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叶栅论文_张宏涛,王健,李宇峰,刘云锋,王丽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平面叶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平面,数值,叶片,面层,周期性,前缘,开槽。

平面叶栅论文文献综述

张宏涛,王健,李宇峰,刘云锋,王丽华[1](2019)在《汽轮机小焓降叶片型线的平面叶栅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中压典型级的小焓降叶片型线进行平面叶栅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小焓降叶片型线具有典型的后部加载特性,显着地降低了对进汽攻角的敏感性,叶型均具有良好的攻角适应性。(本文来源于《汽轮机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巩昊,徐惊雷,陈宇[2](2018)在《开槽尾流板对跨声速涡轮平面叶栅流场影响的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数值计算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开槽尾流板对跨声速涡轮平面叶栅流场周期性的影响。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不同开孔率(10%、15%、30%、50%)和偏转角度(70°、71°、72°)下尾流板对叶片表面及叶栅流道出口压力分布的影响,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尾流板对流道出口流场周期性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无尾流板时叶片表面压力分布明显偏离周期性计算结果,且流道出口压力分布的周期性误差较大;尾流板偏转角度和开孔率会影响叶片表面及叶栅流道出口的压力分布,适当调节尾流板参数能改善流场周期性;安装开孔率为50%,偏转角度为70°的尾流板时各流道出口的压力分布一致性最好且最接近周期性计算结果,计算和实验结果的周期性误差较无尾流板时分别降低47.6%和28.1%。(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杨凌,李勇俊,钟兢军[3](2019)在《前缘复合改型在压气机平面叶栅中的应用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同时应用不同前缘改型对压气机叶栅的影响,以DMU37动叶5%叶高处叶型的平面叶栅为原型,采用数值计算方法,探究4种椭圆形前缘改型及4种椭圆鼓包复合改型对叶栅流场及性能的影响,考虑的主要影响参数分别为椭圆长短轴比和鼓包波幅。结果表明:-6°~+4°冲角时,椭圆形前缘方案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前缘吸力峰及总压损失系数,特别在正冲角条件时改善效果更好;长短轴之比为4的椭圆形前缘方案综合性能最好,主流区吸力峰高度降低56.3%,+4°冲角时,总压损失系数和可比原型叶栅降低5.8%;0°冲角下,椭圆鼓包复合改型的损失相比原型叶栅均有所增大;+4°冲角时,各椭圆鼓包复合改型方案均能有效降低损失,总压损失系数最多可比原型叶栅降低7.5%,表明椭圆鼓包复合改型在+4°冲角时可以提高叶栅气动性能。(本文来源于《推进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杨泳,徐开俊,李珊珊,熊平化,连洁[4](2018)在《平面叶栅周期性特性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改善小角度进气条件下叶栅栅前流动周期性的试验控制方法,以某跨音速压气机平面叶栅试验件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小角度进气条件下尾板偏移角度和端壁通道宽度对叶栅栅前周期性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叶栅在小角度进气时栅前周期性分布特性较差,调节下尾板角度对栅前周期性具有一定影响,调节上尾板对近端壁通道气流难以起到导流效果;采用全叶片式叶栅进气方案时,仅端壁附近流道的流动受到边界附面层影响,而中间测量通道内的周期性分布得到明显改善;改变近端壁两端通道宽度可以有效改善栅前流场周期性。(本文来源于《液压与气动》期刊2018年09期)

郑雨晨[5](2018)在《亚声速高负荷平面叶栅附面层抽吸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燃气轮机作为动力机械装备领域“皇冠上的明珠”,是一个国家科技和工业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压气机作为燃气轮机叁大部件之一,其承受载荷及稳定工作范围将影响燃气轮机的寿命、效率以及稳定性。附面层抽吸作为压气机主动流动控制技术,能够削弱来流附面层厚度,限制横向二次流的发展,抑制吸力面/端壁角区分离,因此,深入研究附面层抽吸技术对于改善高负荷扩压叶栅气动性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亚音速高负荷扩压叶栅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研究的方法,探究端壁附面层抽吸对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并挑选最佳抽吸方案进行实验验证。为了削弱来流附面层厚度,首先研究了端壁周向槽抽吸对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本文在叶栅前缘前16.6%弦长、前缘、前缘后16.6%弦长以及前缘后33.3%弦长处开设抽吸槽,抽吸流量分别为0.5%和1%。发现周向槽抽吸能够削弱来流附面层厚度,增大来流附面层动能,推迟了吸力面/端壁角区的分离,通道涡强度减小,流道堵塞现象好转,损失降低。不同抽吸流量下均存在最佳抽吸位置。为了探究不同抽吸方案对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随后进行了端壁流向孔抽吸的数值研究。本文以叶片吸力面为基础,抽吸孔前后以一条弧线排列,呈流向分布,每个方案为3个抽吸孔,抽吸流量分别为0.5%、1%、1.5%和2%。发现流向孔抽吸在削弱来流附面层的同时极大的限制了横向二次流的发展,吸力面/端壁角区分离得到抑制,角区分离范围极大的减小,通道涡起始位置后移至抽吸孔后侧,叶栅流动状态得到改善。针对数值结果,对流向孔抽吸最好方案进行实验验证。发现原型叶栅附面层抽吸后叶栅中径处损失增大,角区损失及分离范围减小,随着抽吸流量的增大,损失降低速率减慢。通过对原型叶栅变冲角研究,发现损失随着冲角的增大呈现出先减小再增大的规律,在-3°损失最小;抽吸后发现损失随着冲角的增大同样呈现出先减小再增大的趋势,且在0°冲角下损失降低最大,而在正冲角条件下,损失反而增大,分离加剧。(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期刊2018-06-01)

王东,刘建明,李昊,赵展[6](2018)在《扩压平面叶栅端壁流动控制仿真与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负荷增加,叶栅附面层厚度占整个流道的比例增大,导致轴向密流比增大,从而对叶栅诸性能有较大的影响。作者利用经试验验校核的数值方法,通过采用在栅板上开孔或槽的方式对端壁附面层进行抽吸,通过调节被流压力和控制被流流量来改变轴向密流比,对试验控制的流场进行仿真和验证,开展大转角扩压平面叶栅流动主动控制的试验研究和探索,确定了控制扩压平面叶栅轴向密流比的技术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叶栅端壁附面层抽吸方式对提高气动参数测量准确度起到了积极影响,是降低密流比的一个有效方法,并能改善叶栅的流动结构,而栅前端壁附面层抽吸对降低密流比效果不明显;当进口马赫数相同时,抽吸所能达到的最小密流比随攻角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密流比的增大,叶栅的损失系数、扩散因子、增压比减小,平均出口气流角增大。(本文来源于《第四届全国非定常空气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8-05-10)

王东,刘建明,马磊,雷志军[7](2018)在《平面叶栅流场校测及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平面叶栅流场校测和数值仿真,利用尖劈探针和表面油流等测试手段,开展了压气机叶栅试验测试方法研究,探讨了附面层对进口流场品质的影响,研究了密流比对叶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风洞流场品质和试验测试方法对测量结果有较大的影响。通过积累测试和数据处理方法方面的经验,确定合理的试验测试方案,以满足平面叶栅流场精细化测量的技术要求,为后续先进风扇/压气机的气动设计提供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第四届全国非定常空气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8-05-10)

刘思蓉,王强,高慧峰,靳嵘[8](2018)在《压气机平面叶栅叶顶间隙流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NACA 65-1810压气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叶顶间隙对压气机流动特性的影响。在ICEM中建立结构化网格,针对不同叶顶间隙方案采用SST 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对压气机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叶顶间隙对压气机平面叶栅气动性能、泄漏涡流及平面叶栅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紧密间隙时会出现逆流现象;减小叶顶间隙不仅可以较好地抑制泄漏涡流,而且能够减小压力损失,从而提高平面叶栅的效率,改善压气机平面叶栅的性能。(本文来源于《流体机械》期刊2018年04期)

侯伟涛,王国强,罗华玲,赵磊[9](2018)在《低压涡轮Spoon叶片设计技术平面叶栅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低压涡轮Spoon叶片设计中叶型厚度和厚度径向分布对叶栅性能影响,以低压涡轮平面叶栅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叶型最大相对厚度和厚度径向分布情况下叶栅流场和性能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Spoon叶片设计存在叶片性能与重量最优组合,最佳叶型最大相对厚度为0.2左右;叶片增厚径向范围应不小于二次流影响区域,综合考虑叶片性能与重量因素,10%以下叶高与端区最大厚度一致,然后线性变化到20%叶高的厚度分布变化规律最佳。(本文来源于《装备制造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王天垚[10](2018)在《基于平面叶栅设计方法的轴流式通风机叶片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轴流式通风机在化工、船舶、建筑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但与此同时它也是能源的巨大消耗者,其内部气体流动复杂,且工作效率普遍有待提高,所以对轴流风机设计方法进行研究,提高其工作性能,对节约资源和改进能源配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低压轴流式通风机为研究对象,在原始风机几何模型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平面叶栅设计方法对轴流风机的动叶叶片进行设计,使风机的气动性能得到提升。本文用平面叶栅设计方法确定风机动叶叶片不同高度的双圆弧中弧线,具体方法为在获得不同叶高处的进口气流角、出口几何角和弦长后,代入数据到确定中弧线的几何约束草图中,就能够获得唯一的一条双圆弧中弧线。然后给中弧线一定厚度就能确定不同叶高截面形状,运用叁维建模软件就能得到一个新的轴流风机模型。接着运用CFD技术对轴流风机进行叁维流场数值模拟计算,包括数值建模、网格划分及无关性验证、边界条件设置、数值计算、计算结果后处理等。本文主要内容及成果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研究了设计气流落后角的选取对轴流式通风机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适的设计气流落后角能明显改善气流流动情况,提高风机的全压效率和全压。(2)研究了叶片双圆弧中弧线几何约束草图中两段圆弧位置的互换对轴流式通风机连续设计过程中气动性能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本文所用平面叶栅设计方法能够在风机设计过程中连续使用,每次设计所用数据均为上一风机进口气流角、出口几何角和弦长数据,但在使用中弧线几何约束草图时,交换两段圆弧位置能产生两种不同的约束草图,记为方法1和方法2。在对两种方法进行不同的搭配组合设计及数值模拟计算后,结果表明:方法2具有更好的设计效果,设计后风机的全压效率和全压在全流量下得到了提升。(3)研究了使用方法2对轴流风机进行连续设计时风机气动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一定设计次数范围内,风机全压随着设计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全压效率随着设计次数的增加基本不变。(4)研究了不同叶高出口几何角分布对轴流风机气动性能的影响。本文选取从叶根到叶顶6个不同高度截面的出口几何角为优化参数,结合正交试验方法对轴流风机叶轮进行设计。结果表明:不同叶高处选择合适的出口几何角能提高风机气动性能。(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期刊2018-03-07)

平面叶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数值计算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开槽尾流板对跨声速涡轮平面叶栅流场周期性的影响。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不同开孔率(10%、15%、30%、50%)和偏转角度(70°、71°、72°)下尾流板对叶片表面及叶栅流道出口压力分布的影响,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尾流板对流道出口流场周期性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无尾流板时叶片表面压力分布明显偏离周期性计算结果,且流道出口压力分布的周期性误差较大;尾流板偏转角度和开孔率会影响叶片表面及叶栅流道出口的压力分布,适当调节尾流板参数能改善流场周期性;安装开孔率为50%,偏转角度为70°的尾流板时各流道出口的压力分布一致性最好且最接近周期性计算结果,计算和实验结果的周期性误差较无尾流板时分别降低47.6%和28.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平面叶栅论文参考文献

[1].张宏涛,王健,李宇峰,刘云锋,王丽华.汽轮机小焓降叶片型线的平面叶栅试验研究[J].汽轮机技术.2019

[2].巩昊,徐惊雷,陈宇.开槽尾流板对跨声速涡轮平面叶栅流场影响的实验[J].航空动力学报.2018

[3].杨凌,李勇俊,钟兢军.前缘复合改型在压气机平面叶栅中的应用初探[J].推进技术.2019

[4].杨泳,徐开俊,李珊珊,熊平化,连洁.平面叶栅周期性特性数值研究[J].液压与气动.2018

[5].郑雨晨.亚声速高负荷平面叶栅附面层抽吸性能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8

[6].王东,刘建明,李昊,赵展.扩压平面叶栅端壁流动控制仿真与试验研究[C].第四届全国非定常空气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8

[7].王东,刘建明,马磊,雷志军.平面叶栅流场校测及数值分析[C].第四届全国非定常空气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8

[8].刘思蓉,王强,高慧峰,靳嵘.压气机平面叶栅叶顶间隙流动研究[J].流体机械.2018

[9].侯伟涛,王国强,罗华玲,赵磊.低压涡轮Spoon叶片设计技术平面叶栅数值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18

[10].王天垚.基于平面叶栅设计方法的轴流式通风机叶片设计[D].浙江理工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压力边小翼对间隙泄漏流影响示意图总压损失系数与叶型最大厚度比的变化...实验中所使用的扇形孔示意图转子超声平面叶栅试验件一6转子平面叶栅的计算网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平面

标签:;  ;  ;  ;  ;  ;  ;  

平面叶栅论文_张宏涛,王健,李宇峰,刘云锋,王丽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