可以增加小学生武术受试者的下肢柔韧性。(2)重复测量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PNF拉伸和静态拉伸干预方式主效应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坐位体前屈(F=0.340,P>0.05)、纵叉(F=0.342,P>0.05)、横叉(F=1.30,P>0.05)、髋屈曲(F=0.16,P>0.05)、髋后伸(F=0.02,P>0.05)、髋外展(F=0.07,P>0.05)、踝背屈(F=3.48,P>0.05)、踝跖屈(F=0.06,P>0.05),干预后除了踝背屈干预后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指标坐位体前屈、横叉、纵叉、髋屈曲、髋后伸、髋外展和踝跖屈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3)重复测量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PNF拉伸和静态拉伸干预方式各指标存在干预方式×时间交互效应,坐位体前屈(F=7.46,P=0.013)、纵叉(F=21.89,P<0.01)、横叉(F=6.66,P=0.018)、髋屈曲(F=16.15,P<0.01)、髋后伸(F=7.46,P=0.013)、髋外展(F=5.56,P<0.01)、踝背屈(F=32.55,P<0.01)、踝跖屈(F=40.47,P<0.01)。并且PNF拉伸组坐位体前屈、横叉、纵叉、髋屈曲、髋后伸、髋外展、踝背屈和踝跖屈的增加幅度均大于静态拉伸组。结果提示PNF拉伸效果要优于静态拉伸组。研究结论:12周PNF拉伸和静态拉伸均可以增加小学生武术受试者写下肢柔韧性,但PNF拉伸组的作用效果要优于静态拉伸组。

赵宝宝[3](2021)在《三门峡市体育高考田径项目考生运动损伤致因与防范研究》文中提出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体育教育以及体育竞技比赛越来越离不开人们的生活,近年来国家也加强了对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视,颁发了多条有关体育方面的改革政策,为了不断的为社会及高校输入体育相关人才,体育高考成为了主要的方式之一,从高中教育阶段选拔体育人次不断的输入到高校进一步的培养从而满足社会的需求。在体育高考中主要的考试项目还是田径项目,是所占比分最高的项目,田径项目对人体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部分学生为了能够通过体育高考这个政策顺利进入到大学里面,就需要在短时间内进行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这就极易发生运动损伤,影响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体育高考时的运动成绩。本文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三门峡市十所高中的田径项目考生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损伤的致因及相关防范对策进行调查研究,从而进行有效的防范在体育高考中田径项目考生运动损伤的发生,提高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我国体育专业性人才的选拔与培养,通过研究总结出以下结论。1、三门峡市体育高考田径项目考生在训练和比赛中发生运动损伤的损伤率高达76%,跑步类、跳跃类、投掷类项目,各个项目的损伤人次比例为38.9%、36.7%、24.4%,总体损伤情况较高。2、三门峡市体育高考田径项目考生发生损伤的部位主要集中在小腿部位、脚踝部位、大腿肌肉群、膝关节、腰背部位、手腕部位、等部位,损伤比例依次为16.3%、13.7%、12.6%、11.6%、11.4%、11.2%。下肢部位的损伤比上肢部位的损伤率高,损伤主要以急性损伤为主(54.5%)慢性损伤发生较少(45.5%)且损伤程度主要以轻度损伤(63.2%)为主。3、三门峡市体育高考田径项目考生发生运动损伤与运动年限相关,参与训练1年及以内的发生损伤率高达43%,随着训练年限的增加发生损伤率相对减少。在冬季的发生损伤率最高(41.3%)、其次是春季(23.9%)、秋季(21.6%)、夏季发生损伤率最低(13.2%)。4、三门峡市体育高考田径项目考生在发生损伤后有95.1%的人能够及时的通过西医(43%)、中医(26.2%)、按摩(11.9%)、拔罐(7.4%)、针灸(6.6%)等方法进行医疗恢复,但依然有部分没有进行就医(4.9%),并且损伤后的恢复时间大多集中在一周到两周之间(49.6%)与三周(35.4%)。5、三门峡市体育高考田径项目考生发生运动损伤的种类主要有肌肉拉伤(21.8%)、韧带拉伤(19.5%)、关节损伤(18.4%)、肌肉痉挛(12.3%)、擦伤(6.1%)、挫伤、(5.2%)等。6、三门峡市体育高考田径项目考生发生损伤致因主要有运动项目自身的因素,以及日常训练因素(31.33%)、技术因素(22.22%)、生理因素(20.23%)、心理因素(14.11%)、和其他的因素。

包春晖[4](2021)在《我国钢架雪车运动员运动损伤现状的调查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钢架雪车作为我国新兴的冬季项目之一,虽然起步较晚但成绩提升得很快,有希望在北京冬奥会上创造优异的成绩。钢架雪车作为一项危险性较大的项目,运动损伤的发生几率较高,而运动损伤作为运动员在训练与竞赛中的一支巨大阻力,会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竞技成绩。目前国内对于钢架雪车的研究很少,且没有关于伤病情况的研究。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我国钢架雪车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可能引起运动损伤的原因,为建立钢架雪车运动员损伤的防治体系提供合理化建议。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对我国钢架雪车国家队22名男运动员及11名女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现状进行了研究。参考运动损伤情况调查的相关文献,征求专家意见结合本次调查研究的需求完成了问卷设计;采用重测法完成了问卷信度检验,信度指数为0.84,表示信度较好;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2.0版本进行效度检验,其KMO值达到了0.870,能够充分表明满足因子分析的标准,有效运用Bartlett球形检验,差异显示有统计学意义(χ2=143.69,P=0.000),可认为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本次调查研究共发放了43份问卷(33份初测问卷,10份重测问卷),回收43份,43份均为有效,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也为100%。同时,对2名教练员及3名康复师进行了访谈,访谈以电话访谈的形式进行,主要了解以下内容:技术特点,训练计划,运动员常见损伤,运动损伤于不同训练内容的关联,以及目前主要使用的康复方法。使用文献研究、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的方法对运动损伤现状,原因及预防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撞伤,疲劳性损伤以及拉伤为的发生率最高,人均损伤次数分别为0.45次,1.36次及0.63次。疲劳性损伤主要集中在腰部,膝关节以及踝关节,发生率分别为48.5%,75.8%及12.1%。拉伤主要发生于股后肌群及小腿,发生率分别为27.3%及12.1%。肩关节损伤为潜在的专项损伤。力量训练容易引起腰部和膝关节的疲劳性损伤;冲刺训练及起跑训练容易引起腰部、膝关节、踝关节的疲劳性损伤,下肢拉伤;弯道滑行的技术环节容易出现撞伤。同时,运动员及教练员对于康复训练的重视程度存在不足。研究结论:钢架雪车项目速度快,危险性大,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高,因此运动员易受到运动损伤的影响。撞伤、腰膝踝关节疲劳性损伤以及下肢拉伤为我国钢架雪车运动员发生的主要专项损伤,其中疲劳性损伤受到运动员跨项前训练的影响较大。肩关节为潜在的易损部位,且运动员及教练员对康复训练的重视程度不足。

孙永生[5](2021)在《我国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美国健身房出现以来,其训练理念与方法已逐渐推广应用于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等五大洲近20个国家和地区,为提升普通人群与特殊岗位人群的身体运动功能之需提供了针对性的干预方案与具体实践活动指导。然而,综观国内外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研究现状可知,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应用的问题不容忽视,亟待加强。因此,本研究以构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理论框架内容体系为重点,并希望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立足于通过对国内外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相关研究成果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深入剖析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在实践应用领域已经取得的成效,以此理清楚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内涵与外延,从而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释义与分类等找到实践依据;二是立足于近10年来直接参与到多支(体操、跳水、摔跤、飞碟等)国家队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科技服务工作过程中的亲身实践经历,并结合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所思与所析,为总结与提炼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特点与原则等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三是立足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所面临的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应用,特别是国内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理论研究相对薄弱、本土化理论体系尚未建立等现实问题,以期初步构建起我国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理论框架内容体系。基于此,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应用价值。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知识图谱分析法、德尔菲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国内外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文献综述,厘清相关概念,对本研究的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进行了释义,掌握身体运动功能理论基础,分析提炼身体运动功能分类、特点和原则,在此基础上以竞技体育领域为例构建了身体运动功能的训练组成内容指标体系,并在国家飞碟射击队进行实践方面的应用探索。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本研究以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释义作为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初步构建起了以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起源与发展、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释义和内容范畴的界定、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理论基础、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分类与特点、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原则,以及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训练组成内容指标等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我国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理论框架内容体系。2.本研究首次从人的全生命周期的视角出发,对“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释义进行了阐述,即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指运动是人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身体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满足特定人群和特定岗位之需,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通过筛查与评估而专门制定和实施的固强、增弱和康损的针对性干预方案和实施的具体活动。其包含三个基本要素:一是定义对象为人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范畴。二是满足特定人群和特定岗位对运动功能之需是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目的。其中固身体运动功能之强、增身体运动功能之弱、康身体运动功能之损是直接目的,而筛查与评估是基础。三是专业人士和特定岗位及人群是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活动的主体;专业人士是筛查与评估的实施者,同时也是固强、增弱和康损干预方案的制定者和指导者;特定人群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积极配合并参与到具体的干预活动之中。3.以生命周期等视角对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提炼与归纳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特点包括:生命周期特征、明确的指向性与针对性、解决问题手段的综合性、系统的开放性、多平面与多角度性、多环节运动链的训练、强调核心柱的稳定性等12个方面。其原则包括:需求分析原则、筛查与评估先行原则、无痛训练原则、质量先于数量原则、训练与再生相结合原则等6个方面。4.在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内容与方法方面,本研究以竞技体育这一特定领域为例,构建起了由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以及45个三级指标组成的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内容指标体系,并进行了权重系数的确定;以此为据,通过在国家飞碟射击队训练方法(实践训练)层面的验证效果显示,比赛成绩提升,并获得了教练员和运动员认可。

周吉平[6](2020)在《小腿三头肌-跟腱-足底筋膜的生物力学特性的定量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利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评估在不同踝关节角度下腓肠肌-跟腱复合体的硬度信度,同时分析跟腱(Achilles tendon,AT)的不同区域硬度与腓肠肌内侧头(medial head of gastrocnemius,MG)、腓肠肌外侧头(lateral head of gastrocnemius,LG)之间的相关性。2.评估不同踝、膝关节角度对MG、LG、比目鱼肌(soleus muscles,SOL)、AT和足底筋膜(plantar fascia,PF)硬度的影响。3.探讨静态牵伸(Static stretching,SS)对MG和LG肌内不同部位与AT腱内不同部位硬度的急性影响,并比较SS前后踝关节活动度、AT厚度、MG和LG肌束长度的差异。4.探讨足底筋膜炎患者和非足底筋膜炎志愿者的MG和LG的硬度差异,并分析足底筋膜炎患者的肌肉硬度与其PF厚度和疼痛指数的相关性,同时探讨MG和LG在鉴别足底筋膜炎患者中的最佳硬度临界点。方法:1.测量者A和B使用SWE分别测量20位健康志愿者踝关节处于放松位和中立位时AT、MG和LG的硬度,并于5天后由测量者A按照之前步骤进行重复测量。2.招募20位健康志愿者(均为男性),使用SWE对志愿者在膝关节屈曲90°和完全伸展(0°)的情况下,分别测量踝关节处于25°背伸位、0°(中立位)和50°跖屈位时,MG、LG、SOL、AT和PF的硬度变化。3.招募30位健康志愿者,在5分钟SS前后评估其AT、MG和LG的硬度、肌束长度、AT厚度和最大主动踝关节背屈角度。4.招募20位临床诊断为足底筋膜炎的受试者,同时招募与之相同年龄与性别的健康志愿者20位。使用SWE与普通B超评估MG和LG的硬度特性与PF的厚度,同时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定足底筋膜炎患者的疼痛强度。结果:1.SWE在量化评估腓肠肌-跟腱复合体的硬度方面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其中复测信度为良好至优秀(ICC:0.77~0.96),测量者间信度为中等至优秀(ICC:0.66~0.96)。MG、LG、AT 的 MDC 分别为 3.24 kPa、1.72 kPa、24.49 kPa。此外,ATOcm 处的硬度与MG的硬度呈正相关性,AT其余位置的硬度均未发现与MG有相关性。同时LG的硬度与AT的硬度也无相关性。2.在膝关节完全伸展时,AT、MG、LG、SOL的硬度明显大于屈膝90°时的硬度。膝关节完全伸展时,在踝关节跖屈50°位与中立位,LG的硬度大于MG,而在踝关节背屈25°处MG的硬度大于LG。无论膝关节的角度如何,当踝关节跖屈50°和0°时,AT的硬度变化为:3cm>0cm>6cm,而当踝关节背伸25°时,AT的硬度变化为:Ocm>3cm>6cm。对于PF的3个区域,无论膝关节和踝关节角度如何,其硬度变化均为:近端>中端>远端。3.静态牵伸效应在肌内与腱内不同区域的牵伸效果不均匀。5分钟SS的即刻效应是MG和LG的硬度降低,而AT的硬度增加,踝关节活动度增加8.07%(P<0.000),MG与LG的肌束长度和AT的厚度无明显变化。4.当踝关节处于放松位时,足底筋膜炎患者的MG硬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而LG无明显增加(P>0.05);另外足底筋膜炎患者的PF厚度也明显大于对照组。此外,足底筋膜炎患者的疼痛评分与其MG硬度有相关性(中部:r=0.640,P=0.002;远端:r=0.661,P=0.002),与PF厚度无相关性(P=0.849)。在踝关节处于放松位时,MG硬度的最佳临界值为29.08 kPa。结论:1.SWE在量化评估AT和腓肠肌的硬度方面具有较高的信度。无论踝关节是处于松弛状态还是拉伸状态,SWE均有助于临床工作者量化AT与腓肠肌的硬度,为进一步诊断或治疗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此外,ATOcm和MG的硬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即,MG较硬则AT也较硬)。2.膝、踝关节角度的变化能引起下肢肌肉-肌腱-足底筋膜张力的不均匀变化。这些变化可令我们更直观地理解肌肉-肌腱-足底筋膜的弹性特性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3.静态牵伸前,MG、LG和AT的硬度分布不均匀,而在静态牵伸后MG和LG的硬度分布变得较为均匀,AT的硬度分布依旧不均匀。这可增强我们对SS后改善肌肉性能和减少肌肉损伤的理解,牵伸训练可有效地增加肌肉肌腱柔韧性。此外,肌肉和肌腱结构与肌肉和肌腱的硬度变化无关。4.肌肉的硬度改变是反映足底筋膜炎患者临床状况的一个良好指标。为预防足底筋膜炎和足底筋膜炎患者的康复需要一种肌肉特异性的方法。鉴于MG硬度与疼痛指数之间的相关性,我们建议用肌肉的硬度来评估足底筋膜炎的疗效,并建议针对足底筋膜炎疾病的治疗方案也需考虑较硬的MG。

冯雪[7](2020)在《康复性体能训练内容体系程序化构建》文中研究表明无论是在竞技体育领域还是在大众健身领域,运动损伤,几乎都是一种挥之不去的主题,于是运动损伤的治疗和康复训练也日益得到重视。同时,关于康复性训练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也层出不穷,尤其是关注以体能训练对康复影响的研究。尽管以功能康复为目标的体能训练,在实践中愈加得到重视,然而,却没有形成相对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实践操作层面,也没有形成相对合理规范的程序。基于此,本研究针对康复性体能训练内容体系的程序化构建进行理论探讨,不仅有助于整合以功能康复为旨向的体能训练内容体系,而且针对体能训练内容的顺序进行合理的优化安排,将有助于提升康复性体能训练的效率和康复效果。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案例分析法、专题小组讨论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康复性体能训练的学科属性、概念界定、原则遵循、内容体系、以及训练内容的程序化构建等问题进行理论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康复性体能训练旨在以体能训练方法为手段去解决和康复运动功能障碍,预防运动损伤发生,提升伤后竞技表现。从学科属性上看,康复性体能训练是康复训练与体能训练的有机结合,属于一个交叉学科或专业。2.从宏观意义上说,康复性体能训练是一种训练理念,是人们在出现身体不适状况时,为提升健康水平而采取的预防损伤与保证健康的一种主动进行的身体训练。在竞技体育中,康复性体能训练是对处于受伤或者亚健康状态下的运动员进行诊断,建立在康复目标的基础上用体能训练方法为手段去解决和康复运动性功能障碍,使运动员预防损伤,伤后运动员尽早恢复竞技状态以及日常训练的、具有针对性的一种功能性训练。3.康复性体能训练的原则遵循:平衡性训练原则、进阶性原则、专门性原则和叠加性原则;康复性体能训练内容体系构建需要遵循程序化原则。4.内容体系往往代表着关联性、系统性、整体性,是若干内容共同构成的有特定功能的整体。康复性体能训练内容体系横向分为:运动障碍起始状态筛查与评估、纠正训练、激活与再生和目标状态功能测试与评估四大模块。它们之间互相关联共同构成康复性体能训练内容体系。5.康复性体能训练四大模块的关系为:激活与再生系统贯穿于整个康复性体能训练当中;起始状态筛查与评估是康复性体能训练的前提条件;康复性纠正性训练是链接功能障碍表现与专门康复性训练的桥梁;目标状态功能测试与评估是运动员重返赛场的必要条件。6.基于有序、合理、高效的理念,从理论上构建了康复性体能训练四大模块的程序化内容体系(具体见文中图3-7,3-10,3-16,3-17)。

薛果果[8](2020)在《《临床运动医学》(第一至五章)翻译报告》文中研究表明本报告作者一直对专门用途语篇的翻译兴趣浓厚,在研究生阶段跟随导师进行过医学相关领域的翻译实践。在临床运动医学方面,西方国家起步早,发展成熟,有许多地方值得学习和借鉴。因此,本报告选取了皮特·布鲁克纳和卡里姆·汗的着作《临床运动医学》的第一至五章内容为翻译文本。该书是有关运动与运动医学的世界领先着作,旨在为每一个热爱锻炼身体,向往健康体魄的人提供服务和帮助。本报告以彼得·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作为指导。该理论注重受众的理解程度和阅读感受。《临床运动医学》的受众多为运动医学领域的从业人员或运动爱好者,目的在于通过介绍运动医学有关知识指导相关人员更好地进行运动医学实践。读者的反应在翻译过程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因此,本报告选取交际翻译理论作为指导。本报告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翻译项目介绍,包含《临床运动医学》、作者、项目意义的有关信息。第二部分为翻译过程描述,译者按照译前、译中、校对的顺序对翻译过程进行了整理和回顾。第三部分为实例分析,译者将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通过例子进行呈现,主要分为词汇和句法两个层面。第四部分是总结,译者对翻译过程进行回顾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译者希望通过本报告总结医学文本的形式特点和语言特点、归纳临床医学领域的专业术语、初步了解医学知识从而为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思路,希望本篇报告能为相关领域的从业者和爱好者提供参考。

朱文秀[9](2020)在《山东省青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特点及预防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柔道竞赛项目对抗激烈,运动损伤发生概率高,运动员一旦出现损伤不仅影响职业发展,而且影响身心健康。目前,关于山东省青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研究文献不多,因此该研究尝试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山东省青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现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并提出针对性预防对策。研究认为:(1)运动损伤基本特点。山东省青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损伤率为1.57次,各地市不存在显着性差异。上肢损伤中肩、肘关节例次居多,占总数38.4%;下肢以膝关节例次居多,占总数27.9%。拉伤类、扭伤类以及劳损类损伤占比居多,占总数87.2%。中度损伤居多,占总数60.4%,重度损伤最少,占总数7.3%。急性损伤占比比慢性损伤高5.8%。损伤多发生在对抗训练阶段和赛前期。运动损伤基本特点与青少年运动员身体发展情况及柔道技战术要求等密切相关。(2)运动损伤原因特点。训练强度大、专项准备活动不充分以及带伤训练排在损伤原因前3位。训练强度大易导致运动员身体机能下降,身体疲劳,技术动作变形,形成损伤。准备活动重视不足,热身不充分,运动员关节、肌肉等无法达到技战术对抗准备要求,激烈对抗中易造成扭伤、拉伤等。带伤训练专业性、保护性、针对性不足,易导致加重损伤或引发新损伤。(3)预防运动损伤策略及建议。加强运动员素质监管,针对运动员自身素质特点,加强素质与技术融合性训练。积极通过运动损伤案例展示、教育等途径,增强运动损伤预防重视程度,积极落实预防性训练措施,提高损伤防护组织能力;充分利用训练队内外条件,丰富配置医疗器械、书籍等资源;完善运动损伤预防与监督有关制度。建立运动员训练数据库,针对个体差异科学安排对抗训练计划;加强功能性筛查(FMS),根据运动员技能状态、损伤情况等动态,及时调整训练内容与强度。加强多媒体教学应用,增加互动式讨论教学,激发运动员学习兴趣,提高技战术学习效果。

葛昊[10](2019)在《女子花剑运动员弓步刺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基于国家级课题“击剑特征技术的识别与分析”的基础,通过对优秀花剑运动员特征动作的运动学参数和肌电数据的采集,比较相同水平运动员原地单弓步技术动作与向前一步弓步技术动作在运动学数据上和肌肉发力状况的差异。击剑技术的定量化分析,可以为运动员技术训练设立科学化、数据化目标,更加科学化的为教练员提供额外的训练指导思路,使得所有运动员的击剑水平实现进一步提高。方法:本次实验通过Motion三维动作捕捉设备与Delsys无线表面肌电采集设备的同步采集,对女子花剑运动员进行原地单弓步技术动作以及向前一步弓步技术动作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其关节变化角度以及肌电信号特征的差异性,并对花剑运动的损伤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向前一步弓步动作技术相比于原地单弓步动作技术在上肢持剑手的肩关节(肩关节活动角度峰值P值<0.05,三角肌肌电信号特征P值<0.05),腕关节(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浅屈肌肌电信号特征P值<0.05)以及下肢摆动腿(胫骨前肌、腓肠内肌、腓肠外肌、股二头肌、臀大肌肌电信号特征P值<0.05)存在显着差异。结论:本次研究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向前一步弓步运动技术动作对于花剑运动员有着更大的身体素质要求,增加了运动损伤的风险。

二、竞技运动中跟腱拉伤的力学分析及预防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竞技运动中跟腱拉伤的力学分析及预防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田径运动中常见损伤文献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研究方法及对象
2 结果与分析
    2.1 文献变化趋势分析
    2.2 从研究方法来分析
    2.3 从研究内容来分析
    2.4 常见的运动损伤情况分析
    2.5 常见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研究
    2.6 常见运动损伤后采取的措施分析
    2.7 常见损伤的预防措施分析
3 结论

(2)PNF拉伸法对武术训练小学生下肢柔韧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文献综述
    2.1 小学生武术教学
    2.2 柔韧性
    2.3 柔韧素质的训练方法
        2.3.1 静态拉伸法
        2.3.2 动态拉伸法
    2.4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
    2.5 PNF拉伸法与柔韧性研究现状
        2.5.1 PNF拉伸法与柔韧性国外研究现状
        2.5.2 PNF拉伸法与柔韧性国内研究现状
    2.6 PNF拉伸法与武术中的柔韧性训练
    2.7 小学生柔韧素质的研究现状
3.研究方法
    3.1 文献资料法
    3.2 研究对象
    3.3 实验方案
        3.3.1 前测及干预前培训
        3.3.2 实验干预流程
        3.3.3 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保障
    3.4 实验器材和指标测试
        3.4.1 实验器材
        3.4.2 坐位体前屈
        3.4.3 横叉
        3.4.4 纵叉
        3.4.5 髋关节柔韧性的测量方法
        3.4.6 踝关节柔韧性的测量方法
    3.5 数理统计法
4 实验结果
    4.1 PNF对坐位体前屈的影响
    4.2 PNF对纵叉和横叉的影响
    4.3 PNF对髋关节柔韧性的影响
    4.4 PNF对踝关节柔韧性的影响
5.讨论与分析
    5.1 坐位体前屈
    5.2 髋关节柔韧性
    5.3 踝关节柔韧性
6.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少儿武术及拉伸训练教案
    附录2 少儿武术教案及拉伸训练教案

(3)三门峡市体育高考田径项目考生运动损伤致因与防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的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2.文献综述
    2.1 概念的界定
        2.1.1 体育高考
        2.1.2 运动损伤
        2.1.3 运动损伤的分类
    2.2 国外相关研究
        2.2.1 国外关于田径运动损伤的研究
    2.3 国内关于田径运动损伤的研究
        2.3.1 关于田径运动损伤致因相关研究
        2.3.2 关于田径运动易发生损伤类型与部位相关研究
        2.3.3 关于跑步项目运动损伤的研究
        2.3.4 关于跳跃项目运动损伤的研究
        2.3.5 关于投掷项目运动损伤的研究
        2.3.6 田径项目中竞走项目的损伤特点
        2.3.7 关于田径运动损伤防范的研究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专家访谈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分析法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三门峡市体育高考田径项目考生发生运动损伤的基本现状
        4.1.1 三门峡市体育高考田径项目考生男女基本情况
        4.1.2 三门峡市体育高考田径项目考生进行体育训练的年限
        4.1.3 三门峡市体育高考田径项目考生发生运动损伤的伤病率
        4.1.4 三门峡市体育高考田径项目考生不同项目发生的损伤情况
    4.2 三门峡市体育高考田径项目考生发生运动损伤的部位分布
    4.3 三门峡市体育高考田径项目考生发生运动损伤的程度
    4.4 田径项目考生发生运动损伤的性质
    4.5 田径项目考生发生运动损伤的时间
        4.5.1 田径项目考生发生运动损伤与参与体育训练年限
        4.5.2 田径项目考生发生运动损伤的季节性关系
        4.5.3 田径项目考生发生运动损伤的时期
    4.6 田径项目考生发生损伤后的医疗情况
        4.6.1 田径项目考生发生损伤后的就医情况
        4.6.2 田径项目考生发生损伤后的恢复时间
    4.7 田径项目考生发生运动损伤的种类
    4.8 田径项目考生发生运动损伤的致因
        4.8.1 体育高考田径项目的自身因素
        4.8.2 田径项目考生发生运动损伤的间接性因素
    4.9 田径项目考生发生运动损伤的防范对策
        4.9.1 加强思想教育和理论知识教育
        4.9.2 作好训练前准备活动与训练后放松活动
        4.9.3 合理安排训练与比赛时运动量
        4.9.4 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4.9.5 加强对心理素质的培养
        4.9.6 加强医疗监督和损伤后的恢复
        4.9.7 加强训练场地和器材的维护与更新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三门峡市体育高考田径项目考生运动损伤致因与防范研究》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附录二 《三门峡市体育高考田径项目考生运动损伤致因与防范研究》调查问卷教练员问卷
附录三 调查问卷效度检验表
附录四 专家访谈提纲
个人简介

(4)我国钢架雪车运动员运动损伤现状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目的
        1.1.3 选题意义
        1.1.3.1 现实意义
        1.1.3.2 理论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钢架雪车项目起源与发展
        1.2.2 钢架雪车项目简介
        1.2.3 运动损伤
        1.2.4 国内外雪车雪橇类项目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概述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
    3.1 问卷调查
        3.1.1 基本信息
        3.1.2 跨项前伤病情况
        3.1.3 跨项后伤病情况
    3.2 统计学结果
        3.2.1 基本信息
        3.2.2 不同部位不同损伤类型分布情况
        3.2.3 跨项前后每项损伤的差异分析
        3.2.4 跨项后男女每项损伤的差异分析
        3.2.5 三种损伤类型的差异分析
        3.2.6 跨项前后腰膝踝的损伤类型分析
    3.3 专家访谈
4 分析与讨论
    4.1 钢架雪车的专项损伤
        4.1.1 撞伤
        4.1.2 疲劳性损伤
        4.1.3 下肢拉伤
        4.1.4 肩关节损伤
        4.1.5 运动员跨项前伤病的影响
    4.2 损伤的预防
        4.2.1 撞伤的预防建议
        4.2.2 腰部疲劳性损伤的预防及治疗建议
        4.2.3 膝关节疲劳性损伤的预防及治疗建议
        4.2.4 踝关节疲劳性损伤的预防及治疗建议
        4.2.5 肩关节损伤的预防建议
        4.2.6 加强康复性训练重要性的教育
        4.2.7 合理安排训练内容
        4.2.8 使用肌内效贴来预防拉伤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 钢架雪车运动员伤病情况的调查问卷

(5)我国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任务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研究的现状
        2.1.1 对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认识的研究
        2.1.2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实践应用研究
        2.1.3 国内研究综述小结
    2.2 国外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研究的现状
        2.2.1 对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认识的研究
        2.2.2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实践应用研究
        2.2.3 国外研究综述小结
    2.3 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知识图谱分析法
        3.2.4 德尔菲法
        3.2.5 测试法
        3.2.6 数理统计法
    3.3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3.3.1 研究的创新点
        3.3.2 研究的难点
    3.4 研究的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3.4.1 研究的内容
        3.4.2 研究技术路线图
4 研究结果与讨论
    4.1 理论研究
        4.1.1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理论研究的指导理论
        4.1.2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理论研究逻辑起点
        4.1.3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理论研究框架内容体系的主体构成
    4.2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起源与发展
        4.2.1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产生的背景
        4.2.2 国外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起源与发展
        4.2.3 国内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起源与发展
    4.3 相关概念解析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释义
        4.3.1 相关概念解析
        4.3.2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释义
    4.4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理论基础
        4.4.1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人体发育学基础
        4.4.2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心理学基础
        4.4.3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解剖学基础
        4.4.4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人体生理学基础
        4.4.5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生物力学基础
        4.4.6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神经科学和脑科学基础
        4.4.7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医学基础
    4.5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分类与特点
        4.5.1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分类
        4.5.2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特点
    4.6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原则
        4.6.1 需求分析原则
        4.6.2 筛查与评估先行原则
        4.6.3 无痛训练原则
        4.6.4 运动表现优先原则
        4.6.5 质量优于数量原则
        4.6.6 训练与再生结合原则
    4.7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训练组成内容指标体系构建
        4.7.1 构建原则
        4.7.2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训练组成内容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
        4.7.3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训练组成内容指标的建立
        4.7.4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训练组成内容指标体系权重系数的确定
    4.8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训练组成内容体系的实践探析
        4.8.1 飞碟运动员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筛查与评估
        4.8.2 飞碟运动员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计划制定与调整
        4.8.3 飞碟运动员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效果评定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1 我国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理论研究专家访谈提纲
附件2 德尔菲法专家咨询结果统计方法分析说明
附件3 训练组成内容指标体系构建(第一轮)
附件4 训练组成内容指标体系构建(第二轮)
附件5 训练组成内容指标体系构建(第三轮)
附件6 信息采集说明、伤病风险诊断和身体素质的具体测试方案
飞碟运动员伤病风险诊断和身体素质测试期间资料
博士期间完成的科研情况
博士期间获表彰情况

(6)小腿三头肌-跟腱-足底筋膜的生物力学特性的定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SWE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SWE量化评估小腿三头肌生物力学的研究进展
        一、SWE量化评估小腿三头肌的信度与效度研究
        二、SWE评估小腿三头肌的研究进展
        (一) 膝、踝关节角度对小腿三头肌的影响
        (二) 静态牵伸对小腿三头肌的影响
        (三) 病理小腿三头肌的评估
    第三节 SWE量化评估跟腱生物力学的研究进展
        一、SWE量化评估跟腱的信度与效度研究
        二、SWE评估跟腱的研究进展
        (一) 踝关节角度对跟腱的影响
        (二) 静态牵伸对跟腱的影响
        (三) 正常跟腱的生理研究
        (四) 老化跟腱的硬度研究
        (五) 病理跟腱的硬度研究
        (六) 跟腱病疗效的评估
    第四节 足底筋膜生物力学的研究进展
        一、足底筋膜的生理研究
        二、足底筋膜的病理研究
    第五节 SWE、MRE和MyotonPRO三种评估方法的优缺点
第二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跟腱的区域硬度特性与腓肠肌的相关性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第二节 不同膝、踝关节角度对小腿三头肌-跟腱-足底筋膜硬度的影响
        一、资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第三节 静态拉伸对腓肠肌-跟腱复合体的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
        一、资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第四节 足底筋膜炎患者的腓肠肌生物力学特性及其与疼痛的关系
        一、资料与方法
        二、统计学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7)康复性体能训练内容体系程序化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及依据
        1.1.1 众说纷纭:康复性体能训练内容体系亟待优化完善
        1.1.2 运动损伤:康复性体能训练内容体系程序化构建的迫切需求
        1.1.3 功能诉求:康复性体能训练内容体系程序化构建的原则遵循
        1.1.4 程序化构建:康复性体能训练具体内容合理实效性安排的需要
    1.2 选题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体能训练概念和内容体系相关研究
        1.3.2 康复性训练概念和内容体系相关研究
        1.3.3 康复性体能训练概念和内容体系相关研究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访谈法
        2.2.3 案例分析法
        2.2.4 专题小组讨论法
        2.2.5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康复性体能训练的学科属性及研究内容
        3.1.1 康复性体能训练基本含义阐述
        3.1.2 康复性体能训练的概念辨析
    3.2 康复性体能训练的一般训练理论范畴审视
        3.2.1 康复性体能训练理念设计
        3.2.2 康复性体能训练原则遵循
        3.2.3 康复性体能训练的价值体现
    3.3 康复性体能训练内容体系模块程序化构建
        3.3.1 康复性体能训练内容体系程序化解读
        3.3.2 康复性体能训练内容体系之筛查与评估
        3.3.3 康复性体能训练内容体系之纠正训练模块
        3.3.4 康复性体能训练内容体系之激活与再生
    3.4 康复性体能训练内容程序化展示
        3.4.1 预防性康复体能训练案例展示
        3.4.2 治疗性康复体能训练案例展示
4 结论
5 本文的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一:专家访谈提纲一览表
    附件二:图表目录
致谢

(8)《临床运动医学》(第一至五章)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One Project Description
    1.1 About the Source Text
    1.2 About the Authors
    1.3 Significance and Purpose of the Report
Chapter Two Process Description
    2.1 Pre-translation
        2.1.1 Preparation for Background Knowledge
        2.1.2 Features of Medical Text
    2.2 While-translating
        2.2.1 Translation of the First Draft
        2.2.2 Translation of the Second Draft
    2.3 Proofreading
Chapter Three Case Study
    3.1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Theory
    3.2 Translation at the Lexical Level
        3.2.1 Accuracy of Terminology
        3.2.2 Semi-medical Word Professionalization
        3.2.3 Conversion
        3.2.4 Extension
        3.2.5 Substitution with Chinese Idiom
    3.3 Translation at the Syntactic Level
        3.3.1 Conversion of the Passive into the Active
        3.3.2 Rearrangement of Sentence Sequence
        3.3.3 Amplification
Chapter Four Conclusion
    4.1 Reflections
    4.2 Limitations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AppendixⅠ:Source Text and Target Text
AppendixⅡ:Glossary

(9)山东省青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特点及预防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运动损伤概念界定
        1.3.2 柔道运动损伤现状的相关研究
        1.3.3 柔道运动损伤原因的相关研究
        1.3.4 柔道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的相关研究
        1.3.5 研究评述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实地观察法
        2.2.3 专家访谈法
        2.2.4 问卷调查法
        2.2.5 数理统计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山东省青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特点
        3.1.1 运动损伤总体情况
        3.1.2 运动损伤发生的部位特点
        3.1.3 运动损伤类型及程度特点
        3.1.4 运动损伤病程特点
        3.1.5 运动损伤发生时期特点
    3.2 山东省青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易受损伤的原因分析
        3.2.1 训练因素
        3.2.2 生理因素
        3.2.3 技术因素
        3.2.4 心理因素
        3.2.5 保障因素
    3.3 山东省青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运动伤病预防对策
        3.3.1 个性化加强易损伤部位专项身体素质训练
        3.3.2 多形式加强训练中的运动伤病预防与康复工作
        3.3.3 注重运动员个体差异,科学实施对抗训练
        3.3.4 提高技战术学习效果
4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10)女子花剑运动员弓步刺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依据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假设
2 文献综述
    2.1 击剑项目中运动损伤方面的研究现状
        2.1.1 击剑常见损伤类型
        2.1.2 损伤部位
        2.1.3 性别差异
    2.2 运动生物力学在击剑项目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2.2.1 击剑运动解剖特征研究
        2.2.2 击剑速度的相关研究
        2.2.3 不同水平运动员的对比分析
    2.3 击剑项目中表面肌电信号特征的研究现状
    2.4 击剑项目中肌肉激活顺序的概述
    2.5 花剑项目的技术、战术分析概述
    2.6 花剑项目的专项体能训练现状
    2.7 花剑运动员有氧、无氧能力的研究现状
    2.8 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实验对象
    3.2 实验方法
        3.2.1 实验设备
        3.2.2 测试的贴点位置及肌电选取位置
        3.2.3 实验准备
        3.2.4 测试动作选择
        3.2.5 技术路线图
    3.3 数据处理分析
        3.3.1 动作定义
        3.3.2 运动学数据及肌电数据处理
        3.3.3 统计学处理
4 研究结果
    4.1 运动学数据的分析结果
        4.1.1 上肢三关节的运动角度分析结果
        4.1.2 下肢三关节的运动角度分析结果
    4.2 肌电信号处理分析结果
        4.2.1 上肢持剑手肌肉的积分肌电结果
        4.2.2 下肢摆动腿肌肉的积分肌电结果
        4.2.3 上肢持剑手肩关节角位移与大臂附近肌肉积分肌电的相关性分析
        4.2.4 下肢摆动腿角位移与下肢肌肉积分肌电的相关性数据分析
5 讨论与分析
    5.1 花剑运动员两种技术动作的运动学数据差异性分析
    5.2 花剑运动员两种技术动作肌电信号的分析
        5.2.1 花剑运动员两种技术动作肌电信号的差异性分析
        5.2.2 花剑运动员两种技术动作肌电信号的相关性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竞技运动中跟腱拉伤的力学分析及预防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田径运动中常见损伤文献综述[J]. 徐柔,国伟.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11)
  • [2]PNF拉伸法对武术训练小学生下肢柔韧影响的实验研究[D]. 杜文娟.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1)
  • [3]三门峡市体育高考田径项目考生运动损伤致因与防范研究[D]. 赵宝宝.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1(09)
  • [4]我国钢架雪车运动员运动损伤现状的调查研究[D]. 包春晖. 首都体育学院, 2021(12)
  • [5]我国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理论研究[D]. 孙永生. 首都体育学院, 2021(02)
  • [6]小腿三头肌-跟腱-足底筋膜的生物力学特性的定量研究[D]. 周吉平.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7]康复性体能训练内容体系程序化构建[D]. 冯雪. 天津体育学院, 2020(08)
  • [8]《临床运动医学》(第一至五章)翻译报告[D]. 薛果果. 暨南大学, 2020(04)
  • [9]山东省青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特点及预防对策研究[D]. 朱文秀. 山东体育学院, 2020(01)
  • [10]女子花剑运动员弓步刺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D]. 葛昊. 南京体育学院, 2019(02)

标签:;  ;  ;  ;  ;  

竞技体育跟腱拉伤的力学分析及预防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