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治理水中漂浮可移动施工平台论文和设计-双学珍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河道治理水中漂浮可移动施工平台,包括置物架、储物箱和施工平台本体,所述施工平台本体下表面中间转动连接有螺旋桨,且施工平台本体下表面焊接有浮球,所述施工平台本体上表面焊接有工作台,所述置物架焊接在工作台的上表面,且置物架内部底端焊接有保护垫,所述置物架内部焊接有隔板,且隔板上表面插接有试管,所述试管上表面插接有密封塞,所述施工平台本体上表面位于工作台的一侧焊接有泵箱,且泵箱内部焊接有水泵,所述储物箱焊接在施工平台本体的上表面位于泵箱的一侧,且储物箱下表面焊接有贯穿施工平台本体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与储物箱连通处嵌入固定有第一滤网。本实用新型可移动便于检验水样本。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河道治理水中漂浮可移动施工平台,包括置物架(1)、储物箱(7)和施工平台本体(19),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平台本体(19)的下表面中间转动连接有螺旋桨(18),且施工平台本体(19)的下表面焊接有浮球(14),所述施工平台本体(19)的上表面焊接有工作台(2),所述置物架(1)焊接在工作台(2)的上表面,且置物架(1)的内部底端焊接有保护垫(23),所述置物架(1)的内部焊接有隔板(21),且隔板(21)的上表面插接有试管(22),所述试管(22)的上表面插接有密封塞(20),所述施工平台本体(19)的上表面位于工作台(2)的一侧焊接有泵箱(5),且泵箱(5)的内部焊接有水泵(17),所述储物箱(7)焊接在施工平台本体(19)的上表面位于泵箱(5)的一侧,且储物箱(7)的下表面焊接有贯穿施工平台本体(19)的第一排水管(11),所述第一排水管(11)与储物箱(7)的连通处嵌入固定有第一滤网(15),且第一排水管(11)的上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阀门(10),所述水泵(17)的一侧外端面焊接有贯穿泵箱(5)的吸水管(6),且吸水管(6)与储物箱(7)连通,所述吸水管(6)的内部嵌入固定有第二滤网(16),所述储物箱(7)的一侧外端面焊接有连接管(8),且连接管(8)的一侧外端面套接有吸罩(12),所述连接管(8)的上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阀门(9)。

设计方案

1.一种河道治理水中漂浮可移动施工平台,包括置物架(1)、储物箱(7)和施工平台本体(19),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平台本体(19)的下表面中间转动连接有螺旋桨(18),且施工平台本体(19)的下表面焊接有浮球(14),所述施工平台本体(19)的上表面焊接有工作台(2),所述置物架(1)焊接在工作台(2)的上表面,且置物架(1)的内部底端焊接有保护垫(23),所述置物架(1)的内部焊接有隔板(21),且隔板(21)的上表面插接有试管(22),所述试管(22)的上表面插接有密封塞(20),所述施工平台本体(19)的上表面位于工作台(2)的一侧焊接有泵箱(5),且泵箱(5)的内部焊接有水泵(17),所述储物箱(7)焊接在施工平台本体(19)的上表面位于泵箱(5)的一侧,且储物箱(7)的下表面焊接有贯穿施工平台本体(19)的第一排水管(11),所述第一排水管(11)与储物箱(7)的连通处嵌入固定有第一滤网(15),且第一排水管(11)的上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阀门(10),所述水泵(17)的一侧外端面焊接有贯穿泵箱(5)的吸水管(6),且吸水管(6)与储物箱(7)连通,所述吸水管(6)的内部嵌入固定有第二滤网(16),所述储物箱(7)的一侧外端面焊接有连接管(8),且连接管(8)的一侧外端面套接有吸罩(12),所述连接管(8)的上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阀门(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治理水中漂浮可移动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2)的上表面位于置物架(1)的一侧焊接有储药盒(3),且储药盒(3)的内部开设有置药格(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治理水中漂浮可移动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8)采用“Z”字形设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治理水中漂浮可移动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网(15)和第二滤网(16)的孔径均为0.01-0.1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治理水中漂浮可移动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17)的下表面焊接有贯穿施工平台本体(19)的第二排水管(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治理水中漂浮可移动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垫(23)采用海绵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治理水中漂浮可移动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箱(7)的上表面合页连接有密封盖,且密封盖的上表面焊接有把手。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治理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河道治理水中漂浮可移动施工平台。

背景技术

生态河道治理是指在河道陆域控制线内,在满足防洪、排涝及引水等河道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通过人工修复措施促进河道水生态系统恢复,构建健康、完整、稳定的河道水生态系统的活动。河道治理时需要清理水中漂浮物且需要抽取水样本。

现如今抽取水样本大多为工作人员在河边人工抽取水样本,工作人员有掉落河里的危险,且检验水样本,河道位置不同,水样本含量不同,所以需要抽取河道不同位置的水样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治理水中漂浮可移动施工平台,具备可移动便于检验水样本的优点,解决了现如今抽取水样本大多为工作人员在河边人工抽取水样本,工作人员有掉落河里的危险,且检验水样本,河道位置不同,水样本含量不同,所以需要抽取河道不同位置的水样本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河道治理水中漂浮可移动施工平台,包括置物架、储物箱和施工平台本体,所述施工平台本体的下表面中间转动连接有螺旋桨,且施工平台本体的下表面焊接有浮球,所述施工平台本体的上表面焊接有工作台,所述置物架焊接在工作台的上表面,且置物架的内部底端焊接有保护垫,所述置物架的内部焊接有隔板,且隔板的上表面插接有试管,所述试管的上表面插接有密封塞,所述施工平台本体的上表面位于工作台的一侧焊接有泵箱,且泵箱的内部焊接有水泵,所述储物箱焊接在施工平台本体的上表面位于泵箱的一侧,且储物箱的下表面焊接有贯穿施工平台本体的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与储物箱的连通处嵌入固定有第一滤网,且第一排水管的上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阀门,所述水泵的一侧外端面焊接有贯穿泵箱的吸水管,且吸水管与储物箱连通,所述吸水管的内部嵌入固定有第二滤网,所述储物箱的一侧外端面焊接有连接管,且连接管的一侧外端面套接有吸罩,所述连接管的上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阀门。

优选的,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位于置物架的一侧焊接有储药盒,且储药盒的内部开设有置药格。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采用“Z”字形设计。

优选的,所述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的孔径均为0.01-0.1mm。

优选的,所述水泵的下表面焊接有贯穿施工平台本体的第二排水管。

优选的,所述保护垫采用海绵制成。

优选的,所述储物箱的上表面合页连接有密封盖,且密封盖的上表面焊接有把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置物架、泵箱、水泵、储药盒和储物箱,达到了可移动便于检验水样本的效果,工作人员将检验水样本需要使用的试剂或者药品放入置药格中,螺旋桨可以带动施工平台本体移动,将水泵接上外接电源,打开水泵和第一阀门,水泵通过吸罩将河道中的漂浮物和水吸入储物箱中,关闭第一阀门,手持把手,手带动把手将密封盖打开,工作人员可以取用储物箱中的水样,然后手带动把手将密封盖关闭,将水样放置在试管中,即可检验水样,打开第二阀门,水通过第一滤网然后通过第一排水管回到河道中,漂浮物无法通过第一滤网留在储物箱中,移动至不同的位置可以继续抽取水样和漂浮物,可以检验不同位置的水样,检验水样更加精确,使用更加便捷,且实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置物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置物架;2、工作台;3、储药盒;4、置药格;5、泵箱;6、吸水管;7、储物箱;8、连接管;9、第一阀门;10、第二阀门;11、第一排水管;12、吸罩;13、第二排水管;14、浮球;15、第一滤网;16、第二滤网;17、水泵;18、螺旋桨;19、施工平台本体;20、密封塞;21、隔板;22、试管;23、保护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河道治理水中漂浮可移动施工平台,包括置物架1、储物箱7和施工平台本体19,施工平台本体19的下表面中间转动连接有螺旋桨18,施工平台本体19的下表面焊接有浮球14,施工平台本体19的上表面焊接有工作台2,置物架1焊接在工作台2的上表面,且置物架1的内部底端焊接有保护垫23,保护垫23采用海绵制成,保护垫23可以保护试管22不因撞击而受损,置物架1的内部焊接有隔板21,且隔板21的上表面插接有试管22,试管22的上表面插接有密封塞20,工作台2的上表面位于置物架1的一侧焊接有储药盒3,且储药盒3的内部开设有置药格4,工作人员将检验水样本需要使用的试剂或者药品放入置药格4中,螺旋桨18可以带动施工平台本体19移动。

施工平台本体19的上表面位于工作台2的一侧焊接有泵箱5,且泵箱5的内部焊接有水泵17,水泵17的下表面焊接有贯穿施工平台本体19的第二排水管13,储物箱7焊接在施工平台本体19的上表面位于泵箱5的一侧,所述储物箱7的上表面合页连接有密封盖,且密封盖的上表面焊接有把手,将水泵17接上外接电源,打开水泵17和第一阀门9,水泵17通过吸罩12将河道中的漂浮物和水吸入储物箱7中,关闭第一阀门9,手持把手,手带动把手将密封盖打开,工作人员可以取用储物箱7中的水样,然后手带动把手将密封盖关闭,将水样放置在试管22中,即可检验水样。

储物箱7的下表面焊接有贯穿施工平台本体19的第一排水管11,第一排水管11与储物箱7的连通处嵌入固定有第一滤网15,且第一排水管11的上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阀门10,水泵17的一侧外端面焊接有贯穿泵箱5的吸水管6,且吸水管6与储物箱7连通,吸水管6的内部嵌入固定有第二滤网16,第一滤网15和第二滤网16的孔径均为0.01-0.1mm,储物箱7的一侧外端面焊接有连接管8,且连接管8的一侧外端面套接有吸罩12,连接管8采用“Z”字形设计,连接管8的上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阀门9,打开第二阀门10,水通过第一滤网15然后通过第一排水管11回到河道中,漂浮物无法通过第一滤网15留在储物箱7中,移动至不同的位置可以继续抽取水样和漂浮物,可以检验不同位置的水样,检验水样更加精确,使用更加便捷,且实用性更强。

工作原理:工作人员将检验水样本需要使用的试剂或者药品放入置药格4中,螺旋桨18可以带动施工平台本体19移动,将水泵17接上外接电源,打开水泵17和第一阀门9,水泵17通过吸罩12将河道中的漂浮物和水吸入储物箱7中,关闭第一阀门9,手持把手,手带动把手将密封盖打开,工作人员可以取用储物箱7中的水样,然后手带动把手将密封盖关闭,将水样放置在试管22中,即可检验水样,打开第二阀门10,水通过第一滤网15然后通过第一排水管11回到河道中,漂浮物无法通过第一滤网15留在储物箱7中,移动至不同的位置可以继续抽取水样和漂浮物,可以检验不同位置的水样,检验水样更加精确。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设计图

一种河道治理水中漂浮可移动施工平台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98837.4

申请日:2019-03-2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0(成都)

授权编号:CN209852539U

授权时间:20191227

主分类号:B63B35/32

专利分类号:B63B35/32;E02B15/10;G01N1/10;G01N1/34

范畴分类:32D;

申请人: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第一申请人: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申请人地址:611231 四川省成都崇州市永和大道366号

发明人:双学珍;于广斌;高键;惠淑娟

第一发明人:双学珍

当前权利人: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代理人:王于海

代理机构:37287

代理机构编号:青岛博展利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87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河道治理水中漂浮可移动施工平台论文和设计-双学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